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页: 1/1 第一页 [1] 最后页 [ 显示模式: 摘要 | 列表 ]


陈世清:真正的博士论文该怎么写?(六)

5、必须有符合对称逻辑要求的论证。对称逻辑是体现中华民族“天人合一”对称辩证法理性思维方式的,作为整体逻辑、精准逻辑、人的思维方式的逻辑。对称逻辑既指对称的思维规律与思维方式,也指研究人的整体思维规律的科学。对称逻辑以对称规律为基本的思维规律,是思维内容与思维形式、思维主体与思维客体、科学本质与客观本质、思辩与实证相对称的逻辑。对称逻辑是从基础、定位、性质、学科体系的内容和形式方面对不同逻辑、逻辑的不同要素、关系进行定位的逻辑。通过对不同逻辑、逻辑的不同要素与关系进行学科的定位,理清不同逻辑、逻辑的不同要素与关系的横纵关系的脉络,从而建立和谐的思维结构、使之发挥最佳的认识功能。对称逻辑是辩证逻辑的高级阶段,是具象逻辑与抽象逻辑相统一的、逻辑发展的最高阶段。对称逻辑整体运用人类的思维规律,综合运用形式逻辑与辩证逻辑,成功化解了困扰人类几千年的悖论。迄今为止能够真正称之为思维方式的逻辑,只能是对称逻辑。思维主体与思维客体的精准对称,是对称逻辑的核心。整体性、精准性、实证性,是对称逻辑的本质特征。对称逻辑的产生是人类逻辑与逻辑学发展的自然历史过程。思维的每一阶段,都有相应的规律、都有相对应的逻辑、相对应的逻辑学。逻辑规律不仅是思维形式,而是思维形式与思维内容的统一。迄今为止各种逻辑的合理定位:①是什么(抽象,偶然性推理):归纳逻辑、演绎逻辑,属于真知范畴即真。②为什么(抽象_思维具体,逻辑必然性推理):理性逻辑,属于真理范畴亦真。③怎么样(主客体的具体统一,主体必然性推理):辩证逻辑,属于合理范畴即善。④应该怎么样(主客体相互建构的统一,实践必然性推理):对称逻辑,属于自由范畴即美。现有的辩证逻辑实际上是理性逻辑.只有思辩与实证相统一的“辩证”逻辑,才是对称逻辑。作为思辩与实证相统一的“辩证”逻辑—对称逻辑是语言的意义和价值、思维的内容和形式、认识的主体和客体相对应的逻辑。

为什么博士学位论文不能用数理模型来论证?由于数理逻辑论证本质上属于形式逻辑论证,数理逻辑论证只是形式逻辑论证的一种形式,所以不能从形式逻辑论证的必要性推导出数理逻辑论证的必要性。数理逻辑论证和形式逻辑自然语言的论证只是语言表达方式的不同,而不是内容的不同——数理逻辑论证对于懂数学的人来讲可能会更简洁,但证明力没有本质的不同——能够用数理逻辑论证的,都可以通过自然语言来表述(统计和计量是另一回事,统计和计量不属于数理逻辑论证的范畴)。而对称逻辑及需要对称逻辑语系语境(如对称经济学)论证的复杂系统性科学则不可能用数理逻辑论证,因为对称逻辑是整体的逻辑、理性的逻辑,数理逻辑是知性的逻辑,两者层次不同。数理模型既可以证明菲利普曲线,也可以证明反菲利普曲线;既可以证明格雷欣法则,也可以证明反格雷欣法则;既可以证明出口导向型经济模式成功,也可以证明出口导向型经济模式失败——复杂系统性科学用数理逻辑论证没有意义。霍金用数理模型论证宇宙的起源只是笑话;杨小凯用数理模型论证企业家的分工,只能把企业家归类于职业经理人。杨小凯厚厚的两大本超边际分析专著中,凡是提到企业家的,都是讲的职业经理人。杨小凯以分工的超边际分析为出发点,却无法对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这一现代市场经济最基本的分工做出最一般的分析,是杨小凯超边际分析经济学的悖论,这都是承蒙数理模型论证所赐。同时,在需要对称逻辑语系语境论证验证的复杂系统性科学的论证验证过程中,既可以用自然语言论证也可以用数理模型论证的知性部分,用自然语言论证可以和对称逻辑论证验证的整体语言环境协调衔接。所以复杂系统性科学不能用数理模型来论证。数理模型论证的局限性证明了对称逻辑论证的必要性。真正的博士论文只能用对称逻辑论证,不能用数理模型论证。不清楚数理模型论证的局限性,把数理模型论证看成科学论证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乃至把数理模型论证当验证,说明不具备对论文进行科学论证的能力,说明不具备写真正的科学论文的能力,说明不具备博士学力,说明该“博士论文”未达博士论文的要求,该“博士论文”在真正的博士论文答辩中不应该被通过,如果通过该“博士”就是真的假博士。


陈世清:此次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经济学意义(二十三)
——第一是投资,第二是投资,第三还是投资

只要是一以贯之以不变应万变,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会经济过热。外部紧缩,内部循环,扩大内需靠的也是投资。所以走出后疫情困境,经济复苏,第一是投资,第二是投资,第三还是投资。此次疫情是改变经济增长方式,变出口导向型经济为内需导向型经济的契机。加大国内基建投资力度是弥补经济延滞的好办法。但基建投资会不会引起通货膨胀?

基建投资会不会引起通货膨胀不能以“需求供给定律”的一般均衡理论为出发点断章取义,望文生义,简单推断。根据对称平衡论,基建投资会不会引起通货膨胀要看基建投资资金的来源。如果是超发基础货币则会引起通货膨胀,如果没有超发基础货币就不会引起通货膨胀。基建投资资金来源最好是财政投资,其次发行国债,其次股权融资,再次是释放银行贷款余额,然后按合理比例增发基础货币。

只要金融思路正确,操作程序得当,扩大投资不但不会通货膨胀,而且可以消化“流动性过剩”,挤掉经济泡沫,使物价趋向稳定。物价稳定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之一,不断加大投资力度是物价稳定的必要保证。


分页: 1/1 第一页 [1] 最后页 [ 显示模式: 摘要 | 列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