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页: 1/1 第一页 [1] 最后页 [ 显示模式: 摘要 | 列表 ]



光明网、凤凰网:知名经济学家陈世清先生谈数字经济


我国知名经济学家陈世清先生第一次从经济学角度给数字经济下了个精准定义。陈先生指出,作为经济学概念的数字经济是人类通过大数据(数字化的知识与信息)的识别—选择—过滤—存储—使用,引导、实现资源的快速优化配置与再生、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经济形态。数字经济通过不断升级的网络基础设施与智能机等信息工具,互联网—云计算—区块链—物联网等信息技术,人类处理大数据的数量、质量和速度的能力不断增强,推动人类经济形态由工业经济向信息经济—知识经济—智慧经济形态转化,极大地降低社会交易成本,提高资源优化配置效率,提高产品、企业、产业附加值,推动社会生产力快速发展,同时为落后国家后来居上实现超越性发展提供了技术基础。数字经济也称智能经济,是工业4.0或后工业经济的本质特征,是信息经济—知识经济—智慧经济的核心要素。正是得益于数字经济提供的历史机遇,使我国得以在许多领域实现超越性发展。

在对数字经济下精准定义的基础上,陈先生对数字经济的各个要素结构功能也作出独到的、精准的定义。陈先生指出,5G即5G网络,是继4G网络之后的新一代通讯技术,由新一代通讯标准、通讯芯片技术、通讯基站技术、通讯网络技术、通讯终端技术组成,具有超高宽带、超低延迟、超广连接、深度融合的特征。5G网络技术突破了线上智能与线下智能连接的瓶颈,打破了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界限,使万物互联成为可能,使互联网成为真正的互联网;同时促进智慧、知识和传统产业的深度融合,实现人类二次创业与发展中国家弯道超车跨越式发展后来居上。这不但是通讯技术质的飞跃,而且带来互联网技术质的飞跃,必将带来数字经济产业升级与新一轮产业革命,使人类真正进入后工业时代。

陈先生指出,云计算是形象的比喻,作为计算机专业术语是指网络应用软件。云计算通过把网络、应用软件和数字经济的结合实现信息、知识的共享和个性化服务的结合。网络应用软件真正实现了网络由信息服务向知识服务、一般性服务向个性化服务的转化。网络应用软件—云计算是互联网+的现实基础,是知识产业提升整合传统产业的有效工具。云计算-区块链是使处于无序、漂浮状态的“数据云”系统化有序化发挥作用的过滤器与整合器。

陈先生指出,物联网是互联网超越时空的信息交换带动超越时空的智慧、知识、物质、能量交换,以互联网为中心、人工智能为纽带实现线上线下信息、智慧、知识、物质、能量快速交换的网络。互联网的发展经过了门户网站—电子商务—云计算—区块链—物联网几个阶段。物联网实现了线上线下、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统一,是互联网发展的高级阶段。

陈先生指出,区块链是将确认为真实的数据使用密码技术按分布式账本编程,以实现信息对称、信息共识、信息加密、知识共享、智能合约、数据可溯源、数据不可篡改、知识产权保护的介于应用软件和平台软件之间的应用平台软件,用系统化代替中心化、多元化代替一元化是其本质特征。区块链技术是在原来的网络应用软件(云计算)中加入底层协议或程序,使网络应用软件(云计算)对大数据的处理能解决人类深层次的实践问题,包括交易主体间信息不对称问题、诚信问题、产品质量问题、资源配置效率问题、交易成本问题、知识(信息)产权保护问题。根据应用范围、信息加密程度、数据处理程序,区块链应用平台软件又分为私链—公链—联盟链三个基本层次。区块链通过解决人类深层次的实践问题提高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结合度,使虚拟经济实体化;通过数据的过滤认证加密通证手段提高企业诚信度、产品质量可靠度与数据交换、业务流程、产品流通速度,有效保护知识产权,加快资源优化配置,减少企业交易成本,促进产业融合与产业升级,使区块链应用有了经济学的意义。

陈先生第一次明确揭示数据概念的内涵与外延。陈先生指出,数据就是对主体有用、主体根据自己的需要识别、选择、过滤、存储、使用的信息。分为两大类型:一种可以用数学来记账与精确计算,如GDP、企业有形资产,是硬数据;一种不能用数学来记账与精确计算,如人的幸福感、企业无形资产,是软数据。把数据和信息区别开来的最本质特征,是有用性。大数据是必须通过计算机高效系统协同整合才能精准处理的复杂性、综合性、无序性、随机性、扩展性、流动性、时效性强的数据。以互联网—计算机为硬件、区块链为软件对大数据进行精细化处理和有效管理可以实时动态识别吸收有用信息,通过信息控制实现对社会、国家、企业、人体健康进行精确有效管理,减少交易成本,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加快社会发展,使数据产生极大附加值。

陈先生指出,互联网是由现代通信、智能机、信息资源三者各自网络化及其相互渗透、联结、联合而形成信息的全方位服务网络。迄今为止,互联网的发展已经和即将经过四大阶段:

1、信息互联网——门户网站使“世界3”成为信息的世界,使人类获取信息更加便捷。2、知识互联网——云计算使“世界3”成为知识的世界,使人类获取知识更加便捷。3、智慧互联网——数字经济使“世界3”成为智慧的世界,使人类运用智慧更加便捷。4、智能互联网——以5G网络为基础、云计算—数字经济为纽带的互联网使“世界3”成为智能的世界,使线上智能和线下智能一体化,建构以智慧为主导万物互联的智能物联网。从第一阶段到第二阶段是自下而上阶段,即互联网一次创业阶段;从第三阶段到第四阶段是自上而下阶段,即互联网二次创业阶段。 只有互联网二次创业,才有真正的“互联网+”。互联网二次创业是人类二次创业的枢纽与核心, 5G通讯基础上的区块链技术使互联网实现知识信息共享、智慧运用和个人隐私、知识产权保护相结合,通过互联网和应用软件—区块链的结合实现知识经济和传统经济深度融合,实现互联网智慧从产生到应用的转化、智慧互联网到智能互联网的转化。这既是信息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变的完成,也是知识经济对信息经济、传统经济的提升,因而是互联网技术的革命。

陈先生认为,理论最前沿是占据创新制高点、取得产业新优势的前提。要走在理论最前沿,使数字化技术成为核心技术的重要突破口,使数字化技术按照主体的要求创新发展,实现数字化技术在经济发展与社会管理各个领域中的集成推广应用,首先应该提炼数字经济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然后用数字经济思维方式和方法论居高临下定位数字经济,提取数字经济的经济学意义。

陈先生认为,数字经济确证了经济学的对称原理。对称原理是对称规律的反映。对称关系是宇宙的最深层本质,对称规律是社会发展的最根本规律,反映对称关系、对称规律的对称原理是科学的最基本原理。运用对称规律的对称分析方法即用对称的眼光看问题,把事物放在五维空间架构中进行时间、空间、层次对称分析的科学方法。对称分析方法是最根本的科学方法,也是认识数字经济本质,科学、自觉、有效运用数字经济的根本方法。只有科学、自觉、有效运用数字经济技术,才能使数字经济技术产生正能量。通过现代通讯基础设施和互联网,如果我们把全球经济看成是一个系统,那么通过数字经济技术可以使这个系统的各个要素之间、要素与结构之间必然处于对称态,如果不对称要么通过系统(数字经济中设定的场景)自组织调整为对称态,要么原有系统(场景)瓦解形成新的对称态系统。数字经济技术说明,从不对称向对称转化是旧经济系统瓦解、新经济系统产生、新旧动能转换、产业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过程。这体现了经济发展中的对称规律,证明了经济学的对称原理。

陈先生认为,数字经济确证了经济学中的中国智慧的意义和价值。数字经济的核心机制、运行模式、本质特征及其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体现和确证了对称、非线性、系统性思维方式。互联网两次创业是对称的,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粹对称思维方式。由于数字经济使“世界3”成为思维的世界,对称逻辑是数字经济的核心规律,对称逻辑思维方式是数字经济的灵魂。中国智慧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世界观方法论,其中最根本的就是中华传统文化所蕴含、中华民族所特有的对称、非线性、系统性的思维方式。对称、非线性、系统性思维方式奠定了科学思维方式与科学方法论的基础;以对称、非线性、系统性思维方式为基础创立的对称逻辑化解了形式逻辑思维方式造成的困扰人类几千年的悖论,得到了科学的证明,促进了科学的发展,确立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与中国话语权。对称逻辑及运用对称逻辑思维方式创立的对称哲学、对称经济学、对称管理学使中国拥有了自己的话语权体系。只有对称逻辑才是科学的思维方式,只有对称哲学才是科学的哲学,只有对称经济学才是科学的经济学, 只有对称管理学才是科学的管理学, 只有对称发展观才是科学的发展观。对称逻辑学、对称哲学、对称经济学、对称管理学才是中国智慧的结晶。数字经济的核心机制、运行模式、本质特征、体现的思维方式及其在数字经济、互联网二次创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证明,只有中国智慧的结晶对称经济学才能正确解释中国和其他国家经济的发展,科学建构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经济赶超发展模式。只有作为中国智慧结晶的对称逻辑学、对称哲学、对称经济学、对称管理学才是数字经济的理论基础。

陈先生认为,数字经济确证了对称经济学的科学性。对称经济学是运用对称、五维空间、复杂系统论的方法,以经济主体与经济客体的对称关系为出发点,以主体性与科学性的统一、实证性与规范性的统一为基本原则,以对称哲学为理论基础,以对称发展观为核心,建立起来的科学的、一般的、人类的、与政治经济学相对而言的科学经济学,是第一个由中国人自己创立的经济学科学理论体系。以对称哲学为理论基础的对称经济学与以一般均衡理论为理论基础的西方经济学、政治经济学是不同的经济学范式。数字经济以信息对称为核心的形成与运行机制及其在智慧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改变了西方主流经济学的线性非对称还原论思维方式,确立了对称、五维空间、复杂系统论的思维方式,证明了对称经济学的科学性。

陈先生认为,数字经济促使虚拟经济实体化。如果说,5G通讯是从硬技术方面实现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统一,那么区块链则是从软技术方面打破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界限,使虚拟经济实体化。实体经济原来指与虚拟经济相对而言的、能实际创造价值的线下经济形态;在5G通讯基础上应用数字化技术使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统一后重新定义的实体经济是与虚幻经济(主要指不创造价值的投机活动)相对而言,而不再与虚拟经济相对而言。虚拟经济不是虚幻经济;只有当虚拟经济成为投机活动的平台而不创造价值时,虚拟经济才成为虚幻经济。通过数字化技术能创造价值的虚拟经济本身也是实体经济。通过数字化技术与实体经济精准对接的金融作为经济的核心,本身也属于实体经济范畴。数字化技术深化了实体经济概念的内涵,扩展了实体经济概念的外延,促使人类重新定义实体经济概念、重新定位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关系,推动实体经济的发展,提高人类经济活动的附加值,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陈先生认为,数字经济为信息控制论、对策论提供技术支持,为经济人的行为方式由博弈转变为对策提供方法论启示与技术条件,使人类经济活动更加自觉有效:挤掉GDP水分,控制货币发行量实现币值稳定;消除投融资双方相互不信任状态,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消除供需双方信息不对称状态,提高产品质量的透明度与消费者对产品质量的信心,使好产品得以迅速占领市场并整体倒逼经济高质量发展。信息控制论是通过主体自觉的、积极的活动实现信息从不对称向对称转化的理论与模式,是对策论的基础理论。所谓对策,就是在信息对称或接近对称的基础上依靠知识和智慧进行决策的思维方式与行为方式,其本质特征是不打无把握之战,“多算胜,少算则不胜”,“知己知彼百战无不胜”,即使信息不对称也可以通过各种制度、机制、方案设计取得和信息对称一样的效果。这种自觉的、积极的实现信息从不对称向对称转化的过程,既是对策的过程,也是对信息的控制过程。在信息控制论看来,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信息对称是绝对的,不对称是相对的。信息控制论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宏观调控的理论依据。数字化技术是在多元化、量子态的复杂经济世界中实现主体间信息对称的工具。数字经济的核心价值,不是数码技术、通证技术、共识机制,也不是分布式账本去中心化,而是信息对称——借助于数码技术、通证技术、共识机制和分布式账本去中心化实现全球任何角落的信息对称,并在此基础上实现无空间限制的价值创造、转化与实现。通证技术、数码技术、共识机制和分布式账本只是手段,实现信息对称并在信息对称基础上实现价值创造、转化与实现是目的。

陈先生认为,数字经济有利于建立精准经济学,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数字经济范式是用定性分析主导定量分析,研究范式是立体非线性方程而非平面线性方程。精准经济学是通过认识经济深层本质、把握经济深层发展规律、建立经济深层对称结构,建构精准经济模式,准确预测经济发展趋向、精准达到预期经济目标、使经济效益最大化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学。属于对称经济学范式,是对称经济学的分支学科,是对称经济学理论向经济实践转化的中间环节,因此是应用经济学。精准经济学重战略分析与定性分析,因此不同于建立精确数学模型的计量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属于不同的经济学范式。精准经济学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基础,数字化技术为大数据的精确运行、资源的精准对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技术基础,为精准经济学提供了技术基础。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发展经济学核心概念。经济高质量发展也叫经济发展,真正的经济发展都是经济高质量发展;所以从本质意义上,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经济发展是同义语。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创新驱动型经济的增长方式,是创新高效节能环保高附加值的增长方式,是智慧经济为主导、高附加值为核心、质量主导数量、GDP无水分、使经济总量成为有效经济总量、推动产业不断升级,推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全面可持续发展的增长方式。创新性、再生性、生态性、精细性、高效益,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本质特征。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了增长与发展的统一、增长方式与发展模式的统一。经济高质量发展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本质特征,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目标。作为数字经济关键部件的区块链技术为营商环境优化、经济数据精确、产品质量保证、资源精准对接与优化配置、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支持,为建立精准经济学提供技术基础。

陈先生认为,数字经济形成新的商业模式、新的管理模式、新的组织形态、新的经济结构。数字经济信息精准对接、数据精确计算、实时对称激励的技术可以实现精细化、网络化、多元化、有序化、规模化、系统化管理,形成有效的产品质量管理体系、风控管理体系、财务管理体系、客户管理体系、员工管理体系、项目管理体系、业务管理体系、诚信管理体系,实现最大规模经济、最高发展速度、最低交易成本、最优协同效率,取得人类经济活动的最佳规模效益。数字经济高性能共识算法结合软硬件协同优化、跨链协同优化、链上链下数据协同优化可以根据实践的不同需要设计不同经济场景的模块化—多元化—系统化的信息对称—信息共享—信息共识—智能合约—分布式账本—实时激励—信息可溯源技术为多元化与一元化相统一的产业网运营模式提供有效运作的网络空间。产业网是把横向产业链和纵向产业链相结合,由互相衔接、有内在联系的纵横交错的产业链组成并通过集团化运作的产业链群。产业网通过数字经济的智能化—数据化—系统化管理节省成本、提高效率、提高品牌效益与规模效益,最大限度提高资源、产品、企业、产业附加值。产业网本身属于中观经济形态,但产业网的形成有效实现了微观经济、中观经济、宏观经济的有机统一,是智慧经济时代通过经济规模实现规模经济的最佳企业组织形式、运营模式与产业模式,也是有效实现产业融合、通过产业融合实现产业升级的最佳企业组织形式、运营模式与产业形态。产业网和产业群的区别:产业群中各个产业链的关系是外在的,以数字经济技术为基础的产业网中的各个产业链无论产业内容还是组织形式都是内在的、有机联系的。通过各个节点和不同的实体机构组织对接,以数字化技术为基础的产业网把相关和表面上不相关的产业链在产业内容上建立起内在联系,通过集团化运作保证这种联系。产业网是产业链、传统产业园、产业集群、现代社区、特色小镇、田园综合体、区域经济合作体的升级版。以数字化技术为基础的产业网模式是产业创新与融合的方向。

陈先生认为,数字经济为建立国家现代治理体系提供技术基础。国家现代治理体系,政治学范畴。国家现代治理体系是由现代化的决策、政策、制度、体制、机制、运行模式、核心价值观组成的,对国家进行有效治理,实现国家统一、民族团结、人民幸福、社会稳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国家治理体系。全体人民共建共有共享共治使国家决策权、行政权、司法权有效运行并得到有效监督,使国家意志、人民意志切切实实体现为各级政府的行政意志的治理机制,是国家现代治理体系的核心;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实现对全社会无死角公开公平公正治理的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国家现代治理体系的核心功能;科学性、规范性、有效性、系统性、协调性、自我修复性,是国家现代治理体系的本质特征。国家现代治理体系不是社会精英顶层设计的产物,也不是照搬照套其他国家现代治理体系的结果,而是根据国情与时俱进、通过深度反腐打破各种制约发展的瓶颈实时动态倒逼式改革的成果,是社会主体和社会客体相互作用的社会发展的自然历史过程。发展中国家建立国家现代治理体系是走出“中等收入陷阱”使国家实现超越性发展的必要保障。社会主义国家的国家现代治理体系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实践模式,是共产党领导、劳动人民主导的社会主体和社会客体相互作用的社会发展的自然历史过程。我国通过建立国家现代治理体系,使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为发达社会主义。大规模点对点直接传输的信息系统不要群众整天上访就能使最高层掌握老百姓生产生活与基层治理情况,分布式密码既能实名、实时举报又能保密举报者真实身份;通过数字化技术对大数据进行系统集成,为真实民意的征集、综合、评估、引导、提升及时提供可靠的信息,为各级政府的精准决策精准扶贫精准发展及时提供真实有效的数据,对各种政策的执行情况跟踪反馈及时提供第一手材料,做到实时采集、实时分析、实时加工、实时决策,从而有效避免政策失误、政令不出中南海、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用潜规则支配各级政府执政的尾大不掉情况,决策英明、政令畅通、令行禁止,真正实现民主基础上的集中、集中指导下的民主,建立国家现代治理体系。


https://xueqiu.com/9680417822/136689276?from=singlemessage

https://feng.ifeng.com/c/7ro5SI4VGYp


分页: 1/1 第一页 [1] 最后页 [ 显示模式: 摘要 | 列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