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帮助中心  积分规则  会员专区
全站搜索:    
    首页 > 原创理论 > 正文

l   (chuàng)()(gōng)(chéng)

l   (chuàng)(shǐ)(rén)

 

 

 

陈世清 著:《经济学的形而上学》

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1011版,201122

陈世清 著:《对称经济学》

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1031版,201122

陈世清 著:《中国经济  解释与重建》    

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971版,201122

  《经济领域的“哥白尼革命”》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创业经济学论纲》,《华东理工大学学报(哲学版)》CN20032

   (节选---目录)

       郑重声明:如引用本人原创作品请注明出处,否则视为侵权,并追究法律责任

  • 创业工程
  • 二次创业创新体系

此时无形胜有形

 ------ 企业的性质与边界

国有企业改革是系统工程

   (节选---正文)

 创业工程

  【提要】本章运用作者首创的“五度空间”的方法与模式,以作者首创的知识运营学为指导、以创业经济学为主导、以创业管理学为核心,顺应就业潮向创业潮转变的历史趋势,提出了建设创业工程的设想;以知识运营为主导、以创业为基础的创业工程,实现了实践模式的转轨,为经济领域的主体性原则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关键词】创业者创新 创造 创业 创业工程 创业精神 创业素质 创业型组织

  知识运营既是知识经济时代的经济增长方式,也是人类二次创业时期的经济增长方式。

  二次创业,既包括宏观层面的人类二次创业,也包括微观层面的创业与二次创业。创业工程,是由创业者(个人与组织)为创造与再造事业与企业而自觉进行的有组织的经济活动。创业工程是系统工程。

  针对我国目前就业的严峻形势,顺应时代发展趋势,我倡议,必须在我国发起和推动创业工程。

  根据我国的特点,体现知识运营的创业系统工程应由以下几个步骤组成:第一步:举办全国创业工程高层论坛,集思广益,探讨创业的规律、发展途径;第二步:创办国际创业出版社,编辑《国际创业》杂志,开通国际创业网站,从理论探讨、系统定位为创业工程鸣锣开道;第三步:举办创业教育,先举办创业培训班试点,培养创业工程管理人员,然后在学校普及创业管理课程;第四步:派出骨干教师在各大学、职校开设创业课程,普及创业知识,提高再就业人员特别是青年人的创业素质;第五步:创办中国创业学院及各省市分院,从学历与非学历教育方面培训创业工程管理与实践人员;第六步:用创业型教育模式改革现有的教育体系,使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就业型教育向创业型教育转变,使社会的人才结构由就业型人才向创业型人才转变;第七步:建立创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第八步:直接开发运作项目,创办实业,并用创业工程带动就业工程。

  创新是民族的灵魂,也是创业工程的核心和基础。创业工程是系统工程,它的宗旨:创业工程是新希望工程;方法:创新、创造、创业;方针:用创业精神建设创业工程;方案:用创业精神培植创业精神,用创业者带动创业者,用创业工程建设创业工程。

  创立知识运营学、创业经济学和MEA,对现有的创业理论和实践进行系统的概括和总结,以作为创业系统工程的理论指导,既有必然性又有可能性;既符合创业精神,本身也是创业系统工程的先导部分。

  如果说,知识运营学催化了科学范式的转换,那么,创业工程则奠定了实践模式转轨的基础。

节选自 :《经济领域的“哥白尼革命”》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生存创业与生态创业

  二次创业创新体系

知识企业化,企业知识化

  项目就是可投资开发的能带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特定资源,包括精神资源,社会、自然资源。不可开发的(或现实不可开发的)、开发后没有经济、社会效益的,都不是项目;非资源性的投资客体(如投机客体)也不叫项目。随着社会的发展,项目的层次越来越高,项目的知识含量越来越多。

二次创业,就是社会和企业的经济增长方式由产品运营、资产运营、资本运营上升到知识运营。在微观企业层次上,二次创业就是用知识运营带动资本运营,用资本运营带动资产运营,用资产运营带动产品运营,用产业结构升级带动产品更新换代。在宏观产业层面上,二次创业就是使知识产业成为其他产业的龙头产业。知识运营是二次创业的核心。通过知识运营,用知识来整合催化企业,使企业上规模上档次,规范化、现代化,使知识企业化,企业知识化。

在一次创业中,厦门通过自身努力,使自己拥有诸多全国第一。在二次创业中,厦门也应在知识运营方面,争创“第一”,成为全国的表率。

为此笔者建议:成立厦门市知识运营智囊机构,咨询、策划和牵头厦门市的知识运营项目,按市场机制原则运转,成为知识运营、二次创业的智囊中心;主办第一家知识运营出版机构,开发和出版知识运营、二次创业的人脑软件;举办多次“知识运营与二次创业”为主题的全国性、国际性学术研讨会,成为知识运营、二次创业的理论中心、学术中心、舆论中心;以上述知识运营智囊机构和知识运营出版机构为基地,为一年一度的“九·八”中国投资贸易洽谈会提供前导性、延续性、具体化、全方位的服务,使中国的招商引资项目得到常年的全方位的分析论证、设计策划、包装推介、促成落实,使厦门成为中国招商引资、资源优化配置方面知识运营的中心;以厦门软件园为基地,在全国率先开发网络应用软件,使厦门不但成为国际化风景海港,而且成为国际化领先信息港。然后借助信息高速公路,进一步运用知识运管带动资本运营,用资本运营带动资产运营,用资产运营带动产品运营,孵化和组建大量的符合二次创业标准的规范的企业、企业集团,成为知识运营、二次创业的典型。

    网络公司化,公司网络化

  万通国际网络连锁集团是香港注册的现代化、规范化、国际化的大型企业连锁集团。由万通国际网络连锁集团全资设立的万通网络软件(中国)有限公司,是以厦门为基地,以全国经济发达地区为骨架,辐射全世界的跨地区、多层次、领先知识经济时代潮流的高科技企业。公司设在世界著名的美丽城市厦门的“硅谷”——思明软件园。

公司的理念:网络公司化、公司网络化。

网络公司化:公司以网络经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为先导,网络应用服务为主导,以现代企业管理网络软件开发为核心,以企业网络化工程为基础。

  互联网的发展经过了两个阶段:门户互联网、内容互联网,即将进入应用互联网时代。在以应用服务为核心的“应用互联网”时代,只有建立在软件服务基础上的互联网才有生命力。同时,知识经济时代对现代企业制度、现代企业管理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万通将建立新的网络企业文化、新的网络企业制度,开发网络企业的人力资源、信息资源,形成自己的符合知识经济时代要求的知识运营、资本运营、资产运营、产品运营网络软件产品。

  公司网络化:万通将在建立企业知识化、信息化管理体系的前提下,建立企业网络软件应用服务平台和企业的网络化组织。公司的经营方针是:知识产业龙头化,多种经营全息化。实行开发性建设、专业化生产、跨行业竞争、全方服务、网络化经营。

  市场经济正面临着两个革命,一个是E化网络革命,一个是连锁网络革命。以连锁网络为基础,以E化网络为主导,将是21世纪发展的大趋势。

  万通网络软件(中国)有限公司把网络软件开发和具有商业实力的连锁发展模式有机结合,使自己具备了可持续发展的生命力。网路114网站建立了600万家企业的数据库,为数千家企业设计网页和提供相关服务,在全国各地都有连锁加盟商。以网路114网站为平台建立起来的连锁经营模式,是当前最成功、最实务的商业模式之一。这种连锁经营模式具有不断变化、不断吸收新鲜力量的能力,可以迅速吸取网络软件先进理念并用之实践。

通过网络公司化和公司网络化,万通将建成最大、最全、最新、最优的现代企业管理应用服务网站。

附录:网络软件系统结构、功能与运作步骤:

 

 

 

 

 

 

 

网站商业模式具体内容:

  先导业务:网上管理咨询——知识运营。

  主导业务:网上投资银行——资本运营。

主体业务:网上要素市场——网上资产运营。

基础业务:网上超级商场——网上产品运营。

配套业务:企业上网和内部的建设及相关管理应用软件的开发。

连带业务:企业现场顾问、咨询业务。

  

节选自 :《经济领域的“哥白尼革命”》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此时无形胜有形

企业的性质与边界

  

现代企业的性质,是通过企业家的创业和管理活动,使游资和其他生产要素以经营权为中心直接结合,更快更好地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再生的经济组织。企业是系统,有自己特定的“系统质”与系统功能。

  市场经济既是法制经济,又是信誉经济,协议(合同)集中体现了信誉和法制的统一。所以,组建企业也必须通过协议来进行。企业是借契约关系组成的开放系统,所以企业总体上没有有形的边界。企业边界在整体上是无形的,但并不等于说企业的边界是模糊的。在特定的时空条件下,企业有着无形的,然而是明确的边界。

  要明确企业的边界,首先必须明确以下几种关系:

  一是法律关系。正像男女虽然同居,但只要未经婚姻登记就不是家庭,也不存在家庭的边界一样,企业的边界就是经过工商登记的经营范围,这个经营范围就是法律认可或划定的企业的边界。这个边界是弹性的、无形的、并且是可以变动的。

  二是契约关系,也即合作关系。合作关系靠体现权利义务关系的合约关系来联结,但不同的合约关系,体现了不同的权利义务关系,不同的权利义务关系,体现了不同的合作关系,不同的合作关系体现了合作双方关系的不同性质。其中最根本的是企业内部合作关系和外部合作关系的不同。如果笼统的把企业看成是合约关系,将混淆了企业内外关系的不同,造成企业边界模糊。企业是经过工商登记的具有人格化的法人经济实体,这个实体内部的合作(合约)关系和外部的合作(合约)关系是本质不同的。当然二者可以相互转化,但在既定条件下,在转化(如企业合并)之前(即使是在转化过程中,甚至这种合作就是为转化创造条件),它们之间的界限还是明确的。所以,这里要区分两种合作:一是企业内部的合作;二是企业外部的合作。企业内部的契约关系同企业外部的契约关系有本质的不同,前者只是合作关系的纽带之一,而后者则是合作关系的惟一纽带。前者除了契约,还有企业文化、人文关系与团队精神,后者则仅局限于合同规定的权利义务关系。企业的边界就是企业内部合作关系和外部合作关系的界限。这个界限既是有形的,也是无形的。因为合同大家都可以用肉眼看到,而合同所体现的关系的性质,则看不见,摸不着。

  三是组织关系。区别企业合作关系内部和外部的标准,要看产生关系的实体——生产要素是属于企业内部还是外部;而区别要素是内部还是外部,要看这些要素能否通过企业自身来组织。自组织与他组织,构成了企业作为系统的内外区别;作为自组织关系的边界,就是企业的边界。这个边界有的有形(如工厂的围墙),有的无形(如营售网络)。

  四是行政关系。即企业老板和法人代表的形成过程及权力空间。老板和法人代表的定义、角色定位、产生过程、权力范围,不同性质的企业是不一样的。

  私营企业和股份制企业的共同点在于:二者都只有一个法人代表。不同点在于:①前者只有一个老板,后者则有多个老板,所有股东严格地来说都是老板;②前者由于经营权与所有权的等同,老板不拿工资,因此拿工资和打工可以划等号,后者则由于经营权与所有权的相对分离,参与管理的老板也拿工资,在这里拿工资的不一定是打工的;③前者法人代表一定是老板,后者则可以选择有经营管理能力、但不一定是股东的人当法人代表;④前者法人代表是预定的,后者法人代表由选举产生。

  法人代表由选举产生有利也有弊。利在于民主,而这种“利”只有在股份公司成立并运转一段时间后才能形成。“弊”在于拉帮结派,很多股份制企业虽有好项目、好前景,但由于大家都想当法人代表,因而往往第一任法人代表在产生出来前可能就作鸟雀散,企业不能成立,大家只能望“项目”而兴叹。必须综合两种类型企业法人代表产生渠道的优点:先预定作为龙头企业的民营企业的法人代表为即将成立的股份公司的法人代表以避免争执,作为过渡;等股份公司正式成立并顺利运转一个任期后,再由全体股东(或股东代表)民主选举产生。在股份公司成立之前,发起人可对该预定法人代表作全面了解,合得来就加盟,合不来就免谈。

  从法人代表的形成过程可以看出:以法人代表为代表的企业老板或管理者的权力空间,就是企业的边界。

  根据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给企业的边界下一个定义:企业的边界就是企业自组织的经营活动范围的边界。契约关系只是企业边界的内涵之一,而不是企业边界的全部内涵。

对于企业的有形边界,可以通过感官来反馈;对于企业的无形边界,只能通过思维来把握。要认识企业的边界,二者不能偏废。而企业的边界问题之所以成为全球经济学界的“歌德巴赫猜想”,我猜想可能是由于“抓住一点不及其余”的思维方式所致。

节选自 :《经济领域的“哥白尼革命”》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为什么不可以脚踩两只船

国有企业改革是系统工程

我认为,要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就必须把国有企业改革看成是系统工程,然后找出它的突破口和逻辑、历史进程。

抓大放小是国有企业改革的起点

  

“大”与“小”的界定

  我们把抓“大”放“小”看成是把调整、完善所有制结构和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改革两方面有机结合起来的桥梁和纽带,把增强国有企业的控制力、竞争力和支配地位看成是抓“大”放“小”的目的和国有企业改革的出发点。

  抓“大”放“小”的原则与前提

  (1)规范破产。不能把破产看成是逃避债务的一种手段;

  (2)先转制后下岗。避免内部人控制和共谋现象比较严重的企业借下岗机会排除异己、拉帮结派;

  (3)先挖渠后放水。用增量改革推动存量调整,尽量避免工人失业;

  (4)先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后失业。以避免社会动乱;

  (5)扶小。要建设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要从融资政策、税收政策、收费政策扶持中小企业,使中小企业小而专、小而精、小而优、小而特。

  (6)资产重组是抓大放小的保证。

  资产重组,即产权重组。合并、股权置换、产权主体改变、企业间成为母子公司的产权关系。

  强强联合、强弱联合、弱弱联合,本质上都是强强联合。强和弱都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强和弱。之所以有必要重组,就是因为存在着优势互补。优劣与强弱可以从功能、组织、品牌、管理几个方面考察。所以重组也包含:功能重组,即资源的合理配置;组织重组,即组织架构、组织形式重组;管理重组,即确立或重新确立管理架构、管理制度、管理标准、管理程序;品牌重组,即利用品牌优势扩张。

资产重组要处理好变与不变的关系。无形资产是不变,有形资产是万变。产品应人无我有,人有我特,人特我优,人优我换,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企业文化、品牌是不变。以不变应万变,以万变养不变。只有产品万变,才能够保持竞争力,维护和增值品牌的价值;只有品牌不变,才能够赋予产品以形象力、竞争力。不变的品牌和万变的产品之间相辅相成。而资本作为抽象化的价值,介于变与不变之间,是变与不变统一的桥梁与纽带,也是资产(有形和无形)重组的桥梁与纽带。

明确产权是国有企业改革的关键

  建立各级政府作为出资人的运行机制与利益机制

  国有即国家所有,国家所有即政府所有,政府所有即各级政府所有。在党政分开、政企分开的同时,应明确各级政府的出资人的主体资格,确立各级政府作为出资人在国有资产的支配、使用、分配、处置方面的运作机制与利益机制。

  建立劳动力产权制度

  (1)建立劳动力产权制度是明确国有企业产权的关键。

  国有企业整体上不是劳动人民直接所有并不意味着劳动人民不占有任何产权。从逻辑上劳动者是生产诸要素的主体,从历史上劳动者的主体地位将越来越高。一切财富归根结底都是劳动者创造的。而劳动力产权制度是劳动力商品原则的基础和前提。只有贯彻劳动力产权制度,才能够使国有企业建立基本的除了国有资产以外的投资主体,并使之相互制衡,相辅相成,使劳动者在明确自己的劳动力产权的同时,从自己的利益出发明确和维护国有企业产权。

  (2)建立劳动力产权制度是国有企业科学管理的关键。

因为劳动力产权是劳动力商品原则的基础和前提,劳动力商品原则是按劳分配的基础与前提,按劳分配则是权责分明的基础与前提,权责分明是科学管理的核心,所以,建立劳动力产权制度是国有企业科学管理的关键。

组建国有层层控股的现代企业集团

是国有企业改革的主体形式

  层层控股有利于明确产权

  通过层层控股,在国有之间、国有与非国有之间建立多元化的投资主体,通过不同利益主体的相互制衡,有利于产权由不明确向明确转化、管理由不科学向科学转化,并逐步向共有制转化。

  层层控股是抓“大”放“小”统一的桥梁

  控股公司是国有独资企业,被控股公司是其他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企业,这有利于同时实现抓“大”放“小”、扶“小”的目标。

  层层控股有利于组建四跨集团

  (1)跨地区:产供销一条龙,上中下游产品相配套,使管理成本大大低于减少了的交易成本。

  (2)跨行业:集团公司之所以成为集团公司,就是因为多元化经营。这是集团公司和总公司的不同之处。人们一方面赶时髦追风把原来只能称为总公司的,统统换上集团公司的牌子,然后又反过来争论集团公司要不要多元化,是非常滑稽的。

  经济规模能否等同于规模经挤,关键看项目()之间的联系,而项目之间的联系在于人去发现、去组合、去开发。所以项目好坏看人,看管理者。把追求规模,转变成追求效益,在于挖掘和补充项目之间内在联系,在于管理。是否过分追求多元化经营并没有一个外在量的界限。

  (3)跨所有制:①不同所有制经济成分以股份制的方式组合而成的,当然以国有成份为控股;②跨条条块块的行政主管部门限制,明确界定产权后,以平等的资本形态组合。

  (4)跨国:是跨地区在国际范围内的扩展。这是经济全球化、竞争全球化的必然要求和结果。

  组建现代化企业集团,必须以知识运营为主导,以资本运营为核心,以资产运营为纽带,以产品运营为基础。

共有制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根本方向

创新,广义上是指创造出原来所没有的东西,狭义上是指知识创新。知识创新的程序:基础理论创新→应用理论创新→应用技术创新→市场开发创新。知识运营就是把知识看成是生产力各要素的黏合剂、催化剂和整合器,使知识由生产力的潜在因素转变为现实因素,由生产力中的非主导因素转变为主导因素。具体来讲,就是使知识创新转变为企业的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

  制度的创新

核心是公司制,公司制的核心是产权明确,包括企业物质产权和劳动力产权明确。而这两方面明确的国有企业就是共有企业。

    

  管理的创新

  明确了国有企业产权,管理上就应该把提倡劳动人民的主人翁精神、自觉劳动改变为以人为中心、以个体为本位的管理。以人为中心,当然也包含了以劳动者为主体,以企业家为核心。个体活力是集体活力的基础,个人利益是集体利益的归宿。以个人为中心与集体的统一、以人为中心同物的统一,是与当今国际管理趋势相吻合并适当超前的管理哲学。

  技术和产品的创新

信息时代知识爆炸,使技术创新由纵向突破转向横向融合;思路在技术创新中的地位将越来越高;科学与技术的界限,思维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界限将越来越模糊,它们在高度分化的同时走向高度综合。科学越来越快地转变为技术,技术越来越快地转变为直接的生产力。国有企业必须意识到这个趋向并相应改变整个企业与技术创新的机制、模式与功能,以提高自己的资产质量和竞争力。

培育企业家阶层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核心

  建立劳动力产权制度的逻辑和历史的必然结果,就是以经营权为中心同所有权的统一;以经营权为中心同所有权的统一的逻辑和历史的必然结果,是培育企业家阶层成为国有企业改革的核心。

共有制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企业家最根本的素质就是善于整合多元化的资源,进行企业创新与创造。要把企业家和能人区别开来。企业家以市场经济为自己成长和发挥作用的土壤。必须建立企业家形成的平等竞争机制、以企业家为中心的运行机制和利益机制。企业家之所以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核心,就是因为企业家形成、作用、利益机制的改革和企业家作用的发挥本身,制约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所有其他方面。

可持续发展是国有企业改革的落脚点

国有企业保值增值是国有企业改革的直接目的。没有保值增值,国有企业发展就没有后劲,谈不上国有企业的长远发展。但国有企业不同于非国有企业的根本点,在于它追求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它不但追求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更追求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它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导和引路人。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可持续发展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根本目的。  

行政化向市场化转移是国有企业改革的宏观环境

“转移”不是“转变”,说明党政分开、政企分开有一个过程。要防止两个极端:要么党政企不分,用行政手段代替市场手段;要么撒手不管,放任自流。旧体制对新体制的态度,也应该象机构改革时老干部对新干部的态度:扶你上战马,送你走一程。

上述七点只有逻辑上的先后关系,在时间上应同时展开。只有把国有企业改革这个系统工程放在整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大系统中,才能得到合理的定位,准确的把握,顺利的展开。

节选自 :《经济领域的“哥白尼革命”》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发布日期:2011-03-16 16:10    发布人:系统管理员    
附件:创业工程创始人.doc 

相关评论銆戙打印文档銆戙关闭窗口

銆发表评论:銆銆用户名: 銆銆匿名发表

Top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