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陈世清的博客,敬请留下宝贵意见。
分页: 1/301 第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最后页 [ 显示模式: 摘要 | 列表 ]
[不指定 2017/06/05 11:10 | by admin ]
[不指定 2009/03/15 10:51 | by admin ]
陈世清:对称经济学的产生结束了人类经济学的史前史

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经济活动的规律即价值的创造、转化、实现的规律——经济发展规律的理论,分为政治经济学与科学经济学两大类型。政治经济学根据所代表的阶级的利益为了突出某个阶级在经济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自发从某个侧面研究价值规律或经济规律,科学经济学自觉从整体上研究价值规律或经济规律。对称经济学就是科学经济学。经济学的核心是经济规律;在对称经济学看来,资源的优化配置与优化再生只是经济规律的展开和具体表现,经济学的对象应该是资源优化配置与优化再生后面的经济规律与经济本质,而不是停留在资源的优化配置与优化再生层面。停留在资源的优化配置与优化再生层面的,是政治经济学而不是科学的经济学。要研究经济发展的规律就必须从整体上统一研究经济现象,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是统一的经济体中对称的两个方面,所以在科学的对称经济学范式框架中,有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之分,没有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之别;而政治经济学总是把经济学分为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

对称经济学是运用对称、五维空间、复杂系统论的方法,以经济主体与经济客体的对称关系为出发点,以主体性与科学性的统一、实证性与规范性的统一为基本原则,以对称哲学为理论基础,以对称发展观为核心,以对称平衡论为基础理论,建立起来的科学的、一般的、人类的、与政治经济学相对而言的科学经济学,是第一个由中国人自己创立的经济学科学理论体系。以对称哲学为理论基础的对称经济学与以一般均衡理论为理论基础的西方经济学、政治经济学是不同的经济学范式。由于对称关系是宇宙的最深层本质,对称规律是社会的最根本规律,对称原理是科学的最基本原理,只有对称经济学才是科学的经济学。对称经济学的产生结束了人类经济学的史前史,使经济学真正成为一门科学。对称经济学是新质生产力的理论基础。

对称平衡论是对称经济学的理论基础与基础理论。对称平衡论是把宇宙万物产生发展看成事物从不对称向对称转化的动态平衡过程的理论。在社会发展领域,对称平衡论把社会发展看成以主体为主导的、主客体从不对称向对称转化的动态平衡过程;以主体为主导的、主客体从不对称向对称转化,是社会发展的最根本动力。在社会经济领域,对称平衡论把社会经济发展看成以主体创造价值活动为主导的、主客体从不对称向对称转化的动态平衡过程;以主体创造价值活动为主导的、主客体从不对称向对称转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最根本动力。对称平衡论把对称看成动态的非线性过程,是对客观事物本质的具体反映。对称关系是宇宙的最深层次本质,对称规律是社会的最根本规律,对称原理是科学的最基本原理。对称平衡论是一切科学的最基础理论。以对称平衡论为经济学的基础理论实现了经济学学科范式与科学范式的接轨,使经济学真正成为一门科学。以对称平衡论为理论基础的对称经济学结束了人类经济学的史前史。

对称经济学使经济学第一次以人类整体的经济现象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对称经济学不仅研究经济领域中牛顿力学层面的有序现象,而且研究经济领域中量子力学层面的无序现象。对称经济学的对象是有序与无序的对称、复杂与简单的对称、真善美的对称。对称经济学就是在有序与无序的碰撞中,用有序去整合无序、用无序去填补有序建立起来的复杂系统论。经济社会的发展,是从深层本质到浅层本质、从本质到现象、从简单到复杂;经济认识的发展,是从现象到本质、从浅层本质到深层本质、从复杂到简单。这是一个对称的过程。在对称的社会经济系统中,经济规律即是层次性的又是历时性的;创造规律、全息规律、系统规律、统计规律是社会经济系统发展从宇观到宏观到微观、从高层到低层的各个层次起主导作用的规律。随着社会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去的低层次的规律逐步转化为现在的高层次的规律。经济社会作为宇宙这一复杂系统的结构,是五度空间的具体化。对称经济学体系逻辑的形式简单性与内容复杂性是对称的。对称经济学的多学科综合研究使我们得以全方位地认识经济复杂系统的性质。对称经济学能令人信服地解释所有经济现象。

对称经济学使经济学第一次实现了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统一。在政治经济学那里,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价值经济学与人性经济学、静态经济学与动态经济学、结构经济学与发展经济学、物质经济学与知识经济学是对立的。在对称经济学中,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价值经济学与人性经济学、静态经济学与动态经济学、结构经济学与发展经济学、物质经济学与知识经济学是对称的。在对称经济学中,无论理论经济学还是实践经济学,都是宏观与微观的对称。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之间本来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宏观经济学以微观经济学为基础,微观经济学全息体现了宏观经济学。只有在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知识经济学与物质经济学、自由主义与凯恩斯主义的统一中,才能理解对称经济学。


对称经济学使经济学第一次真正以经济规律为自己的研究对象。人类经济认识史和经济学发展史上,是对称经济学第一次提出以经济发展规律为研究对象,从而以资源优化再生和资源优化配置的统一为研究对象,而不是仅以资源优化配置为研究对象。西方经济学的经验主义传统使他们没有规律这个概念,只有“趋势”、“序列”这个概念。在他们看来,经济的发展没有因果规律性,只有事件的先后顺序,经济学就是对此顺序进行描述,西方经济学经济模型的复杂性、各种模型之间的冲突性,源于对经济认识的非规律性。经济规律是事物的内在的、必然的、确定的、稳定的、普遍的、有序化的联系;经济本质是经济事物的最深层次的对称结构,决定事物的发展规律、发展趋向及发展状态。本质决定规律,是比规律更深层次的范畴。只有透过现象看本质,才能把握经济客观规律、创建经济科学规律,实现人类予期的经济目的。

对称经济学使经济学第一次以经济的本质为自己的出发点。对称的思维方式要求经济学逻辑体系的出发点与经济的出发点相对称。经济的出发点是经济活动的本质,经济学逻辑体系的出发点应该是经济活动本质的抽象。经济活动的本质是客观本质,对经济活动本质的抽象是科学本质。科学本质与客观本质是对称的。经济的本质是经济主体与经济客体的对称结构;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基本的对称关系就是经济主体与经济客体的对称关系,因此所有以不确定的可证伪的经济“假设”(如“人都是自私的经济人”假设)和非对称的经济要素(如“商品”)为对象和出发点,以非对称的、把实证性和规范性对立起来的纯客观的“实证原则”为建构体系的基本原则的经济学都不可能是科学的经济学。

对称经济学使经济学第一次有真正的“基本原理”。经济学原理是反映经济发展客观规律的经济学科学规律,由经济学概念、范畴与范畴体系组成,包括经济学公理与经济学定理两个层面。对称经济学是以对称方法与“五度空间”方法与模式,以主体与客体相对称、主体性与科学性相统一为基本原则与基本线索,以人类整体的经济现象、人类整体经济现象背后的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为对象建立起来的科学的、一般的、人类的、与政治经济学相对而言的经济学。在对称经济学理论体系中,主体与客体、主观与客观、思辨与实证、科学规律与客观规律是对称的;因此只有在对称经济学范式中,才有真正的、属于科学范畴的“经济学原理”。


对称经济学使经济学第一次实现了主体性与科学性的统一。对称经济学之所以是科学的,是因为对称经济学以经济的客观规律为对象,以经济的科学规律为内容。对称经济学之所以是主体的,是因为对称经济学认为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是由经济主体的活动组成的。贯穿对称经济学概念、范畴与范畴体系的核心,是经济学主体性和科学性的统一,财富增长和人的幸福与全面发展的统一。

对称经济学使经济学第一次实现了规范性与实证性的统一。所谓规范与实证的统一,就是在是什么的基础上为什么,在为什么的基础上怎么样,在怎么样的指导下,去进一步认识是什么、解释为什么,从而指导实践的发展,达到真善美的统一。对称经济学是理想和现实的统一。对称经济学是发展尺度与道德尺度的统一。因此对称经济学是规范性与实证性的统一。

对称经济学使经济学第一次实现了经济发展和人的幸福的统一。在对称经济学范式框架中的幸福经济学与政治经济学是两个本质不同的范式。幸福经济学是对经济学重新定义与定位,改变政治经济学范式,把主客体关系看成是基本的经济关系,把幸福和人的全面发展看成是经济发展的目标;是以价值机制取代价格机制,成为经济学的核心机制。

对称经济学使经济学第一次具备可操作性。“对称”范畴和“矛盾”范畴的本质区别,就在于“对称”是具体科学成果的提升,是具体的、可操作的,因而是实证的;“对称辩证法”和“矛盾辩证法”的本质区别,就在于“对称辩证法”的形而上学性质与实证性是内在一致的。以对称辩证法为哲学基础、主客体对称的对称经济学把人类经济实践看成整体范畴,
检验真理的实践标准是事实标准、价值标准与逻辑标准的统一。对称经济学第一次把“工程”这一概念引入经济学体系中,作为经济学的基本范畴;认为人类经济活动就是工程性活动不断扩大、非工程性活动不断缩小的过程。对称经济学把经济解释与理论建构统一起来;解释是建构的前提,建构是解释的完成。理论建构是现实建构的起点,现实建构是理论建构的归宿。对称经济学是社会认识论与社会控制论的统一,认为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不是靠“博弈”而是靠社会制度设计。从而为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内在统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建设与制度设计提供了深层次的理论基础。对称经济学的操作性与科学性是内在统一的。

对称经济学使经济学第一次成为美的经济学。只有对称的才是美的。只有对称的经济学才是美的经济学。真是真理,善是合理,美是崇高:理想和现实的统一。人类经济活动是真善美的统一;对称经济学是经济的反思、真善美的反思。对称经济学是追求真善美的经济学;对称经济学是真善美的统一。对称的主客体关系是对称经济学的核心,也是对称经济学的美学基础。宏观与微观的对称、法制与民主的对称、计划与自由的对称、公平与效率的对称、有序与无序的对称,就是对称经济学中的美学原理。对称经济学,就是使知识功能化、个性化、价值化、增值化,使主体和客体、主观与客观、相对主体与相对客体具体地、历史地、微观地统一起来的知识经济学、审美经济学。要素与结构相对称的对称经济学范式是经济规律与美的规律相对称的经济学范式。

对称经济学是政治经济学的终结,科学经济学的开始。政治经济学是研究各个阶级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经济学。由于政治经济学不可能以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为对象(虽然有的政治经济学也标榜自己以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为对象),所以政治经济学作为范式是前经济学。对称关系是宇宙的最深层本质,对称规律是社会的最根本规律,对称原理是科学的最基本原理,也是经济学的最基本原理。对称经济学,是用对称的方法,五度空间的方法,系统论的方法,对人类经济活动中的各个因素与结构及其相互关系作逻辑的、历史的、现实的分析,从中揭示人类经济活动的一般规律的经济学。只有以对称哲学为哲学基础、以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对称关系为自己的对象、出发点和建构体系的基本原则的对称经济学才是科学的经济学。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基本的对称关系就是经济主体与经济客体的对称关系,从物质经济学、知识经济学到对称经济学就是经济学科学化的必然产物。对称经济学是主体性与科学性的统一、规范性与实证性的统一。对称经济学第一次真正把经济规律确立为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使经济学在对象、结构、功能、性质方面实现了与其他科学的并轨,实现了经济学由学说向科学的转化、由政治经济学向科学经济学的转化、由阶级的经济学向人类经济学的转化、由特殊的理论经济学向一般的理论经济学的转化,使经济学真正成为一门科学。只有对称经济学才是严格意义上的经济学。这是经济学范式的革命。对称经济学的产生结束了人类经济学的史前史。

对称经济学得到了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形成经济新常态即经济结构对称态的实践验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基础即对称经济学。

经济结构对称态是陈世清提出的对称经济学核心概念,2017年被定位为兼具发展模式与管理方式的双重属性。根据2023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进展,该理论已确立为经济新常态的核心理论基础,强调经济新常态即在经济结构对称态基础上的经济可持续发展,其本质特征在于突破传统总量经济均衡,转向各经济要素在质态层面的动态对称关系构建,通过调整经济要素的质态匹配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其核心特征包括:‌要素质量对称‌:摒弃单纯数量均衡,注重资本、劳动、技术等要素的质态匹配,而非传统总量均衡;‌‌系统协调性‌:通过宏观调控与微观管理结合,形成企业与宏观政策的反馈调节闭环。‌实践意义:该理论强调通过调结构稳增长实现可持续发展,覆盖创新驱动、产能优化、结构布局、区域经济协同、双循环发展格局等领域,形成区别于凯恩斯主义与供给学派的新型政策工具箱。

经济新常态即经济结构的对称态,在经济结构对称态基础上的经济可持续发展,包括经济可持续稳增长。经济新常态是调结构稳增长的经济,而不是总量经济;着眼于经济结构的对称态及在对称态基础上的可持续发展,而不仅仅是GDP、人均GDP增长与经济规模最大化。经济新常态就是用增长促发展,用发展促增长。经济新常态不是不需要GDP,而是不需要GDP增长方式;不是不需要增长,而是把GDP增长放在发展模式中定位,使GDP增长成为再生型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模式的组成部分。属于发展范畴、能够促进发展的可持续的增长速度越高越好,属于发展范畴、能够促进发展的可持续的高速增长是经济新常态的追求目标。把减速和高效划等号、高速和低效划等号、GDP高速增长和经济过热划等号,把经济新常态定义为减速增效、增长速度降温是错误的;人为降低增长速度将导致“滞涨”的严重后果。经济新常态就是在找准经济增长点、实现经济结构对称态的基础上实现经济高速可持续发展,其中包括高质量无水分的GDP高速可持续增长,即我们讲的“调结构稳增长”。为了实现调结构稳增长的目标,政府实行常态化的积极的财政政策是必要的,不能把我国政府积极的财政政策混同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政府周期性的“刺激经济”。根据再生经济学原理,无直接经济效益的长期基本建设投资永远优先于有直接经济效益的中短期基本建设投资,基本建设投资永远优先于生产资料生产投资,生产资料生产投资永远优先于消费资料生产投资。由于无直接经济效益的长期基本建设投资只能由政府实施,所以政府投资永远优先于民间投资。根据再生经济学原理,只有增量改革才有存量调整,只有新经济增长点才能优化旧产业结构化解产能过剩实现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增长方式转变经济质量保证。根据再生经济学原理,投资永远主导消费,只有投资主导下的消费才有可持续消费,只有投资主导消费才有经济结构优化经济可持续增长与发展。由于节约有利于积累,积累有利于投资,投资有利于生产和经济发展,所以节约、居民高储蓄率有利于经济发展,而铺张浪费、寅吃卯粮不利于经济发展,所谓“消费拉动经济”是个伪命题。根据再生经济学原理,投资驱动和创新驱动是统一的,投资驱动和创新、创业、企业技术提升产业结构升级生产效率提高增长方式转变经济质量保证不但不矛盾而且内在一致。只有投资驱动,创新、创业、企业技术提升产业结构升级生产效率提高增长方式转变经济质量保证才有基础;只有创新、创业、企业技术提升产业结构升级生产效率提高增长方式转变经济质量保证为主导,投资驱动才有明确的目标与方向,使投资有效。

供给侧改革也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建立经济结构对称态、建构经济新常态、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改革举措。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确立供给优先的增长方式与发展模式,以投资拉动为基础、创新驱动为主导、经济效益为归宿的增长方式;就是用增量改革促存量调整,在增加投资过程中优化投资结构、产业结构开源疏流,在经济可持续高速增长的基础上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就是优化产权结构,国进民进、政府宏观调控与民间活力相互促进;就是优化投融资结构,促进资源整合,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与优化再生;就是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业质量,优化产品结构、提升产品质量;就是优化分配结构,实现公平分配,使消费成为生产力;就是优化流通结构,节省交易成本,提高有效经济总量;就是优化消费结构,实现消费品不断升级,不断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实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

本文主体内容摘自陈世清著《对称经济学》,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10.3第1版,2011.2第2版

陈世清简介:中慧健(厦门)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理论家、思想家,哲学家、经济学家、管理学家、逻辑学家、教育学家、理论物理学家、作家、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学者、企业家,对称哲学、对称经济学、对称逻辑学、对称管理学创始人,中国第一个拥有自己的哲学范式、经济学范式和原创的经济学基础理论、原创的经济学理论体系的真正的经济学家,被称为“中国的爱因斯坦”。其创立的对称经济学是第一个由中国人自己创立的经济学理论体系,被权威媒体认定为中国最有希望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建立在新的范式基础上的经济学原创基础理论。对称经济学的产生结束了人类经济学的史前史,使经济学真正成为一门科学。陈世清学贯中西、博古通今、擅长跨学科研究,因拥有自己的范式而在学术上独树一帜、自成一家,通过理论与理论、实践与实践、理论与实践的大跨度碰撞跨学科出成果、出跨学科成果,在国家核心期刊上发表(从未交版面费)数十篇管理学、经济学、哲学论文,论文多次转载并多次获奖。在中央级、国家一级出版社出版(多次再版,从未交出版补贴或自销
包销)《中国经济解释与重建》、《经济学的形而上学》、《对称经济学》、《经济领域的哥白尼革命》、《和谐经济》、《幸福经济》、《稳定型经济》、《再生型经济》等五十多种著作。意欲创立新学科——知识运营学,推动形成新产业——知识运营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理论和实践两方面作出创新性成果,已编入美国《世界名人录》等20多种名人辞典。信仰:科学社会主义。



陈世清:宪法法院:使法治无死角
——为什么要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实施法》(166)@全国人大

宪法法院:让人民直接监督宪法全面落地实施,填补法律漏洞,使法治无死角,建设法治中国。

陈世清:宪法法院:杜绝泛政治化对法院正常审判职能的干扰
——为什么要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实施法》(165)@全国人大

设立宪法法院,可以剥离法院的政治职能,规范法院的审判职能。只有宪法法院,才既是审判机构,又是政治机构;既有审判职能,又有政治职能。其他任何法院,包括最高人民法院,都只有审判职能,没有政治职能。杜绝泛政治化对法院正常审判职能的干扰,杜绝一切以“政治”为名使行政干预司法枉法裁判合法化的空间。
分页: 1/301 第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最后页 [ 显示模式: 摘要 | 列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