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页: 1/1 第一页 [1] 最后页 [ 显示模式: 摘要 | 列表 ]


陈世清:阿里达摩院作为新的数学范式共同体是怎样形成的
——从姜萍事件看什么是学力(十五):案例说理(八十二)

1、阿里达摩院作为新的数学范式共同体是时代造就的。阿里达摩院组织全球数学竞赛的宗旨和实践目标所决定的组织方式、考试方式、出题方式形成应用数学范式,在应用数学范式基础上形成应用数学范式共同体是数字化时代的需要。

2、阿里达摩院作为新的数学范式共同体是系统生成的。阿里达摩院作为新的数学范式共同体是在1的基础上,由阿里达摩院整个专家团队整体决定的;作为一个系统,与团队成员个人的背景、从属于哪个范式共同体无关。

3、阿里达摩院作为新的数学范式共同体是自发形成的。在1和2的基础上,阿里达摩院整个专家团队形成新的数学范式共同体是无意间自发形成的;对于阿里达摩院整个专家团队或其个人对于自己成为新的范式共同体并无自觉的意识,根本原因是因为对于他们自己的所作所为引起的数学范式革命属于自发的范畴,并没有自觉的意识。如果不是因为出现姜萍及引起的巨大争议,他们永远不会知道自己的所作所为对于数学科学和教育事业的发展的巨大意义。


公告:《为什么要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学术法》附件1、2已经寄出@全国人大


《为什么要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学术法》附件1——
陈世清:学术评价的科学标准是什么?
——从《经济研究》的水平看“刊物级别论”的荒谬
https://zhuanlan.zhihu.com/p/5676368508

《为什么要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学术法》附件2——
陈世清:我国当前反“民科”思潮的成因、危害与对策
https://zhuanlan.zhihu.com/p/6418698916


陈世清:范式共同体的冲突——阿里达摩院对姜萍态度的合理解释
——从姜萍事件看什么是学力(十四):案例说理(八十一)

对于阿里达摩院来讲,她在姜萍事件中的最大收益,应该是因为和姜萍一起实现了数学科学范式的转换、开创了人类数学科学发展的新纪元、开辟了人类数学世界的新图景而双双载入史册,青史留名,而不是什么炒作。所以,达摩院前期对姜萍的宣传是正常的,既宣传姜萍是“天才”,也宣传了自己不拘一格降“天才”的贡献——通过宣传姜萍是“天才”来宣传自己通过不拘一格的考试方式降“天才”的贡献,来证明自己组织的全球数学竞赛是高明的得意之作。这都属于正能量的范畴,无可非议。

那后来又是什么原因造成阿里达摩院对姜萍态度的画风突变呢?是因为范式的转换造成不同的范式共同体之间的文明的冲突。

什么是范式共同体?范式共同体是基于同一科学或学科范式基础建立起来的科学家或学者群体,把科学家或学者组成群体的纽带就是“学科范式”,因此所谓的“科学共同体”实际上是“范式共同体”。不同的“范式共同体”之间的区别不是“科学共同体”和“非科学共同体”的区别,而是不同“科学共同体”之间的区别;不同的“科学共同体”建立在不同的范式或不同的“科学共同体”的“基础范式”之上。“范式”本来就是“基础范式”,不是基础范式就不是范式。人类科学发展过程就是范式转换过程;与范式转换过程相对应的,总体上就是旧的“科学共同体”瓦解、新的“科学共同体”建立的过程。旧的“科学共同体”瓦解、新的“科学共同体”建立的过程和范式转换过程虽然是对应的,但不是同步的——范式转换意味着旧的“科学共同体”瓦解、新的“科学共同体”建立,但不等于和旧的范式转换、新的范式形成的同时,就能在新的范式基础上马上形成新的“科学共同体”。从新的范式出现到新的“科学共同体”建立之间必然会出现一个在旧的“科学共同体之外进行所谓科学研究的一个特殊人群”,就是这些“特殊人群”形成新的科学共同体的雏形。不同的科学共同体由于建立在不同范式基础上,所以不同的科学共同体之间是不可通约的;不同的“科学共同体”之间“不能达成基本的交流”是正常的。相对论刚产生时,爱因斯坦被德国物理学界斥责为“疯子”;而爱因斯坦本人也至死不承认量子力学。建立在对称平衡论基础上的对称经济学是新的经济学理论体系,也是新的经济学范式,号称可以令人信服地“一举”解决所有经济和经济学问题,不仅“试图”而且已经彻底推翻了一般均衡理论、需求供给定律、需求供给曲线等“著名”西方经济学理论,不接受西方经济学共同体的基础范式,和建立在一般均衡论基础上的西方经济学及整个中国“主流经济学界”也同样不可通约、“不能达成基本的交流”。对称关系是宇宙的最深层次本质,对称规律是社会的最根本规律,对称原理是科学的最基本原理。对称平衡论是一切科学的最基础理论。以对称平衡论为经济学的基础理论实现了经济学学科范式与科学范式的接轨,使经济学真正成为一门科学。以对称平衡论为理论基础的对称经济学结束了人类经济学的史前史。

人类科学史上的范式转换有以下几种类型。首先,学说范式向科学范式转换。如在对称经济学产生以前,经济学无法找到与其他科学等价的公理,只是一种学说,只有对称经济学产生后经济学才成为一门科学。以一般均衡论为理论基础的西方经济学、政治经济学范式向以对称平衡论为理论基础的对称经济学范式转换,就是学说范式向科学范式转换。

其次,抽象科学范式向具体科学范式转换。如宇宙论从地球中心论向太阳中心论再到无中心论转换。宇宙是无限的,如何地方都可以是、也都不是宇宙的中心,关键看参照系。以地球为参照系,地球中心论是真理。以太阳为参照系,太阳中心论是真理。以宇宙为参照系,任何地方都是、也都不是宇宙的中心。以地球为参照系的地球中心论和以太阳为参照系的太阳中心论都是抽象真理,以宇宙为参照系的任何地方都是宇宙的中心才是具体的真理。

第三,人类认识的深化形成的科学范式转换。牛顿力学体系是人类对自然界宏观低速领域的科学认识,爱因斯坦相对论是人类对自然界宏观高速领域的科学认识,量子力学是人类对自然界微观高速领域的科学认识,它们在各自领域都是真理。它们的先后出现不仅是物理学在不同领域的扩展,而且带来了人类对物理世界整体认识的深化与思维方式的发展。

第四,科学自身的发展完善形成新旧范式的转换。如牛顿力学为代表的三维空间观向相对论四维空间观再向对称论五维空间观发展,是人类空间观发展从不完善到完善的自然历史过程。在对称逻辑产生以前,形式逻辑一统天下,以致形成形式逻辑思维方式。正是形式逻辑思维方式形成一大堆人类几千年无法解决的悖论。对称逻辑产生后使形式逻辑和辩证逻辑得以统一形成完整的逻辑科学体系,全面揭示了人类思维运行发展的完整规律,才解开了人类以前无法解决的悖论。对称逻辑科学范式代替形式逻辑学科范式是人类思维学的完善化。

上述范式转换四种情况中的任何一种情况,除非范式共同体内的相关学者、科学家本身也是哲学家,否则要他们自己理清不同范式之间的内在关系是不可能的,认识上的局限性使他们不能正常交流是正常的。你和那些把一般均衡理论、需求供给定律看成经济学公理、常识的西方经济学者、中国“主流经济学家”讲对称平衡论、对称经济学无异于鸡同鸭讲。

几何公理一旦触犯了人们的利益也一定会遭到反对;不同的“科学共同体”之间“不能达成基本的交流”不仅有不同范式之间不可通约的认识论上的原因,还有利益冲突的原因。新范式产生、旧范式被推翻必然会触犯原有范式共同体的既得利益,新范式遭到旧范式共同体的集体抵制、拼死抵抗是必然的,正好像对称经济学遭到中国主流经济学界的集体抵制是再正常不过的现象,要奉行西方经济学范式的中国“主流经济学界”接受已经被逻辑和长期实践检验过的对称经济学无异于与虎谋皮。但不同的“科学共同体”之间“不能达成基本的交流”不能否定不同的“科学共同体”之间的内在联系,人类社会的科学发展过程就是由“不能达成基本交流”的不同“科学共同体”的转化组成的自然历史过程。其中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广义相对论就是由牛顿力学向量子力学转化的中间环节,从牛顿力学到相对论、从狭义相对论到广义相对论再到量子力学实现了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从宏观到微观宇观的深化。西方经济学的“科学共同体的基础范式”是一般均衡理论,中国经济学—对称经济学的“科学共同体的基础范式”是对称平衡理论,一般均衡理论与对称平衡理论也“不能达成基本交流”,但从以一般均衡理论为“科学共同体的基础范式”的西方经济学向以对称平衡理论为“科学共同体的基础范式”的对称经济学转化,是人类经济学发展的自然历史过程。人类科学史就是“不能达成基本交流”的具有不同“特定思维方式”、不同“基础范式”的不同“科学共同体”的转化史。

阿里达摩院对姜萍态度的画风突变,是阿里达摩院不经意间造成的数学范式、教育范式转换,引起了不同范式共同体之间在认识和利益上的剧烈冲突,阿里达摩院不得不妥协以缓和矛盾的结果。

陈世清:什么是解释——从姜萍事件看什么是解释能力
——从姜萍事件看什么是学力(十三):案例说理(八十)

解释:透视、阐明现象背后的本质和规律、使人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的活动。由于透视、阐明现象背后的本质和规律既需要以所掌握的理论为基础,又以实践活动为目的,所以解释活动总体上属于理论向实践转化的中间环节,即“实践观念”环节。

解释能力:透视、阐明现象背后的本质和规律的能力。掌握现象背后的本质和规律的层次越高,透视、阐明现象背后的本质和规律的能力也就越强。也就是说,一个人的理论水平越高,解释能力也就越强——一个人的理论水平高低和解释能力强弱成正比。

由于真正的知识是理论知识,解释能力是一个人对知识掌握程度、理论高度的综合指标,对现实生活中的问题、特别是重大公共事件的解释能力,集中体现了一个人的学力,是一个人学力的终端的、最高的表现形式。

迄今为止,对姜萍事件的解释有两种方案:一种是类比推理,用中专学历、中考数学成绩、浙江大学数学夏令营、北大教授邀请、北大高等数学线下考试为模拟参照,推出姜萍没有实际高等数学水平,姜萍阿里全球数学竞赛12名成绩系作弊造假。

一种是典型分析,根据阿里达摩院的出题方式和姜萍的学习方式,得出阿里达摩院的出题方式和姜萍的学习方式的结合产生了数学领域的“哥白尼革命”,实现了数学由抽象科学向具体科学转化的数学范式转换,开创了人类数学科学发展的新纪元,而且衍生带动了教学范式由应试教育向主体性教育转化的教育范式转换,引发了教育领域的“哥白尼革命”。以数学科学范式转换和教育领域范式转换为参照,姜萍阿里全球数学竞赛初试12名成绩是真的,而且复试、决赛也应该取得好成绩。

由于类比推理的解释属于用现象推导现象、用现象“解释”现象,所以这样的解释能力是薄弱的,相关“解释”不能自圆其说,只能左支右绌、捉襟见肘,是没有说服力的。

典型分析是根据事物的本质和发展的客观规律来解释现象,用科学的理论为基础解释现象,对现象的解释可以形成逻辑闭环、“自圆其说”,所以是有说服力的。

为什么教育产业应试教育模式培养的“高学历学霸”只能用类比推理进行现象分析,不能用本质和规律的典型分析?因为应试教育模式培养的“高学历学霸”对知识的把握都是现象层面,无法上升到理论高度;自己对现象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所以无法从理论高度对现象进行本质的、规律的分析。无法从理论高度对公共事件进行本质的、规律的分析,证明教育产业应试教育模式培养的“高学历学霸”真实学力的欠缺。
分页: 1/1 第一页 [1] 最后页 [ 显示模式: 摘要 | 列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