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页: 1/1 第一页 [1] 最后页 [ 显示模式: 摘要 | 列表 ]

对称经济学 术语表(八)

[不指定 2016/01/08 15:01 | by admin ]



经济发展  经济发展是价值的发展、生产力的发展、再生生产力的发展、人民素质的提高、社会的进步。

经济发展的五维空间模式  通过空间时间层次的转型与融合实现经济发展的模式。
对称发展观 以绿色GDP为主导,以社会GDP为核心,以财富GDP为基础,整合、扬弃、提升货币GDP的人与社会全面发展观、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观。

绿色经济发展模式  由和谐经济发展模式、幸福经济发展模式、稳定型经济发展模式、再生型经济发展模式共同组成的知识经济时代的经济发展模式。

国民经济价值核算模式  以价值为核心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在该模式中只有产生新价值的价格要素才能纳入国民核算体系,不能产生新价值的价格要素不能纳入国民核算体系。该模式体现了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主体性原则,也为国家制定国民经济发展规划提供了可操作的模式。

国民创新系统工程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国民创新体系的实践模式,包括原创思想的激励与保护工程,教育、学术与智力开发体制的转变,市场核心机制的转换,经济发展模式的转轨,鼓励创新、保护创新的社会系统工程。这个系统工程的主导是政治民主化。这个系统工程的核心是学术民主化。这个系统工程的基础是社会生活民主化。

国民创业系统工程  以创业为经济发展基础和根本动力的市场经济运作模式,与国民创新系统工程一起构成完整的市场经济运作的系统模式,是国民创新系统工程向实际操作转化的必要环节。

改革开放发展的系统工程模型  主体与客体对称、时间空间层次对称、理论与实践对称的改革开放发展的社会系统动态结构模型。

对称发展模式  主客体对称、时间空间层次对称的发展。任何真正的发展模式都是对称发展模式。

中国经济对称发展模式  由中国经济发展的目标、方向、途径、过程、制度、体制、机制等要素组成的中国经济发展的内在的稳定的对称结构,该对称结构保证了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消费者偏好  效用和需求因人而异的相对性。

生产过剩   产品供过于求。

产能过剩   能生产出供过于求的产品的生产能力。

流动性过剩  资金供过于求。

企业家   把生产要素组织起来进行创新、创造、创业和生产经营活动的人。

企业的边界   企业自组织经营活动范围的边界,包括有形和无形两种。

投资  再生性资金投入产出活动。

投机  配置性资金投入产出活动,是为配置而配置,不会为社会产生新价值。

泡沫  有价无市,价格背离价值,虚拟经济脱离实体经济。

竞争  不同市场主体为了获取利润抢占市场空间的行为,包括正当竞争和不正当竞争。

垄断  部分市场主体通过行政手段或对资源的控制独占市场排除竞争的行为,包括自然垄断和人为垄断。

市场原教旨主义   不要政府参与,市场可以自行解决一切经济问题的主张。也叫市场无政府主义。

边际效益分析  以价值为参照的多次投入与产出之间的成本收益分析。经济学基础是价值经济学。

边际效率分析  以价格为参照的多次投入与产出之间的成本收益分析。经济学基础是价格经济学。

规模效益  通过技术创新、规模经营、品牌经营和科学管理,提高企业的边际效益,而这种效益要大于仅仅增加投入取得的边际效益。规模经济与经济规模不同点,就在于规模经济有规模效益,经济规模不一定有规模效益。

剥削   通过权力寻租、不当竞争、官商勾结、投机垄断等非法手段强取豪夺取得非法收入使其所得高于付出的行为。

剥削阶级  靠剥削谋利积累财富的阶级。剥削与剥削阶级的存在是两极分化的根源。

两极分化  社会贫富差距极大,以致富者越富、穷者越穷的全社会财富分布状态,既指贫富两极分化,也指强弱两极分化。社会的贫富差距不是建立在平等竞争、创造财富不同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不平等竞争的基础上。两极分化不仅仅是基尼系数拉大,而是不平等造成的贫富互为因果,以致形成强势群体与弱势群体。两极分化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特征。
共同富裕  人民普遍富裕、只有富裕程度不同、没有两极分化的全社会财富分布状态。共同富裕通过机会平等、规则平等的平等竞争,权利与义务的统一、贡献与索取的一致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特征。

民族主体性  民族和国家的独立性、自主性、完整性、安全性。

政府宏观调控  政府宏观调控是以政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通过行政手段与经济手段(主要是财政手段),实现以经济主体为主导、经济主体与经济客体的对称关系为核心、经济结构平衡、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经济行为。政府宏观调控是系统工程。

政府干预经济  政府以货币为主要手段调节宏观经济实现经济均衡发展避免经济周期波动的行政行为。

福利型国民经济系统  以人的幸福为导向、以人的实际生活水平的提高为目标的国民经济系统。

影响力  影响力包括个人影响力与理论影响力。个人影响力指的是一个人的知名度、资信度与美誉度,理论影响力指的是一个人创立的理论的社会认知度与认可度。对于学者而言,其个人影响力主要取决于他的学术影响力即理论影响力。


分页: 1/1 第一页 [1] 最后页 [ 显示模式: 摘要 | 列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