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世清:什么是数字经济的标准化(二)
[
2024/12/21 17:13 | by admin ]

陈世清:什么是数字经济的标准化(二)
本辑要点:数据和比特币一样,不是一般等价物,没有金融属性。不要过分强调数据作为数字经济要素的地位和作用,不要过分强调数据资产确权、交易、变现作为数字经济环节的地位和作用。数字经济是一个系统工程,数字经济的核心功能——资源的精准优化配置与再生是数字经济全部要素、结构综合作用的结果。过分强调数据、数据资产,把数字经济等同于数据经济,是南辕北辙,把数字经济搞到急功近利的歪门邪道去了,亟需纠正。
标准与标准化 标准,是人类在长期实践过程中,根据科学规律和实践需要形成的通过法律法规、各种规章制度强制推行的统一的规格或准则。标准化,是指人类或一个国家范围内的同一类活动,必须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的规则或行为规范。科学性、同一性、统一性、一致性、规范性、普遍性、可行性、便捷性,是标准化的本质特征。标准化的制定,是政府、行业协会、民间团体、企业相互协调达成共识的结果,但标准化的推行具有强制性。标准化对提高产品质量、减少交易成本、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和生产力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标准化和个性化,不是对立的,而是统一的。任何产品、企业、产业、产业链、产业园,都是标准化和个性化的统一;任何定制化产品,都是标准化和个性化的统一;任何高精尖特产品、独角兽产品、名牌产品,都是典型的标准化和鲜明个性化的统一。数字化平台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可以减少标准化和个性化统一的中间环节;通过标准化和个性化统一的纽带,快速实现资源的精准优化配置,在快速扩大经济规模的同时,快速形成规模经济。所以,标准化和个性化统一的速度、程度和力度,也是数字经济算力新赛道之一。
新质生产力的标准化 新质生产力是智慧经济-数字经济时代新的生产力发展模式。新质生产力是以全面创新为动力、理论创新为先导、智慧经济为主导、数字经济为核心、新型工业化为基础、综合社会各要素形成闭环经济系统的生产力,是系统生产力、综合生产力、社会全要素生产力。新质生产力不以GDP为宏观经济发展的指标和目标,而以提高人类发展指数、社会发展指数、社会福利指数、人民幸福感指数为宏观经济指标和目标;不以效率为微观经济企业发展的指标和目标,而以效益为微观经济企业发展的指标和目标。创新性、系统性、可控性、生态性、效益性,是新质生产力的本质特征。
数据的标准化 数据是对主体有用、主体根据自己的需要识别、选择、过滤、存储、使用的信息。分为两大类型:一种可以用数学来记账与精确计算,如统计数字、GDP、企业有形资产,是硬数据,必须通过收集才能获取;一种不能用数学来记账与精确计算,如人的幸福感、企业无形资产,是软数据,往往只能通过对称逻辑推导才能得到。把数据和信息区别开来的最本质特征,是有用性。大数据是必须通过计算机高效系统协同整合才能精准处理的复杂性、综合性、无序性、随机性、扩展性、流动性、时效性强的数据。以互联网—计算机为硬件、区块链为软件对大数据进行精细化处理和有效管理可以实时动态识别吸收有用信息,通过信息控制实现对社会、国家、企业、人体健康进行精确有效管理,减少交易成本,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加快社会发展,使数据产生极大附加值。区块链在人类对大数据的识别—选择—过滤—存储—使用中起枢纽作用,在数字经济中起关键作用。所以数据只是数字经济的要素,数据端口、数据确权、数据交易、数据变现只是产生数字经济功能的部分条件,不是数字经济功能本身;数据、数据端口、数据确权、数据交易、数据变现只能在产业链数字化平台中才能产生数字经济的功能,离开产业链数字化平台的数据只是数据孤岛,不会产生数字经济的功能,没有任何价值。
数字化的标准化 数字化是运用计算机等人工智能的数码编程技术使对象的信息转变为可用的数据、数据转变为可控的数字,便于人类对资源进行精准优化配置和再生的技术。数字经济,本质上就是通过数字化技术使信息转变为可用的数据、可控的数字,使数据产生价值、使产品-企业-产业提高附加值的经济形态。作为经济学概念的数字经济是人类通过信息的识别—选择—过滤—存储—使用,实现信息转变为可用的数据、数据转变为可控的数字,引导、实现资源的快速精准优化配置与再生、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经济形态。所以,在数字经济的语系语境中,数字化、数字化转型、数字化技术是同义语。主体性、立体性、可控性、系统性、整体性、精准性,是数字化的本质特征,也是数字化和信息化的本质区别。
数字化平台的标准化 数字化平台是融合5G—互联网—云计算—区块链—物联网基础设施建设、人工智能大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建设等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应用数字化的理念、理论、模式、模型、技术建构完整可控的产业链闭环系统,建立标准的数智、数实、资源、运营、交易、物流、风控、服务、结算中心,能够引导、实现资源的快速精准优化配置与再生的数字高速公路。数字化平台是信息高速公路的升级版,是互联网的二次创业,使知识经济升华为智慧经济。各种大数据、数据库、信息化管理、APP、云计算、元宇宙、产业互联网、算法算力平台等信息端口只有链接到数字化平台,才有可能成为数字高速公路的组成部分,入围数字经济,真正实现企业数字化与产业数字化。数字经济对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最大作用,就是借助于数字化平台,建立线上线下统一闭环的经济系统,极大提高企业、产业和产品的附加值;在推动形成经济规模的同时,形成规模经济。
数字化转型的标准化 数字化转型是指通过数字化的理念、理论、技术、模式、模型使企业、产业由传统的(包括信息化)运营模式转变为数字化的运营模式。由于数字化转型必然带来企业、产业、产业的要素提升与结构重组,可以实现企业、产业、产业升级,数字化转型也叫数字化改造、数字化升级。数字化,即运用计算机等人工智能的数码编程技术使对象(企业、产业、产业等)的信息转变为可用的数据、可控的数字,实现人类对资源进行快速精准优化配置和优化再生的技术。数字经济,本质上就是通过数字化技术使信息转变为可用的数据、可控的数字,使数据产生价值的经济形态。作为经济学概念的数字经济是人类通过信息的识别—选择—过滤—存储—使用,实现信息转变为可用的数据、数据转变为可控的数字,引导、实现资源的快速精准优化配置与再生、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经济形态。所以,在数字经济的语系语境中,数字化、数字化转型、数字化技术是同义语。主体性、立体性、可控性、系统性、整体性、精准性,是数字化的本质特征,也是数字化和信息化的本质区别。
产业链数字化平台的标准化 产业链数字化平台是以行业细分、产业链细化为核心,通过数智、数实融合实现线上线下融合,从而实现跨行业跨区域资源快速精准优化配置,充分实现经济规模向规模经济转化、实现数字经济核心功能的数字化平台典型形态。
数据资产的标准化 资产是能够给自身带来价值增值的实体,是实体化的资本,包括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数据资产是能够在具体使用(一般指在数字化平台的使用)中形成价值、进行价值增值并得到价值变现的主体(国家、单位和个人)拥有的数据,属于无形资产范畴,是数字经济时代主要的生产要素之一,包括公共性数据资产和非公共性数据资产两种。具体性、实体性、相对性、价值性、增值性,是数据资产的本质特征。数据资产是非货币性资产,不具备一般等价物功能,也不具备金融属性。非公共性数据(资产)、非企业内部管理数据、非国家及企事业单位需要保密的数据,可以进行交易。所以,不是所有的数据都是数据资产,不是所有的数据资产都可以交易;数据确权、交易、变现不是数字经济的唯一功能。
数字资产的标准化 数字资产也叫数字化的资产。 资产是能够给自身带来价值增值的实体,是实体化的资本,包括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数字资产,是数字化形式存在的资产,既包括有形资产,也包括无形资产。资产数字化有利于资源的快速流通与精准配置,提高资产的附加值,使资产增值。
数字化产品的标准化 数字化产品是有数据相容性和数据加工储存匹配功能的“数据岛”、连接“数据岛”和数字高速公路(产业链数字化平台)实现企业、产业、政府、个人数字化的软件产品,其功能就是数字化工具,含数字化技术和数字化微观机制。借助于数字化产品,产业和企业才能连接数字高速公路(产业链数字化平台),成功实现数字化转型。
数字交易的标准化 数字交易是以数字技术为基础的交易,包括数字手段的交易和数字标的的交易两种类型。数字手段的交易主要指运用以区块链技术为核心的数字手段进行交易,特点是便捷、诚信和保密。数字标的的交易主要指通过可交易的数字资产或数据资产的交易,使数字资产和数据资产得到优化配置,使实体经济得到增值,更有效为生产力发展服务。虽然资产数字化与数据资产化是数字经济和信息经济区别开来的数字经济的本质特征之一,但数字经济更多的是以数字-数据为手段的交易,而不是以数字-数据为标的的交易。以区块链技术为核心的数字手段进行交易,不等于以“比特币”等区块链技术的衍生品为标的的交易。“比特币”等区块链技术的衍生品不是数字货币;以“比特币”等区块链技术的衍生品为标的的交易,既不等于数字手段的交易,也不是真正的数字标的的交易,而只是一种纯粹的投机行为。在正常的市场经济环境中,任何投机行为都是非法的。所以,把数字交易定义为“比特币”等区块链技术的衍生品交易是错误的,把数字经济狭隘理解为数字资产或数据资产的确权-变现-造富形态也是荒唐的。
数字金融的标准化 金融是经济的核心,数字金融是数字经济时代经济的核心。数字金融不是比特币、数据具有金融属性,不是数字交易、数据交易,不只是虚拟货币、数字货币、电子支付、网上银行、跨境支付、期货交易,数字金融最核心的是用数字化的理论、模式与技术建构数智数实融合的投融资产业链数字化平台使投融资双方迅速精准对接,解决企业融资难、投资难这一目前市场经济发展的最大痛点,疏通直接投融资资源配置的管道,打破限制直接投融资资源配置的瓶颈,快速实现投融资资源优化配置,迅速实现间接投融资为主的金融体制向直接投融资为主的金融体制转化,在充分发挥金融及衍生品在促进资源流通快速配置资源的同时,有效管控金融风险与金融危机,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与新旧动能转换,实现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陈世清:用对称逻辑证明“姜萍定理”——“姜萍定理”及其方法论意义(四) ——从姜萍事件看什么是学力(三十一):案例说理(九十八)
[
2024/12/20 18:36 | by admin ]

陈世清:用对称逻辑证明“姜萍定理”——“姜萍定理”及其方法论意义(四)
——从姜萍事件看什么是学力(三十一):案例说理(九十八)@阿里达摩院扫地僧
对称逻辑:以对称规律为基本的思维规律,是思维内容与思维形式、思维主体与思维客体、科学本质与客观本质对称的逻辑,是时间、空间、层次对称的逻辑。对称逻辑是人的整体思维规律的逻辑,所以对称逻辑是人的科学思维方式。
我们用对称逻辑的解悖能力来诠释什么是对称逻辑。什么是悖论?悖论是命题或推理中隐含的思维的不同层次、意义(内容)和表达方式(形式)、主观和客观、主体和客体、事实和价值的混淆,是思维内容与思维形式、思维主体与思维客体、思维层次与思维对象的不对称,是思维结构、逻辑结构的不对称。悖论根源于知性认识、知性逻辑(传统逻辑)、矛盾逻辑的局限性。产生悖论的根本原因是把传统逻辑形式化、把形式逻辑普适性绝对化,即把形式逻辑当做思维方式。所有悖论都是因形式逻辑思维方式产生,形式逻辑思维方式发现不了、解释不了、解决不了的逻辑错误。所谓解悖,就是运用对称逻辑思维方式发现、纠正悖论中的逻辑错误。
下面我们用对称逻辑解“数学悖论”。数学悖论:1874年,德国数学家康托尔创立了集合论,很快渗透到大部分数学分支,成为它们的基础。到19世纪末,全部数学几乎都建立在集合论的基础上。1900年,国际数学家大会上,法国著名数学家庞加莱兴高采烈地宣称:“借助集合论概念,我们可以建造整个数学大厦……我们可以说绝对的严格性已经达到了”。 1903年,一个震惊数学界的消息传出:集合论有漏洞!这就是英国数学家罗素提出的著名的“罗素悖论”。“罗素悖论”使集合论产生危机。“罗素悖论”就是“理发师悖论”:在某个城市中有一位理发师,他的广告词:“本人的理发技艺十分高超,誉满全城。我将为本城所有不给自己刮脸的人刮脸,我也只给这些人刮脸。我对各位表示热诚欢迎!”来找他刮脸的人络绎不绝,自然都是那些不给自己刮脸的人。可是,有一天,这位理发师从镜子里看见自己的胡子长了,他本能地抓起了剃刀,你们看他能不能给他自己刮脸呢?如果他不给自己刮脸,他就属于“不给自己刮脸的人”,他就要给自己刮脸;而如果他给自己刮脸呢?他又属于“给自己刮脸的人”,他就不该给自己刮脸。
解悖:理发师要给“本城所有不给自己刮脸的人刮脸”这个广告语中的对象很明确:就是他可以为之服务并且可以从对方身上盈利的人,所以广告语中“本城所有不给自己刮脸的人”这个集合显然不包括他自己。这个悖论之所以会成为悖论是因为混淆了这个广告语本意所指的对象和这个广告语本意不包括的对象的区别,把这个广告语本意所指的不包括作广告本人的对象集合,抽象化为也包括作广告的人本身。而这种主客体对象的混淆、把这种不包括主体在内的对象的集合错误地认为也包括主体在内,源于建立在形式逻辑基础上的数学集合论没有主客体区分这个概念, 而这又源于传统形式逻辑没有主客体区分,所以很容易把主客体混为一谈造成对象的混淆而陷于悖论。“理发师悖论”、“罗素悖论”、“集合论悖论”是同义语,都是所谓的“数学悖论”。“数学悖论”说明:形式逻辑必须有限度有条件使用,把形式逻辑抽象化无条件使用会陷于悖论。社会领域是主客体统一的领域,经济领域是主客体统一的领域,经济现象是以主客体统一为核心的复杂性现象,把建立在形式逻辑基础上的数学抽象化无条件运用到经济与经济学领域、特别是经济学基础理论只能陷于悖论。计量经济学可以成立,但计量经济学是低层次的经济学,和经济学不能化等号,用计量经济学证明经济学可以数学化是错误的。经济学理论的层次性和运用数学的可能性与必要性是对称的,经济学理论的层次和运用数学的可能性与必要性成反比,这是一条定理。
下面我们用对称逻辑解“鳄鱼困境悖论”。如果说,解“数学悖论”体现了对称逻辑思维内容与思维形式、思维主体与思维客体的对称,那么用对称逻辑解“鳄鱼困境悖论”则体现了对称逻辑语言的内容和语言的对象对称。
“鳄鱼困境悖论”:一个鳄鱼偷了一个父亲的儿子,它保证如果这个父亲能猜出它要做什么,它就会将儿子还给父亲。如果这个父亲猜“鳄鱼不会将儿子还给他”,就会成为所谓的“悖论”:如果鳄鱼不还儿子,那么父亲就猜对了,鳄鱼就必须把孩子还给父亲,否则鳄鱼违背了诺言;如果鳄鱼将儿子还给他,那么父亲就猜错了,鳄鱼又违背了诺言。
解悖:鳄鱼“要做什么”是一种心理状态,鳄鱼“把孩子还给父亲”是一种行为,二者在时间上是前后衔接的两个阶段。同样,这个父亲猜“鳄鱼不会将儿子还给他”是鳄鱼心理状态,后来“鳄鱼将儿子还给他”是鳄鱼行为。这个父亲猜“鳄鱼不会将儿子还给他”这种鳄鱼的心理状态和后来“鳄鱼将儿子还给他”这种鳄鱼行为之间同时存在并不矛盾——正是因为这个父亲猜对了鳄鱼的心理“不把儿子还给他”,所以鳄鱼为了履行诺言必须在行动上把儿子还给他。在这里对称逻辑通过限定时间范围,使语言的内容和语言的对象对称。
下面我们用对称逻辑证明“姜萍定理”:1、数学是主客体的对称统一,学习数学必须体现主客体的统一。姜萍紧贴服装设计学习偏微分方程的学习方式体现了主客体的对称统一,所以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2、证明姜萍作弊造假必须在对称逻辑的框架中建构满足主客观统一、语言的内容和语言的对象对称的逻辑闭环,而不是在形式逻辑的框架中固守成见,预设前提,脱离实际进行纯主观想象的推导,建构自欺欺人的“自圆其说”。
陈世清:怎样写合格的博士论文?——大众网(腾讯新闻)
https://page.om.qq.com/page/O3NM603qNHetYRRZ6kSqaM9A0
陈世清:怎样进行规范的博士论文答辩?
https://page.om.qq.com/page/Olp8EPpWAs8UibIq5smunkJA0
陈世清:为什么鼓吹科学可证伪的“博士”都是真的假博士
https://page.om.qq.com/page/OKCWqCVUG0ACtgVo2CkxT8LQ0
陈世清:怎样进行规范的学术评价?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09697648917986208
陈世清:为什么要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学术法》?
https://zhuanlan.zhihu.com/p/5704815855
公告:《为什么要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学术法》附件3、4已经寄出
[
2024/12/19 18:15 | by admin ]

公告:《为什么要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学术法》附件3、4已经寄出@全国人大
《为什么要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学术法》附件3——
陈世清:怎样创建世界一流大学
https://zhuanlan.zhihu.com/p/13533878607
《为什么要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学术法》附件4——
陈世清:世界一流大学就是创新型大学
https://zhuanlan.zhihu.com/p/13535554703
陈世清:用爱因斯坦相对论证明“姜萍定理”——“姜萍定理”及其方法论意义(三) ——从姜萍事件看什么是学力(三十):案例说理(九十七)
[
2024/12/19 11:19 | by admin ]

陈世清:用爱因斯坦相对论证明“姜萍定理”——“姜萍定理”及其方法论意义(三)
——从姜萍事件看什么是学力(三十):案例说理(九十七)@阿里达摩院扫地僧
爱因斯坦相对论,认为时间、空间是相对的理论。即在不同的空间参照系中,时间不一样。爱因斯坦用恋人之间相处的时间和人站在烧红的碳火上的时间不同来比喻相对论。恋人相处一年,只相当于一般人的一天。一个人站在烧红的碳火上的一分钟,相当于一般人的一年。我国自古就有的“天上一天,人间一年”的传说,也是用朴实的语言说明这种空间和时间的相对性原理。爱因斯坦相对论提出了时间的相对性,证明时间和空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因此时间也是空间一维,使传统的三维空间观转变为四维空间观,这是对人类思维方式、科学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伟大发现。但他把时间的相对性和绝对性割裂看来,否认牛顿的绝对时间,以致出现“双生子佯谬”,即哥哥坐光速飞船到宇宙绕一圈后回到地球会比弟弟更年轻,则是荒谬的。但正是这个悖论,启发、推动了对称逻辑学、对称逻辑思维方式的产生,完成了人类思维领域的“哥白尼革命”。
我们可以用爱因斯坦时间相对性原理证明“姜萍定理”。根据“文本学”原理,学习的目的、视野、视角、力度不同,结合服装设计学习《偏微分方程》的姜萍手上拿着的《偏微分方程》和大学教科书《偏微分方程》在形式上是同一本书,在内容上不是同一本书;所以姜萍学习《偏微分方程》和应试教育模式里大学生学习《偏微分方程》属于不同的赛道。在理论上完全有可能,姜萍自学《偏微分方程》一天的时间,相当于大学生在应试教育模式下学《偏微分方程》一年的时间。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中专生姜萍能够在不需要任何“天才轨迹”的情况下,通过短时间的自学使自己的数学水平跻身全球数学12强;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中专生姜萍能够仅凭一己之力掀起了数学和教学两大领域的“哥白尼革命”。不管书呆子反姜萍分子怎样乱叫,“姜萍”的名字和“姜萍定理”一起载入史册已经是板上定钉钉的事实。
陈世清:什么是数字经济的标准化
[
2024/12/16 18:09 | by admin ]

陈世清:什么是数字经济的标准化
数字经济是标准化经济;作为标准化经济,数字经济本身必须首先标准化。只有数字经济本身标准化,才有可能真正实现数字化转型,数字经济的标准化和数字化是内在一致的。数字经济的标准化,是指数字经济的概念、定位、结构、功能、运营模式、理论基础的标准化,而不仅仅是数据的标准化、技术的标准化。数据的标准化、技术的标准化只能在数字经济的整体标准化中才能得到准确的定位和实现。
1、数字经济概念的标准化。数字经济是通过建构数字化平台,融合5G—互联网—云计算—区块链—物联网基础设施建设、人工智能大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建设、数字化平台建设等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应用数字化的理念、理论、模式、模型、技术建构完整可控的经济闭环系统,实现资源的快速精准优化配置与再生的智慧经济形态,其内容与构成主要包括企业数字化、产业数字化、数字企业化与数字产业化。产业链数字化是数字经济的关键一环。数字经济对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最大作用,就是通过数字化平台建立闭环的经济系统,极大提高产品、企业和产业的附加值,推动产业升级,建立现代产业体系。
2、数字经济定位的标准化。从逻辑结构和历史溯源发展脉络两方面来看,数字经济是智慧经济的技术基础,不是独立的经济形态,这是数字经济的标准定位。数字经济也可以表述为智能经济。数字经济-智能经济是以5G—互联网—云计算—区块链—物联网基础设施、人工智能大数据中心基础设施为基础、平台和工具,通过信息控制使信息转变为数据、数据提炼为数字使数据精确-结构精准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优化再生的智慧经济,是智慧经济形态的组成部分,突出了智慧经济中人工智能的地位和作用,体现了知识经济形态和信息经济形态的历史衔接,体现了数字经济和信息经济的本质区别。所以智能经济也叫数字经济,是智慧经济的组成部分。数字经济的核心价值在于通过信息的数据化、数据的数字化-智能化-精准化-标准化-规范化-效益化实现规模经济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企业结构优化产业融合产业结构升级,推动社会经济新旧动能转换,提高经济活动边际效益,建立现代产业体系与现代化经济体系。把数字经济定位为独立的经济形态,无法解释数智融合与数实融合,并在数字经济的结构、功能等方面引起一系列的混乱,所以把数字经济定位为农业、工业之后的独立的经济形态,不符合数字经济定位标准化、数字经济标准化的要求。
3、数字经济结构的标准化。数字经济是人工智能-大数据交互兼容、加工储存、精准配置模型为底层,数据为核心要素,区块链为核心技术与核心机制,数字化平台为顶层,闭环经济系统是整体架构,线上线下统一、数智数实融合的层次分明的开放系统,把其中任何一个要素抽取出来标之以数字经济都不符合数字经济结构标准化的要求。
4、数字经济功能的标准化。借助于数字化平台,建立线上线下统一、数智数实融合的闭环的经济系统,通过资源精准优化配置与再生极大提高产品、企业、产业的附加值;在推动形成经济规模的同时,形成规模经济,是数字经济的标准功能。数据端口、数据确权、数据交易、数据变现只是产生数字经济功能的部分条件,不是数字经济功能本身。人工智能、云计算、元宇宙、电商平台、算力平台、物联网等只是产生数字经济功能的部分环节,也不是数字经济功能本身。所有的算法、算力,也都必须在数字经济的标准功能中定义和定位,才有意义和价值。把数字经济的某些条件、环节、功能等同于数字经济的功能、核心功能、全部功能或数字经济本身,不符合数字经济功能标准化的要求。
5、数字经济运营模式的标准化。数字经济运营模式的标准化,就是以理论为主导、区块链为核心、大数据为基础、人工智能为工具、产业链数字化为关键、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统一、数智融合和数实融合相统一的、有序化系统化逐步扩展产业数字化、企业数字化、区域数字化、全域数字化的运作过程;就是通过数字化平台以主体为主导依次经过信息化、数据化、数字化、功能化、个性化、价值化、增值化、升级化,促使理论成为生产力各要素与各种生产资源的“整合器”、“粘合剂”和充分发挥作用`的“催化剂”,促使理论由潜在的生产力要素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要素,由生产力中非主导要素转变为主导要素,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再生,从而带来社会效益和给运营者带来经济效益的商业运营模式、经济增长方式与社会发展模式。标准化的数字经济运营模式是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的统一。
6、数字经济理论基础的标准化。数字经济的理论基础,是对称哲学、智慧经济学、对称经济学、对称平衡论、信息控制论、对策论、对称管理学、对称逻辑学、五维空间理论,而不是西方经济学、一般均衡论、博弈论、信息不对称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