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页: 283/301 第一页 上页 [281] [282] [283] [284] [285] [286] [287] [288] [289] [290] 下页 最后页 [ 显示模式: 摘要 | 列表 ]

宇宙的发展与人的发展

[不指定 2009/04/04 22:42 | by admin ]
      不对称向对称转化,就是宇宙的发展、哲学的发展、科学的发展、社会的发展、人类实践的发展、人的发展。
      宇宙的发展,是从本质到现象、从有限到无限、从简单到复杂;人的认识,是从现象到本质、从无限到有限、从复杂到简单。这是一个对称的过程。社会的发展介于上述对称的两极之间,本身也是一个对称的过程:一方面是有序化、共性化、法制化,另一方面是无序化、个性化、自由化;既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既全球化又区域化。社会的调节机制也越来越简单:从超经济强制(暴力、战争、人身依附关系、计划安排)到市场,市场从价格机制到价值机制,从人治经法治到法制。和谐社会就是民主与法制对称的社会,和谐经济就是公平与效益对称的经济,和谐经济学就是在自由与法制、价格与价值、公平与效益、理性与非理性的碰撞中,用有序去整合无序、用无序去填补有序、使不对称向对称转化的对称的经济理论体系。
      主体的发展是主体还原与创造的对称过程。还原的过程,就是从外到内、从客体到主体、从相对客体到相对主体、从无限到有限、从有到“无”的过程;主体创造(构造)的过程,就是从内到外、从无到有、从有限到无限、从相对主体到相对客体、从主体到客体的过程。这也是一个对称的过程:提升人的主观世界与提升人的客观世界的双向互动过程。
      爱因斯坦之所以未能做到狭义相对论与广义相对论的统一、相对论与量子力学的统一,不能接受量子力学,就是因为未能从他的四度空间观上升到五度空间观,未能理解和把握意识和物质的统一。
    传统物理学的空间概念,就是立体三维空间。爱因斯坦相对论认为,空间和时间可以相互转化,时间是空间的另一种方式,因而传统的三维空间加上一维时间,成了四维空间。根据系统论,任何系统都是有层次的。这个层次不仅是传统物理三维空间中的高度,或可用感官把握的不同的物理层面,而且狭义上指事物的不同深度的本质。它虽然只有通过人的抽象思维来把握,然而却是外界事物的客观存在。同时,这种不同层次的本质也可以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演变成事物发展的不同阶段,成为人们感官可以把握的新的物理三维空间。因此,四维空间还应加上层次一维,任何真正的系统都是五度空间。这五度空间的任何一维都可以和其他四维相互转化。作为事物本质的反映的人的意识空间或心理空间,本质上就属于这五度空间中的第五度空间——层次空间,而且是高层次的层次空间(意识本身又分成不同的层次,哲学思维的空间是最高层次的层次空间)。它同物质世界的相互转化,是五度空间相互转化的具体表现。人类二次创业理论,突出了人在“社会——自然”统一系统五度空间中的主体地位,用人的主体性重新定位整合人所活动于其中的一切系统的各个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使之符合人的全面发展、人类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知识运营学的五度空间方法,就是在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时代,以人类二次创业理论和系统论的方法为指导,以主体性和科学性相统一为原则,建立起来的科学、规范、全新的科学研究和建立科学体系的方法。
  五度空间不仅是方法,而且是模式,它更全面系统地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和结构。如果说,序(结构)是量向质转化的中间环节,人对“序”的认识高于对“量”的认识,那么用体现五度空间结构的模型来说明理论,将是对用数学方法来说明理论的超越。
    停留在数学方法层面也是爱因斯坦不能接受量子力学的重要原因。但这个原因后面的原因仍然是他的四度空间观。

对称哲学与宇宙学

[不指定 2009/04/04 04:07 | by admin ]
       哲学不一定是宇宙学,宇宙学则一定是哲学。
      不能对意识空间和社会空间这两大类现象作出和自然现象统一说明的宇宙学,不是真正的宇宙学。天人合一的对称哲学则提供了对自然、社会、意识空间作出统一说明的框架、纽带和桥梁。
      认识、把握宇宙的唯一的方法,是哲学的对称方法。其他方法单独运用只能近似地把握宇宙。具体科学的方法只有作为哲学对称方法的延伸和补充才有积极意义。用自然科学的方法来认识宇宙是相对的,用“天人合一”的对称方法来认识宇宙才能做到方法与对象的对称。
      没有对称的方法,量子力学与相对论就不能统一,狭义相对论与广义相对论就不能统一,宇宙统一性原理就不能建立。爱因斯坦之所以能建立相对论,把时空、物质和力统一起来,靠的就是对称性原理。对称性原理决定着基本相互作用大统一理论的发展方向,并在弱电和强相互作用的统一中得到体现和证明。
      宇宙起源于大爆炸是可以成立的,但认为宇宙起源于没有任何质量的“奇点”是不可思议的。解决宇宙起源问题上的悖论的唯一可行途径,是宇宙周而复始不断转化。宇宙既是无限的,又是有限的,是由无数个有限的宇宙不断从“无”到有又从有到“无”的不断转化的过程。这只有用天人合一的对称思维方法代替数学的线性思维方法来把握宇宙才有可能。
      具体科学的方法对宇宙学来讲,是必要的但不是充分的;哲学的对称方法对于宇宙学来讲,则既是必要的又是充分的。宇宙学是哲学的功能之一。
        宇宙是有序与无序、确定与不确定的统一。宇宙在爆发与膨胀时,是无序的。但这个无序中包含着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质量和能量相互转化定律。一个地方的熵增加,有序度降低,就是另一个地方的熵减少,有序度提高。熵本身是有规律的,宇宙是有序的,有序通过无序表现出来,无序包含着有序。从微观来看是无序的、不确定的,从宏观来看是有序的、确定的;从短期来看是无序的、不确定的,从长期来看是有序的、确定的。微观与宏观的区分是相对的,有序与无序、确定与不确定的区分也是相对的。基本粒子的世界表面上看起来是无序的、不确定的,但从整体来看也是有序的、有规律可循的。在宇宙这个惯性系中,宇称是守恒的。当我们取宇宙中的一个局部现象——弱相互作用为参照系进行考察时,宇称是不守恒的。但弱相互作用下的不守恒,是局部的、微观的、暂时的现象;由于这个不守恒本身是可重复的,所以从整体和长期来看,弱相互作用下宇称也是守恒的;只是这个守恒通过不守恒表现出来,守恒是本质,不守恒是现象。宇称守恒是绝对的,不守恒是相对的。          
      五度空间的理论和方法,对于完整地、统一地把握自然、社会、思维的本质及其相互关系,主体、客体的本质及其相互关系,宇宙及其各个组成部分的本质与相互关系,有重要的意义。如果我们把主客体看成本来就是同属于不可分的统一的空间架构中,那么在量子世界中看来不可解决的一系列难题,如微观世界到底是粒子、波、场还是弦,物质是构成的还是生成的、连续的还是无限可分的,都可迎刃而解。世界本来就是你所看到的,主客体的相互关系不是认识世界的障碍,而就是世界的本来面貌;追究离开主体的客体的本来面目是不可能的,也是没有意义的;关键在于观察者视觉的稳定性、一致性,思考者逻辑的自洽性。
    因此,物我不分是绝对的,物我要分是相对的。人的自我意识不能离开宇宙的整体发展,而是宇宙自我意识的组成部分。量子力学证明:主观和客观、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的同一是绝对的,区分是相对的。高举宇宙统一性大旗、并为追寻宇宙统一性而奋斗了大半辈子的爱因斯坦,没能看到本质和现象、意识与物质、自然与社会的统一,这或许是他的统一场论未能建立起来的根本原因,也是相对论与量子力学未能统一起来的根本原因。量子现象中主客体不可分充分说明,离开“天人合一”、主客体的统一,任何“统一场论”都将是一句空话。
分页: 283/301 第一页 上页 [281] [282] [283] [284] [285] [286] [287] [288] [289] [290] 下页 最后页 [ 显示模式: 摘要 | 列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