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页: 1/1 第一页 [1] 最后页 [ 显示模式: 摘要 | 列表 ]


陈世清:什么是现代产业体系?
——林毅夫“新结构经济学” 为什么只字不提现代产业体系?

现代产业体系  发展经济学概念。现代产业体系是以智慧经济(含数字经济)为主导、大健康产业为核心、现代农业为基础、通过五大产业(农业、工业、服务业、信息业、知识业)的融合实现产业升级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产业形态。现代产业体系是现代化经济体系中的宏观产业结构。高附加值,是现代产业体系的灵魂;创新性、再生性、生态性、系统性、规模性、精准性,是现代产业体系的本质特征。现代产业体系既是发达国家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形态,也是智慧经济时代发展中国家实现赶超战略的产业形态。

林毅夫“新结构经济学”之所以只字不提现代产业体系,是因为:

1、  林毅夫“新结构经济学”运用的“要素禀赋论”“比较优势论”与智慧经济不兼容。

2、  林毅夫“新结构经济学”运用的“要素禀赋论”“比较优势论”与数字经济不兼容。

3、  林毅夫“新结构经济学”运用的“要素禀赋论”“比较优势论”与知识产业不兼容。

4、  林毅夫“新结构经济学”运用的“要素禀赋论”“比较优势论”与信息产业不兼容。

5、  林毅夫“新结构经济学”运用的“要素禀赋论”“比较优势论”与大健康产业不兼容。

6、  林毅夫“新结构经济学”运用的“要素禀赋论”“比较优势论”与产业融合不兼容。

7、  林毅夫“新结构经济学”运用的“要素禀赋论”“比较优势论”与产业升级不兼容。

8、  林毅夫“新结构经济学”运用的“要素禀赋论”“比较优势论”与现代农业不兼容。

9、  林毅夫“新结构经济学”运用的“要素禀赋论”“比较优势论”与创新经济不兼容。

10、  林毅夫“新结构经济学”运用的“要素禀赋论”“比较优势论”与生态经济不兼容。

11、  林毅夫“新结构经济学”运用的“要素禀赋论”“比较优势论”与系统经济不兼容。

12、  林毅夫“新结构经济学”运用的“要素禀赋论”“比较优势论”与规模经济不兼容。

13、  林毅夫“新结构经济学”运用的“要素禀赋论”“比较优势论”与精准经济不兼容。

14、  林毅夫“新结构经济学”运用的“要素禀赋论”“比较优势论”与高附加值不兼容。

15、  林毅夫“新结构经济学”运用的“要素禀赋论”“比较优势论”与经济高质量发展
不兼容。

16、  林毅夫“新结构经济学”运用的“要素禀赋论”“比较优势论”与赶超战略不兼容。





陈世清:什么是理论?
——为什么林毅夫“新结构经济学”不是理论?

理论  科学学意义上的理论严格指科学理论,是人类通过概念、判断、推理,论题、论据、论证来认识、把握世界的逻辑体系,包括知性认识阶段的理论和理性认识阶段的理论。知性认识阶段的理论(如形式逻辑、数学)反映世界的质,理性认识阶段的理论(如对称哲学、对称逻辑学、对称经济学)反映事物的本质。规律是本质和本质关系的展开;人类认识的最终目的是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作为自己行动的指导。所以知性认识只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个步骤,不是目的,理性认识才是人类认识的目的;理论狭义来讲,是指理性认识阶段的理论。理论的存在方式是论文、专著与教科书。抽象性、逻辑性、系统性、可证实性与不可证伪性,是理论的五大本质特征。人类形象思维的成果,如书法艺术作品不是理论。没有抽象性与严密逻辑推演过程的随感、散文、技术、实验报告、可研报告、方案设计、模式设计、数学模型、政策建议不是理论。只有观点不成逻辑体系的看法不是理论。可证伪的不科学理论、不可证实也不可证伪的非科学理论不是理论。暂未证实也未证伪的学说或假说也不是理论。

为什么林毅夫“新结构经济学”不是理论?

1、 林毅夫“新结构经济学”没有明确的概念,他的“新结构经济学”没有明确的定义,他的《新结构经济学》内容和“新结构经济学”这个书名不符合;他的发展经济学1.0、2.0、3.0,新旧结构经济学的区分未经科学论证,没有科学根据,只是观点或看法,没有形成逻辑体系,不属于“人类通过概念、判断、推理,论题、论据、论证来认识、把握世界的逻辑体系”。

2、 林毅夫“新结构经济学”运用推广的“要素禀赋论”、“比较优势论”以及他提出的发展中国家自主创新赶超战略违背比较优势的论题缺乏充分的论据、符合逻辑规则的论证,结论是武断的,违背形式逻辑。

3、 林毅夫“新结构经济学”运用推广的“要素禀赋论”、“比较优势论”已被事实所证伪。林毅夫“新结构经济学”根据“要素禀赋论”、“比较优势论”提出的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模式不是理论,也没有理论依据与实践依据,违背对称逻辑。

4、 林毅夫“新结构经济学” 没有抽象的概念、判断、推理,论题、论据、论证,没有严密的逻辑推演过程,只是经济随感集、经济学散文集。



分页: 1/1 第一页 [1] 最后页 [ 显示模式: 摘要 | 列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