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陈世清的博客,敬请留下宝贵意见。
分页: 15/220 第一页 上页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下页 最后页
大二
2013/12/13 12:30
标题:经济人理性与非理性繁荣——201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与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内容:国际通行的“经济增长指标”可以使世界工厂里备受压榨的中国人民生活在歌舞升平的“非理性”妄想中——楼主一语中的!
yikaozyy5 Email Homepage
2013/12/13 10:51
标题:超越中国主流经济学家(65):评林毅夫经济学研究方法(十四)
内容:南方的“女儿酒”,最早记载为晋人嵇含所著的《南方草木状》,说南方人生下女儿才数岁,便开始酿酒,酿成酒后,埋藏于池塘底部,待女儿出嫁之时才取出供宾客饮用。这种酒在绍兴得到继承,发展成为著名的“花雕酒”,其酒质与一般的绍兴酒并无显著差别,主要是装酒的坛子独特,这种酒坛还在土坏时,就雕上各种花卉图案,人物鸟兽,山水亭榭,等到女儿出嫁时,取出酒坛,请画匠用油彩画出“百戏”,如“八仙过海”,“龙凤呈祥”,“嫦娥奔月”等,并配以吉祥如意,花好月圆的“彩头”
“喜酒”,往往是婚礼的代名词,置办喜酒即办婚事,去喝喜酒,也就是去参加婚礼。
满族人结婚时的“交杯酒”:入夜,洞房花烛齐亮,新郎给新娘揭下头盖后要坐在新娘左边,娶亲太太捧着酒杯,先请新郎抿一口;送亲太太捧着酒杯,先请新娘抿一口;然后两位太太将酒杯交换,请新郎新娘再各抿一口。
满族人在举行婚礼前后的“谢亲席”:将烹制好的一桌酒席置于特制的礼盒中,由两人抬着送到女家,以表示对亲家养育了女儿给自家做媳女的感谢之情。另外,还要做一桌“谢媒席”,用圆笼装上,由一人挑上送到媒人家,表示对媒人成全好事的感激之情。
达斡尔族的“接风酒”和“出门酒”:送亲的人一到男家,新郎父母要斟满两盅酒,向送亲人敬“接风酒,这也叫”进门盅“,来宾要全部饮尽,以示已是一家人。尔后,男家要摆三道席宴请来宾。婚礼后,女方家远者多在新郎家住一夜,次日才走,在送亲人返程时,新郎父母都恭候门旁内侧,向贵宾一一敬“出门酒”。
“会亲酒”,订婚仪式时,要摆的酒席,喝了“会亲酒”,表示婚事已成定局,婚姻契约已经生效,此后男女双方不得随意退婚,赖婚。
“回门酒”,结婚的第二天,新婚夫妇要“回门”,即回到娘家探望长辈,娘家要置宴款待,俗称“回门酒”。回门酒只设午餐一顿,酒后夫妻双双回家。
“交杯酒”:这是我国婚礼程序中的一个传统仪节,在古代又称为“合卺”(卺的意思本来是一个瓠分成两个瓢),《礼记·昏义》有“合卺而醑”,孔颖达解释道“以一瓠分为二瓢谓之卺,婿之与妇各执一片以醑(即以酒嗽口),合卺又引申为结婚的意思。在唐代即有交杯酒这一名称,到了宋代,在礼仪上,盛行用彩丝将两只酒杯相联,并绾成同心结之类的彩结,夫妻互饮一盏,或夫妻传饮。这种风俗在我国非常普遍,如在绍兴地区喝交杯酒时,由男方亲属中,儿女双全,福气好的中年妇女主持,喝交杯酒前,先要给坐在床上的新郎新娘喂几颗小汤圆,然后,斟上两盅花雕酒,分别给新婚夫妇各饮一口,再把这两盅酒混合,又分为两盅,取“我中有你,你中有我”之意,让新郎新娘喝完后,并向门外撒大把的喜糖,让外面围观的人群争抢。
婚礼上的交擘酒:为表示夫妻相爱,在婚礼上夫妻各执一杯酒,手擘相交各饮一口。
书生
2013/12/11 23:37
北上广
2013/12/09 17:31
标题:经济人理性与非理性繁荣——201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与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内容:“摸着石头过河”也必须在正确理论指导下进行!非常正确!zan
﹡﹡﹡﹡﹡
2013/12/01 12:11
标题:学术诚信承诺公示
内容:陈世清是人民的经济学家!zan
咳咳
2013/11/30 23:11
标题:超越中国主流经济学家(65):评林毅夫经济学研究方法(十四)
内容:l林毅夫的理论观点看来行部通了!
没看懂
2013/11/27 13:10
标题:超越中国主流经济学家(64):评林毅夫经济学研究方法(十三)
内容:不知道楼主讲什么,但看过去好像很厉害的样子!shock
蓝萍
2013/11/21 13:38
标题:超越中国主流经济学家(63):评林毅夫经济学研究方法(十二)
内容:如果一个国家以比较优势作为经济增长的立足点,那么这个国家的经济增长模式只能是外向型增长模式^这是问题的关键!
yikaozyy2 Email Homepage
2013/11/21 10:50
标题:超越中国主流经济学家(62):评林毅夫经济学研究方法(十一)
内容:在中国的酒史上, 淳于髡被称为“酒伯”,与李白,刘伶等齐名。这倒不是因为他酒量大,而是因为他能以酒制酒,成功地说服齐王节制酒宴,居安思危,挽救了国家。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其实主要有九家,排在最末的是杂家, 淳于髡就是它的创始人,据说《晏子春秋》就是他写的。
他姓淳于,曾因犯罪而受过髡刑,也就是被剃了光头,故名淳于髡。 刑满释放后配给私人,招为赘婿。这可不是倒插门的养老女婿,而是农奴主为女奴招的男奴配偶,没有人身自由的贱民。
他虽然身材短小,其貌不扬, 但是博闻强记,好学不倦,能够博采百家, 学无所主,广纳涓流,丰富驳杂,做到卓立不群,独树一帜,终于被齐威王看中,“立淳于髡为上卿,赐之千金,革车百乘,与平诸侯之事”。
这个齐威王,是个不爱江山爱美酒的主儿,整天陶醉于酒宴,好为长夜之饮,以致国政荒乱,沈湎不治,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群臣心急如火,皆莫敢谏。
由于淳于髡多次以特使身份,周旋诸侯之间,不辱国格,不负君命,他说话威王还是听的,只是不能犯颜直谏,而要发挥他巧言善辩机智幽默的本事,用隐言微语的方法。
一天,齐威王又喝酒了,约淳于髡同饮作陪。席间,威王问:“听说先生酒量极大,能饮几何而醉?”
淳于髡答曰:“臣饮一斗亦醉,一石亦醉。”
齐王一听,兴致来了:“别逗了,你饮一斗已经醉了,怎麽还能再饮一石呢?”
淳于髡说:“大王没听说过吗,喝酒也有天时地利人和。象现在喝酒,有大王在前,执法官于侧,御史立后,臣心揣恐惧,惶惶不安,不过一斗就醉了!”
齐王觉得更有趣了:“那你什麽时候能喝一石呢?”
“有朋自远方来,酒逢知己,推心置腹,臣可以饮六七斗,而酒不及乱,不失常态。”
“可是,你还是没有告诉我,你什麽时候喝到一石,而烂醉如泥呢。”
淳于髡呷了一口酒,步入正题:“当我参加州府之会,男女杂坐,勾肩搭背,小姐劝酒,卡拉OK, 堂上灭烛,杯盘狼藉,君非君样,臣非臣为,似人非人,似鬼非鬼—在这种场合,臣会兴致勃勃,一饮一石呢”
齐威王一听,好啊你淳于髡,在这等着我了,这不是暗讽我在朝廷大摆酒宴吗,我这是自己挖了坑往里跳呀。还没等他来得及发话, 淳于髡又说了:
“大王啊,酒极生乱,乐极生悲, 万事尽然。臣不想喝一石而烂醉如泥,大王也一定不愿因狂饮而殇国政吧。 如果一日饮酒,三日寝之,国治怨呼外,左右乱乎内。上离德行,民轻赏罚,国将不国,君将不君,节制酒宴,势在必行也!”
齐威王听罢,沉思良久,幡然悔悟,罢彻夜之欢,除淫靡之风,令淳于髡做纪委的头头,监督酒宴之事。 每宗室置酒,髡必在侧。此后,齐国文有淳于髡辅政,武有孙膑统军,跻身战国列强,而淳于髡也美名传扬于世永载于史。
你好
2013/11/15 23:33
标题:学术诚信承诺公示
内容:楼主是真正的哲学家!
分页: 15/220 第一页 上页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下页 最后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