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世清:“世界一流大学”泡沫破灭说明了什么?
[
2021/03/01 14:07 | by admin ]

陈世清:“世界一流大学”泡沫破灭说明了什么?
在民情汹涌中,教育产业既得利益集团极力鼓吹的“世界一流大学”泡沫宣告破灭。这说明,虽然强制推行教育产业化政策数十年,教育产业既得利益集团肆虐中国数十年,教育产业既得利益集团掌控中国话语权数十年,教育产业既得利益集团扭曲学术评价标准、扭曲颠倒人类文明价值体系数十年,中国人民的底线思维没有被冲破,中国人民的基本科学素质没有被瓦解,中国人民的基本认知能力没有被降低,中华民族的文化根基没有被动摇!中国人民的科学素质、基于科学素质的认知判断能力大大超出教育产业既得利益集团的预料。这说明,教育产业既得利益集团冥顽不化一意孤行我行我素一手遮天瞒天过海掩耳盗铃自欺欺人肆意妄为扭曲学术评价标准颠倒人类文明价值体系的时代已经结束;互联网时代教育产业既得利益集团长期掌控的中国话语权、学术评价话语权已经交还给中国人民。这说明,中华民族的文化中兴还是有希望,中华民族还是有希望!
陈世清:法治社会绝不容许以言代法、以言代政 ——以言代法、以言代政的要害与实质
[
2021/03/01 14:03 | by admin ]

陈世清:法治社会绝不容许以言代法、以言代政
——以言代法、以言代政的要害与实质
以言代法、以言代政的要害与实质,是既享受行使权力的快感、优越感,又可以不承担行政责任、行政行为的法律责任,能进能退、能攻能守、进退裕如,是滥用职权的巧妙表现形式。以言代法、以言代政,使法治成为一纸空文,是滋生潜规则的土壤,为权力造租寻租、为了寻租而造租提供了极大的可供操作的弹性空间。依法行政是法治社会真正的“主流逻辑”;要求依法行政,反对以言代法、以言代政是真正的主流的声音,而不是什么“多元社会”“多元化”的声音。以言代法、以言代政,不管打什么旗号、披什么外衣,都是违法行为——真正的违法行为;其对社会的危害程度,远远超过任何一个演艺明星的道德问题对社会的危害程度。以言代法、以言代政不符合法治国家的要求,不符合新发展理念,不符合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不符合精准施策的要求。不管是官媒还是私媒,媒体的背景有多深、靠山有多硬,法治社会绝不容许任何媒体以言代法、以言代政。
陈世清:什么是行规?行规的法律效力是什么? ——兼谈《演出行业演艺人员从业自律管理办法》的法律效力
[
2021/03/01 14:01 | by admin ]

陈世清:什么是行规?行规的法律效力是什么?
——兼谈《演出行业演艺人员从业自律管理办法》的法律效力
提要:行规只有契约效力、契约框架中的法律效力,没有行政法规效力;协会只有监督权,没有行政权与行政执法权。道德标准是约定俗成,靠信念、良心、行为习惯、社会习俗、社会风气与舆论监督来维持,而不是靠各种“行规”制定标准并衡量。明确行规、协会的法律边界,对于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极为重要。
行规就是行业规范,其形成有两种途径:一是无形的契约或约定俗成,即行业内的交易习惯;二是有形的契约或规约,即通过行业协会等非盈利自律性组织和会员之间通过规章制度形成的契约。不管是交易习惯还是行规,都不是法规,其法律效力仅仅局限于《合同法》意义上的契约,该契约和法律法规政策有冲突时无效。其中,和法律法规政策无冲突的交易习惯作为《合同法》意义上的契约其法律效力低于合作方的合同和法律法规的相关条款。和法律法规政策无冲突的行业协会等非盈利自律性组织和会员之间通过规章制度形成的契约作为《合同法》意义上的契约其法律效力仅仅对志愿入会的正式会员有效,对行业内的非该协会会员无效。
我国现有的行业协会都是旧计划体制下建立起来、具有准行政单位或事业单位的性质,并不算真正的非盈利自律性民间组织;其制定的各种各样的行业准则—行规具有准行政法规的性质,即不管行业内的成员是不是该协会会员,要求一律强制遵守。但即使这样,这样的“协会”定的行规仍然不是真正的行政法规,整体上不具备行政法规的法律效力;当这样的“行规”中的条款和法规(行政法规)及法律有冲突时无效,只有和法规(行政法规)及法律无冲突的条款才有效。对于有效的条款,协会也只有监督从业人员自律的职能,也没有行政执法的职能。
同时,不管是具有准行政单位或事业单位的官方“协会”制定的行规,还是真正的非盈利自律性组织的民间协会制定的行规,都只有《合同法》意义上的契约效力,根据《合同法》意义上的契约效力自觉履行各方权利义务,而不是道德标准。任何行业协会都没有资格与权力制定道德——公德私德标准。道德是人类社会长期发展过程中约定俗成,靠信念、良心、行为习惯、社会习俗、社会风气与舆论监督来维持,而不是靠各种“行规”制定标准并衡量。以“行规”为道德标准,对行业从业人员动不动就扣“公德有污私德有亏”“劣迹”的帽子予以封杀,只是以道德为名,行滥用权力之实;不但无效,而且违法。
陈世清:什么是底线思维?
[
2021/03/01 13:59 | by admin ]

陈世清:什么是底线思维?
底线思维 底线思维是人之为人做人做事的基本思维方式。底线思维方式,就是任何人的一切行为必须遵循人作为人、作为社会的人必须遵循基本准则的思维方式,就是生态思维、生存思维、法治思维、道德思维、常识思维、事实思维。底线思维不因人的身份、地位、出身、职业、财富、种族、国籍、信仰以及社会状态、人的处境的不同而不同。底线思维方式,包括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次。宏观上,政府作为社会宏观调控的主体,底线思维指发展思维、创新思维、科学思维、规律思维,指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措施、制度体制机制设计必须以本国人民幸福为中心保证社会高质量发展。中观上,企业、地方政府的底线思维指必须有政治意识、大局意识、风险意识、成本意识。微观上,个人行为学意义上的底线思维指往最好处努力往最坏处着想的思维方式与行为方式。
陈世清:什么是“权威”? ——从饶毅学案看我国学术权贵化倾向与学贵阶层的形成
[
2021/03/01 13:57 | by admin ]

陈世清:什么是“权威”?
——从饶毅学案看我国学术权贵化倾向与学贵阶层的形成
把中科院某部门院士投票通过没有重复实验、拒绝重复实验、学术极其不规范学风极其不严谨因此备受质疑的实验报告定性为不容置疑的“权威结论”,说明我国存在着严重的学术权贵化倾向。学术权贵化倾向的背后,是我国事实上存在着一个学术权贵阶层——学术既得利益集团。学贵阶层—学术既得利益集团是我国学术界长期通行的潜规则基础上逆选择逆淘汰累积-叠加-迭代的产物,是一切向钱看的异化改革-改革异化的结果。头衔显耀身份显赫大腹便便脑满肠肥养尊处优不学无术位高权重以“权威”自居颐指气使的学贵阶层—学术既得利益集团极大垄断了国家学术教育公共品资源,包括公共话语权与学术话语权,无视科学发展规律,无视科学学基本原理,无视科学学常识,否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以自身水平为标准胡编乱造学术评价标准,以自身利益为基准胡乱评判别人学术成果,蛮横无理、强词夺理、肆意扭曲学术评价标准,扭曲颠倒人类文明价值体系,对科学发展、社会发展、人类文明的发展只有负能量没有正能量,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既得利益集团在学术教育界的特殊表现形式。要加强我国基础理论研究,就必须彻底瓦解清除学贵阶层—学术既得利益集团。首先必须正本清源,从科学学层面搞清楚什么是“权威”。
什么是权威?和饶毅学案相关的所谓权威应该是指学术权威,而不是指行政权威。如果是指行政权威,那就是赤裸裸的学术行政化。那什么是学术权威?学术权威就是世界一流的科学家。只有世界一流的科学成就才是学术权威的标志,作为逆选择逆淘汰累积-叠加-迭代产物的、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在内的各种显赫的头衔身份不是学术权威的标志。
按科学学原理,真正的科学家必须有原创理论。所谓原创,就是理论创新;理论创新,就是建构新理论。任何有科学价值的新理论,都是创新性与科学性的统一、创新性与系统性的统一、创新性与规范性的统一、创新性与实证性的统一、创新性与操作性的统一、创新性与艺术性的统一、创新性与价值性的统一、创新性与主体性的统一的理论。原创理论的核心是创新性与科学性的统一。人类科学发展史,就是原创理论发展史。真正的科学家就是对科学发展做出贡献的专家。
实践不但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且是检验能力的唯一标准,衡量“科学家”头衔含金量的原创理论标准与实践标准是统一的。如果说,有没有原创理论是检验是否真正的“科学家”的唯一标准,那么实践是检验“科学家”原创理论是否成立的唯一标准。所谓实践检验,就是科学家原创理论对可重复现象后面的规律提升能力、规律后面因果关系的解释能力、因果关系后面机理的揭示能力、根据已知推断未知的预测能力、根据已知推导新知的推理能力、对相关领域人类所面临问题的解决能力。科学家的原创理论逻辑与科学发展的逻辑是一致的。如果大学、研究所、科学院每年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SCI刊物上的“论文”汗牛充栋,对科学发展的贡献却为零,只能说明这些“论文”不是真正的科学论文,发布这些“论文”的“科学家”不是真正的科学家。如果不是真正的科学论文,那么其中的数学模型再精致,发表再多,发表“论文”的刊物级别再高,发表这些“论文”的刊物在西方学界的影响力再大,发表这些论文的“科学家”的论文引用率在西方学界的排名再靠前,,发表这些论文的“科学家”的头衔身份再高,对于人类科学的发展只能是南辕北辙。这样的“科学家”只不过是纸上谈兵的“科学家”,而不是既有与时俱进的原创科学理论、其原创科学理论又能指点迷津经世致用推动科学发展的真正意义上的科学家。
以原创理论定义、定位的科学家首先是思想家。思想家:发散思维与收敛思维的对称。思想家: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的对称。思想家:科学家思维与艺术家思维的对称。思想家:灵感、顿悟,联想、想像,直观、直觉……的对称。思想家:真的思维-善的思维-美的思维的对称。作为思想家的“科学家”不是庸俗科学家。作为思想家的科学家和庸俗科学家的区别:前者是大海,后者是沧海一粟。从科学家身上,可以看出思想的力量、思想家的力量。而在庸俗科学家身上,则只能看到钱的力量、价格的力量、GDP的力量。很难想象只会线性思维的人会是思想家。很难想象只会崇拜名人、权威的人会是思想家。很难想象只会照搬照套别人理论的人会是思想家。很难想象只会用别人的理论为别人的利益服务的人会是思想家。很难想象不是思想家的人会是科学家。很难想象不是科学家的人会是科学家。很难想象不是科学家的人会是著名科学家。很难想象不是科学家的人会是世界一流的科学家。很难想象不是科学家的人会是权威的科学家。
从科学史的意义上,科学家之所以是科学家、科学家之所以高于学者,就在于他有自己的科学范式或原创的科学理论。著名科学家,就是名牌科学家。名牌产品是高知名度、高资信度、高美誉度的统一。著名科学家也是高知名度、高资信度、高美誉度的统一。著名科学家首先应该知名度高。但如果“著名”只是意味着高知名度,那也只能昙花一现、流星一闪。著名科学家还应该有高资信度,必须有真才实学,有比其他科学家更深层次的理论功底、更高原创度的理论体系。著名科学家还应该人品高尚,著名科学家的利益机制、道德机制与学者风范是统一的,著名科学家更深层次的理论功底、更高原创度的理论体系建立在人类更一般利益的基础上。衡量一个学人是否著名科学家的标准,只能是原创理论而不是头衔。由于不同范式之间的不可通约性,很难想象以旧范式为参照系制造出来的头衔,会套在新范式创造者的头上。所以,以头衔身份为“著名科学家”的标准,本身是一个悖论。著名科学家就是高知名度、高资信度、高美誉度的科学家,不管他有没有头衔,不管他有没有得诺贝尔奖。著名科学家原创理论不是由所使用的工作语言和发表论著的语种、发表论著的数量、出版载体的级别、论著被引用次数、被引用次数的排名、得过什么奖项决定,而是由理论本身决定。
原创有建立了新的范式的“原创”和在原有范式里的“原创”。不管哪一种, 所谓“原创”,都应该是理论的原创。原创不等于新观点、新发现,而是新理论。原创有绝对原创与相对原创。绝对原创是以人类为参照系的原创,相对原创是以中国为参照系的“原创”。牛顿宇宙三大定律、爱因斯坦相对论、陈世清的对称逻辑对称哲学对称经济学是以人类为参照系的原创,改革开发以来在中国出现的市场化等于私有化理论、市场化等于金钱化理论、市场化等于价格化理论、市场化等于产业化理论、市场化等于自由化理论是以中国为参照系的“原创”。以人类为参照系的原创是真正的、有科学史意义的原创,以中国为参照系的“原创”不是真正的原创,没有科学价值与科学史的意义。原创理论,就是创立不同的学科、不同的科学范式、在不同的科学范式基础上建立起不同的公理、定理体系或在原有的范式基础上建立起不同的定理体系。不同的公理或定理不可证伪的范围大小,决定原创的层次高低。不同的理论参照系之间的关系不是并列的,而是分属于不同的层次;以不同的参照系为背景建立起来的科学范式之间也不是并列的,而是不同层次之间的关系。不同层次的原创理论产生不同层次的“科学家”。一级科学家:用自己的原创基础理论构成人类认识发展史中的某个大圆圈。二级科学家:用自己的原创基础理论构成人类认识发展史中某个大圆圈中的某个小圆圈。三级科学家:用自己的原创理论构成人类认识发展长河中某个圆圈中的某个环节。 没有原创理论的,不能称为科学家,不管他有什么头衔、作品、知名度。而著名科学家,就是一级科学家,起码是二级科学家。如果是三级科学家,那就是普通的科学家,不是什么“著名科学家”。而世界一流科学家,就是一级科学家——既有原创的基础理论,又有自己原创的科学范式,其原创的科学范式与原创的基础理论构成人类认识发展史中的某个大圆圈的科学家。只有世界一流科学家才是权威科学家,只有权威科学家才是真正的“权威”。
人民经济网
http://www.finance-people.com.cn/news/1612662731
——从饶毅学案看我国学术权贵化倾向与学贵阶层的形成
把中科院某部门院士投票通过没有重复实验、拒绝重复实验、学术极其不规范学风极其不严谨因此备受质疑的实验报告定性为不容置疑的“权威结论”,说明我国存在着严重的学术权贵化倾向。学术权贵化倾向的背后,是我国事实上存在着一个学术权贵阶层——学术既得利益集团。学贵阶层—学术既得利益集团是我国学术界长期通行的潜规则基础上逆选择逆淘汰累积-叠加-迭代的产物,是一切向钱看的异化改革-改革异化的结果。头衔显耀身份显赫大腹便便脑满肠肥养尊处优不学无术位高权重以“权威”自居颐指气使的学贵阶层—学术既得利益集团极大垄断了国家学术教育公共品资源,包括公共话语权与学术话语权,无视科学发展规律,无视科学学基本原理,无视科学学常识,否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以自身水平为标准胡编乱造学术评价标准,以自身利益为基准胡乱评判别人学术成果,蛮横无理、强词夺理、肆意扭曲学术评价标准,扭曲颠倒人类文明价值体系,对科学发展、社会发展、人类文明的发展只有负能量没有正能量,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既得利益集团在学术教育界的特殊表现形式。要加强我国基础理论研究,就必须彻底瓦解清除学贵阶层—学术既得利益集团。首先必须正本清源,从科学学层面搞清楚什么是“权威”。
什么是权威?和饶毅学案相关的所谓权威应该是指学术权威,而不是指行政权威。如果是指行政权威,那就是赤裸裸的学术行政化。那什么是学术权威?学术权威就是世界一流的科学家。只有世界一流的科学成就才是学术权威的标志,作为逆选择逆淘汰累积-叠加-迭代产物的、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在内的各种显赫的头衔身份不是学术权威的标志。
按科学学原理,真正的科学家必须有原创理论。所谓原创,就是理论创新;理论创新,就是建构新理论。任何有科学价值的新理论,都是创新性与科学性的统一、创新性与系统性的统一、创新性与规范性的统一、创新性与实证性的统一、创新性与操作性的统一、创新性与艺术性的统一、创新性与价值性的统一、创新性与主体性的统一的理论。原创理论的核心是创新性与科学性的统一。人类科学发展史,就是原创理论发展史。真正的科学家就是对科学发展做出贡献的专家。
实践不但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且是检验能力的唯一标准,衡量“科学家”头衔含金量的原创理论标准与实践标准是统一的。如果说,有没有原创理论是检验是否真正的“科学家”的唯一标准,那么实践是检验“科学家”原创理论是否成立的唯一标准。所谓实践检验,就是科学家原创理论对可重复现象后面的规律提升能力、规律后面因果关系的解释能力、因果关系后面机理的揭示能力、根据已知推断未知的预测能力、根据已知推导新知的推理能力、对相关领域人类所面临问题的解决能力。科学家的原创理论逻辑与科学发展的逻辑是一致的。如果大学、研究所、科学院每年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SCI刊物上的“论文”汗牛充栋,对科学发展的贡献却为零,只能说明这些“论文”不是真正的科学论文,发布这些“论文”的“科学家”不是真正的科学家。如果不是真正的科学论文,那么其中的数学模型再精致,发表再多,发表“论文”的刊物级别再高,发表这些“论文”的刊物在西方学界的影响力再大,发表这些论文的“科学家”的论文引用率在西方学界的排名再靠前,,发表这些论文的“科学家”的头衔身份再高,对于人类科学的发展只能是南辕北辙。这样的“科学家”只不过是纸上谈兵的“科学家”,而不是既有与时俱进的原创科学理论、其原创科学理论又能指点迷津经世致用推动科学发展的真正意义上的科学家。
以原创理论定义、定位的科学家首先是思想家。思想家:发散思维与收敛思维的对称。思想家: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的对称。思想家:科学家思维与艺术家思维的对称。思想家:灵感、顿悟,联想、想像,直观、直觉……的对称。思想家:真的思维-善的思维-美的思维的对称。作为思想家的“科学家”不是庸俗科学家。作为思想家的科学家和庸俗科学家的区别:前者是大海,后者是沧海一粟。从科学家身上,可以看出思想的力量、思想家的力量。而在庸俗科学家身上,则只能看到钱的力量、价格的力量、GDP的力量。很难想象只会线性思维的人会是思想家。很难想象只会崇拜名人、权威的人会是思想家。很难想象只会照搬照套别人理论的人会是思想家。很难想象只会用别人的理论为别人的利益服务的人会是思想家。很难想象不是思想家的人会是科学家。很难想象不是科学家的人会是科学家。很难想象不是科学家的人会是著名科学家。很难想象不是科学家的人会是世界一流的科学家。很难想象不是科学家的人会是权威的科学家。
从科学史的意义上,科学家之所以是科学家、科学家之所以高于学者,就在于他有自己的科学范式或原创的科学理论。著名科学家,就是名牌科学家。名牌产品是高知名度、高资信度、高美誉度的统一。著名科学家也是高知名度、高资信度、高美誉度的统一。著名科学家首先应该知名度高。但如果“著名”只是意味着高知名度,那也只能昙花一现、流星一闪。著名科学家还应该有高资信度,必须有真才实学,有比其他科学家更深层次的理论功底、更高原创度的理论体系。著名科学家还应该人品高尚,著名科学家的利益机制、道德机制与学者风范是统一的,著名科学家更深层次的理论功底、更高原创度的理论体系建立在人类更一般利益的基础上。衡量一个学人是否著名科学家的标准,只能是原创理论而不是头衔。由于不同范式之间的不可通约性,很难想象以旧范式为参照系制造出来的头衔,会套在新范式创造者的头上。所以,以头衔身份为“著名科学家”的标准,本身是一个悖论。著名科学家就是高知名度、高资信度、高美誉度的科学家,不管他有没有头衔,不管他有没有得诺贝尔奖。著名科学家原创理论不是由所使用的工作语言和发表论著的语种、发表论著的数量、出版载体的级别、论著被引用次数、被引用次数的排名、得过什么奖项决定,而是由理论本身决定。
原创有建立了新的范式的“原创”和在原有范式里的“原创”。不管哪一种, 所谓“原创”,都应该是理论的原创。原创不等于新观点、新发现,而是新理论。原创有绝对原创与相对原创。绝对原创是以人类为参照系的原创,相对原创是以中国为参照系的“原创”。牛顿宇宙三大定律、爱因斯坦相对论、陈世清的对称逻辑对称哲学对称经济学是以人类为参照系的原创,改革开发以来在中国出现的市场化等于私有化理论、市场化等于金钱化理论、市场化等于价格化理论、市场化等于产业化理论、市场化等于自由化理论是以中国为参照系的“原创”。以人类为参照系的原创是真正的、有科学史意义的原创,以中国为参照系的“原创”不是真正的原创,没有科学价值与科学史的意义。原创理论,就是创立不同的学科、不同的科学范式、在不同的科学范式基础上建立起不同的公理、定理体系或在原有的范式基础上建立起不同的定理体系。不同的公理或定理不可证伪的范围大小,决定原创的层次高低。不同的理论参照系之间的关系不是并列的,而是分属于不同的层次;以不同的参照系为背景建立起来的科学范式之间也不是并列的,而是不同层次之间的关系。不同层次的原创理论产生不同层次的“科学家”。一级科学家:用自己的原创基础理论构成人类认识发展史中的某个大圆圈。二级科学家:用自己的原创基础理论构成人类认识发展史中某个大圆圈中的某个小圆圈。三级科学家:用自己的原创理论构成人类认识发展长河中某个圆圈中的某个环节。 没有原创理论的,不能称为科学家,不管他有什么头衔、作品、知名度。而著名科学家,就是一级科学家,起码是二级科学家。如果是三级科学家,那就是普通的科学家,不是什么“著名科学家”。而世界一流科学家,就是一级科学家——既有原创的基础理论,又有自己原创的科学范式,其原创的科学范式与原创的基础理论构成人类认识发展史中的某个大圆圈的科学家。只有世界一流科学家才是权威科学家,只有权威科学家才是真正的“权威”。
人民经济网
http://www.finance-people.com.cn/news/1612662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