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世清:什么是现代化经济体系? ——为什么林毅夫“新结构经济学”不属于现代化经济体系?
[
2019/01/26 11:30 | by admin ]

陈世清:什么是现代化经济体系?
——为什么林毅夫“新结构经济学”不属于现代化经济体系?
现代化经济体系 现代化经济体系是政府宏观调控为主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基础,大健康产业为核心,通过产业融合实现产业升级经济可持续高速发展的智慧经济理论体系与智慧经济形态。以大健康产业这一新兴产业形态作为核心的现代化经济体系,不但是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经济发展模式转轨,而且是经济学范式转换。
政府宏观调控为主导体现了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层面的经济主体性原则。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基础体现了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微观层面的经济主体性原则。政府宏观调控为主导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基础体现了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层面的经济主体性与微观层面的经济主体性的对称原则。宏观层面的经济主体性与微观层面的经济主体性的对称体现了现代市场经济体系中主体间基本的有序结构,这个主体间基本的有序结构是主客体对称的前提,是现代市场经济稳步发展的两个轮子。林毅夫的政府“有为”和体现宏观层面经济主体性原则的政府宏观调控有本质的区别。林毅夫的要素禀赋比较优势与体现微观层面经济主体性原则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有本质的区别。林毅夫“新结构经济学”的政府“有为”和要素禀赋比较优势没有反映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主体性的实际情况,不能涵盖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主体性的实际内容,无法形成支撑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稳定的对称结构,所以林毅夫“新结构经济学”不能成为现代市场经济的理论基础,不能成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内容。
大健康产业为核心,通过产业融合实现产业升级经济可持续高速发展的智慧经济理论体系与智慧经济形态,体现了以人为中心、以人的幸福为目标的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核心内涵,体现了现代化经济体系中经济活动主体性原则中的目的性原则与创造性原则。大健康产业为核心要求以价值机制为市场核心机制;通过产业融合实现产业升级经济可持续高速发展的智慧经济理论体系与智慧经济形态要求创造性、主体性、整体性、综合性、系统性的思维方式。林毅夫“新结构经济学”的新古典方法以价格机制为核心机制、以要素禀赋比较优势为参照的选择性、客体性、线性思维方式无法理解和把握大健康产业为核心,通过产业融合实现产业升级经济可持续高速发展的智慧经济理论体系与智慧经济形态。
现代化经济体系不但是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经济发展模式转轨,而且是经济学范式转换。不同的经济学范式有不同的语系语境,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经济发展模式转轨有不同的解读。
经济活动的主体性原则是人类经济活动的一般原则,但人作为经济活动的主体其在经济活动中的地位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在经济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越来越高。人作为经济活动的主体和经济活动的客体生产资料的关系经过了四个阶段:以客体为中心的统一—以客体为中心的分裂—以主体为中心的分裂—以主体为中心的统一。智慧经济,就是以主体为中心的统一。这种主客体关系的变化,是人类经济增长方式资源运营—产品运营—资产运营—资本运营—知识运营提升的内在的本质,是人类经济增长方式由数量增长型向质量增长型、外延增长型向内涵增长型、劳动密集型向知识密集型转变的内在的本质,是人类经济增长方式新旧动能转化、增长向发展转化的内在的本质,也是以一般均衡论为理论基础的西方经济学范式向以对称平衡论为理论基础的中国经济学范式转化的客观依据。只有以一般均衡论为理论基础的西方经济学范式向以对称平衡论为理论基础的中国经济学范式转化,才有可能理解和把握智慧经济。林毅夫“新结构经济学”由于以一般均衡论为理论基础,所以根本无法理解和把握人类经济活动的主体性原则、根本无法理解和把握人类经济活动主客体关系的历史和逻辑,根本无法理解和把握以主体为主导的智慧经济形态。他所理解的“工业4.0”、“后工业经济”和作为新的经济形态的智慧经济中的“工业4.0”、“后工业经济”有本质的区别。
什么是工业4.0 ?在以对称平衡论为基础的智慧经济学范式框架中,工业4.0是指工业发展的第四阶段,即工业发展的智能化阶段。工业发展的机械化(工业1.0)—电气化(工业2.0)—自动化(工业3.0)—智能化(工业4.0)是工业发展的自然历史过程,工业发展的第四阶段是前面三阶段的扬弃。所以工业4.0也叫智能经济、数字经济,是人类通过不断升级的智能机等信息工具,互联网—云计算—区块链等信息技术,对大数据的识别—选择—过滤—存储—使用,引导、实现工业的自动化、个性化、艺术化、生态化、规模化。工业4.0即智能化工业是智慧经济时代的工业形态,是工业发展的高级形态,是第五产业知识业、第四产业信息业、第三产业服务业对第二产业工业的提升和整合,体现了以工业为中心的产业融合,这种融合使工业超出了狭义的工业发展阶段而进入后工业时代。
在以一般均衡论为基础的新古典经济学范式框架中,关于“工业4.0”,林毅夫认为,发达国家由于已经具有技术和产业优势,因此需要不断发明新技术、创造新产业,成本和风险更高;而发展中国家有“后发优势”,可以学习吸收发达国家已经成熟的技术,进入已经成熟的高附加值产业。因此,发展中国家有机会降低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成本和风险,实现经济高速增长。林毅夫认为,只要充分发挥后发优势,中国经济依然可以在较长时间内实现较高速的增长。(林毅夫:进入新时代后中国经济的三个“不会改变”)即使对弯道超车,林毅夫也照样用新古典经济学边际分析方法进行解释。林毅夫认为,我们作为过去发展中地区有两个机会,一个机会是可以把他们先发明出来这种技术应用于我们现在有优势的产业,然后来降低它的生产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对于发展中国家也还有另外一个机会我把他称为弯道超车的机会。因为工业4.0新的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经常有一个特性,它的这个新技术跟产品研发以人力资本投入为主,而且产品研发周期特别快。我们知道发展中国家尤其像中国这种中等以上或者我们东亚、中国台湾、韩国现在已经进入高收入经济体,虽然绝对水平跟发达国家比还有差距,但是在人力资本上的投资跟发达国家差距非常小……对发展中国家用得好的话,可以用他(发达国家)的新技术改善我们经济、嫁接我们传统产业,让我们传统产业有新的生命力,并且能在某些领域可以直接跟发达国家竞争。(林毅夫:工业4.0时代我们的优势在人力资本投入)
工业4.0对于发展中国家的意义不是新古典经济学边际分析方法视野中可以学习吸收发达国家已经成熟的技术进入自己已经成熟的高附加值产业,用发达的新技术改善我们经济、嫁接我们传统产业,让我们传统产业有新的生命力;对于发展中国家弯道超车的机会也不是新古典经济学边际分析方法视角中在人力资本上的投资跟发达国家差距非常小,而是以数字经济为本质特征和关键要素的工业4.0使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处于同一起跑线上,发展中国家只要在数字经济中取得领先地位,就可以带动提升整个传统产业后来居上。新技术周期非常短;引进别人昨天先进、今天落后的“发达的新技术”只能永远跟在发达国家后面一步步爬行。发展中国家要真正实现弯道超车只能是自主创新;支撑自主创新的,不是“在人力资本上的投资跟发达国家差距非常小”,而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国家产业政策扶持。
人类历史上因为自主创新掌握新技术而使落后国家后来居上的例子比比皆是。人类经济发展的结构是五维空间的结构,人类经济发展在时间、空间、层次的相互转化中实现,在五维空间相互转化中实现的各国经济发展轨迹是螺旋式上升与波浪式前进的非线性过程。人类率先进入农业社会的,不是当时畜牧业最发达的国家;工业革命之花之所以绽开在英国,不是因为英国当时农业最先进;而信息革命的机遇女神之所以静悄悄地降临自由女神的国度,也不是因为美国的工业发展程度高于英国。这种超越发展不见得完全是基于后来居上国家的要素禀赋与比较优势,更多的是文化、制度、地理环境和人的主体性,其中制度变迁与技术创新起着更关键的作用;由各国结构变迁展开来的人类经济发展的路线图不是、也不可能是呈现出林毅夫的由“燕行模式”与“领头燕”模式组成的直线,而是曲线。
对称、五维空间、复杂系统论方法解释的人类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以数字经济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智慧经济理论体系与智慧经济形态,就是我国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科学的、历史的、现实的依据。而林毅夫的建立在对发展中国家的要素禀赋与比较优势进行新古典边际效率分析基础上的“人力资本论”、“市场换技术论”、以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为必要条件的“后发优势论”无法真正解释发展中国家弯道超车后来居上的内在必然性,无法为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弯道超车后来居上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提供理论依据,与我国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所需要的对称、五维空间、复杂系统论的经济学范式不兼容,所以林毅夫的“新结构经济学”不属于我国要建立的现代化经济体系的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