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页: 2/2 第一页 上页 [1] [2] 最后页 [ 显示模式: 摘要 | 列表 ]
陈世清:怎样进行规范的学术评价?

所谓规范的学术评价,指科研人员向国家法定评审权威机构提交自己的科研成果,法定评审权威机构根据法定的标准、程序对科研人员提交的科研成果进行评鉴与认证,并根据通过评鉴与认证的科研成果大小颁发学衔证书和给与相应待遇的过程。国家法定评审权威机构设在全国人大,由此不属于民间第三方机构。

1、确立规范的科研成果标准。科研成果 也叫科学成果,狭义指经过科学研究取得的原创理论成果。科研成果的内容是原创理论,形式是论文或科研报告。科研成果是理论创新,所以不同于技术创新。由于技术创新也是自觉不自觉地在特定的理论指导下取得,同时技术创新也蕴含着上升为新的理论的可能,所以广义的科研成果也包括技术创新。
2、确立规范的科研成果大小标准。科研成果大小的标准,即理论原创程度的大小、层次的高低。根据理论原创程度不同分为新的学科、新的理论范式、新的基础理论、新的理论四种,体现了理论原创程度的四个层次。科研成果大小与理论原创程度成正比。原创程度越高的,科研成果越显著。那些创立新学科、建构新范式的成果具有人类科学发展的里程碑意义。科研成果显著是指的理论原创程度或原创成果的质量,而不是发表论文的数量或发表论文的刊物级别。由于真正的原创理论被社会接受有一个过程,第一流的成果是既有范式替代性又有历史必然性的成果,新范式的成果往往会受到原有范式共同体的集体抵制,所以科研成果显著也不是指论文高引用率和得到高级别的奖项。
3、确立规范的科研成果评鉴程序。
①申请者向法定机构提交自己认为自己的学术成果属于哪个层次的原创理论。
②申请者从逻辑、事实和实践检验三方面提供自己认为的学术成果属于哪个层次的原创理论的证据和依据。
③根据提供者自己认为的学术成果属于哪个层次的原创理论的证据和依据,法定机构组织答辩,从逻辑、事实、实践三个方面进行验证。
④答辩全程只围绕提供者自己认为的学术成果属于哪个层次的原创理论的证据和依据进行答辩,答辩过程严禁涉及提供者什么学历、毕业于哪所大学、有没有发表过论著、论文引用率、影响因子、得过奖项、现有职称等。
⑤答辩过程全程录像在专门设置的网站上公布。公布三个月无实质异议算通过。
4、确立规范的学术头衔认证程序和相关待遇。根据规范的科研成果评鉴程序认证的学术成果大小,颁发学术头衔证书,包括学术大师、XX学家、XX学者,XX科研工作者证书,并享受相应待遇。其中学术大师、XX学家的学术地位和享受的待遇应该高于现有的院士;XX学者的待遇应该高于现有的正高职称;XX科研工作者的待遇应该等同于现有的正高职称。
5、确立不同层级的学术头衔对应的学术成就:
学术大师:创立新学科。
XX学家:建构新范式。
XX学者:提出新的基础理论。
XX科研工作者:提出新的理论。
不同层级的学术头衔,仅和对应的学术成就挂钩,和其他头衔、职称(院士)、职位、学位、学历、毕业院校、发表论著、知名度、得过任何级别奖项无关。
6、确立规范的学术成果推广程序。由规范的科研成果评鉴程序认证通过的相关学术成果,尚没有发表的应该安排发表、馆藏,不得收取作者任何费用;已经发表的应该安排宣传推广,进大学、进教材、进课堂;与新范式成果冲突的旧的教材,应该即时退出教材系列,不得以任何名义拖延退出程序。
陈世清:为什么鼓吹科学可证伪的“博士”都是真的假博士

1、 缺乏抽象思维能力,无法区分经验与理论、本质与现象、本质的知识与现象的知识、必然判断和全称判断,把反映本质与规律的“必然判断”和反映现象的“全称判断”混为一谈,用属于现象认识范畴的全称判断可证伪推断属于本质规律认识范畴的必然判断可证伪,把必然性或科学规律发生作用的参照系限定、转移、变化、概念的精准化过程认定为科学可证伪,用真理的相对性否定真理的绝对性,把真理的相对性混同于科学真理的可证伪性。
2、 缺乏精准思维能力,无法区分”表述、“论证”和“验证”,把“表述”、“论证”和“验证”混为一谈,用表述、论证可证伪推断验证可证伪,把表述、论证科学理论的论文或专著中论证不严密、方法有缺陷、表述有漏洞的部分被证伪,以假设为出发点建构数学模型进行表述、论证、“验证”得出的结论被证伪,等同于科学本质与科学规律可证伪、科学本身可证伪。
3、缺乏概念思维能力,望文生义,只看文字不看概念,把“科学”和“真理”割裂开来,否认科学和真理作为概念的内涵都是正确反映世界本质与规律的理论,否认两者是不同的名词表达同一个概念。
4、缺乏系统思维能力,无法精准把握知识、学说、假说、假设、经验、技术、科学的关系,科学不可证伪与宗教不可证伪的关系,系统化和理论化的关系,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实践观念和正确理论指导的关系,知识可检验和科学可证实的关系,把假说或以各种假设为出发点的学说、模型进行错误的解释、预测被证伪说成科学可证伪,可检验的学说被证伪说成可证实的科学被证伪。
5、缺乏复杂系统思维能力,无法运用复杂系统性思维方式研究复杂现象、把握复杂现象后面的规律,把还原论思维方式研究得出的结论被复杂现象后面的规律证伪推出科学可证伪。
6、不承认中华民族“天人合一”的整体论、主客体辩证理性思维方式与通过典型分析、分析综合形成理性认识、科学理论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只承认西方还原论“天人相分”、把科学仅仅当做通过归纳形成的工具理性的经验主义思维方式,把波普经验归纳主义、证伪主义奉为金科玉律,以波普在经验归纳主义基础上形成的证伪主义为理论基础坚信科学可证伪。
7、极力争夺西方话语权的各类“公知”不承认对称逻辑思维方式,不承认以对称逻辑学为理论基础的思想实验验证科学原理的有效性,只承认形式逻辑,推崇西方还原论思维方式与数理模型研究范式,把西方数理模型研究范式当做规范的研究范式,把属于形式逻辑、在思维方式层面有缺陷的数理模型当做充分的论证方式与充分的验证方式,当各种假设为出发点建构的数理模型“验证”的片面、不确定性结论被证伪,就大喊大叫科学本身可证伪。
8、学历化课程化应试教育模式培养的书呆子“博士”靠教科书为自己的“博士”学位背书,把教科书当科学真理,一旦教科书被证伪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和博士身价就说科学本身可证伪。同时,学历化、课程化应试教育模式培养的“博士”缺乏写真正的科学论文的严格训练,靠“天下文章一大抄”抄出来的“论文”无法做到原创性与可证实性、不可证伪性的统一,用科学可证伪可检验代替可证实软化学术评价标准与博士论文标准,为自己的伪研究、假论文、假博士提供背书,为自己“博士”论文答辩走过场蒙混过关并骗取国家科研经费提供道德出口。
分页: 2/2 第一页 上页 [1] [2] 最后页 [ 显示模式: 摘要 | 列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