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金融“二律背反”与“三元悖论”之九:改变市场的核心机制
[
2009/02/08 13:34 | by admin ]

在间接投融资为主体的国际经济秩序中,各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汇率的稳定性和资本自由流动三者得不到统一,被称为金融 “三元悖论”。当经济增长方式的发展客观上要求用价值机制代替价格机制作为市场的核心机制,而市场仍然以价格机制作为自身的核心机制时,必然使价格与价值脱节,并进而造成游资与投资、投资和消费脱节,从而产生价格与价值、投资和需求、生产和消费脱节的“二律背反”,这个“二律背反”就是金融悖境。金融悖境会演变为周期性金融危机,走出金融悖境靠改变市场的核心机制。
在知识经济时代,人的个性、创造性、主体性越来越高,人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立体化、全方位,产品也越来越个性化、多样化、立体化。在这个时代背景下,价值机制将逐步取代价格机制,成为市场的核心机制。
从产品的性质上看,产品需求的弹性越大,价格的作用越小;产品需求的刚性越大,价格的作用越大。在知识经济时代,产品需求的弹性越来越大,需求刚性的产品比重将越来越低。
产品差异性越大,价格的作用越小;产品差异性越小,价格的作用越大。在知识经济时代,产品的个性化越来越强,差异性将越来越大。
产品的创新性越强,价格的作用越低;反之,价格的作用越高。在知识经济时代,产品的创新性将越来越强。
从产品的层次上看,产品的层次越高,科技含量越多,价格的作用越低;产品的层次越低,科技含量越少,价格的作用越高。在知识经济时代,产品的科技含量将越来越高,低科技含量的产品比重将越来越低。
从产品的时间上看,生产力发展程度越低、产品越少,卖方在市场上越占主导地位时,价格的作用越大;当产品充裕,买方在市场上的地位越来越高,价格的作用将越来越低。从市场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来看,随着从生产中心到产品中心到销售中心到营销中心的转化,价格的地位将越来越低,作用将越来越小;服务的地位将越来越高,作用将越来越大。从产品本身的不同阶段来看,新产品的价格作用越来越小,旧产品的价格作用越来越大。在知识经济时代,产品的周期越来越短,新产品将层出不穷。
从产品的空间上看,地域差别越大,同一产品在不同地域的价值差别越大,价格的作用越小;反之,价格的作用越大。知识经济也就是全球经济,产品的地域差别将越来越大。
从市场调节的范围来看,随着人的主体性的提高,需求的立体化,消费品的立体化,经济的社会化与社会的经济化,市场调节的对象与范围也越来越立体化、全方位化。价格只能调节平面的产品,立体的产品只能靠价值来调节。
从产品和主体的关系来看,价值是相对的,价值的绝对性寓于价值的相对性之中。而价格是绝对的,对任何人一视同仁。同样价格的产品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价值。价格机制同产品的边际效用原理相悖。
价格不是反映价值吗?所谓价格反映价值,只是说明价格确实反映了被价格所反映的那一部分价值。从这个意义讲,价格就是价值。但我们不能反过来说价值就是价格,因为大部分价值不能从价格中反映出来。市场机制本来并不以价格为基础,而是以价值为基础。以价格为基础只是历史的偶然的、局部的、表面的现象;而以价值为基础,则是历史的必然的、整体的、深层次的本质。知识经济,为人们透过现象看本质、透过偶然把握必然提供了历史条件。
以价值机制为基础,市场信息是对称的。如果把价格机制理解成市场的核心机制,市场信息是不对称的。
以价值机制为基础,政府调节和市场调节可以统一起来。政府本身就是市场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政府调节的是宏观的市场,企业自发调节的是微观的市场。
信息对称、政府自觉调节、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相统一,将走出金融“二律背反”与“三元悖论”,从而避免周期性金融危机。(待续)
在知识经济时代,人的个性、创造性、主体性越来越高,人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立体化、全方位,产品也越来越个性化、多样化、立体化。在这个时代背景下,价值机制将逐步取代价格机制,成为市场的核心机制。
从产品的性质上看,产品需求的弹性越大,价格的作用越小;产品需求的刚性越大,价格的作用越大。在知识经济时代,产品需求的弹性越来越大,需求刚性的产品比重将越来越低。
产品差异性越大,价格的作用越小;产品差异性越小,价格的作用越大。在知识经济时代,产品的个性化越来越强,差异性将越来越大。
产品的创新性越强,价格的作用越低;反之,价格的作用越高。在知识经济时代,产品的创新性将越来越强。
从产品的层次上看,产品的层次越高,科技含量越多,价格的作用越低;产品的层次越低,科技含量越少,价格的作用越高。在知识经济时代,产品的科技含量将越来越高,低科技含量的产品比重将越来越低。
从产品的时间上看,生产力发展程度越低、产品越少,卖方在市场上越占主导地位时,价格的作用越大;当产品充裕,买方在市场上的地位越来越高,价格的作用将越来越低。从市场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来看,随着从生产中心到产品中心到销售中心到营销中心的转化,价格的地位将越来越低,作用将越来越小;服务的地位将越来越高,作用将越来越大。从产品本身的不同阶段来看,新产品的价格作用越来越小,旧产品的价格作用越来越大。在知识经济时代,产品的周期越来越短,新产品将层出不穷。
从产品的空间上看,地域差别越大,同一产品在不同地域的价值差别越大,价格的作用越小;反之,价格的作用越大。知识经济也就是全球经济,产品的地域差别将越来越大。
从市场调节的范围来看,随着人的主体性的提高,需求的立体化,消费品的立体化,经济的社会化与社会的经济化,市场调节的对象与范围也越来越立体化、全方位化。价格只能调节平面的产品,立体的产品只能靠价值来调节。
从产品和主体的关系来看,价值是相对的,价值的绝对性寓于价值的相对性之中。而价格是绝对的,对任何人一视同仁。同样价格的产品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价值。价格机制同产品的边际效用原理相悖。
价格不是反映价值吗?所谓价格反映价值,只是说明价格确实反映了被价格所反映的那一部分价值。从这个意义讲,价格就是价值。但我们不能反过来说价值就是价格,因为大部分价值不能从价格中反映出来。市场机制本来并不以价格为基础,而是以价值为基础。以价格为基础只是历史的偶然的、局部的、表面的现象;而以价值为基础,则是历史的必然的、整体的、深层次的本质。知识经济,为人们透过现象看本质、透过偶然把握必然提供了历史条件。
以价值机制为基础,市场信息是对称的。如果把价格机制理解成市场的核心机制,市场信息是不对称的。
以价值机制为基础,政府调节和市场调节可以统一起来。政府本身就是市场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政府调节的是宏观的市场,企业自发调节的是微观的市场。
信息对称、政府自觉调节、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相统一,将走出金融“二律背反”与“三元悖论”,从而避免周期性金融危机。(待续)
走出金融“二律背反”与“三元悖论”之八:创业工程
[
2009/01/31 10:48 | by admin ]

在间接投融资为主体的国际经济秩序中,各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汇率的稳定性和资本自由流动三者得不到统一,被称为金融 “三元悖论”。当经济增长方式的发展客观上要求建立直接投融资为主体的国际经济新秩序,而社会金融体制仍然以间接投融资为主时,社会大量游资不能转变成投资和消费的有效需求而必然转变成投机和无序运动,并演变为周期性金融危机,从而产生投资和需求、生产和消费脱节的“二律背反”,这个“二律背反”就是金融悖境。走出金融悖境靠创业工程。
什么叫泡沫?不正常的溢价本身就是泡沫。股价溢价上市,股市投机比重高于投资;股市泡沫是盘剥中小投资者的陷阱,是大企业圈钱的渠道,是两极分化的平台。因此,直接投资中,创业投资必须占主导。创业、投资环境,也是决定储蓄率高低的决定因素;把其他因素(如消费预期、价格水平)看成决定储蓄率高低的决定因素,是舍本求末。所以,在大量游资存在的今天,应该适时地引导创业投资,而不仅是股市投融资。市场体制的结构是对称的;各个要素必须与时俱进,实现不对称向对称转化。体现知识运营这一经济增长方式的,知识运营为主导、直接投融资为主体、创业工程为基础的国际经济新秩序,将走出金融“二律背反”、“三元悖论”,使社会大量游资能转变成投资和消费的有效需求,使各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汇率的稳定性和资本自由流动三者得以统一;从根本上避免金融泡沫与金融危机,使各国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待续)
什么叫泡沫?不正常的溢价本身就是泡沫。股价溢价上市,股市投机比重高于投资;股市泡沫是盘剥中小投资者的陷阱,是大企业圈钱的渠道,是两极分化的平台。因此,直接投资中,创业投资必须占主导。创业、投资环境,也是决定储蓄率高低的决定因素;把其他因素(如消费预期、价格水平)看成决定储蓄率高低的决定因素,是舍本求末。所以,在大量游资存在的今天,应该适时地引导创业投资,而不仅是股市投融资。市场体制的结构是对称的;各个要素必须与时俱进,实现不对称向对称转化。体现知识运营这一经济增长方式的,知识运营为主导、直接投融资为主体、创业工程为基础的国际经济新秩序,将走出金融“二律背反”、“三元悖论”,使社会大量游资能转变成投资和消费的有效需求,使各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汇率的稳定性和资本自由流动三者得以统一;从根本上避免金融泡沫与金融危机,使各国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待续)
走出金融“二律背反”与“三元悖论”之七:资本运营的主体
[
2009/01/30 09:51 | by admin ]

在间接投融资为主体的国际经济秩序中,各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汇率的稳定性和资本自由流动三者得不到统一,被称为金融 “三元悖论”。当经济增长方式的发展客观上要求建立直接投融资为主体的国际经济新秩序,而社会金融体制仍然以间接投融资为主时,社会大量游资不能转变成投资和消费的有效需求而必然转变成投机和无序运动,并演变为周期性金融危机,从而产生投资和需求、生产和消费脱节的“二律背反”,这个“二律背反”就是金融悖境。走出金融悖境靠改变资本运营的主体 。
金融危机说明,凯恩斯主义和自由主义、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二者可以统一起来,问题是需要一系列中间环节。目前金融体制改革的双向运动是:共性化和个性化。共性化是经济全球化、银行国际化、货币一体化;个性化是投资银行的发展、企业直接投融资的发展、中小企业的发展。一般化、政府化越强,国有因素越大,以利于政府宏观调控。个性化、市场化越强,非国有因素越大,以利于增强活力。在增强企业活力的同时,加强金融监管,防止过度投机,回避金融风险,实现金融可持续发展。这是新型的金融体制,新型的“银企关系”。其优点:在把行政手段纳入市场化轨道的同时,市场调节和政府调节二者同时得到强化。
知识经济时代金融体制改革的方向,将从金融机构的所有制性质及其功能两方面体现出来。
银行作为资本运营的主体的性质,是以金融资本运营为中心同产业资本、商业资本运营的分离,投资银行作为资本运营的主体的性质,是以金融资本运营为中心同产业资本、商业资本运营的统一。
投资银行通过以金融资本运营为中心同产业资本、商业资本运营的统一,进一步实现以知识运营为中心同资本、资产、产品运营的统一,从而使自己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经济增长方式的核心方式。
所以知识经济时代将是投资银行逐步取代银行成为金融业的主体,且比重越来越大。
大型项目投融资中,财政投融资与民间投融资相辅相成、水乳交融、缺一不可。财政投融资应成为完整的资本运营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政府为直接投融资起财政担保作用,财政手段为发展直接投融资提供现实可能:①为投资银行作资信调查;②为投资银行担保;③作为财政投融资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投资银行提供启动资金。因此,市场经济政企分开并不意味着政府对企业撒手不管,更不等于政府对企业不起任何作用。特别是转轨时期,政府对企业的作用仍是巨大的。这是政策资源,也是权力资源。充分利用“权力资源”不等于“权力寻租”,而是在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同社会效益的统一的基础上,处理好市场行为为中心同政府行为的统一。(待续)
金融危机说明,凯恩斯主义和自由主义、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二者可以统一起来,问题是需要一系列中间环节。目前金融体制改革的双向运动是:共性化和个性化。共性化是经济全球化、银行国际化、货币一体化;个性化是投资银行的发展、企业直接投融资的发展、中小企业的发展。一般化、政府化越强,国有因素越大,以利于政府宏观调控。个性化、市场化越强,非国有因素越大,以利于增强活力。在增强企业活力的同时,加强金融监管,防止过度投机,回避金融风险,实现金融可持续发展。这是新型的金融体制,新型的“银企关系”。其优点:在把行政手段纳入市场化轨道的同时,市场调节和政府调节二者同时得到强化。
知识经济时代金融体制改革的方向,将从金融机构的所有制性质及其功能两方面体现出来。
银行作为资本运营的主体的性质,是以金融资本运营为中心同产业资本、商业资本运营的分离,投资银行作为资本运营的主体的性质,是以金融资本运营为中心同产业资本、商业资本运营的统一。
投资银行通过以金融资本运营为中心同产业资本、商业资本运营的统一,进一步实现以知识运营为中心同资本、资产、产品运营的统一,从而使自己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经济增长方式的核心方式。
所以知识经济时代将是投资银行逐步取代银行成为金融业的主体,且比重越来越大。
大型项目投融资中,财政投融资与民间投融资相辅相成、水乳交融、缺一不可。财政投融资应成为完整的资本运营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政府为直接投融资起财政担保作用,财政手段为发展直接投融资提供现实可能:①为投资银行作资信调查;②为投资银行担保;③作为财政投融资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投资银行提供启动资金。因此,市场经济政企分开并不意味着政府对企业撒手不管,更不等于政府对企业不起任何作用。特别是转轨时期,政府对企业的作用仍是巨大的。这是政策资源,也是权力资源。充分利用“权力资源”不等于“权力寻租”,而是在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同社会效益的统一的基础上,处理好市场行为为中心同政府行为的统一。(待续)
走出金融“二律背反”与“三元悖论”之六: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的方向
[
2009/01/29 10:28 | by admin ]

在间接投融资为主体的国际经济秩序中,各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汇率的稳定性和资本自由流动三者得不到统一,被称为金融 “三元悖论”。当经济增长方式的发展客观上要求建立直接投融资为主体的国际经济新秩序,而社会金融体制仍然以间接投融资为主时,社会大量游资不能转变成投资和消费的有效需求而必然转变成投机和无序运动,并演变为周期性金融危机,从而产生投资和需求、生产和消费脱节的“二律背反”,这个“二律背反”就是金融悖境。走出金融悖境靠国际金融体系改革。
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的潮流,是历史必然性的表现;全球性的金融危机,是揭示这个历史必然性、并为这个必然性开辟道路的历史机遇。
(1)金融危机的性质和根源。
性质:这次金融危机不但是全球性的,而且是全球化的,它标志着以间接投融资为主导的国际金融体系正走向全面瓦解,世界历史已在进入新阶段:以直接投融资为主导的阶段。
根源:结构不合理造成的生产相对过剩X(经营权中心同所有权的绝对分离+国际大量游资的无序运动+间接投融资为主导的金融体制)=贷款膨胀=泡沫经济→通货紧缩与通货膨胀的周期性金融危机。
不能用静态的纯逻辑的方法分析金融危机,而应该把金融危机放到人类经济发展的历史过程中,找出隐藏在它背后的历史必然趋势。这就必须把经济学的研究提高到哲学的高度,全面、动态、系统地研究金融危机。
(2)金融危机与知识经济。
金融危机说明发展中国家必须加快企业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的步伐。
(信息开放性+信息不对称十信息可共享+信息可再生)X知识爆炸,为发展中国家通过知识运营避免发达国家所走过的弯路、摆脱繁荣—泡沫经济—经济危机—萧条—复苏—繁荣的怪圈、后来居上提供了机遇。
(3)金融危机与金融体制。
必须制定新规则,建立新机构。金融体制改革的双向运动:共性化、个性化。中国的金融体制改革不能仅仅强调同国际惯例接轨,而应同国际潮流合拍,并争取后来居上,为人类文明做出自己的贡献。
摆脱生产能力相对过剩和投资、消费疲软的互为因果、恶性循环的办法,是运用财政和银行手段扶持直接投融资。
直接投融资可以充分利用国内游资,避免大量引进外资短期贷款造成的受制于人等弊病。
(4)金融危机与经营体制。
金融危机说明必须改变间接投融资造成的经营权与所有权的分离;通过直接投融资,实现经营权为中心同所有权的统一,使社会不但直接占有资本,而且直接占有生产资料。
(5)直接投融资与可持续发展。
直接投融资是知识经济时代资本运营的逻辑和资本运营的历史的统一,也是可持续发展的必要途径。
①直接投融资的程序和步骤。
民间直接投融资是直接投融资的起点,农村民间直接投融资是民间直接投融资的起点,农村信息化、知识化的基础设施建设是农村民间直接投融资的起点。直接投融资也应走农村包围城市、知识带动资本的道路。
②直接投融资的组织和结构。
合作制→股份合作制→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非上市~上市)。小企业→中企业→大企业→企业集团。
(6)狭义直接投融资与广义直接投融资。
狭义直接投融资:现代直接投融资就是通过企业家的创业和管理活动使游资和其他生产要素以经营权为中心直接结合,更快更好地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再生。
广义直接投融资:把资产资本化,资产重组纳入资本运营的范畴,也即纳入直接投融资的范畴。这样可以使直接投融资的范围更广,从而减轻间接投融资的压力,化解和解除间接投融资的弊病。把资产运营提升到资本运营的高度,可以把调整结构、深化改革同治理通货紧缩、拉动经济二者有机结合。
把就业看成广义直接投融资的组成部分,使劳动力资产资本化,深层揭示就业与直接投融资的内在联系。人力资本运营——资本运营的全新领域。人力资本——资本化的人力资产。
通过狭义直接投融资的增量改革,促广义直接投融资(资产重组)的存量调整;通过投资银行的增量改革,促现有银行的存量调整,化解现有银行的积弊,通过转债权为股权等,化解银行呆账坏账,重建银企关系。
(7)直接投融资与金融可持续发展。
体现知识运营这一经济增长方式的直接投融资为主导的国际经济新秩序,将走出金融“二律背反”、“三元悖论”,使社会大量游资能转变成投资和消费的有效需求,使各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汇率的稳定性和资本自由流动三者得以统一,从根本上避免金融危机,使各国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8)直接投融资与经济可持续发展。
在知识经济时代,粗放型经营已走到历史尽头。产业更新换代,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劳力密集型向资本、知识密集型转变,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转变,尽可能便之升华为高新技术产业,使高新技术产业成为龙头产业,带动和促进我国由一次创业向二次创业转变,是历史的必然。相应地,由产品、资产运营向资本、知识运营转变也成了历史的必然。前一个必然是后一个必然的基础,后一个必然是前一个必然的保证。只有直接投融资,才能为我国产业结构升级提供资金、技术、管理、制度基础。(待续)
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的潮流,是历史必然性的表现;全球性的金融危机,是揭示这个历史必然性、并为这个必然性开辟道路的历史机遇。
(1)金融危机的性质和根源。
性质:这次金融危机不但是全球性的,而且是全球化的,它标志着以间接投融资为主导的国际金融体系正走向全面瓦解,世界历史已在进入新阶段:以直接投融资为主导的阶段。
根源:结构不合理造成的生产相对过剩X(经营权中心同所有权的绝对分离+国际大量游资的无序运动+间接投融资为主导的金融体制)=贷款膨胀=泡沫经济→通货紧缩与通货膨胀的周期性金融危机。
不能用静态的纯逻辑的方法分析金融危机,而应该把金融危机放到人类经济发展的历史过程中,找出隐藏在它背后的历史必然趋势。这就必须把经济学的研究提高到哲学的高度,全面、动态、系统地研究金融危机。
(2)金融危机与知识经济。
金融危机说明发展中国家必须加快企业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的步伐。
(信息开放性+信息不对称十信息可共享+信息可再生)X知识爆炸,为发展中国家通过知识运营避免发达国家所走过的弯路、摆脱繁荣—泡沫经济—经济危机—萧条—复苏—繁荣的怪圈、后来居上提供了机遇。
(3)金融危机与金融体制。
必须制定新规则,建立新机构。金融体制改革的双向运动:共性化、个性化。中国的金融体制改革不能仅仅强调同国际惯例接轨,而应同国际潮流合拍,并争取后来居上,为人类文明做出自己的贡献。
摆脱生产能力相对过剩和投资、消费疲软的互为因果、恶性循环的办法,是运用财政和银行手段扶持直接投融资。
直接投融资可以充分利用国内游资,避免大量引进外资短期贷款造成的受制于人等弊病。
(4)金融危机与经营体制。
金融危机说明必须改变间接投融资造成的经营权与所有权的分离;通过直接投融资,实现经营权为中心同所有权的统一,使社会不但直接占有资本,而且直接占有生产资料。
(5)直接投融资与可持续发展。
直接投融资是知识经济时代资本运营的逻辑和资本运营的历史的统一,也是可持续发展的必要途径。
①直接投融资的程序和步骤。
民间直接投融资是直接投融资的起点,农村民间直接投融资是民间直接投融资的起点,农村信息化、知识化的基础设施建设是农村民间直接投融资的起点。直接投融资也应走农村包围城市、知识带动资本的道路。
②直接投融资的组织和结构。
合作制→股份合作制→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非上市~上市)。小企业→中企业→大企业→企业集团。
(6)狭义直接投融资与广义直接投融资。
狭义直接投融资:现代直接投融资就是通过企业家的创业和管理活动使游资和其他生产要素以经营权为中心直接结合,更快更好地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再生。
广义直接投融资:把资产资本化,资产重组纳入资本运营的范畴,也即纳入直接投融资的范畴。这样可以使直接投融资的范围更广,从而减轻间接投融资的压力,化解和解除间接投融资的弊病。把资产运营提升到资本运营的高度,可以把调整结构、深化改革同治理通货紧缩、拉动经济二者有机结合。
把就业看成广义直接投融资的组成部分,使劳动力资产资本化,深层揭示就业与直接投融资的内在联系。人力资本运营——资本运营的全新领域。人力资本——资本化的人力资产。
通过狭义直接投融资的增量改革,促广义直接投融资(资产重组)的存量调整;通过投资银行的增量改革,促现有银行的存量调整,化解现有银行的积弊,通过转债权为股权等,化解银行呆账坏账,重建银企关系。
(7)直接投融资与金融可持续发展。
体现知识运营这一经济增长方式的直接投融资为主导的国际经济新秩序,将走出金融“二律背反”、“三元悖论”,使社会大量游资能转变成投资和消费的有效需求,使各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汇率的稳定性和资本自由流动三者得以统一,从根本上避免金融危机,使各国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8)直接投融资与经济可持续发展。
在知识经济时代,粗放型经营已走到历史尽头。产业更新换代,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劳力密集型向资本、知识密集型转变,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转变,尽可能便之升华为高新技术产业,使高新技术产业成为龙头产业,带动和促进我国由一次创业向二次创业转变,是历史的必然。相应地,由产品、资产运营向资本、知识运营转变也成了历史的必然。前一个必然是后一个必然的基础,后一个必然是前一个必然的保证。只有直接投融资,才能为我国产业结构升级提供资金、技术、管理、制度基础。(待续)
各位访客:
厚积厚发,
牛年牛气。
心想事成,
万事如意!
陈世清恭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