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页: 136/301 第一页 上页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下页 最后页 [ 显示模式: 摘要 | 列表 ]


陈世清:什么是生产力?
——为什么林毅夫“新结构经济学”不是发展经济学(八)

生产力  作为经济学概念的生产力狭义指再生生产力,即人类创造新财富的能力。从横向来看,生产力分为个人生产力、企业生产力、社会生产力;从纵向来看,生产力分为短期生产力、长期生产力;从层次来看,生产力分为物质生产力、精神生产力。生产力是生产力系统的功能,组成生产力系统的要素包括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社会文化制度体制环境,生产力系统的结构就是组成生产力系统的要素之间的关系。生产力系统的结构如果对称,生产力发展速度就快;生产力系统的结构如果不对称,生产力发展速度就慢。生产力系统结构的对称程度决定生产力的发展速度,所以生产力发展是主客体相互作用、资源再生的结果,是社会系统的整体功能。生产力发展是增长向发展转化的中间环节;把生产力看成整体范畴而非要素范畴、层次范畴,是发展经济学的基本原理。

林毅夫“新结构经济学”中之所以没有生产力概念,是因为他秉持西方线性、非对称、还原论思维方式,把生产力归结为要素禀赋,把生产力看成要素范畴而非整体范畴,“我认为生产力和生产方式是由它的要素决定的,决定了这个要素以后,就决定了它用什么样的技术,用什么样的产业,用什么样的方式比较合适”(林毅夫:中国要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得遵循比较优势。2016-08-24 澎湃新闻网)。由于林毅夫否认了生产力是生产力系统的功能、是社会系统的整体功能,系统功能大于要素总和,把生产力仅仅归结为要素,所以在“新结构经济学”中只有要素禀赋、比较优势概念,没有生产力概念。没有生产力概念的林毅夫“新结构经济学”不是真正的发展经济学,无法真正解释发展;其设计的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模式均无科学依据与实践依据。


https://baike.baidu.com/item/%E7%94%9F%E4%BA%A7%E5%8A%9B/165852?fr=aladdin




陈世清:为什么我国建国30年要优先发展重工业?
——林毅夫“新结构经济学”不是中国经验的总结(二)

林毅夫认为我国建国后30年实行计划经济优先发展资本密集的重工业是造成我国经济发展迟缓、落后的根本原因,是政府干预经济、扭曲价格、违背要素禀赋比较优势失败的例子,不符合发展经济学原理,也不是中国经验的总结。

我国建国30年优先发展资本密集的重工业是确立国家主体性的需要。一个国家要发展经济,首先要确立一个国家的民族主体性。在中国一穷二白、半殖民地半封建、民族主体性几乎丧失殆尽的基础上建成独立完整的国家并在此基础上建设社会主义必须经过计划经济、优先发展重工业这个阶段才能确立中国国家独立自主、主权领土完整的民族主体性、建成中国初步工业化体系与形成国家有效的宏观调控能力,改革开放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才有坚实的基础和必备的前提。建国30年的计划经济、优先发展重工业是确立我国民族主体性、建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要的政治经济前提,是完整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从新古典经济学以价格机制为核心的边际效率分析方法来看是失败的,从价值机制为核心的发展经济学来看往往是成功的。


我国建国30年优先发展资本密集的重工业是遵循经济发展规律的要求。什么是规律?规律就是事物本质的关系或本质之间的关系。什么是经济规律?经济规律就是经济现象后面本质的关系或本质之间的关系。产业、产业链之间的本质关系就是经济规律。根据再生经济学原理所反映的经济规律,无直接经济效益的长期基本建设投资永远优先于有直接经济效益的中短期基本建设投资,基本建设投资永远优先于生产资料生产投资,生产资料生产投资永远优先于消费资料生产投资。由于无直接经济效益的长期基本建设投资只能由政府实施,所以政府投资(无直接经济效益的长期基本建设投资)永远优先于民间投资。根据再生经济学原理,只有增量改革才有存量调整,只有新经济增长点才能优化旧产业结构化解产能过剩实现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增长方式转变经济质量保证。根据再生经济学原理,投资永远主导消费,只有投资主导下的消费才有可持续消费,只有投资主导消费才有经济结构优化经济可持续增长与发展。由于节约有利于积累,积累有利于投资,投资有利于生产和经济发展,所以节约、居民高储蓄率有利于经济发展,而铺张浪费、寅吃卯粮不利于经济发展。根据再生经济学原理,投资驱动和创新驱动是统一的,投资驱动和创新、创业、企业技术提升产业结构升级生产效率提高增长方式转变经济质量保证不但不矛盾而且内在一致。只有投资驱动,创新、创业、企业技术提升产业结构升级生产效率提高增长方式转变经济质量保证才有基础;只有创新、创业、企业技术提升产业结构升级生产效率提高增长方式转变经济质量保证为主导,投资驱动才有明确的目标与方向,使投资有效。

所以,我国建国30年国家投资优先、节约优先、优先发展资本密集度高的重工业,不但是建国后国家主体性的需要,也是经济发展规律本身的要求;虽然从局部来看扭曲了价格、违背了要素禀赋比较优势,然而在整体上遵循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陈世清:从科学学原理看什么是新结构经济学
——为什么只有对称经济学才是真正的新结构经济学?

从严格的科学学意义上,只有新领域才有资格称为新学科,只有新范式才有资格称为学科发展的以人名或概念命名的新的里程碑,只有新的基础理论才有资格在旧学科前加“新”字成为原范式发展的新的阶段。按此要求“新结构经济学”必须在结构经济学的范式框架中提出结构经济学的新的基础理论,包括新的结构经济学概念、范畴与新的结构经济学原理,新结构经济学的符合科学学规范的定义:新结构经济学就是在结构经济学的范式框架中提出结构经济学的新的基础理论,包括新的结构经济学概念、范畴与新的结构经济学原理。新结构经济学是用时间、空间、层次统一的五维空间结构方法解释经济现象、认识经济结构、把握经济规律、揭示经济本质的经济学。在新结构经济学看来,经济主体与经济客体的对称结构是基本的经济结构,也是结构经济学的核心;经济主体与经济客体的对称关系是经济发展的最根本动力。对称经济学第一次提出以经济主客体对称关系为经济的核心结构,经济主客体对称关系原理为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就是结构经济学的新的基础理论,对称经济学就是新结构经济学。对称经济学是用时间、空间、层次统一的五维结构方法解释经济现象、认识经济结构、把握经济规律、揭示经济本质的新结构经济学。

时间、空间、层次统一的五维空间对称关系是宇宙事物存在的基本属性,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以五维空间结构存在;这五维空间的结构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的,时间、空间、层次维度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转化的,事物就是通过这五维空间的相互转化来实现发展的。五维空间结构的对称分析方法是认识事物必备的基本方法。新结构经济学,是根据时间、层次、传统三维空间相互转化原理研究经济发展规律、预测经济发展趋向、进行经济空间布局、调整产业空间结构、取得经济规模效益、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学,是结构经济学向发展经济学转化的中间环节,新结构经济学使发展经济学成为科学。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AF%B9%E7%A7%B0%E7%BB%8F%E6%B5%8E%E5%AD%A6





陈世清:什么是包容性发展?
——为什么林毅夫“新结构经济学”不是发展经济学(七)

包容性发展是发展经济学概念。包容性是指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包容性发展是指以人为中心的,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包括GDP增长指数、人类发展指数、社会发展指数、社会福利指数、幸福指数在内的全面发展。任何真正的发展都是包容性发展,包容性发展实际上就是发展。“包容性发展”概念突出发展的包容性这一本质特征,从而把“发展”和“增长”明确区别开来,避免打着“发展”旗号的“增长”,为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与顶层设计。

只有包容性发展才是真正发展。什么是发展?发展是社会全面的进步,包括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与生态文明的进步、人的素质提高与德智体能全面提升,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发展相对于增长而言。增长狭义指的是按GDP来计算的国民收入提高、经济总量增加、经济规模扩大。增长是直线的,发展是系统的、对称的。经济总量增加、经济规模扩大有两种途径:外延扩张与内涵深化。在简单商品经济时期,经济结构简单,GDP增长大体可以反映一国增长状况。随着生产的社会化、知识的功能化与社会的经济化,经济结构已经复杂化,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在内涵和外延两方面逐步趋同,GDP增长已经不能全面真实反映经济增长,即使经济增长也离不开社会的整体发展;用GDP来计算经济增长、衡量社会发展已经落后于时代的要求。发展是价值的发展不是金钱的增长,是效益的发展不是效率的增长,是全面的发展不是片面的增长,是辨证的发展不是线性的增长。

林毅夫“新结构经济学”之所以不是发展经济学,是因为在林毅夫“新结构经济学”的语系语境中,只有GDP增长指数,没有人类发展指数、社会发展指数、社会福利指数、幸福指数;林毅夫“新结构经济学”的通过“要素禀赋”“比较优势”来实现的GDP增长指数往往以降低人类发展指数、社会发展指数、社会福利指数、幸福指数为代价,以牺牲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为代价,以牺牲这一代人与下一代人的公平为代价。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85%E5%AE%B9%E6%80%A7%E5%8F%91%E5%B1%95/1480017?fr=aladdin



陈世清:林毅夫“新结构经济学”是中国第一个原创经济学理论吗?

一、林毅夫“新结构经济学”不是理论。科学学意义上的理论严格指科学理论,是人类通过概念、判断、推理,论题、论据、论证来认识、把握世界的逻辑体系,包括知性认识阶段的理论和理性认识阶段的理论。知性认识阶段的理论(如形式逻辑、数学)反映世界的质,理性认识阶段的理论(如对称哲学、对称逻辑学、对称经济学)反映事物的本质。规律是本质和本质关系的展开;人类认识的最终目的是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作为自己行动的指导。所以知性认识只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个步骤,不是目的,理性认识才是人类认识的目的;理论狭义来讲,是指理性认识阶段的理论。理论的存在方式是论文、专著与教科书。抽象性、逻辑性、可证实性与不可证伪性,是理论的四大本质特征。人类形象思维的成果,如书法艺术作品不是理论。没有抽象性与严密逻辑推演过程的随感、散文、技术、实验报告、可研报告、方案设计、模式设计、数学模型、政策建议不是理论。可证伪的不科学理论、不可证实也不可证伪的非科学理论不是理论。暂未证实也未证伪的学说或假说也不是理论。林毅夫《新结构经济学》这本书既没有一个内涵明确外延清晰的原创核心概念,也没有由这个概念展开为逻辑严密条理清晰的原理体系,所以这本书在结构上不是一本严格意义上的学术专著,而只是一本经济随感集或经济学散文集。

二、林毅夫“新结构经济学”不是原创理论。科学学意义上的原创理论严格指别人没有说过、可以证实不可证伪的科学理论体系。原创理论首先有一个内涵明确外延清晰的原创核心概念,以这个概念为出发点,从抽象到具体,根据逻辑和历史相一致的原则,一环扣一环展开为逻辑严密条理清晰的理论体系,以学术论文或学术专著为表现形式。原创理论必须逻辑(形式逻辑与对称逻辑)上自圆其说,经得起实践检验。原创理论不是新观点、新解释、新政策、新方案、新模型、新模式,而是新理论。原创理论是创新性与科学性的统一、创新性与系统性的统一、创新性与规范性的统一、创新性与实证性的统一、创新性与操作性的统一、创新性与艺术性的统一、创新性与价值性的统一、创新性与主体性的统一的科学理论。原创理论的核心是创新性与科学性的统一。科学的原创理论往往是原有理论或前人思想的合乎逻辑的发展,任何科学的发展都是通过原创理论的产生来实现,没有原创理论就没有科学的发展。原创理论不包括那些虽然别人没有说过、但可证伪的不科学理论和不可以证实也不可证伪的非科学理论。林毅夫“新结构经济学”之所以不是原创理论,是因为林毅夫《新结构经济学》这本书中,凡是理论的部分都不是他自己的原创,他自己原创的只有“新结构经济学”这个名词和发展中国家的增长方式设想及政策建议,这些都不是理论。

三、林毅夫“新结构经济学”不是中国第一个原创经济学理论。在林毅夫“新结构经济学”2014年出版之前,陈世清的原创经济学理论有:

1、  纵深学科
2、  对称哲学
3、对称辩证法
4、五度空间理论(五维空间)
5、知识运营学
6、对称逻辑学
7、对称经济学
8、对称管理学
9、二次创业理论
10、创业经济学
11、再生经济学
12、幸福经济理论
13、和谐经济学
14、共有制理论
15、名牌经济学
16、创业工程
17、创业管理学
18、中国经济学
19、转型经济学
20、对称哲学
21、幸福经济学
22、对称平衡论



分页: 136/301 第一页 上页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下页 最后页 [ 显示模式: 摘要 | 列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