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世清:姜萍现象解释的两种思维方式 ——从姜萍事件看什么是学力(二十三):案例说理(九十)
[
2024/12/07 22:43 | by admin ]

陈世清:姜萍现象解释的两种思维方式
——从姜萍事件看什么是学力(二十三):案例说理(九十)@阿里达摩院扫地僧
姜萍现象解释有两种思维方式,一种是线性思维方式,一种是非线性思维方式。
线性思维方式:“天才论”和“作弊论”、“造假论”表面上双方两极对立,实际上双方殊途同归,都属于传统应试教育模式下以学历为参照衡量学力的思维方式。“天才论”认为,姜萍仅仅作为中专生在全球数学竞赛中能在博士如林的对手中脱颖而出,远远把这些高学历学霸甩在后面,是天才。“作弊造假论”认为,既然天才就必须有“天才轨迹”,在应试教育模式中没有发现姜萍以前有“天才轨迹”,所以姜萍作弊、造假无疑。为了证明姜萍作弊造假,使姜萍作弊造假能够自圆其说,这些人可谓挖空心思绞尽脑汁七拼八凑东拉西扯,可是再怎么着都只能捉襟见肘左支右绌,无法自圆其说,形成姜萍作弊造假的逻辑闭环,只能使自己成为笑料一枚。
非线性思维方式:跳出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下以学历为参照衡量学力的思维方式。姜萍紧贴服装设计学偏微分方程的学习方式,属于应用型数学范式学习方式,可谓异军突起,另起炉灶;而达摩院的数学考试、出题方式也属于应用型数学范式,应用型数学范式和应用型数学学习方式两者一碰撞,就考出了高分,根本不需要传统应试教育模式下的“天才”和“天才轨迹”。
陈世清:阿里达摩院和姜萍一起开创了人类数学科学发展的新纪元 ——从姜萍事件看什么是学力(二十二):案例说理(八十九)
[
2024/12/07 11:27 | by admin ]

陈世清:阿里达摩院和姜萍一起开创了人类数学科学发展的新纪元
——从姜萍事件看什么是学力(二十二):案例说理(八十九)@阿里达摩院扫地僧
如果说,人类数学发展的第三次危机及其解决揭示了数学科学由抽象科学范式向具体科学范式转换的必然性,那么,阿里达摩院和姜萍则一起把这个必然性转变为现实性。阿里达摩院和姜萍将因为一起开创了人类数学科学发展的新纪元,而载入人类数学科学发展的史册。
人类第一次实现数学科学由抽象科学范式向具体科学范式转换,从而实现了数学领域的“哥白尼革命”,是阿里达摩院举办全球数学竞赛的最大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