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页: 1/1 第一页 [1] 最后页 [ 显示模式: 摘要 | 列表 ]


陈世清:赶超战略、自主创新与进口替代
——林毅夫“新结构经济学”为什么反对赶超战略?

赶超战略  作为发展经济学概念的赶超战略是指发展中国家在智慧经济时代,通过思维方式、科学技术、商业模式的自主创新实现跨越式发展,而不必跟在发达国家后面一步步爬行。发展中国家实现赶超战略是政府宏观调控为主导、民族主体性为核心、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基础、人的主体性为本质与灵魂的系统工程。“弯道超车”是发展中国家利用自主创新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形象说明,体现了赶超战略中时间、空间、层次五维空间相互转化的原理。

能够使发展中国家实现赶超战略的自主创新不是什么进口替代,而是通过你无我有,你有我新,你新我特,你特我优的创新实现核心技术的后来居上,并带动龙头产业与传统产业后来居上。自主创新不排斥进口国外先进技术与先进产品。把赶超战略的自主创新定位为进口替代,是把不能超越的结论当不能超越的前提,体现了新古典经济学方法的范式局限性。所以能不能实现赶超战略的后面是不同的经济学范式;不同的经济学范式后面是不同的思维方式。林毅夫“新结构经济学”之所以反对赶超战略,是因为他所属的经济学范式与思维方式:

1、  赶超战略是时间、空间、层次统一的系统工程,五维空间方法是赶超战略的理论基础。林毅夫把结构分析变成了平面线性分析;在他的“结构分析”中,没有以主客体对称关系为核心的时间、空间、层次的对称分析;在他的“结构分析”中时间维、空间维、层次维是脱节的。没有五维空间方法无法理解赶超战略。

2、  赶超战略是经济规律和人的主体性的统一。林毅夫把市场的核心机制由价值机制转变为价格机制,用要素禀赋比较优势主导经济发展,既违背经济规律也违背人的主体性。没有经济规律与主体性思想无法理解赶超战略。

3、  赶超战略的基础和主要途径是自主创新,自主创新的本质是人的主体性。林毅夫新结构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是一般均衡理论与新古典经济学方法,否认人的主体性,把技术创新归结为人力资本,人力资本归结为要素禀赋与比较优势,自主创新归结为进口替代,在林毅夫看来发展中国家利用自主创新实现进口替代违背比较优势。林毅夫运用缺主体的比较优势论把不能赶超的结论当做不能赶超的前提。

4、  赶超战略是价值工程而非利润工程。知识市场经济使市场主体化、立体化、整体化,市场的核心机制是价值机制得到直接表现。政府控制市场、“扭曲”价格是价值机制的必然表现,是市场经济正常运转、自主创新、产业升级、赶超战略的必要环节。林毅夫把政府宏观调控和价格扭曲划等号,把“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核心作用”和政府在资源配置中的主导作用对立起来。不能正确定位政府宏观调控,无法理解赶超战略。







分页: 1/1 第一页 [1] 最后页 [ 显示模式: 摘要 | 列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