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页: 1/1 第一页 [1] 最后页 [ 显示模式: 摘要 | 列表 ]


陈世清:什么是现代农业?
——林毅夫“新结构经济学”为什么只字不提现代农业?

现代农业  作为发展经济学概念的现代农业指智慧农业,是与工业4.0或后工业时代对称的农业现代化。现代农业不同于农业产业化,也不同于农业工业化,而是智慧农业,是智慧经济为主导、大健康产业为核心的自动化、个性化、艺术化、生态化、规模化、精准化农业。现代农业是健康农业、有机农业、绿色农业、循环农业、再生农业、观光农业的统一,是田园综合体和新型城镇化的统一,是农业、农村、农民现代化的统一。现代农业是现代产业体系的基础。发展中国家发展现代农业可以加快产业升级、解决就业问题、消灭贫困、缓解两极分化、促进社会公平、消除城乡差距、开发国内市场、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增长点,是发展中国家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发展中国家实现赶超战略的主要着力点。我国发展现代农业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是经济可持续发展、实现赶超战略的根本途径。

林毅夫“新结构经济学”之所以只字不提现代农业,是因为:

1、现代农业是以智慧经济为主导、大健康产业为核心、现代农业为基础、通过五大产业(农业、工业、服务业、信息业、知识业)的融合实现产业升级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中的一个环节,和现代产业体系中的其他环节处于不可分割的整体中。离开了智慧经济为主导、数字经济为核心、五大产业(农业、工业、服务业、信息业、知识业)的融合现代农业也就不存在。林毅夫“新结构经济学”的理论基础一般均衡论、运用的新古典经济学线性思维方式不承认智慧经济与数字经济,无法理解产业融合,也就无法理解与把握现代农业。

2、现代产业体系以人的主体性为本质,作为现代产业体系中不可分割组成部分的现代农业也是以人的主体性为灵魂。体现人的主体性的创新是现代农业的基础。林毅夫的“新结构经济学”的理论基础一般均衡论否认人的主体性,林毅夫所运用的新古典经济学边际效率分析方法把创新归结为人力资本、人力资本归结为要素禀赋比较优势、人归结为被激励的客体,缺少经济活动中人的主体性原则,不可能理解把握现代农业。林毅夫以一般均衡理论为基础、运用新古典经济学边际分析方法迄今所做的所有关于“三农”问题的研究都和现代农业无关。


https://baike.baidu.com/item/%E6%99%BA%E6%85%A7%E5%86%9C%E4%B8%9A/726492?fr=aladdin






分页: 1/1 第一页 [1] 最后页 [ 显示模式: 摘要 | 列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