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怎样才能转变成机遇
[
2009/01/17 11:59 | by admin ]

平常我们听得较多的,是“风险与机遇并存”,“风险越大机会也越大”;在此次金融危机中我们听得较多的,是“危机也是机遇”。我认为,机遇不是客体范畴,而是主客体相统一的范畴。机遇不但有客体性,而且有主体性。危机转变成机遇、风险转变成机会不是无条件的,必须经过主观努力。
机遇的主体性表现在:
机遇有相对性 机遇主体性的第一层表现,是机遇有相对性。机遇只是相对于人而言,离开人这个参照主体,只是条件,无所谓机遇。把水烧开的充分条件,不是机遇;太阳、地球、月球三个排成一条线,只是日食月食的条件,也不是机遇。同样一件事,对有的人是机遇,对有的人就不是机遇。这是由每个人需求点不一样、满足需求的主客观条件不一样、每个人的利益不一样决定的。对客观条件,要者如金,不要者如土。这引申出机遇的另一个特征:
机遇有选择性 机遇主体性的第二层含义,是机遇有选择性。不同的人对“机遇”的选择性不一样;对同一个“机遇”,认识、把握、利用的程度也不一样。同一个客观条件,对于有的人是大“机遇”,对于有的人只是小“机遇”;有的人是现实的“机遇”,有的人只是可能的“机遇”。有人面临当官的机遇,却埋头著书立说;有人马上可以评上教授,却放下教鞭“下海”成了企业家。毛泽东只有“粪土当年万户侯”,才成为革命的领袖。这种对于“机遇”的选择和利用的程度,又是由人对“机遇”、对自己利用“机遇”的主客观条件认识的程度决定的。这引申出机遇的又一个特征:
机遇有主观性 机遇主体性的第三层意义,即机遇有主观性。所谓“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指的就是机遇的主观性。只有对自己的需求、利益、实现利益的主客观条件有充分认识并苦苦寻求的人,才能及时把握、充分利用“机遇”。所以机遇是可求与不可求的统一。这种统一体现在“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这句成语上面。如果绝对可求,那就是谋事在人,成事也在人。这是“天马行空,独来独往”的主观唯心主义;如果绝对不可求,那就是听天由命的宿命论,那样诸葛亮就不能“借东风”,而只能“等东风”了。
看来,作为“充分条件”组合而成的机遇,是主体与客体、主观与客观的统一。这种统一,是绝对的、必然的;同时又是具体的、历史的,相对的、偶然的。知识同机遇产生的必然性成正比,同机遇产生的偶然性成反比。随着时代的发展,知识的积累,机遇中主体、主观的地位将不断上升,机遇可求的比重将越来越大。到了知识经济时代,将是知识主导机遇。在知识经济时代,要使金融危机转变成机遇、风险转变成机会,必须靠提高全体国民的知识素质,建立国家创新体系;建立再生经济发展模式,摒弃“折腾”经济发展模式。
机遇的主体性表现在:
机遇有相对性 机遇主体性的第一层表现,是机遇有相对性。机遇只是相对于人而言,离开人这个参照主体,只是条件,无所谓机遇。把水烧开的充分条件,不是机遇;太阳、地球、月球三个排成一条线,只是日食月食的条件,也不是机遇。同样一件事,对有的人是机遇,对有的人就不是机遇。这是由每个人需求点不一样、满足需求的主客观条件不一样、每个人的利益不一样决定的。对客观条件,要者如金,不要者如土。这引申出机遇的另一个特征:
机遇有选择性 机遇主体性的第二层含义,是机遇有选择性。不同的人对“机遇”的选择性不一样;对同一个“机遇”,认识、把握、利用的程度也不一样。同一个客观条件,对于有的人是大“机遇”,对于有的人只是小“机遇”;有的人是现实的“机遇”,有的人只是可能的“机遇”。有人面临当官的机遇,却埋头著书立说;有人马上可以评上教授,却放下教鞭“下海”成了企业家。毛泽东只有“粪土当年万户侯”,才成为革命的领袖。这种对于“机遇”的选择和利用的程度,又是由人对“机遇”、对自己利用“机遇”的主客观条件认识的程度决定的。这引申出机遇的又一个特征:
机遇有主观性 机遇主体性的第三层意义,即机遇有主观性。所谓“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指的就是机遇的主观性。只有对自己的需求、利益、实现利益的主客观条件有充分认识并苦苦寻求的人,才能及时把握、充分利用“机遇”。所以机遇是可求与不可求的统一。这种统一体现在“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这句成语上面。如果绝对可求,那就是谋事在人,成事也在人。这是“天马行空,独来独往”的主观唯心主义;如果绝对不可求,那就是听天由命的宿命论,那样诸葛亮就不能“借东风”,而只能“等东风”了。
看来,作为“充分条件”组合而成的机遇,是主体与客体、主观与客观的统一。这种统一,是绝对的、必然的;同时又是具体的、历史的,相对的、偶然的。知识同机遇产生的必然性成正比,同机遇产生的偶然性成反比。随着时代的发展,知识的积累,机遇中主体、主观的地位将不断上升,机遇可求的比重将越来越大。到了知识经济时代,将是知识主导机遇。在知识经济时代,要使金融危机转变成机遇、风险转变成机会,必须靠提高全体国民的知识素质,建立国家创新体系;建立再生经济发展模式,摒弃“折腾”经济发展模式。
农村土地国有制与土地使用权流转
[
2009/01/17 10:42 | by admin ]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了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决定。该“决定”的精神实质,是通过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进一步实现农村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再生,以进一步释放农村生产潜力、大幅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并在此基础上扩大内需、转变农业与整个国家经济发展方式,落实科学发展观。本人认为,在农村土地经营权方面进一步放宽的政策,必须有与之相对称的、强有力的所有权方面的制度设计与配套措施,才不至于在实施过程中走样变调。
在对称经济学——国家宏观调控与微观经济活力相对称的经济学看来,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内容,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是从农村土地入手;不但要从扩大农民土地经营权入手,而且要从明确土地所有权入手。城乡一体化的基础是城乡土地产权一体化,双层经营体制的前提是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如果说,城市工厂的公有制必然要求农村的公有制与之配套,那么,城市土地的国有制必然要求农村土地国有制才能成龙。把农村土地全部国有化,使农村土地所有制和城市土地所有制并轨,使农村土地所有权与经营权彻底分开,解除国家投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的产权瓶颈,是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体制、发展城乡统一的市场体系、使农村享受和城市同等国民待遇、消除城乡差别的基础,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
在对称经济学——国家宏观调控与微观经济活力相对称的经济学看来,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内容,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是从农村土地入手;不但要从扩大农民土地经营权入手,而且要从明确土地所有权入手。城乡一体化的基础是城乡土地产权一体化,双层经营体制的前提是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如果说,城市工厂的公有制必然要求农村的公有制与之配套,那么,城市土地的国有制必然要求农村土地国有制才能成龙。把农村土地全部国有化,使农村土地所有制和城市土地所有制并轨,使农村土地所有权与经营权彻底分开,解除国家投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的产权瓶颈,是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体制、发展城乡统一的市场体系、使农村享受和城市同等国民待遇、消除城乡差别的基础,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
行为方式的腐败是最大的腐败
[
2009/01/13 11:38 | by admin ]

最大的腐败是人的行为方式的腐败。所谓行为方式腐败,就是在对制度腐败、司法腐败和权力腐败司空见惯、麻木不仁、习以为常的基础上,自觉利用、迎合、制造腐败,使腐败成为一种社会心理,成为社会大多数人的一种稳定的行为模式,后果是社会风气极度败坏,以至善恶、智愚颠倒,人的素质和主体性的普遍降低,生产力的倒退。权力“寻租”给青少年的成长造成极大的消极影响,他们认为“学好数理化,不如有一个好爸爸”,认为学校里面所学的道德准则都是虚假的,这也是造成大量青少年犯罪的一个主要原因。
不明资产之所以给社会带来的危害大大高于同等数额的贪污、盗窃,就是因为不明资产对社会的负面导向作用比明目张胆的贪污要大得多。50万的贪污给社会造成的损失就是50万;50万不明资产给社会造成的风气的败坏及对人的行为方式的消极导向,造成人的行为方式的腐败,给社会造成的危害可能达到5个亿。
行为方式的腐败是其他方面腐败的社会基础,其他方面的腐败主导了行为方式的腐败。
行为方式腐败对社会生产力的破坏:降低主体的素质;挫伤人的积极性;使人严重缺乏安全感;提高交易成本;破坏社会诚信体系,搞乱市场秩序;使市场交易无法正常进行;破坏社会有机体。
行为方式的腐败违背了贡献与索取相统一、公平与效率相统一的原则。行为方式的腐败不是经济发展的润滑剂,而是经济发展的腐蚀剂。权贵阶级为了维护自己的既得利益,对广大人民群众的行为方式作出不利于生产力发展的导向,是最根本的腐败。
不明资产之所以给社会带来的危害大大高于同等数额的贪污、盗窃,就是因为不明资产对社会的负面导向作用比明目张胆的贪污要大得多。50万的贪污给社会造成的损失就是50万;50万不明资产给社会造成的风气的败坏及对人的行为方式的消极导向,造成人的行为方式的腐败,给社会造成的危害可能达到5个亿。
行为方式的腐败是其他方面腐败的社会基础,其他方面的腐败主导了行为方式的腐败。
行为方式腐败对社会生产力的破坏:降低主体的素质;挫伤人的积极性;使人严重缺乏安全感;提高交易成本;破坏社会诚信体系,搞乱市场秩序;使市场交易无法正常进行;破坏社会有机体。
行为方式的腐败违背了贡献与索取相统一、公平与效率相统一的原则。行为方式的腐败不是经济发展的润滑剂,而是经济发展的腐蚀剂。权贵阶级为了维护自己的既得利益,对广大人民群众的行为方式作出不利于生产力发展的导向,是最根本的腐败。
权力“寻租”的经济根源
[
2009/01/13 10:53 | by admin ]

①双轨制:
a.价格双轨制 价格双轨制为掌握特殊商品的批发权的权力掌握者权力“寻租”提供了温床。
b.利率双轨制 利率双轨制为掌握贷款批发权的权力掌握者权力“寻租”提供了温床。
c.汇率双轨制 汇率双轨制为掌握外汇批发权的权力掌握者权力“寻租”提供了温床。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由以上三种双轨制引起的寻租范围在缩小,由以下行政审批与行业或部门垄断引起的寻租范围在扩大。
②引资:引进外商直接投资大部分都是机器设备等实物资产引进,这为有可能高估外资实物资产价值的权力掌握者权力“寻租”提供了温床。中外合资为高估外资价值、低估国有资产价值的权力掌握者权力“寻租”提供了温床。
③企业改革:企业承包前后资产的价格差,形成了租金,也为承包和能够批准承包的权力掌握者权力“寻租”提供了温床。股份制改造为低估国有资产价值、高估其它股份价值的权力掌握者“寻租”提供了温床。寻租者将企业股份制改造演变为一场瓜分国有资产的丑剧,许多国有企业因之成为空壳。
④公共福利待遇:公共福利待遇为超额享受诸如公费医疗等的权力掌握者权力“寻租”提供了温床。
⑤进出口许可:进出口为掌握进出口权的权力掌握者权力“寻租”提供了温床。
⑥财政分成:财政分成不公为掌握财政分成权的权力掌握者权力“寻租”提供了温床。⑦房地产开发:房地产开发为掌握土地审批权的权力掌握者权力“寻租”提供了温床。
⑧行业利润:由于行业特点及定价不合理等多种因素决定了工业企业各行业权力“寻租”提供了温床。
⑨各种税收的税差:这几年中央权力下放,国家宏观管理减弱为地方各自为政、违反国家政策规定擅自制定各种优惠减免的权力“寻租”提供了温床,
⑩公款消费:诸如住房、奖金、公费旅游、公费吃喝等都为权力“寻租”提供了方便。由此可见,转轨时期所引致的寻租行为将会非常严重,且有向学术、教育、部队领域曼延的倾向,使学术、教育行政化,部队社会化。
a.价格双轨制 价格双轨制为掌握特殊商品的批发权的权力掌握者权力“寻租”提供了温床。
b.利率双轨制 利率双轨制为掌握贷款批发权的权力掌握者权力“寻租”提供了温床。
c.汇率双轨制 汇率双轨制为掌握外汇批发权的权力掌握者权力“寻租”提供了温床。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由以上三种双轨制引起的寻租范围在缩小,由以下行政审批与行业或部门垄断引起的寻租范围在扩大。
②引资:引进外商直接投资大部分都是机器设备等实物资产引进,这为有可能高估外资实物资产价值的权力掌握者权力“寻租”提供了温床。中外合资为高估外资价值、低估国有资产价值的权力掌握者权力“寻租”提供了温床。
③企业改革:企业承包前后资产的价格差,形成了租金,也为承包和能够批准承包的权力掌握者权力“寻租”提供了温床。股份制改造为低估国有资产价值、高估其它股份价值的权力掌握者“寻租”提供了温床。寻租者将企业股份制改造演变为一场瓜分国有资产的丑剧,许多国有企业因之成为空壳。
④公共福利待遇:公共福利待遇为超额享受诸如公费医疗等的权力掌握者权力“寻租”提供了温床。
⑤进出口许可:进出口为掌握进出口权的权力掌握者权力“寻租”提供了温床。
⑥财政分成:财政分成不公为掌握财政分成权的权力掌握者权力“寻租”提供了温床。⑦房地产开发:房地产开发为掌握土地审批权的权力掌握者权力“寻租”提供了温床。
⑧行业利润:由于行业特点及定价不合理等多种因素决定了工业企业各行业权力“寻租”提供了温床。
⑨各种税收的税差:这几年中央权力下放,国家宏观管理减弱为地方各自为政、违反国家政策规定擅自制定各种优惠减免的权力“寻租”提供了温床,
⑩公款消费:诸如住房、奖金、公费旅游、公费吃喝等都为权力“寻租”提供了方便。由此可见,转轨时期所引致的寻租行为将会非常严重,且有向学术、教育、部队领域曼延的倾向,使学术、教育行政化,部队社会化。
权力“寻租”的社会根源
[
2009/01/13 10:53 | by admin ]

(1)宗法关系 中国是一个有几千年自给自足自然经济历史的国家,宗法关系盘根错节形成了“斩不断理还乱”的人身依附关系。这使人情关系压倒一切关系、渗透一切领域,为权力“寻租”提供了社会关系氛围,也为权力“寻租”提供了关系网、形成了保护伞
(2)社会风气 市场经济建立和传统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时期,整个社会形成了物质利益高于一切其他利益的社会氛围,使权力掌握者不惜为更多更快获取物质利益而不惜靠权力“寻租”甚至铤而走险。
(3)历史积淀 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形成的官本位思想、几十年计划体制形成的大政府小社会、多如牛毛的行政审批制和根深蒂固层层壁垒的行业垄断,以及由此形成的既得利益集团,是权力寻租的温床。
(2)社会风气 市场经济建立和传统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时期,整个社会形成了物质利益高于一切其他利益的社会氛围,使权力掌握者不惜为更多更快获取物质利益而不惜靠权力“寻租”甚至铤而走险。
(3)历史积淀 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形成的官本位思想、几十年计划体制形成的大政府小社会、多如牛毛的行政审批制和根深蒂固层层壁垒的行业垄断,以及由此形成的既得利益集团,是权力寻租的温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