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页: 1/1 第一页 [1] 最后页 [ 显示模式: 摘要 | 列表 ]


陈世清:什么是概念?怎样给概念下定义?

概念  概念是反映事物的质或本质的术语。知性概念的对象是事物的质,理性概念的对象是事物的本质,概念的内容(内涵)是对事物的质或本质的反映,形式是语言(名词)。所以作为概念的术语是内容和形式、内涵和名词的统一。事物的质会表现为同类事物具有的普遍性的属性,事物的本质会表现为同类事物具有的必然性的属性,人们通过对同类事物具有的普遍性、必然性的属性的抽象,来形成反映事物的质或本质的概念。其中,人们通过对同类事物具有的普遍属性的概括,来形成反映事物的质的概念;通过对同类事物具有的必然属性的分析综合,来形成反映事物的本质的概念。由于世界上任何同类事物都是子类事物的集合,所以概念除了内涵(内容),还有外延(内涵涵盖的子类范围)。给概念下定义,就是明确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其中,明确概念的内涵是“揭示”,明确概念的外延是“划分”。所谓给概念下定义,就是揭示概念的内涵,划分概念的外延。揭示概念的内涵,划分概念的外延,在表达形式上就是命题或判断。所以命题或判断是概念的展开。其中,知性概念展开的,是反映事物的质具有的普遍属性的全称判断;理性概念展开的,是反映事物的本质具有的必然属性的必然判断。全称判断有可能被证伪,必然判断不可能被证伪。“科学概念”,就是对象-内容-形式相一致,只可证实、不可证伪的理性概念,就是词能达义、名实相副、科学本质与客观本质对称的理性概念;之所以只可证实、不可证伪,就是因为词能达义、名实相副,概念的内容和概念的对象吻合,概念对象-内容-形式相一致。人们通过给概念下精准定义,使概念名实相副,概念对象-内容-形式一致,使概念能够正确-准确-精确-明确反映对象的本质,就是为了使概念成为科学概念。科学概念是科学理论的基础,科学理论是科学概念的展开;概念精准化提供了科学理论只可证实不可证伪、使科学成为科学的依据。

既然概念是事物的质或本质的反映,那么概念思维就是对事物的质或本质进行抽象,提炼、完善概念,给概念下精准定义的思维方法与思维过程。概念是科学的浓缩,概念精准化是科学发展的浓缩,科学活动—科学理论的创新活动本质上是概念的形成、发展、完善的过程;提炼概念、完善概念、给概念下精准定义,使概念的名称与内涵精准对称、概念正确-准确-精确-明确反映对象,既是最高层次的科学活动,也是科学活动的起点。人类所有艰苦探索的科学活动,从最本质的意义上,都可以归结为使概念名实相副的活动。因此概念思维是科学家科研能力的基本要求。但起源于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形式逻辑只涉及概念向判断、推理转化的推演规则,不涉及概念本身的形成与精准化即概念的名实相副问题,所以亚氏逻辑范式框架中的“概念”不能作为科学理论的基础;能够作为科学理论基础、使科学成为科学的“概念”,只能来源于中国古代对称逻辑思维方式框架中的名实之辩、名实相副理论。中国古代对称逻辑思维方式框架中的名实之辩、名实相副理论,是概念精准化、使概念真正成为科学概念的源头,是对称逻辑的源头,也是人类一切科学活动的真正起点。
分页: 1/1 第一页 [1] 最后页 [ 显示模式: 摘要 | 列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