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页: 51/301 第一页 上页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下页 最后页 [ 显示模式: 摘要 | 列表 ]

陈世清:用意向理论证明“姜萍定理”——“姜萍定理”及其方法论意义(十一) ——从姜萍事件看什么是学力(三十八):案例说理(105)@阿里达摩院扫地僧

意向理论即人的意识的指向性理论,源起于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和美学观念,中国的象形文字就是典型的意向的产物。把意向理论从哲学层面系统化的代表人物是西方哲学家胡塞尔。该理论认为,人对外界事物认识的意义和价值,取决于人的“意向”,即人类认识事物的目的、动因、动机和态度。哲学的意向理论,得到了解释学(文本学)、心理学、行为学、学习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和社会实践的充分证明,进一步充实了康德开始的认识论的主体性原理。

意向理论证明:积极、主动、创造性的学习,学习效率、效果要远远高于消极、被动、机械性的学习。不同的学习目的、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将决定不同的学习效率、学习效果。

意向理论证明:自学,不是和“他学”并列的一种学习类型,而是学习的本质。任何真正的学习都是自学。违背自学这一本质的应试教育的“学习”,是学习的异化,不是真正的学习,不应成为“学习”的主流形态。

意向理论是主体性教育的哲学基础,也是“姜萍定理”的哲学基础。

姜萍现象的出现告诉我们:我国目前学习偏微分方程的“意向”有两种:一是应试教育模式形成的拿学分、拿下奥数冠军、成为各种刷题高手和“高学历学霸”的“意向”;一是根据实践需要学习的“意向”。前者的“意向”所决定的学习偏微分方程的效率和效果,肯定不如后者的“意向”所决定的学习偏微分方程的效率和效果。如果阿里达摩院的考试方式和出题方式不同于应试教育模式,那么用前一个意向学习偏微分方程的“高学历学霸”考试成绩不如用后一个意向学习偏微分方程的姜萍很正常。所以反姜萍分子不要不服气,还是好好明确学习目的,纠正学习动机,端正学习态度,以提高学习效率和效果。

陈世清:什么是新质生产力的标准化(三)
本辑要点: 新质生产力是以新的经济学范式为理论基础的新的生产力发展模式。

经济学的形而上学  经济学的本体论,经济现象后面的深层次本质、经济与经济学发展的规律、经济学发展的脉络、各种经济学理论及其背后经济学范式产生和转化的内在必然性及对这种必然性的理论反映。

经济学的哲学基础  任何经济学流派都有它的哲学基础,即使打着“拒斥形而上学”旗号的经济学流派,也有它的哲学基础。西方经济学的哲学基础是经验主义与证伪主义。对称经济学的哲学基础是对称哲学——思辨与实证相统一的科学的哲学。同名书籍专门阐述对称哲学及与对称经济学关系。

对称哲学  以对称辩证法为核心、五维空间理论为框架的哲学范式与哲学体系。哲学是关于世界的本质、发展的根本规律、人的思维与存在的根本关系的理论。对称关系是宇宙的最深层本质,对称规律是社会的最根本规律,对称原理是科学的最基本原理,主体与客体(包括思维与存在)的对称关系是人与自然的最根本关系,所以哲学严格来讲就是对称哲学。对称哲学实现了哲学的科学化。

对称逻辑学  对称逻辑的概念、范畴与范畴体系。对称逻辑学是逻辑学发展的最新成果,是辩证逻辑发展的高级阶段,是具象逻辑与抽象逻辑相统一的、逻辑发展的最高阶段。对称逻辑学使形式逻辑与辩证逻辑得以统一而形成完整的逻辑学科学体系,对人类的思维规律作出统一完整的说明。

对称经济学范式  用对称方法与“五维空间”方法,以主体与客体相对称、主体性与科学性相统一为基本原则与基本线索,建立起来的科学的、一般的、人类的、与政治经济学范式相对而言的经济学范式。

精准经济学  精准经济学是通过认识经济深层本质、把握经济深层发展规律、建立经济深层对称结构,建构精准经济模式,准确预测经济发展趋向、精准达到预期经济目标、使经济效益最大化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学。严格来讲科学经济学就是精准经济学。精准经济学是自觉运用对称逻辑思维方式使经济学科学化的结果,属于对称经济学范式。精准经济学重战略分析与定性分析,因此不同于建立精确数学模型的计量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属于不同的经济学范式。以信息对称为核心机制的5G—互联网—云计算—区块链—物联网技术为大数据的精确运行、资源的精准对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技术基础,也为精准经济学提供了技术基础。经济高质量发展是精准经济学的经济基础,精准经济学是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基础,对称哲学、对称经济学、对称逻辑学是精准经济学的理论基础。

经济学  研究人类经济活动的规律即价值的创造、转化、实现的规律——经济发展规律的理论,分为政治经济学与科学经济学两大类型。政治经济学根据所代表的阶级的利益为了突出某个阶级在经济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自发从某个侧面研究价值规律或经济规律,科学经济学自觉从整体上研究价值规律或经济规律。对称经济学就是科学经济学。经济学的核心是经济规律;在对称经济学看来,资源的优化配置与优化再生只是经济规律的展开和具体表现,经济学的对象应该是资源优化配置与优化再生后面的经济规律与经济本质,而不是停留在资源的优化配置与优化再生层面。停留在资源的优化配置与优化再生层面的,是政治经济学而不是科学的经济学。要研究经济发展的规律就必须从整体上统一研究经济现象,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是统一的经济体中对称的两个方面,所以在科学的对称经济学范式框架中,有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之分,没有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之别;而政治经济学总是把经济学分为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

理论经济学  由经济学基本概念、范畴与范畴体系组成的理论体系,包括一般的理论经济学与特殊的理论经济学。人类经济学、科学经济学是一般的理论经济学,政治经济学是特殊的理论经济学。理论经济学为分支经济学提供理论基础。科学的理论经济学是反映人类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经济学理论,由经济学公理、定理与定理体系组成。科学的理论经济学不但有经济学基础理论,而且有经济学基本原理。政治经济学只有经济学基础理论,没有真正的经济学基本原理。政治经济学分为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科学的理论经济学是整体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统一。


政治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是从生产关系方面研究各个阶级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经济学。是与一般经济学相对而言的特殊经济学。政治经济学根据所代表的阶级的利益为了突出某个阶级在生产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自发从某个侧面研究价值规律或经济规律。阶级性、抽象性、片面性,是政治经济学的共同特征。人类经济活动是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统一,经济发展规律是社会生产各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所以只研究生产关系运动规律的政治经济学不能从总体上研究经济规律,把握经济本质,所以政治经济学是前经济学。只有对称经济学才以一般经济规律为对象,从总体上研究经济规律、把握经济本质,所以只有对称经济学才是一般的理论经济学与科学经济学。对称经济学的产生结束了人类经济学的史前史。

现代经济学  现代经济学是产生于智慧经济时代、与西方所谓现代经济学不同的新的经济学范式。现代经济学是运用对称、五维空间、复杂系统论方法,以对称平衡论为理论基础,以主体为主导的主客体对称关系为出发点,以智慧经济时代的经济发展规律为对象,以附加值为核心概念,以现代化经济体系、现代产业体系、智慧经济、知识经济、知识运营、数字经济、共享经济、幸福经济、政府宏观调控、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工业4.0、现代农业、产业结构、产业融合、产业升级、新旧动能转换、经济高质量发展、包容性发展、企业成长性、大健康等为基本概念,指导、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学理论体系。现代经济学是对称经济学,是发展经济学,是科学经济学。现代经济学是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基础,是发展中国家赶超战略的理论基础,是人类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经济发展模式转轨的理论基础,也是人类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经济发展模式转轨基础上的经济学范式转换。

黑板经济学  黑板经济学是西方经济学界通行的还原论思维方式无法解释复杂经济现象,就通过各种假设建构各种精致的数学模型,进行数理逻辑层面的逻辑推导,试图实现对某类经济现象的解释与描述。但由于经济现象的复杂性,这些看似精致的数学模型、严密的逻辑推导无法整体认识经济现象、把握经济规律、揭示经济本质、指导经济工作,只能在大学黑板上自娱自乐,所以被称为“黑板经济学”。

经济学基础  即经济学基本理论,经济学中其他理论都是其推导出来,包括经济学体系出发点与经济学根本方法。在科学的经济学中,经济学基本理论就是经济学基本原理,包括经济学公理与经济学定理。但西方经济学作为政治经济学不是科学的经济学,所以西方经济学只有经济学基本理论,没有经济学基本原理。

经济学理论  由经济学概念、范畴与范畴体系组成的经济学逻辑体系,包括科学的经济学理论与不科学的经济学理论。科学的经济学理论即经济学科学真理,内容是反映经济发展客观规律的经济学科学规律,形式是语言。不科学的经济学理论往往是复杂经济现象中某些方面的抽象,是片面的,包含着合理的因素。

经济学原理  反映经济发展客观规律的经济学科学规律,包括经济学公理与经济学定理两个层面。只有科学的经济学理论才有经济学原理。经济学原理构成经济学科学真理的内容,语言构成经济学原理的形式。原则上用任何一种语言表述同一经济学原理等价。

西方经济学  指产生并流行于西方国家的政治经济学范式,狭义指西方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范式,广义包括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范式。西方经济学与东方经济学是不同的经济学范式。西方经济学主要是范式概念,而不仅仅是地域慨念。改革开放以来流行中国的新自由主义经济学也属于西方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范式  西方经济学是运用西方线性非对称思维方式建立起来的经济学范式,属于片面反映经济发展规律的政治经济学。以一般均衡理论、配置经济学、价格经济学为基础理论、以理性人都是自私的“经济人”假设为理论出发点、以私有制为经济基础、以价格机制为市场的核心机制、以完全竞争为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以博弈为经济主体的行为方式、以利润最大化为微观经济的最终目标、以GDP经济规模最大化为宏观经济的最终目标、以线性非对称思维方式和还原论思维方法为方法论特征、擅长数量分析、在“实证化”的名义下把经济学的实证性与规范性对立起来,是西方经济学的基本模式、基本结构与基本功能。线性、抽象性、片面性,是西方经济学范式的基本特征。

智慧经济学 是关于智慧经济的发展规律,智慧经济学的方法、性质、结构、功能、发展趋向的学科。智慧经济通过数字经济技术使资源优化再生主导资源优化配置,是对经济和经济学的重新定位。对经济的重新定位,产生对经济学的重新定位;对经济学的重新定位,产生经济学的全新范式。智慧经济学的范式,体现了经济学方法与对象、形式与内容、主体与客体、结构与功能、理论与实际的对称与统一。数字经济是智慧经济的工具与手段,智慧经济学是数字经济的理论基础。

知识经济学  研究知识在经济活动中的地位、作用与发展规律,知识产业作为新的产业形态、知识经济作为新的经济形态的形成与发展规律的学科。它属于对称经济学范式,是对称经济学的分支学科,与传统经济学属于不同的经济学范式。

信息经济学  研究信息在经济活动中的地位、作用与发展规律,信息产业作为新的产业形态、信息经济作为新的经济形态的形成与发展规律的学科。在对称经济学范式框架中,信息经济学建立在对称平衡论基础上。在西方经济学范式框架中,信息经济学建立在一般平衡论基础上。在对称平衡论基础上,信息经济学是对策论的基础。在一般平衡论基础上,信息经济学衍生出博弈论。

创业经济学 反映以创业为基础的经济发展规律,以经济规律为核心的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它以创业主体与创业客体相互关系为主线,以机会的创造、把握和运用为核心,以提高创业者的素质为目的,综合哲学、经济学、管理学、行为科学、创业学的相关成果,展开自己的范畴体系。属于对称经济学范式,是对称经济学的分支学科,与传统经济学属于不同的经济学范式。

中国经济学  中国人自己创立的具有高度原创性的新的经济学范式,在理论基础、体系结构、实践功能方面同现有的西方经济学流派有本质的不同;既反映人类一般经济规律、又反映中国经济特殊规律,能有效解释中国经济现象、指导中国经济发展、成为中国建立完善的市场经济体系理论基础的经济学理论体系。在全球化时代,中国经济学是西方经济学合乎逻辑的发展,是对后者的相容和超越;中国经济学代替西方经济学成为人类经济学的主流,是通过空间交替展示时间之矢的人类经济思想发展的自然历史过程。中国经济学是东方经济学的代表,东方经济学的典型形态。中国经济学是范式概念,不仅仅是地狱概念,因此改革开放以前在中国推行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或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改革开放以后在中国流行的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等都不是中国经济学;仅提出建构中国经济学的设想,没有形成中国经济学范式和体现中国经济学范式的经济学体系,也不是中国经济学。
东方经济学  运用东方对称非线性思维方式建立起来的经济学范式,属于全面反映经济现象的经济学,包括朴素经济学与科学经济学。对称经济学就是东方经济学中的科学经济学阶段。

整体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统一、经济学与管理学统一的经济学。

市场经济学   研究市场经济产生、存在、发展规律和典型形态的经济学。

规范经济学   科学经济学,与政治经济学和庸俗经济学相对而言。

主体经济学   把主体作为经济学核心内容、主体性原则作为经济学基本原则的经济学。

价值经济学  把使用价值的创造、转化、实现看成人类经济活动的本质,使用价值的创造、转化、实现的规律看成经济活动的核心规律,把价值机制看成市场经济的核心机制、以边际效益分析方法为经济与经济学根本分析方法的经济学,是东方对称思维方式的结晶,属于中国经济学范式。

价格经济学  以价格机制为市场核心机制,通过完全竞争和价格自发调节实现一般均衡的经济学。价格经济学把价值归结为交换价值,把价格和价值划等号、金钱和财富划等号、赚钱和创造财富划等号、把经济发展归结为GDP增长、只会边际效率分析不会边际效益分析,是西方线性思维方式的产物,属于西方经济学范式。

经济学帝国主义  指作为整体学科、成为社会科学之王的经济学。

陈世清:用范式理论证明“姜萍定理”——“姜萍定理”及其方法论意义(十) ——从姜萍事件看什么是学力(三十七):案例说理(104)@阿里达摩院扫地僧


科学范式 科学理论所依据的参照系,及由该参照系所决定的一门科学的理论基础、基础理论、理论体系,分为一般范式、学科范式与研究范式。一般范式,即以人类共同的知识为参照系的科学学的基本原理,是任何一门学科共同的公理。学科范式,即各个不同学科所依据的参照系,及由该参照系所决定的一门学科的理论基础、基础理论、理论体系。研究范式,是通过研究方法、论述方法、学术评价标准体现出来的科学范式。科学范式是科学内容和方法的统一,研究范式就是科学范式中的方法部分。

人类科学发展史,就是在一般范式基础上,学科范式转换的过程。分为两种类型:一是创立新学科,并形成新学科的新范式;二是建构原来学科的新范式。不管是创立新学科的新范式,还是建构原来学科的新范式,和原来学科的旧范式之间,在认识上不可通约,在利益上建立在新旧范式基础上的新旧范式共同体之间存在根本冲突,这种冲突会表现为极为残酷的你死我活的斗争。

公元前500年,毕达哥拉斯学派的弟子希伯索斯发现了一个惊人的事实,一个正方形的对角线与其一边的长度是不可公度的(若正方形的边长为1,则对角线的长√2不是一个有理数),这一不可公度性与毕氏学派的“万物皆为数”(指有理数)的哲理大相径庭。这一发现使该学派的首领惶恐,认为这将动摇他们在学术界的统治地位,于是极力封锁该真理的流传,希伯索斯被迫流亡他乡。不幸的是,希伯索斯在一条海船上还是遇到毕氏门徒,被毕氏门徒残忍地投入水中杀害。

布鲁诺和伽利略等科学家因为支持哥白尼的日心说,布鲁诺被坚持地心说的宗教法庭杀害,伽利略也被宗教法庭判刑。

人类迄今为止的不同宗教、同一宗教中的不同教派之间连年不断的血腥战争,也是宗教“范式”之间的战争。

范式理论证明:旧的范式共同体成员、包括其代表人物,不管什么头衔、什么背景,由于和新的范式共同体之间认识上不可通约、利益上根本冲突,都无权起哄、要求新的范式共同体成员接受他们任何方式的“检验”。旧的范式共同体不是检验新的范式、范式共同体是否成立的标准。如果以旧的范式共同体作为检验新的范式、范式共同体是否成立的标准,科学将不再发展。


所以,阿里达摩院不是所谓“草台班子”,而是基于新的数学、教学范式基础上的新的数学范式共同体;姜萍也不是作弊造假的骗子,而是发现和证明“姜萍定理”、最有可能成为数学家的人才。要警惕阿里达摩院在残酷的新旧范式共同体之间的斗争中为了息事宁人而采取的一些妥协措施,被别有用心的人故意解读为姜萍作弊造假的证据。


姜萍没有作弊造假,作弊造假的是别有用心的人。根据范式理论,姜萍到底动了谁的蛋糕?

陈世清:什么是新质生产力的标准化(二)

本辑要点: 学术创新是理论创新的前置条件,理论创新是新质生产力的首要因素。学术现代化是理论现代化、科学现代化、新质生产力的前提与保证。

中国式现代化  是以中化优秀传统文化为文化底蕴,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乡村振兴为起点,新型工业化为核心,人民幸福为目标,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运用最前沿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横断科学、纵深科学的理论、技术、模式实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高质量发展、弯道超车后来居上,在人类发展指数、社会发展指数、社会福利指数、人民幸福感指数方面领先世界的现代化。

科研成果  也叫科学成果,狭义指经过科学研究取得的原创理论成果。科研成果的内容是原创理论,形式是论文或科研报告。科研成果是理论创新,所以不同于技术创新。由于技术创新也是自觉不自觉地在特定的理论指导下取得,同时技术创新也蕴含着上升为新的理论的可能,所以广义的科研成果也包括技术创新。科研成果根据理论原创程度不同分为新的学科、新的理论范式、新的基础理论、新的理论四种,体现了理论原创程度的四个层次。科研成果大小与理论原创程度成正比。原创程度越高的,科研成果越显著。那些创立新学科、建构新范式的成果具有人类科学发展的里程碑意义。科研成果显著是指的理论原创程度或原创成果的质量,而不是发表论文的数量或发表论文的刊物级别。由于真正的原创理论被社会接受有一个过程,第一流的成果是既有范式替代性又有历史必然性的成果,新范式成果往往会受到原有范式共同体集体抵制,所以科研成果显著也不是指论文高引用率和得到高级别的奖项。

原创思想  能够通过组织论证形成原创理论的、别人没有产生过的思想。原创思想是原创理论的必要前提。在组织论证之前,原创思想给人的印象就是奇思异想、胡思乱想、“科学妄想”;但正是这些奇思异想、胡思乱想、“科学妄想”构成原创理论的精粹,奠定科学家的学术地位。爱因斯坦由于自己数学功底差,他发表的相对论论文是朋友帮助他建构的数学模型,但这丝毫不影响爱因斯坦作为相对论创始人的学术地位,也丝毫不影响爱因斯坦作为科学巨匠的历史地位。数学只是表达思想的形式与工具,和自然语言作为表达思想的形式与工具没有本质的区别。数学模型不是科学论文的必要环节,没有应用数学模型的原创思想和科妄、伪科学划等号没有科学方法论根据,以反科妄、反伪科学为名反原创思想原创理论是书呆子。

原创理论  科学学意义上的原创理论严格指别人没有说过、可以证实不可证伪的科学理论体系。原创理论首先有一个内涵明确外延清晰的原创核心概念,以这个概念为出发点,从抽象到具体,根据逻辑和历史相一致的原则,一环扣一环展开为逻辑严密条理清晰的理论体系,以学术论文或学术专著为表现形式。原创理论必须逻辑(形式逻辑与对称逻辑)上自圆其说,经得起实践检验。原创理论不是新观点、新解释、新政策、新方案、新模型、新模式,而是新理论。原创理论是创新性与科学性的统一、创新性与系统性的统一、创新性与规范性的统一、创新性与实证性的统一、创新性与操作性的统一、创新性与艺术性的统一、创新性与价值性的统一、创新性与主体性的统一的科学理论。原创理论的核心是创新性与科学性的统一。科学的原创理论往往是原有理论或前人思想的合乎逻辑的发展,任何科学的发展都是通过原创理论的产生来实现,没有原创理论就没有科学的发展。原创理论不包括那些虽然别人没有说过、但可证伪的不科学理论和不可以证实也不可证伪的非科学理论。

原创基础理论  科学学意义上的原创基础理论指别人没有说过、可以证实不可证伪的科学的基础理论。原创基础理论包括三种类型:一是改变一门科学原有范式中的旧的基础理论,形成一门科学原有范式中的新的基础理论;一是改变一门科学原有范式,形成一门科学新的范式;三是开辟科学新领域,创立新学科,并形成该新学科的基础理论。如对称经济学就是新的经济学范式,对称平衡论就是新的、科学经济学的基础理论。在科学的基础理论上可以衍生出一门学科新的原创理论群。科学的基础理论往往是原有多种理论或前人多方面思想的合乎逻辑的发展,原创基础理论的产生标志一门学科的发展进入新的阶段。原创基础理论不包括那些虽然别人没有说过、但可证伪的不科学理论和不可以证实也不可证伪的非科学理论。

原创理论范式  在新的理论参照系基础上形成新的理论框架,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一门学科新的基础理论。原创理论范式的产生是一门学科发展的新的里程碑。

学术 理论创新活动,即创立新理论的著书立说。广义上,学术还包括对学术的评价活动。科学家是学术的主体,理论创新是科学家的科研工作及其成果的本质内容。学术、学术评价的标准仅和原创理论及实践检验有关,和职称、头衔、学历、所毕业院校、担任社会职务、同行评价、社会影响力无关。独立性、创新性、科学性、规范性、价值性是其本质特征。

学术论著  学术论著就是科学家的科研工作或理论创新活动的成果,包括论文、专著、科研报告等。理论创新是学术论著的本质特征。学术论著是学术成果的主要形态。

学术评价  对学术成果(主要形式为论文、专著、科研被告)的学术水平与实际价值的评判。根据科学学原理,学术评价的唯一的科学标准是理论的原创性与实践价值。真正的符合科学学规范的原创理论肯定有实践价值;从学术评价的角度而言,实践价值只是对原创理论的科学性或原创理论是否成立的一种检验,所以严格意义上学术评价的唯一的科学标准是理论的原创性。一般情况下,理论的原创程度高低与学术水平高低、实践价值大小、学者的学术地位成正比。广义上学术评价也属于学术活动。

学术刊物  学术刊物就是发表理论创新活动的成果——学术成果的刊物。理论创新活动成果的主体是学术论文(科研报告),学术刊物就是发表学术论文(科研报告)的媒介。发表的文章是学术文章或理论创新成果的文章,不是仅仅经过回避文章查重审查处理、经得起文字查重审查的“天下文章一大抄”抄出来的垃圾文章,是学术刊物的本质特征。

学术规范   学术规范是指学术研究必须运用一般科学方法,研究过程必须符合科学规律形成的一般规则,研究成果必须符合科学学基本原理,理论阐述必须符合形式逻辑与对称逻辑,文字表述必须符合学术论著格式要求。广义的学术规范,包括学术评价中的学术规范,即学术评价也必须遵循学术规范的基本原则。学术规范的核心与灵魂,是实事求是。

学风  学风既指体现学者个人学术品格的学术风格,也指包括大学、科研机构在内的整个学术界的学术风气。学者的学风好坏,体现了学者的人品高低和道德素质。学术界的学风好坏,体现了整个学术界的道德水准。学术界的学术风气由大多数学者的学术风格决定。学者的学术风格和学术界的学术风气主要包括以下这些内容:是治学严谨,还是抄袭成风;是独立思考,还是盲目跟风;是原创为荣,还是原创为耻;是面对质疑,还是文过饰非;是勇于更新,还是因循守旧;等等。学风和学术规范的区别在于:学术规范属于学术领域的认知范畴,学风属于学术领域的道德范畴。但二者不是截然分开的;学术规范往往是学风的体现,严重的学术规范问题本身就是学术不端——学风问题的表现。


思维方式  思考问题的根本方法,包括线性思维方式与非线性思维方式两大类型。形式逻辑是线性思维方式,对称逻辑属于非线性思维方式。也可以称为思维的方法论。具体的逻辑——形式逻辑不能成为思维方式,只有整体的逻辑——对称逻辑才能成为思维方式。如果把具体的逻辑——形式逻辑作为思维方式,将陷于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用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看问题只能得出片面的结论。

思维方式革命  算法  数据处理方法。狭义指计算机处理数据方法,广义包括人的思维方式。算力  数据处理能力。狭义指计算机处理数据能力,广义包括人脑处理信息能力。

人的思维方式是计算机处理数据方法的思维基础,计算机处理数据的能力归根结底是人脑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算力的根本途径,是改进算法;改进算法的根本途径,是改变人的思维方式,使人的思维方式由片面的思维方式向全面的思维方式转变。

思维方式分为线性思维方式与对称非线性思维方式两种。线性思维方式把认识停留在对事物质的抽象而不是本质的抽象,并以这样的抽象为认识出发点的、片面、直线、直观的思维方式。形式逻辑只是知性逻辑,但如果把其作为思维方式就是线性思维方式。这样的思维方式不能把握复杂经济现象后面的本质和规律,也不可能建构科学的算法模型。对称非线性思维方式即时间、空间、层次相统一的思维方式。对称非线性思维方式实现了思辨性与实证性的统一,是解开悖论的唯一科学的思维方式,也是建构五维空间通用大模型、实现算力几何级数增长的科学的思维方式。 从传统的、属于形式逻辑思维方式的片面的线性思维方式,到现在的属于对称逻辑思维方式的全面的对称非线性思维方式,是人类思维方式的革命。人类思维方式的革命,将建立数字经济算力的新赛道,实现我国算法算力的弯道超车。

批判性思维能力 真理是具体的不是抽象的,发展的不是静止的,批判性思维方式就是用审视的、辩证的、发展的眼光看待科学结论的思维方式,批判性思维能力就是用审视的、辩证的、发展的眼光看待科学结论、发展科学结论的思维能力。批判性思维方式与批判性思维能力体现了认识主体的主体性,是创新性思维方式思维能力、创新性成果的必要前提。

思想实验  思想实验是综合运用科学方法对逻辑推导的结果进行验证,用逻辑自洽、现象解释、问题解决、趋势预测、结果证明实现原创理论可证实性的思维过程,是完整的论证过程的终点,和物理实验一样都属于科学实验的范畴,广义上包括形式逻辑思维方式的思想实验与对称逻辑思维方式的思想实验。形式逻辑思维方式的思想实验追求人对事物的知性认识层面的逻辑自洽性,虽然包含正确的合理的可证实性的因素,也会推进人对事物的认识从已知向未知深化,但往往包含着悖论,即从人对事物的理性认识层面看的不自洽的因素。所以狭义上思想实验仅指对称逻辑思维方式的思想实验。思想实验本质上是运用整体思维-精准思维的对称逻辑进行推导,发现-验证科学本质、科学规律,得出具有必然性、不可证伪性科学结论的科学方法与思维过程。整体上,思想实验既是科学实验的一种类型,也是科学实验的本质——从科学实验的思维方式和方法来看,任何科学实验的本质都是思想实验。思想实验括两种形式:一是直觉,一是综合运用各种科学方法进行推导。前者如人们可以凭直觉就可以断定石头不能吃,人从高处跳下必死等。直觉实际上是科学规律长期作用的浓缩积淀形成的人类的潜意识,甚至进化成人类的获得性遗传基因,所以直觉推理和其他逻辑推导可以等价。后者如人可以根据物质不灭定律、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推出暗物质、黑洞的存在,根据质能转化定律推出原子核裂变的能量与制造原子弹的可能性,根据宇宙万物从对称到不对称再到对称的转化定律推出宇称不守恒定律等。这些思想实验的结果都无一例外得到事实的证明,说明思想实验的科学结论是可以成立、不可证伪的。根据中华民族“天人合一”对称世界观与对称辩证法科学方法论,对称哲学、量子缠绕理论、文本学、解释学、对称经济学等哲学、自然科学、思维科学、社会科学的前沿科学成果,主客体本来不可分,在属人的世界里离开人的主体性找纯粹的客体根本不可能,即使肉眼可观察的事实也必须靠人在正确思维方式指导下分析综合、概括提升才能发现、提炼、建构科学本质科学规律,得出科学结论。量子时代科学发展已经进入复杂性科学时代,靠纯粹肉眼观察与直观实验发现客观本质客观规律得出科学结论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思想实验是实践检验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当今时代任何实践检验本质上都是思想实验。思想实验就是验证,只有思想实验才是验证,是对称逻辑的基本原理。思想实验既是对称逻辑的应用,也是对称逻辑的功能。对称逻辑使思想实验由自发上升到自觉。

陈世清:什么是新质生产力的标准化(一)

本辑要点:新质生产力的标准化,就是新质生产力的概念、定位、结构、功能、理论基础的标准化。

新质生产力  是智慧经济-数字经济时代新的生产力发展模式。新质生产力是以全面创新为动力、理论创新为先导、智慧经济为主导、数字经济为核心、新型工业化为基础、综合社会各要素形成闭环经济系统的生产力,是系统生产力、综合生产力、社会全要素生产力。新质生产力不以GDP为宏观经济发展的指标和目标,而以提高人类发展指数、社会发展指数、社会福利指数、人民幸福感指数为宏观经济指标和目标;不以效率为微观经济企业发展的指标和目标,而以效益为微观经济企业发展的指标和目标。创新性、系统性、可控性、生态性、效益性,是新质生产力的本质特征。

生产力  作为社会系统的整体功能的生产力狭义指再生生产力,即人类创造新财富的能力。从横向来看,生产力分为个人生产力、企业生产力、社会生产力;从纵向来看,生产力分为短期生产力、长期生产力;从层次来看,生产力分为物质生产力、精神生产力。生产力是生产力系统的功能,组成生产力系统的要素包括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社会文化制度体制环境,生产力系统的结构就是组成生产力系统的要素之间的关系。生产力系统的结构如果对称,生产力发展速度就快;生产力系统的结构如果不对称,生产力发展速度就慢。生产力系统结构的对称程度决定生产力的发展速度,所以生产力发展是主客体相互作用、资源再生的结果,是社会系统的整体功能。生产力发展是增长向发展转化的中间环节;把生产力看成整体范畴而非层次范畴、功能范畴而非要素范畴,是发展经济学的基本原理。

对称平衡论  是把宇宙万物产生发展看成事物从不对称向对称转化的动态平衡过程的理论。在社会发展领域,对称平衡论把社会发展看成以主体为主导的、主客体从不对称向对称转化的动态平衡过程;以主体为主导的、主客体从不对称向对称转化,是社会发展的最根本动力。在社会经济领域,对称平衡论把社会经济发展看成以主体创造价值活动为主导的、主客体从不对称向对称转化的动态平衡过程;以主体创造价值活动为主导的、主客体从不对称向对称转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最根本动力。对称平衡论把对称看成动态的非线性过程,是对客观事物本质的具体反映。对称关系是宇宙的最深层次本质,对称规律是社会的最根本规律,对称原理是科学的最基本原理。对称平衡论是一切科学的最基础理论。以对称平衡论为经济学的基础理论实现了经济学学科范式与科学范式的接轨,使经济学真正成为一门科学。以对称平衡论为理论基础的对称经济学结束了人类经济学的史前史。

新发展理念  新发展理念是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科学理念指导下,以人民为中心、生态优先、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新发展理念体现了人本主义与科学主义的统一,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与灵魂。

科学发展观  人本主义和科学主义相统一的,把社会发展看成既以人为中心、又按照客观规律发展的自然历史过程的理论。科学发展观把社会的发展看成是社会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提升、文化的累积、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相统一的过程。科学发展观是辩证发展观、全面发展观、系统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当代发展,是新发展理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五位一体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基础。

创新驱动型经济  作为发展经济学概念的创新驱动型经济的内涵:1、指创新驱动型增长方式,即创新在经济增长中占主导地位的经济增长方式。2、指创新驱动型经济形态,即智慧经济形态,由国民创新体系与国民创业体系组成的社会经济形态。创新驱动型增长方式是创新驱动型经济形态的经济增长方式。

现代化经济体系  现代化经济体系是政府宏观调控为主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基础,大健康产业为核心,文化产业为龙头,通过产业融合实现产业升级经济可持续高速发展的智慧经济理论体系与智慧经济形态。以大健康产业这一新兴产业形态作为核心的现代化经济体系,不但是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经济发展模式转轨,而且是经济学范式转换。

现代产业体系  发展经济学概念。现代产业体系是以智慧经济(含数字经济)为主导、大健康产业为核心、现代农业为基础、通过五大产业(农业、工业、服务业、信息业、知识业)的融合实现产业升级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产业形态。现代产业体系是现代化经济体系中的宏观产业结构。高附加值,是现代产业体系的灵魂;创新性、再生性、生态性、系统性、规模性、精准性,是现代产业体系的本质特征。现代产业体系既是发达国家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形态,也是智慧经济时代发展中国家实现赶超战略的产业形态。


新旧动能转换  发展经济学概念。新旧动能转换即通过新模式代替旧模式,新业态代替旧业态 ,新技术代替旧技术,新材料新能源代替旧材料旧能源,实现产业升级,实现数量增长型向质量增长型、外延增长型向内涵增长型、劳动密集型向知识密集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新旧动能转换的实质是增长向发展转换,核心是产业升级的核心动力机制的转换——价格机制向价值机制转换、交易成本降低向附加值提高转换、边际效率提高向边际效益提高转换、经济规模向规模经济转换、要素禀赋比较优势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转换、跟爬模式向现代化经济体系转换、GDP经济向幸福经济转换,理论基础是对称平衡理论。

新赛道 由新模式、新业态、新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等新的要素、结构、动能形成的新的经济增长点、新的企业发展机会、新的企业竞争平台、新的企业竞争力形成途径、新的企业核心竞争力形成模式。数字经济之所以是新的赛道,是因为数字经济通过线上线下、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良性互动,引导、实现资源的快速优化配置与再生,实现企业、产业的要素提升、结构重组,产业与产业链结构升级、附加值提高,实现企业快速成长与经济高质量发展。

工业5.0  即智慧经济-数字经济时代的新型工业形态,是工业发展的第五阶段,即工业发展的智慧化-数字化-生态化阶段。工业发展的机械化(工业1.0)—电气化(工业2.0)—自动化(工业3.0)—智能化(工业4.0)-生态化(工业5.0)是工业发展的自然历史过程,工业发展的第五阶段工业5.0是前面四阶段的扬弃。工业5.0也叫生态工业,是人类通过不断升级的网络基础设施与智能机等信息工具,互联网—云计算—区块链—物联网等数字技术,对大数据的识别—选择—过滤—存储—使用,引导、实现工业的自动化、个性化、集群化、规模化、精细化、精准化、艺术化、生态化,实现了个性化为中心和标准化的统一、相对质量为中心同绝对质量的统一,城市和乡村、工业和农业的融合和统一,从而带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业5.0或生态化工业作为智慧经济-数字经济时代的工业形态,是工业发展的高级形态,是第六产业智慧业、第五产业知识业、第四产业信息业、第三产业服务业对第二产业工业的提升和整合,体现了以智慧为中心的产业融合,这种融合使工业超出了狭义的流水线、自动化工业发展阶段进入生态工业阶段。工业5.0是以创意产业为龙头产业的创新驱动型经济形态。创意-创新-创造-创业-生态创业-生态工业,是新型工业化的增长方式与发展模式。工业5.0-新型工业化是人类一次创业的终点,二次创业的起点。生态工业是工业5.0的核心概念。中国可以通过数字经济弯道超车率先进入生态工业-工业5.0阶段。

新型工业化  即智慧经济-数字经济时代的工业形态,是工业发展的第五阶段,即工业发展的智慧化-数字化-生态化阶段。工业发展的机械化(工业1.0)—电气化(工业2.0)—自动化(工业3.0)—智能化(工业4.0)-生态化(工业5.0)是工业发展的自然历史过程,工业发展的第五阶段工业5.0是前面四阶段的扬弃。新型工业化也叫生态工业,是人类通过不断升级的网络基础设施与智能机等信息工具,互联网—云计算—区块链—物联网等数字技术,对大数据的识别—选择—过滤—存储—使用,引导、实现工业的自动化、个性化、集群化、规模化、精细化、精准化、艺术化、生态化,实现了个性化为中心和标准化的统一、相对质量为中心同绝对质量的统一,城市和乡村、工业和农业的融合和统一,从而带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型工业化或生态化工业作为智慧经济-数字经济时代的工业形态,是工业发展的高级形态,是第六产业智慧业、第五产业知识业、第四产业信息业、第三产业服务业对第二产业工业的提升和整合,体现了以智慧为中心的产业融合,这种融合使工业超出了狭义的流水线、自动化工业发展阶段进入生态工业阶段。新型工业化是以创意产业为龙头产业的创新驱动型经济形态。创意-创新-创造-创业-生态创业-生态工业,是新型工业化的增长方式与发展模式。新型工业化是人类一次创业的终点,二次创业的起点。生态工业是新型工业化的核心概念。中国可以通过数字经济弯道超车率先进入生态工业-新型工业化阶段。

高标准市场体系  高标准市场体系是体现社会主义基本政治经济制度与新发展理念、科学发展观,实现五位一体高质量发展的市场体系。高标准市场体系以价值机制为核心机制,通过法治完善、监管有力、调控精准、规范高效、公平竞争、诚信经营、合作多赢、环境优化、充满活力使价格精准反映价值,通过实现供给侧与需求侧动态平衡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高效整合国内外资源引导推动经济可持续高速发展的主体化、立体化、价值化的社会主义市场体系,是以价格机制为核心机制,自发、完全竞争的资本主义市场体系的升级版,公开-公平-公正-充分竞争是其本质特征。高标准市场体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终端端口;高标准市场体系的建立将倒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与健康发展。高标准市场体系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国家现代治理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内容,是我国五位一体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与指标。



高质量发展  发展经济学核心概念,指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全面可持续发展的发展模式。高质量发展也叫经济高质量发展,真正的经济发展都是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是经济数据精确、营商环境优化、产品质量保证、资源精准对接与优化配置的增长方式,是创新驱动型经济的增长方式,是创新高效节能环保高附加值的增长方式,是智慧经济为主导、高附加值为核心、质量主导数量、GDP无水分、使经济总量成为有效经济总量、推动产业不断升级,推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全面可持续发展的发展模式。高质量发展是国家现代治理体系和高标准市场体系的统一,是政府宏观调控和市场高度开放充满活力的统一。创新性、再生性、生态性、精细性、高效益,是高质量发展的本质特征。高质量发展,实现了增长与发展的统一、增长方式与发展模式的统一。高质量发展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本质特征,也是供给侧与需求侧改革的根本目标。精准经济学是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基础。

科学经济学  反映经济发展客观规律的经济学理论体系。科学经济学用科学方法自觉从整体上研究人类经济活动的价值规律或经济规律。科学经济学的核心是经济规律。在科学经济学看来,资源的优化配置与优化再生只是经济规律的展开和具体表现,经济学的对象应该是资源优化配置与优化再生后面的经济规律与经济本质,而不是停留在资源的优化配置与优化再生层面。要研究经济发展的规律就必须从整体上统一研究经济现象,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是统一的经济体中对称的两个方面,所以在科学经济学范式框架中,有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之分,没有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之别。因此科学经济学也叫一般经济学或一般理论经济学。由于对称关系是宇宙的最深层本质,对称规律是社会的最根本规律,对称原理是科学的最基本原理,所以科学经济学就是对称经济学。

对称经济学  对称经济学是运用对称的、五维空间的、复杂系统论的方法,以经济主体与经济客体的对称关系为出发点,以主体性与科学性的统一、实证性与规范性的统一为基本原则,以对称哲学为理论基础,以对称发展观为核心,以对称平衡论为基础理论,建立起来的科学的、一般的、人类的、与政治经济学相对而言的科学经济学,是第一个由中国人自己创立的经济学科学理论体系。以对称哲学为理论基础的对称经济学与以一般均衡理论为理论基础的西方经济学、政治经济学是不同的经济学范式。由于对称关系是宇宙的最深层本质,对称规律是社会的最根本规律,对称原理是科学的最基本原理,只有对称经济学才是科学的经济学。

对称经济学是新质生产力的理论基础。

陈世清简介:男,中慧健(厦门)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理论家、思想家,哲学家、经济学家、管理学家、逻辑学家、教育学家、理论物理学家、作家、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学者、企业家,对称哲学、对称经济学、对称逻辑学、对称管理学创始人,中国第一个拥有自己的哲学范式、经济学范式和原创的经济学基础理论、原创的经济学理论体系的真正的经济学家,被称为“中国的爱因斯坦”。其创立的对称经济学是第一个由中国人自己创立的经济学理论体系,被权威媒体认定为中国最有希望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建立在新的范式基础上的经济学原创基础理论。陈世清学贯中西、博古通今、擅长跨学科研究,因拥有自己的范式而在学术上独树一帜、自成一家,通过理论与理论、实践与实践、理论与实践的大跨度碰撞跨学科出成果、出跨学科成果,在国家核心期刊上发表(从未交版面费)数十篇管理学、经济学、哲学论文,论文多次转载并多次获奖。在中央级、国家一级出版社出版(多次再版,从未交出版补贴或自销包销)《中国经济解释与重建》、《经济学的形而上学》、《对称经济学》、《经济领域的哥白尼革命》、《和谐经济》、《幸福经济》、《稳定型经济》、《再生型经济》等五十多种著作。意欲创立新学科——知识运营学,推动形成新产业——知识运营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理论和实践两方面作出创新性成果,已被编入美国《世界名人录》等20多种名人辞典。信仰:科学社会主义。









分页: 51/301 第一页 上页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下页 最后页 [ 显示模式: 摘要 | 列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