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页: 1/1 第一页 [1] 最后页 [ 显示模式: 摘要 | 列表 ]

陈世清:欺压民众肆意侵犯人权后面的体制机制违背宪法
——为什么要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实施法》(六十五)@全国人大



陈世清:造成老百姓维权难后面的体制机制违背宪法
——为什么要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实施法》(六十四)@全国人大
陈世清:生态大健康是乡村振兴的主导产业
——用数字化实现科学招商(十)

生态大健康作为社会产业形态的健康概念,是以人的健康为中心、使经济发展与人的幸福有机统一、社会健康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态。生态大健康产业,是以生态经济来定义、定位健康产业,把人的健康作为社会生态系统工程来开发运营的新型业态,是智慧经济、幸福经济的核心组成部分。以人的健康为核心的生态大健康产业,是以保健食品为核心,从终端产品、低端产品、原料、肥料、种子、土壤、农药、渠道、环境、社会都体现健康理念,综合五大产业(农业、工业、服务业、信息产业、知识产业)的社会系统工程。数字经济的数据精确-结构精准技术为以人的幸福为中心同健康和生态的统一、个性化为中心同标准化的统一、相对质量为中心同绝对质量的统一的生态大健康产业提供了理论范式、技术基础与运营模式,为生态大健康成为乡村振兴的主导产业提供了理论范式、技术基础与运营模式。

数字生态是数字经济的高级形态,数字化平台是工业互联网的升级版。数字生态-生态互联网是以生态化为数字化的最高原则、指导思想、根本方法、出发点和核心架构,以生态产业为数字经济的龙头产业,通过数字化-精准化-自动化-高效化-增值化-生态化,实现生态产业化与产业生态化,最大限度实现企业效益、产业融合与产业升级,理论基础是智慧经济学、知识运营学与人类二次创业理论。

根据数字经济的理论、技术与运营模式、商业模式,作为日常生活中主食的饭菜(不管荤素)都必须自然保鲜,任何人工保鲜技术都对任何人的健康构成巨大隐患。数字经济的信息-数据-物流手段为此提供了技术保证。非主食、次常态的功能性食品,其保健功能起码可以和所有添加保鲜剂的副作用相抵。非主食、非常态的方便食品,必须标明所有保鲜剂、添加剂及其副作用,不得隐瞒真相,更不得有欺骗性宣传。要充分利用数字经济的溯源-确证手段保证产品质量和人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在营销模式方面,必须通过信息共享平台、数字化平台给所有顾客根据自己的体质、爱好以充分选择、精准匹配、审美享用的权利和技术保证。

生态大健康农业,广义来讲,就是指以人为本,在产品品种、产品选种、土壤质量、产品培育、施肥用药、产品加工储存运输方面都要以有利于人的健康为目的的农业发展模式。广义的生态大健康农业与生态农业是同义语。狭义来讲,就是指用农产品开发保健药品、保健品、保健食品,生态大健康农业是生态大健康产业的基础。

数字生态是生态大健康的产业基础,生态大健康是数字生态的核心与灵魂。生态包括:  1、人类的生存状态。包括自然生态、社会生态与文化生态。人类的生存状态通过财富指数、人类发展指数、社会发展指数、社会福利指数与人民的幸福感指数体现出来。2、生态平衡。指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平等。人与人的平等包括人类的代际平等,即不能为了这一代人的利益而对自然资源过度使用,使子孙后代处于自然资源枯竭的状态。生态平衡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3、生态模式。通过数字化手段自觉处理生产各要素、产业链各环节、不同产业之间的有机性-全息性-循环性-再生性关系,实现经济高效益发展。4、生态效益。通过数字化手段自觉处理生产和环境之间的有机性-全息性-循环性-再生性关系,实现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5、生态能源。能源是基本的资源,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数字能源是数字经济的基础。数字能源,不是以能源数值作为经济发展的指标,而是用数字化的理论、模式与技术建构能源智能平台,使能源的开发、技术和使用精准对接,最大限度提高能值比,最大限度提高能源的使用价值,减少碳排放,实现碳中和,以碳达峰为标准倒逼新旧动能转换,运用数字化技术在碳达峰的框架中最大限度提高能源边际效益,实现经济高速发展、高质量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生态化就是以生态为人类一切活动的最高原则、指导思想、根本方法、出发点和核心架构,实现人类生存状态、生产状态、发展状态优化的生态健康。

生态大健康产业的出现使人类进入二次创业即生态创业时期。生态大健康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态,是对乡村产业结构升级起引导、主导、推动作用的新兴产业形态。生态大健康涵盖智慧产业、知识产业、信息产业、生物产业、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节能环保生态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其特征是在原来三大产业第一产业农业、第二产业工业、第三产业服务业基础上衍生出第四产业信息业、第五产业知识业,以及综合、横跨五大产业的生态产业(生态大健康、生态大农业、生态城镇化、生态区域经济)。

二次创业,使人类经济由相对线性的发展进入对称发展。所谓对称发展,就是经济与人的幸福、社会与自然对称发展。只有主体主导的、主客体对称的发展才是真正的发展,才是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社会健康发展。对称发展观就是健康发展观。改革开放发展的目标,就是建立高人类发展指数、高社会发展指数、高社会福利指数、高幸福指数的生态大健康经济形态。中国改革开放发展,目标应该是建立主客体对称、宏观与微观相对称、效率与公平一致的再生型与福利型国家,而不仅仅是经济总量最大、GDP增长率最高的国家。

为了适应智慧经济的时代需求,推进中国的二次创业与生态创业,使中国经济实现超速发展与可持续发展并在人类二次创业中后来居上,生态大健康作为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应运而生。生态大健康产业是以人为中心的科学发展观的实践模式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态,是包容性发展的动力机制与运作模式,是智慧经济系统工程的核心组成部分,是幸福经济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数字化平台建构以生态大健康为主导产业,农产品深加工为龙头产业,农产品粗加工为支柱产业,绿色农业、再生农业为基础产业;有机肥料、生物农药的开发生产使用、农产品废料回收利用开发沼气、有机肥料,美丽乡村建设等为边际产业的农业生态产业链,实现人的智慧对农村资源的系统整合与产业结构提升,实现农业经济生态化、农村生态城镇化,吸引农民工返乡创业,分离大部分农民离土不离乡就业,实现精准扶贫,消除城乡差距,推动我国整体产业结构升级、经济结构平衡、经济可持续发展。生态大健康产业是国民创新体系与国民创业体系的“全息元”,也是乡村振兴的“全息元”。

健康,狭义指人的身体健康,广义包括人的身心健康。生态大健康就是人的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个人健康和社会健康的统一。人的生理健康与心灵健康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古人云:上医治国,中医治人,下医治病。人的身心健康由多种因素决定,除了身体因素,还有自然、社会、精神因素。人的健康是自然和社会协调发展、整个社会健康发展的“全息元”。只有国家健康、社会健康才有人体健康;只有符合国家健康、社会健康要求的产业才是真正的健康产业。

由于人的健康是整个社会健康发展的“全息元”,所以只有包容性发展,才能使老百姓真正获得健康。包容性发展是发展经济学概念。包容性是指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包容性发展是指以人为中心的,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包括GDP增长指数、人类发展指数、社会发展指数、社会福利指数、幸福指数在内的全面发展。任何真正的发展都是包容性发展,包容性发展实际上就是发展。“包容性发展”概念突出发展的包容性这一本质特征,从而把“发展”和“增长”明确区别开来,避免打着“发展”旗号的“增长”,为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与顶层设计。包容性发展的指数就是社会大健康发展的指数,就是以人的身心健康为核心的社会全面发展的指数。通过智慧经济的理论与模式实现包容性发展指数的全面提高,是生态大健康产业的理念、宗旨与运作模式。生态大健康产业是以人为中心的社会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的实践模式,是包容性发展的动力机制与运作模式。生态大健康产业的宗旨:用智慧经济模式培育高附加值产业、孵化高增长性企业,为中国实现GDP增长指数、人类发展指数、社会发展指数、社会福利指数、幸福指数的全面包容性发展提供样板模式与新动能、新经济增长点。生态大健康产业的目标:用生态大健康模式帮助中国企业与区域经济产业升级,实现二次创业,推动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在取得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前提下取得经济效益,通过全产业链高附加值和规模效益带来企业高成长性。生态大健康产业的定位:生态大健康产业是新的经济学体系、新的经济形态、新的经营模式、新的管理模式的全息元。生态大健康产业为国民经济提供新的动能,为质量增长型增长方式提供新的增长点,为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发展格局发展模式。

人类发展指数指国民素质提高程度、国民主体性提高程度,即国民总体上自我意识—自我设计—自我控制—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实现的能力指标。人类发展指数决定国民创意—创新—创造—创业能力,是社会发展的主体性基础。国民素质工程是人类发展指数工程的出发点、核心和落脚点,由国民身体素质工程、国民社会素质工程和国民文化素质工程三方面组成。其中国民身体素质工程由营养保健、体育运动、医疗卫生三大块组成,营养保健→体育运动→医疗卫生是从本到末的动态关系。国民文化素质工程是创新力主导学习力的动态结构,是国民创新体系中的主体工程。

生态大健康产业形态,是高人类发展指数、高社会发展指数、高社会福利指数、高幸福指数的产业形态,是经济与人的幸福、社会与自然对称发展的产业形态,是主体主导、主客体对称发展的产业形态,是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全社会健康发展的产业形态。生态大健康产业形态,从宏观层次来看,就是以主客体的对称运动过程为基础,以建立国民创新体系与国民创业体系为途径,以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的对称、公平与效率的一致为方向,以提高先进生产力——再生生产力为系统功能的经济形态;从微观层次来看,就是以人权为核心,以对策为经济主体的一般行为方式,以对称为经济发展的一般平衡方法,以再生型经济为经济发展的一般模式,以系统经济为经济发展的整体结构,以价值机制为市场经济的核心机制,以效益为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因素,以经济发展为社会发展的基础,以社会发展为经济发展的标志的经济形态。从横向社会部门结构来看,生态大健康经济形态就是非GDP部门的权重高于GDP部门的社会经济系统。生态大健康经济形态应该成为地方政府招商的理念、格局与模式。

陈世清:“权威”的外衣与权贵的游戏
——从饶毅学案与屠呦呦学案看我国学术权贵化倾向


如果说,不可重复实验的“实验报告”称之为学术论文是学术不规范,拒绝重复实验是学风不严谨,那么用投票表决不可重复实验的“实验报告”为学术论文则是学风恶劣。学术不规范,学风恶劣,这两样都占了,这样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头衔有何含金量?

可重复实验的不一定是科学;但不可重复实验的,则肯定不是科学。可重复实验固然不是科学的充分条件,但可重复实验绝对是科学的必要条件。以“可重复实验的不一定是科学”推出“不可重复实验的是科学”,这样的“逻辑推导”,是没有学过形式逻辑吗?没有学过形式逻辑,连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的关系都搞不清楚,怎么搞科研?怎么出真正的科研成果?这样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头衔,有何含金量?

“中国科学院院士”头衔,是“权威”的外衣,还是权贵的游戏?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的评选,标准不明确,程序不明确,过程不透明,结果很混乱,纯系内部人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暗箱操作以潜规则为主导、逆选择逆淘汰为主体的产物,是披着“权威”外衣的权贵游戏;其后果就是扭曲颠倒人类文明价值体系,根本不具备学术评鉴认证的功能,根本无法真正实现对真正的学术成果的认定、激励和推广,对于我国科学发展没有任何正能量。

把中科院某部门院士投票通过没有重复实验、拒绝重复实验、学术极其不规范学风极其不严谨因此备受质疑的实验报告定性为不容置疑的“权威结论”,说明我国存在着严重的学术权贵化倾向。学术权贵化倾向的背后,是我国事实上存在着一个学术权贵阶层——学术既得利益集团。学贵阶层—学术既得利益集团是我国学术界长期通行的潜规则基础上逆选择逆淘汰累积-叠加-迭代的产物,是一切向钱看的异化改革-改革异化的结果。头衔显耀身份显赫大腹便便脑满肠肥养尊处优不学无术位高权重以“权威”自居颐指气使的学贵阶层—学术既得利益集团极大垄断了国家学术教育公共品资源,包括公共话语权与学术话语权,无视科学发展规律,无视科学学基本原理,无视科学学常识,否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以自身水平为标准胡编乱造学术评价标准,以自身利益为基准胡乱评判别人学术成果,蛮横无理、强词夺理、肆意扭曲学术评价标准,扭曲颠倒人类文明价值体系,对科学发展、社会发展、人类文明的发展只有负能量没有正能量,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既得利益集团在学术教育界的特殊表现形式。要加强我国基础理论研究,就必须彻底瓦解清除学贵阶层—学术既得利益集团。首先必须正本清源,从科学学层面搞清楚什么是“权威”。

什么是权威?和饶毅学案相关的所谓权威应该是指学术权威,而不是指行政权威。如果是指行政权威,那就是赤裸裸的学术行政化。那什么是学术权威?学术权威就是世界一流的科学家。只有世界一流的科学成就才是学术权威的标志,作为逆选择逆淘汰累积-叠加-迭代产物的、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在内的各种显赫的头衔身份不是学术权威的标志。

按科学学原理,真正的科学家必须有原创理论。所谓原创,就是理论创新;理论创新,就是建构新理论。任何有科学价值的新理论,都是创新性与科学性的统一、创新性与系统性的统一、创新性与规范性的统一、创新性与实证性的统一、创新性与操作性的统一、创新性与艺术性的统一、创新性与价值性的统一、创新性与主体性的统一的理论。原创理论的核心是创新性与科学性的统一。人类科学发展史,就是原创理论发展史。真正的科学家就是对科学发展做出贡献的专家。

实践不但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且是检验能力的唯一标准,衡量“科学家”头衔含金量的原创理论标准与实践标准是统一的。如果说,有没有原创理论是检验是否真正的“科学家”的唯一标准,那么实践是检验“科学家”原创理论是否成立的唯一标准。所谓实践检验,就是科学家原创理论对可重复现象后面的规律提升能力、规律后面因果关系的解释能力、因果关系后面机理的揭示能力、根据已知推断未知的预测能力、根据已知推导新知的推理能力、对相关领域人类所面临问题的解决能力。科学家的原创理论逻辑与科学发展的逻辑是一致的。如果大学、研究所、科学院每年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SCI刊物上的“论文”汗牛充栋,对科学发展的贡献却为零,只能说明这些“论文”不是真正的科学论文,发布这些“论文”的“科学家”不是真正的科学家。如果不是真正的科学论文,那么其中的数学模型再精致,发表再多,发表“论文”的刊物级别再高,发表这些“论文”的刊物在西方学界的影响力再大,发表这些论文的“科学家”的论文引用率在西方学界的排名再靠前,,发表这些论文的“科学家”的头衔身份再高,对于人类科学的发展只能是南辕北辙。这样的“科学家”只不过是纸上谈兵的“科学家”,而不是既有与时俱进的原创科学理论、其原创科学理论又能指点迷津经世致用推动科学发展的真正意义上的科学家。

以原创理论定义、定位的科学家首先是思想家。思想家:发散思维与收敛思维的对称。思想家: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的对称。思想家:科学家思维与艺术家思维的对称。思想家:灵感、顿悟,联想、想像,直观、直觉……的对称。思想家:真的思维-善的思维-美的思维的对称。作为思想家的“科学家”不是庸俗科学家。作为思想家的科学家和庸俗科学家的区别:前者是大海,后者是沧海一粟。从科学家身上,可以看出思想的力量、思想家的力量。而在庸俗科学家身上,则只能看到钱的力量、价格的力量、GDP的力量。很难想象只会线性思维的人会是思想家。很难想象只会崇拜名人、权威的人会是思想家。很难想象只会照搬照套别人理论的人会是思想家。很难想象只会用别人的理论为别人的利益服务的人会是思想家。很难想象不是思想家的人会是科学家。很难想象不是科学家的人会是科学家。很难想象不是科学家的人会是著名科学家。很难想象不是科学家的人会是世界一流的科学家。很难想象不是科学家的人会是权威的科学家。

从科学史的意义上,科学家之所以是科学家、科学家之所以高于学者,就在于他有自己的科学范式或原创的科学理论。著名科学家,就是名牌科学家。名牌产品是高知名度、高资信度、高美誉度的统一。著名科学家也是高知名度、高资信度、高美誉度的统一。著名科学家首先应该知名度高。但如果“著名”只是意味着高知名度,那也只能昙花一现、流星一闪。著名科学家还应该有高资信度,必须有真才实学,有比其他科学家更深层次的理论功底、更高原创度的理论体系。著名科学家还应该人品高尚,著名科学家的利益机制、道德机制与学者风范是统一的,著名科学家更深层次的理论功底、更高原创度的理论体系建立在人类更一般利益的基础上。衡量一个学人是否著名科学家的标准,只能是原创理论而不是头衔。由于不同范式之间的不可通约性,很难想象以旧范式为参照系制造出来的头衔,会套在新范式创造者的头上。所以,以头衔身份为“著名科学家”的标准,本身是一个悖论。著名科学家就是高知名度、高资信度、高美誉度的科学家,不管他有没有头衔,不管他有没有得诺贝尔奖。著名科学家原创理论不是由所使用的工作语言和发表论著的语种、发表论著的数量、出版载体的级别、论著被引用次数、被引用次数的排名、得过什么奖项决定,而是由理论本身决定。

原创有建立了新的范式的“原创”和在原有范式里的“原创”。不管哪一种, 所谓“原创”,都应该是理论的原创。原创不等于新观点、新发现,而是新理论。原创有绝对原创与相对原创。绝对原创是以人类为参照系的原创,相对原创是以中国为参照系的“原创”。牛顿宇宙三大定律、爱因斯坦相对论、陈世清的对称逻辑对称哲学对称经济学是以人类为参照系的原创,改革开发以来在中国出现的市场化等于私有化理论、市场化等于金钱化理论、市场化等于价格化理论、市场化等于产业化理论、市场化等于自由化理论是以中国为参照系的“原创”。以人类为参照系的原创是真正的、有科学史意义的原创,以中国为参照系的“原创”不是真正的原创,没有科学价值与科学史的意义。原创理论,就是创立不同的学科、不同的科学范式、在不同的科学范式基础上建立起不同的公理、定理体系或在原有的范式基础上建立起不同的定理体系。不同的公理或定理不可证伪的范围大小,决定原创的层次高低。不同的理论参照系之间的关系不是并列的,而是分属于不同的层次;以不同的参照系为背景建立起来的科学范式之间也不是并列的,而是不同层次之间的关系。不同层次的原创理论产生不同层次的“科学家”。一级科学家:用自己的原创基础理论构成人类认识发展史中的某个大圆圈。二级科学家:用自己的原创基础理论构成人类认识发展史中某个大圆圈中的某个小圆圈。三级科学家:用自己的原创理论构成人类认识发展长河中某个圆圈中的某个环节。 没有原创理论的,不能称为科学家,不管他有什么头衔、作品、知名度。而著名科学家,就是一级科学家,起码是二级科学家。如果是三级科学家,那就是普通的科学家,不是什么“著名科学家”。而世界一流科学家,就是一级科学家——既有原创的基础理论,又有自己原创的科学范式,其原创的科学范式与原创的基础理论构成人类认识发展史中的某个大圆圈的科学家。只有世界一流科学家才是权威科学家,只有权威科学家才是真正的“权威”。

陈世清:扭曲颠倒人类文明价值体系践踏人类文明成果后面的体制机制违背宪法
——为什么要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实施法》(六十三)@全国人大
分页: 1/1 第一页 [1] 最后页 [ 显示模式: 摘要 | 列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