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页: 135/301 第一页 上页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下页 最后页 [ 显示模式: 摘要 | 列表 ]


陈世清:什么是经济发展?
——为什么林毅夫“新结构经济学”不是发展经济学?(十)

经济发展  经济发展相对于经济增长而言,是发展经济学核心概念。经济发展指包括质量与数量在内的经济高质量发展,而不仅是数量的增长。随着生产社会化、知识功能化与社会经济化,经济结构已经复杂化,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在内涵和外延两方面逐步趋同,GDP增长已经不能真实反映经济增长,即使经济增长也离不开经济发展,当今时代经济增长只有抽象的意义;用GDP来计算经济增长、衡量经济发展已经落后于时代的要求。经济发展是价值的发展不是金钱的增长,是效益的发展不是效率的增长,是全面的发展不是片面的增长,是辨证的发展不是线性的增长。“经济发展”概念把发展经济学和增长经济学区别开来,把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统一起来,把经济学定位为发展经济学,使发展经济学成为一门科学。

为什么林毅夫“新结构经济学”不是发展经济学?

因为林毅夫“新结构经济学”这本书只有经济增长没有经济发展,他运用的新古典经济学方法、推广的“要素禀赋论”、“比较优势论”也只能有经济增长不可能有经济发展。当今时代没有经济发展不可能有真正的经济增长,所以林毅夫“新结构经济学”只是增长经济学不是发展经济学。



陈世清:什么是产业结构升级?
——为什么林毅夫“新结构经济学”没有真正的产业结构升级?

产业结构   作为发展经济学概念的产业结构指产业内部各生产要素之间、产业之间时间、空间、层次的五维空间关系。产业结构也叫产业体系,是社会经济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产业结构升级是通过产业内部各生产要素之间、产业之间时间、空间、层次相互转化实现生产要素改进、产业结构优化、产业附加值提高的系统工程。经济主体和经济客体的对称关系是最基本的产业结构,是产业结构升级的最根本动力。

为什么林毅夫“新结构经济学”没有真正的产业结构升级?

1、产业结构升级是产业内部各生产要素之间、产业之间时间、空间、层次相互转化的系统工程,而不是某个生产要素提升工程。要素的结构不等于产业结构;在产业结构升级的系统工程中,要素的结构仍然属于要素而不属于产业结构。由于在林毅夫“新结构经济学”中,产业与产业结构、产业升级与产业结构升级是同义语,并没有真正的“产业结构”概念,从而否认了产业结构升级是系统工程,把产业结构升级看成仅仅是构成比较优势的要素禀赋的结构即要素的升级工程。仅仅是构成比较优势的要素禀赋的结构即要素的升级无法涵盖产业结构升级的全部内容。

2、林毅夫“新结构经济学”中的“要素禀赋结构升级”不成立。真正的要素禀赋结构升级也应该是指要素禀赋功能增加即使用价值增加、附加值提高。但在林毅夫运用的新古典经济学方法框架中,只有价格,没有使用价值;在林毅夫“新结构经济学”的范式语境中,所谓附加值提高是指利润率提高;就要素结构而言,不以附加值提高为基础的利润率提高根本不可能。所以林毅夫“新结构经济学”用“要素禀赋结构升级”解释产业结构升级不成立。

3、经济主体和经济客体的对称关系是最基本的产业结构,是生产要素改进、产业结构优化、产业结构升级的最根本动力。林毅夫“新结构经济学”中只有人力资本,而人力资本属于要素禀赋的范畴,所以林毅夫“新结构经济学”缺乏真正的经济主体,无法解释生产要素改进、产业结构优化、产业附加值提高、产业结构升级的动力机制,无法解释真正的产业结构升级。





陈世清:什么是现代经济学?
——为什么林毅夫“新结构经济学”不是现代经济学?

现代经济学  现代经济学是与西方现代经济学不同的新的经济学范式,是西方现代经济学发展的必然结果。现代经济学是运用对称、五维空间、复杂系统论方法,以对称平衡论为理论基础,以主体为主导的主客体对称关系为出发点,以智慧经济时代的经济发展规律为对象,以附加值为核心概念,以现代化经济体系、现代产业体系、智慧经济、知识经济、知识运营、数字经济、共享经济、政府宏观调控、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工业4.0、现代农业、产业融合、产业升级、新旧动能转换、经济高质量发展、包容性发展、企业成长性、大健康等为基本概念,指导、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学理论体系。现代经济学是对称经济学,是发展经济学,是科学经济学。现代经济学是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基础,是发展中国家赶超战略的理论基础,是人类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经济发展模式转轨的理论基础,也是人类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经济发展模式转轨基础上的经济学范式转换。

林毅夫“新结构经济学”之所以不是现代经济学,是因为以一般均衡理论为理论基础、以新古典经济学方法为根本方法、以价格为范式内核的林毅夫“新结构经济学”属于西方经济学范式,是与现代经济学不同的经济学范式;由于范式不同,使林毅夫“新结构经济学”无法兼容现代经济学的方法、理论基础、核心概念、基本概念,无法指导、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甚至会使经济发展误入歧途,使发展中国家陷入“中等收入陷阱”。



陈世清:什么是转型经济学?
——为什么林毅夫“新结构经济学”不是发展经济学?(九)


转型经济学  作为发展经济学组成部分的转型经济学是研究增长向发展转变规律的发展经济学。研究增长向发展转变规律是发展经济学的内涵之一,真正的转型经济学是发展经济学。转型经济学是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经济发展模式转轨基础上的经济学范式转换。转型经济学揭示了增长经济学和发展经济学的本质区别,使发展经济学建立在经济发展的历史和经济学发展的逻辑相一致的基础上,使发展经济学成为一门科学。

为什么林毅夫“新结构经济学”不是发展经济学?

因为林毅夫“新结构经济学”不是转型经济学。林毅夫在他的《中国经济专题》这本书中,认为自己关于中国经济的观点“回过头来看,竟然自成了一个以要素禀赋结构、比较优势、产业技术制度内生、企业自生能力为主要内容的‘一以贯之’的经济发展转型理论体系。”在这个“理论体系”中,要素禀赋结构、比较优势理论是最根本的“理论”,产业技术制度内生、企业自生能力的理论都是建立在要素禀赋结构、比较优势理论的基础上;而林毅夫的要素禀赋结构、比较优势理论又是建立在西方标准的新古典经济学方法基础上。西方标准的新古典经济学方法就是以一般均衡论为出发点、以价格经济学为基础、以边际效率分析为核心、以配置经济学为落脚点、以线性思维方式为特征的经济学范式。虽然林毅夫否认西方经济学是“放诸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强调研究中国经济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但由于林毅夫的思维方式、研究方法与他的经济学基础理论本质上仍然属于西方经济学范式,所以他的经济研究成果“新结构经济学”、“中国经济发展转型理论体系”、“国际经济新架构”,与中国经济转型发展、世界经济发展潮流貌合神离,给中国与世界经济转型发展带来的作用只能是消极、负面的,而不可能是积极、正面的。林毅夫“新结构经济学”没有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经济发展模式转轨的基础上实现经济学范式的转换,所以林毅夫“新结构经济学”仍然只是增长经济学,不是真正的转型经济学,也就不可能是真正的发展经济学。



https://baike.baidu.com/item/%E8%BD%AC%E5%9E%8B%E7%BB%8F%E6%B5%8E%E5%AD%A6/60134?fr=aladdin






陈世清:什么是话语权?
——为什么林毅夫“新结构经济学”是西方话语权的产物?

话语权  话语权即说话的权力。依据主体不同,话语权分为个人话语权、群体话语权、政党话语权、国家话语权、民族话语权。主体有无话语权、话语权大小,取决于主体的智慧、学识、实力。话语权最根本的,是智慧;智慧中最根本的,是思维方式。以形式逻辑思维方式为代表的线性、非对称、还原论的思维方式,奠定了西方话语权的基础。以对称逻辑思维方式为代表的对称、非线性、系统性的思维方式,奠定了中华民族话语权的基础。

为什么林毅夫“新结构经济学”是西方话语权的产物?

1、  林毅夫“新结构经济学”的理论基础一般均衡理论是西方经济学的理论基础,一般均衡理论是西方线性、非对称、还原论的思维方式的产物。以一般均衡理论为理论基础的林毅夫“新结构经济学” 是西方话语权的产物。

2、  林毅夫“新结构经济学”运用的新古典价格经济学方法把价值还原为价格,秉持西方线性、非对称、还原论的思维方式,以新古典价格经济学方法为方法论原则的林毅夫“新结构经济学” 是西方话语权的产物。

3、  林毅夫“新结构经济学”推广的“要素禀赋论”“比较优势论”体现西方线性、非对称、还原论的思维方式,推广“要素禀赋论”“比较优势论”的林毅夫“新结构经济学” 是西方话语权的产物。

4、  林毅夫“新结构经济学”对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片面解释,设计的发展中国家唯利是图的赚钱模式、GDP增长方式渗透西方线性、非对称、还原论的思维方式,片面解释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设计发展中国家唯利是图赚钱模式、GDP增长方式的林毅夫“新结构经济学” 是西方话语权的产物。

5、    林毅夫“新结构经济学”要发展中国家跟在西方发达国家后面一步步爬行, 体现西方中心论,代表西方发达国家的利益,是西方话语权的产物。

分页: 135/301 第一页 上页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下页 最后页 [ 显示模式: 摘要 | 列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