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页: 1/1 第一页 [1] 最后页 [ 显示模式: 摘要 | 列表 ]


陈世清:为什么林毅夫的“新结构经济学”不是原创理论?
——有感于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成立大会(二)

英国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1817年在其代表作《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中提出比较优势理论。

英国经济学家阿尔弗雷德•马歇尔1890年在其代表作《经济学原理》中提出新古典经济学方法。

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1919年在其代表作《对外贸易对收入分配的影响》中提出生产要素禀赋理论。

英国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1936年在其代表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提出“政府干预理论”。

美国经济学家罗纳德•科斯1937年在其代表作《企业的性质》中提出交易成本理论。

中国经济学家陈世清在2005年出版的《经济领域的哥白尼革命》、2009年出版的《中国经济解释与重建》、2010年出版的《对称经济学》、《经济学的形而上学》等专著及同期发表的大量论文中,虽然没有 “新结构经济学”的名词,但已经提出“新结构经济学”概念的内容——结构经济学的新的基础理论,提出经济主体与经济客体的对称结构是基本的经济结构、经济主体与经济客体的对称关系是经济发展的最根本动力、用时间、空间、层次统一的五维空间结构方法解释经济现象、认识经济结构、把握经济规律、揭示经济本质的新结构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与基本方法,提出了新结构经济学的基础理论与范式内核。

陈世清在提出新结构经济学基础理论的同时提出了“结构型经济发展模式”的概念。“结构型经济发展模式”就是新结构经济学的发展模式,新结构经济学的发展模式就是结构产生生产力的再生型经济发展模式。陈世清在上述作品中指出,对称经济最重要的,是经济系统的结构,是生产中人和人、人和物的有序化结构。经济系统结构也能产生生产力,而且能产生更重要的生产力。切莫以为只有增加要素才能发展生产。生产要素的排列组合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整个社会经济结构是否对称协调有序,将决定社会经济系统是否有利于生产力发展。在制度高于技术、团队高于制度等现象与命题后面,是结构高于要素、无形胜于有形的抽象思维与非线性思维。形成这些思维能力,必须经过严格的哲学思维的训练,而不是建立数学模型的训练。

陈世清用五度空间观论证了结构产生生产力的原理。只有五度空间理论,才能把经济要素、结构、功能,质、量、序统一起来研究。五度空间观是结构变化带来要素提升、生产力发展的理论基础和方法论依据。再生经济,就是用五度空间带动知识结构,用知识结构带动产业结构,用产业结构带动企业结构,用产业结构带动宏观要素效率,用企业结构带动微观要素效率。可以说,中国经济发展模式就是结构型经济发展模式。“结构型经济发展模式”概念的提出使中国经济第一次有了真正意义上的发展模式。

这说明,在林毅夫“新结构经济学”产生前,陈世清已经建构了包括理论与模式在内的完整的真正的新结构经济学体系。


林毅夫“新结构经济学”中的基础理论要素禀赋理论来源于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1919年在其代表作《对外贸易对收入分配的影响》中提出的生产要素禀赋理论,林毅夫在其作品中没有指出他的“新结构经济学”中的基础理论要素禀赋理论有什么本质的区别。

林毅夫“新结构经济学”中的基础理论比较优势理论来源于英国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1817年在其代表作《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中提出的比较优势理论,林毅夫在其作品中没有指出他的“新结构经济学”中的基础理论比较优势理论有什么本质的区别。

林毅夫“新结构经济学”中的基础理论交易成本理论来源于美国经济学家罗纳德•科斯1937年在其代表作《企业的性质》中提出的交易成本理论,林毅夫在其作品中没有指出他的“新结构经济学”中的基础理论交易成本理论有什么本质的区别。

林毅夫“新结构经济学”中的市场经济政府必须有为的有为政府理论来源于英国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1936年在其代表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提出的政府干预理论,林毅夫在其作品中没有指出他的“新结构经济学”中的有为政府理论有什么本质的区别。

林毅夫“新结构经济学”中使用的经济学方法来源于英国经济学家阿尔弗雷德•马歇尔1890年在其代表作《经济学原理》中提出的新古典经济学方法,林毅夫在其作品中没有指出他的“新结构经济学”中的新古典经济学方法有什么本质的区别。

概念成立是理论成立的必要前提,定义成立是概念成立的必要条件。林毅夫虽然在2012年出版的《新结构经济学》中提出“新结构经济学”这一名词,但通篇没有提出“新结构经济学”的内涵明确外延清晰的定义(百度百科“新结构经济学”词条引用的是陈世清对“新结构经济学”的定义),没有提出结构经济学的新的基础理论,也没有指明在他“新结构经济学”的框架中有超过此前出版的陈世清上述相关专著的内容。

林毅夫“新结构经济学”中提出来的“市场换技术”及其后 “西潮与东风”中提出来的“燕行模式”、“领头雁模式”只是上面别人已经讲过的要素禀赋理论、比较优势理论、交易成本理论引申出来的政策建议,充其量是一种经济发展模式。模式虽然来源于理论,但本身不是理论。由于林毅夫的“市场换技术”、 “燕行模式”、“领头雁模式”的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模式其理论基础来源于别人已经讲过的理论,而且在实践有效性上也远远不如以真正的新结构经济学为理论基础的上述陈世清的“结构型经济发展模式”,所以林毅夫的“市场换技术”、 “燕行模式”、“领头雁模式”的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模式不是原创理论,也不是什么“发展经济学”的3.0版、发展经济学的新的里程碑。

如果林毅夫能够运用整体性、综合性、系统性的思维方式,把上面运用的别人的理论和自己的模式综合成一个系统,产生具有新的“系统质”的理论,那也可以说是形成新的理论。问题是林毅夫所运用的标准的新古典经济学方法的线性、客体性、还原论思维方式不可能形成整体性、综合性、系统性的思维方式,也就不可能把运用的别人的理论和自己的模式综合成一个系统,产生具有新的“系统质”的理论。同时,要产生具有新的“系统质”的新结构经济学理论的必要前提是经济活动的主体性原则,在经济活动的主体性原则基础上形成经济活动的主客体对称关系,而林毅夫所运用的标准的新古典经济学方法的线性、客体性、还原论思维方式也不可能形成经济活动的主体性原则,他的“政府顺应有为”观并不构成经济活动的主体性原则。所以林毅夫不可能把运用的别人的理论和自己的模式综合成一个系统,产生具有新的“系统质”的新结构经济学理论。

总之,在林毅夫的“新结构经济学”中凡是可以称之为理论的内容都不是林毅夫的原创,林毅夫除了提出“新结构经济学”这个名词以及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模式设想以外没有提出任何新理论。所以林毅夫的“新结构经济学”只是经济学名词创新,不是经济学概念创新,不是经济学理论创新。林毅夫的“新结构经济学”不是原创理论。

分页: 1/1 第一页 [1] 最后页 [ 显示模式: 摘要 | 列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