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页: 1/1 第一页 [1] 最后页 [ 显示模式: 摘要 | 列表 ]


陈世清: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和林毅夫要素禀赋比较优势的本质区别

1、  因时制宜因地制宜是以人的主体性为基础、主客体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因时制宜因地制宜中的“要素禀赋比较优势”及其边际条件要靠主体界定、认定、挖掘、开发和运营,而主体对“要素禀赋比较优势”及其边际条件的界定、认定、挖掘、开发和运营成效取决于主体的战略目标、战略眼光、经营策略与运营、管理团队。林毅夫要素禀赋比较优势排除人的主体性。虽然林毅夫提到“新结构经济学的核心假设是: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它在每一个时点上的经济结构是由其在那个时点上的要素禀赋及其结构所决定的”,但他无法解释他的缺主体的新古典经济学方法、他的仅仅基于边际效率的企业自生能力与内生动力怎样使“那个时点上的要素禀赋及其结构”决定一个国家、一个社会“那个时点”的经济结构,因此他的要素禀赋比较优势只能是消极、静态、纯客体的。

2、  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内容复杂多样,不但包括天时、地利因素,还包括风土人情历史文化人和因素(如营商环境),是时间、空间、层次五维空间相互对称相互转化的;林毅夫要素禀赋比较优势只有平面二维空间因素。

3、  因时制宜因地制宜通过主客体相互作用积极推动产业升级,因时制宜因地制宜是因,产业升级是果。林毅夫要素禀赋比较优势无法解释说明产业升级的动力与机制,无法促进产业升级,充其量是以产业升级为既定前提顺应产业升级,产业升级是因,要素禀赋比较优势是果。

4、  因时制宜因地制宜的参照系是边际效益,核心是价值;林毅夫要素禀赋比较优势的参照系是边际效率,核心是价格。

5、  因时制宜因地制宜的边际条件既可以是以国家为单位的宏观经济,也可以是以区域为单位的中观经济,还可以是以乡村、企业为单位的微观经济;边际效益实现途径既可以是国际市场,也可以是国内市场。林毅夫要素禀赋比较优势的边际条件只能是以国家为单位的宏观经济,边际效率实现途径只能是国际市场。这就是为什么林毅夫——大名鼎鼎的世界级著名经济学家林毅夫无法运用他的“新结构经济学”真正给地方经济把脉的根本原因——林毅夫无法运用他的“新结构经济学”定位、界定、认定、挖掘地方经济特殊的、微观的“要素禀赋比较优势”。

6、  因时制宜因地制宜的理论基础是价值经济学与对称平衡论;林毅夫要素禀赋比较优势的理论基础是价格经济学与一般均衡论。





分页: 1/1 第一页 [1] 最后页 [ 显示模式: 摘要 | 列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