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页: 284/301 第一页 上页 [281] [282] [283] [284] [285] [286] [287] [288] [289] [290] 下页 最后页 [ 显示模式: 摘要 | 列表 ]
      在间接投融资为主体的国际经济秩序中,各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汇率的稳定性和资本自由流动三者得不到统一,被称为金融 “三元悖论”。当经济增长方式的发展客观上要求用价值机制代替价格机制作为市场的核心机制,而市场仍然以价格机制作为自身的核心机制时,必然使价格与价值脱节,并进而造成游资与投资、投资和消费脱节,从而产生价格与价值、投资和需求、生产和消费脱节的“二律背反”,这个“二律背反”就是金融悖境。金融悖境会演变为周期性金融危机,走出金融悖境要用发展代替增长。
    要把“增长”与“发展”区别开来。增长是直线的,发展是系统的、对称的。均衡实现的是增长,对称实现的是发展。
    对称发展,使知识主体化、个性化、功能化、价值化、增值化,使主体和客体、主观与客观、相对主体与相对客体的统一具体化、微观化。对称发展,强化了主体的创造性、主客体关系的和谐性,强化了以主体为中心同客体、相对主体为中心同相对客体的对称与统一。
    只有对称,才有真正意义上的发展。
    对称是企业管理模式、经营模式,也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模式。
    对称,是通过对策自觉实现的均衡,是智慧经济时代的经营模式与发展模式。它不同于工业经济时代通过博弈自发实现的均衡。
    对称经济,就是通过横向融合实现纵向突破,通过资源的优化配置,改变资源的结构,实现资源的优化再生,使结构产生生产力,实现经济的无投资增长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对称发展,通过创意→创新→创造→创业→二次创业,使知识运营带动资本运营,资本运营带动资产运营,资产运营带动产品运营,使企业和其他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动和社会政策环境对称、和社会法制环境对称、和社会信息环境对称、和社会心理环境对称、和市场竞争环境对称,从而摆脱经济运行的困境,消除金融危机、经济危机的根源,使企业和社会经济结构协调有序发展。
    金融危机证明了增长经济学的破产,证明了用对称发展经济学代替均衡增长经济学的历史必然性。(待续)
     在间接投融资为主体的国际经济秩序中,各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汇率的稳定性和资本自由流动三者得不到统一,被称为金融 “三元悖论”。当经济增长方式的发展客观上要求用价值机制代替价格机制作为市场的核心机制,而市场仍然以价格机制作为自身的核心机制时,必然使价格与价值脱节,并进而造成游资与投资、投资和消费脱节,从而产生价格与价值、投资和需求、生产和消费脱节的“二律背反”,这个“二律背反”就是金融悖境。金融悖境会演变为周期性金融危机,走出金融悖境要用对称代替均衡。
    传统经济学是均衡经济学,新经济学是对称经济学。
    均衡经济学是线性科学,对称经济学属于对称科学。
    对称科学,是以主体性为中心同科学性相统一的科学原理与科学方法,以及根据这个科学原理与科学方法建立起来的科学体系或思想体系。
    对称科学通过建构科学规律来建构客观规律,使知识运营和人的主体性原则统一起来,使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经营模式、发展模式的转变统一起来,通过对策实现对称、实现以主体为中心同客体的“均衡”。
    对称科学的基本原则是主体性原则,基本方法是从上到下、从本质到现象、从主观到客观、从主体到客体。
    对称科学是新经济学确立的关键,正像知识运营是使新增长方式得以确立、新增长方式是使新经济形态得以确立的关键一样。
    人类社会中的任何一个环节,都可以通过对称科学确定的过程和程序来合理定位,并发挥它们的对策-对称的功能。
    对称经济是对经济的重新定位,对称经济学是对经济学的重新定位。对称管理是对管理模式的重新定位,对称管理学是对管理学的重新定位。对管理模式的重新定位,产生对管理学的重新定位;对管理学的重新定位,产生管理学的全新范式。对称管理学的范式,体现了管理学方法与对象、形式与内容、主体与客体、结构与功能、理论与实际、主体性与科学性的对称与统一。
    对称经济学通过建立新的经济学范式来自觉反映社会经济规律,使经济学范式同人类新的实践模式相对称、经济活动模式同人类整体实践模式相对称,摆脱经济学和管理学的困惑,走出经济运行的困境,消除经济危机的根源,使企业和社会经济协调有序发展。
    对称经济从增长方式来看是知识运营,从方法论来看是对策,从经营和发展模式来看是对称。它们统一起来的基础是人的主体,是经济领域中人的主体性展开的同一个过程的三个方面。
    对称,首先是主体内部的对称。没有主体身心平衡、内部素质结构的对称,就没有主客体的平衡、相对主体和相对客体的对称,就没有和谐社会。
    通过对策来实现的对称,是一个从主观到客观、主体到客体的自上而下层层递进的过程,是通过主观整合客观、主体整合客体的立体动态五维系统,体现了五度空间的相互转化原理。
    对称经济通过发展管理、智慧管理、对策管理、主体管理、价值管理、有序管理、和谐管理、困局管理实现结构出效益、结构产生生产力和竞争力;通过创新来创造机会,通过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资源的优化再生,自上而下实现內涵发展、对称发展、可持续发展。
    对称经济是对称经济、对称经济学是对称经济学、对称经济学属于对称科学的方法论意义,就是说明对称是均衡的本质,对称经济是“经济均衡”的深层结构,对称管理是经济管理的深层管理模式。
    金融危机证明了均衡经济学的破产,证明了用对称经济学代替均衡经济学的历史必然性。
   (待续)
       在间接投融资为主体的国际经济秩序中,各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汇率的稳定性和资本自由流动三者得不到统一,被称为金融 “三元悖论”。当经济增长方式的发展客观上要求用价值机制代替价格机制作为市场的核心机制,而市场仍然以价格机制作为自身的核心机制时,必然使价格与价值脱节,并进而造成游资与投资、投资和消费脱节,从而产生价格与价值、投资和需求、生产和消费脱节的“二律背反”,这个“二律背反”就是金融悖境。金融悖境会演变为周期性金融危机,走出金融悖境要用对策代替博弈。
    任何概念都有一个从模糊到精确的发展过程。这个过程和社会整体发展过程是对称的。
    博弈源于封闭,对策来自沟通。均衡是博弈的结果,对称是对策的成就——智慧经济时代要有同工业经济时代不同的经济学范式与之对称。
    对称经济学与对称管理学通过对对策与博弈、对称与均衡等概念的分离与重新定位,使之内涵与时代的发展、新范式的要求相对称。在经济活动中,主体的行为方式是对策还是博弈,构成了新旧经济模式、管理模式的本质区别。对策学还是博弈学,是新旧经济学范式、管理学范式的本质区别。它们体现了两种世界观的本质区别。
    以价值机制为核心机制,在知识经济时代,市场是完全的,供求是均衡的,知识产品、创新产品的竞争是充分的。竞争的充分性和市场的有序性、智慧性、对称性不但不矛盾,而且是新时期的市场机制。以价值机制为核心的市场机制,是完全的市场机制、真正的市场机制、对称的市场机制、智慧的市场机制。
    以价格机制为基础,追求的是均衡,手段是博弈。
    以价值机制为基础,追求的是发展,手段是对策。
    对称,是通过对策自觉实现的均衡,是智慧经济时代的经济模式与发展模式,它不同于工业经济时代通过博弈自发实现的均衡。
    决策就是英雄与时势的互动。科学的战略决策就是英雄与时势的对称。
    对称不同于均衡。均衡是自发的、盲目的、消极的、静态的,通过博弈来强制实现;对称是积极的、动态的、发展的,通过对策来自觉实现。
    博弈,不均衡是绝对的,均衡是相对的。博弈经济学就是不对称经济学,不对称经济学就是不和谐经济学。
    对策,不均衡是相对的,均衡是绝对的。对策经济学就是对称经济学,对称经济学就是和谐经济学。
    对称是客观存在的,任何经济形态的经济发展模式都是对称的。智慧经济时代的对称和前智慧经济时代的对称的本质区别, 在于自觉和自发、自动实现还是强制实现,是通过对策来实现还是通过博弈来实现。
    对策作为对称的一个环节,以扬弃实践中的悖论——“悖境”为己任;而博弈由于带有应付环境的性质,则往往陷进“悖境”,而“悖境”往往就是困境,金融危机就是由金融“悖境”造成的金融困境。(待续)
      在间接投融资为主体的国际经济秩序中,各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汇率的稳定性和资本自由流动三者得不到统一,被称为金融 “三元悖论”。当经济增长方式的发展客观上要求用价值机制代替价格机制作为市场的核心机制,而市场仍然以价格机制作为自身的核心机制时,必然使价格与价值脱节,并进而造成游资与投资、投资和消费脱节,从而产生价格与价值、投资和需求、生产和消费脱节的“二律背反”,这个“二律背反”就是金融悖境。金融悖境会演变为周期性金融危机,走出金融悖境靠改变价格经济学的范式。
  旧经济学是货币经济学或价格经济学,新经济学是价值经济学。价值不仅包括货币,而且包括知识,所以知识经济是新经济的一个环节。把新经济仅仅归结为知识经济是不对的,正好像把知识经济仅仅理解成知识的生产、流通、分配、消费是不对的一样。知识经济同传统经济的关系,是层次关系,是新阶段和旧阶段的关系。新经济和旧经济的关系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正像价值和价格的关系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一样。新经济是以知识经济为龙头同传统经济的统一,正好像价值机制是对价格机制的扬弃、新经济学是对旧经济学的扬弃一样。
  正因为价格并不完全反映供求关系,所以建立在价格理论基础上的各种模型,不能预测供求关系的变化是必然的。以价值为基础的供求关系,不是任何以价格为基础的模型可以预测的。以价值机制作为市场的根本机制,信息仍然是不完全的,但也没有必要完全;人的理性仍然是有限的,但也没有必要无限。所谓“市场失灵”,实际上是价格机制失灵,而不是价值机制失灵。价值机制从来没有失灵过;在价格机制不起作用的地方,价值机制则在起着铁的作用。
    模型和现实的冲突,价格和价值的冲突,导致现有的以价格机制为基础的模型的无效。这样的模型既不能解析、更不能解决金融危机。这不是市场不完全信息与人的有限理性造成的,而是模型的理论依据、理论参照系、理论“范式”错误造成的。要使“模型”从“无效”向“有效”转化,人的理性的“有限性”向“无限性”转化,市场信息的“不完全”向“完全”转化,从而走出金融“二律背反”与“三元悖论”,必须改变现有价格经济学的范式。(待续)
    在间接投融资为主体的国际经济秩序中,各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汇率的稳定性和资本自由流动三者得不到统一,被称为金融 “三元悖论”。当经济增长方式的发展客观上要求用价值机制代替价格机制作为市场的核心机制,而市场仍然以价格机制作为自身的核心机制时,必然使价格与价值脱节,并进而造成游资与投资、投资和消费脱节,从而产生价格与价值、投资和需求、生产和消费脱节的“二律背反”,这个“二律背反”就是金融悖境。金融悖境会演变为周期性金融危机,走出金融悖境靠改变市场的核心机制。
    在知识经济时代,人的个性、创造性、主体性越来越高,人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立体化、全方位,产品也越来越个性化、多样化、立体化。在这个时代背景下,价值机制将逐步取代价格机制,成为市场的核心机制。
  从产品的性质上看,产品需求的弹性越大,价格的作用越小;产品需求的刚性越大,价格的作用越大。在知识经济时代,产品需求的弹性越来越大,需求刚性的产品比重将越来越低。
  产品差异性越大,价格的作用越小;产品差异性越小,价格的作用越大。在知识经济时代,产品的个性化越来越强,差异性将越来越大。
   产品的创新性越强,价格的作用越低;反之,价格的作用越高。在知识经济时代,产品的创新性将越来越强。
  从产品的层次上看,产品的层次越高,科技含量越多,价格的作用越低;产品的层次越低,科技含量越少,价格的作用越高。在知识经济时代,产品的科技含量将越来越高,低科技含量的产品比重将越来越低。
   从产品的时间上看,生产力发展程度越低、产品越少,卖方在市场上越占主导地位时,价格的作用越大;当产品充裕,买方在市场上的地位越来越高,价格的作用将越来越低。从市场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来看,随着从生产中心到产品中心到销售中心到营销中心的转化,价格的地位将越来越低,作用将越来越小;服务的地位将越来越高,作用将越来越大。从产品本身的不同阶段来看,新产品的价格作用越来越小,旧产品的价格作用越来越大。在知识经济时代,产品的周期越来越短,新产品将层出不穷。
   从产品的空间上看,地域差别越大,同一产品在不同地域的价值差别越大,价格的作用越小;反之,价格的作用越大。知识经济也就是全球经济,产品的地域差别将越来越大。
    从市场调节的范围来看,随着人的主体性的提高,需求的立体化,消费品的立体化,经济的社会化与社会的经济化,市场调节的对象与范围也越来越立体化、全方位化。价格只能调节平面的产品,立体的产品只能靠价值来调节。
    从产品和主体的关系来看,价值是相对的,价值的绝对性寓于价值的相对性之中。而价格是绝对的,对任何人一视同仁。同样价格的产品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价值。价格机制同产品的边际效用原理相悖。
    价格不是反映价值吗?所谓价格反映价值,只是说明价格确实反映了被价格所反映的那一部分价值。从这个意义讲,价格就是价值。但我们不能反过来说价值就是价格,因为大部分价值不能从价格中反映出来。市场机制本来并不以价格为基础,而是以价值为基础。以价格为基础只是历史的偶然的、局部的、表面的现象;而以价值为基础,则是历史的必然的、整体的、深层次的本质。知识经济,为人们透过现象看本质、透过偶然把握必然提供了历史条件。
    以价值机制为基础,市场信息是对称的。如果把价格机制理解成市场的核心机制,市场信息是不对称的。
    以价值机制为基础,政府调节和市场调节可以统一起来。政府本身就是市场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政府调节的是宏观的市场,企业自发调节的是微观的市场。
    信息对称、政府自觉调节、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相统一,将走出金融“二律背反”与“三元悖论”,从而避免周期性金融危机。(待续)
分页: 284/301 第一页 上页 [281] [282] [283] [284] [285] [286] [287] [288] [289] [290] 下页 最后页 [ 显示模式: 摘要 | 列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