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中国主流经济学家(12):评林毅夫“从西潮到东风”(一)
[
2013/03/02 12:03 | by admin ]

波普的经验证伪主义是西方经济学最一般的方法论原则,也是备受西方经济学家青睐的一块遮羞布
林毅夫在用“新结构经济学”解释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战略时,把政府排除在市场结构之外;政府只是做一些让国内企业利用比较优势更快更好地赚钱的外部性服务工作。在用“新结构经济学”解释发达国家金融危机的原因和走出金融危机的途径时,又不得不把政府请了回来,放在市场结构之中,把政府缺乏监管看成美国和全球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把通过国际金融机构发行超越国家主权的“储藏货币”和“超越凯恩斯主义”的全球政府基础建设投资看成走出全球金融危机的根本途径。他把政府排除在外的经济学范式形容为“西潮”, 把政府请回来的经济学范式形容为“东风”,把自己在世行4年对世界重大经济问题的思考和见解形容为“从西潮到东风”,从而实现了他的自我否定,这就是他最近从世行回来后同时出版的两本书《新结构经济学》和《从西潮到东风》之间的逻辑关系。林毅夫对于自己“从西潮到东风”的自我否定从方法论上作了解释:“理论不管是社会科学的还是自然科学的,都只是一套简单的、说明现象的因果关系的逻辑。发达国家的学者提出的理论通常根据发达国家的社会现实,说明出现于发达国家的现象,或是以发达国家的经验为参照来看发展中国家的问题。那样的理论不能说没有价值,但是,发达国家发展出来的理论并非一成不变,旧理论经常被新理论否定,新理论又被更新的理论否定。……发展中国家的条件经常不同于发达国家,简单照搬容易产生‘淮南为橘,淮北为枳’,甚至是‘好心干坏事’的结果。发展中国家的学者应该解放思想,包括自己传统的和西方的思想,实事求是地根据自己国家的现实,分析问题,了解背后的因果关系,自己独立构建理论,这样提出的理论可能和传统的或西方的现有理论相同,也可能是全新的,只有每次都经过这样创造性重构的努力,才能发现问题的本质,提出与时俱进的、能推动国家现代化、走向繁荣和长治久安的政策措施,也只有这样的方法才是科学的而不是教条的方法。”(31)很明显,林毅夫对于自己“从西潮到东风”自我否定进行解释的方法论依据是波普的经验证伪主义。波普的经验证伪主义是相对主义真理观,用真理的相对性否认真理的绝对性,把真理参照系的转移当作真理本身的可证伪。西方经济学家在自己的理论被实践所证伪时,总喜欢用波普的经验证伪主义为自己打圆场。由于西方经济学的线性思维方式特征,西方经济学理论被复杂经济现象证伪是必然的,所以波普的经验证伪主义是西方经济学最一般的方法论原则,也是备受西方经济学家青睐的一块遮羞布。
本文摘自陈世清著《超越中国“主流经济学家”》一书,该书已先由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数字出版。纸质版稍后。
http://mm.10086.cn/1007/300002771578.html?p=&fw=000552&o=a
超越中国主流经济学家(11):评林毅夫“新结构经济学”(一)
[
2013/02/28 18:52 | by admin ]

林毅夫的所谓“新结构经济学”并没有真正超出要素分析的范畴而上升到结构分析的高度
林毅夫为了掩盖其“比较优势论”、“要素禀赋论”、“市场换技术论”只重要素分析不做结构分析的线性思维分析在经济理论方面遇到的尴尬和实践方面遇到的困境,提出了“新结构经济学”,对要素禀赋、比较优势、市场和政府之间的“结构”和发展中国家的“结构变迁”关系做了一番“结构”分析,而他的所谓“结构分析”只不过是在原来属于平面二维分析的要素分析的基础上多了一层要政府顺应他的“比较优势论”制定政策的建议,似乎他的经济分析也属于经济“结构”的分析而不仅仅是要素分析。但我们只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把经济结构的分析上升到方法论的高度而不仅仅是看字眼,那么我们就会看到,林毅夫的所谓“新结构经济学”并没有真正超出要素分析的范畴而上升到结构分析的高度,林毅夫的“新结构经济学”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结构经济学。
本文摘自陈世清著《超越中国“主流经济学家”》一书,该书已先由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数字出版。纸质版稍后。
http://mm.10086.cn/1007/300002771578.html?p=&fw=000552&o=a
纵深学科为什么是科学?
[
2013/02/23 20:18 | by admin ]

纵深学科与横断学科相对而言,是一种高度综合性的学科,也是一种新的学科类别。纵深学科的创立,为第一个中国人原创的经济学体系《对称经济学》提供了新的参照系、立足点、范式基础和方法论原则。
纵深学科为什么是科学?纵深关系,就是学科之间的层次关系;纵深学科,就是研究具有纵深关系的各学科之间相互关系的学术体系。纵深学科的研究对象,不只是某一领域,也不是横向贯穿于一切领域,而是纵向贯穿于一切领域。横断科学在层次上介于哲学与具体科学之间,在内容与功能上相对独立。数学以及所谓的新旧“三论”就是所谓的横断科学。但横断科学本身也不是并列的,而是相互之间有着纵深关系的学科群。纵深学科则把包括哲学、横断科学和具体科学的纵向关系在内的一切学科的纵向关系为自己的研究对象,揭示不同层次学科之间自上而下提升、整合、催化作用的规律性的关系,使高层学科与低层学科、基础学科和应用学科在结构上更好地衔接、功能上更好地发挥,使知识更好地运营化、功能化、增值化。
知识运营学是这一新学科类别的开端,也是典型的纵深学科。
对称经济学也是一种纵深学科。传统经济学是横向经济学,对称经济学是纵深经济学。
纵深科学是通过建构科学规律来建构客观规律的方法,是使知识运营和人的主体性原则统一起来的桥梁,是使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经营模式、发展模式的转变统一起来的纽带,是通过对策实现对称、实现以主体为中心同客体的“均衡”的途径。
纵深科学的基本原则是主体性原则,基本方法是从上到下、从本质到现象、从主观到客观、从主体到客体。
纵深科学是新经济学确立的关键,正像知识运营是使新增长方式得以确立、新增长方式是使新经济形态得以确立的关键一样。
人类社会中的任何一个环节,都可以通过纵深科学确定的过程和程序来合理定位,并发挥它们的对策-对称的功能。纵深科学是科学方法论的前沿成果,纵深学科的建立填补了学科分类上的一项空白。
纵深学科为什么是科学?纵深关系,就是学科之间的层次关系;纵深学科,就是研究具有纵深关系的各学科之间相互关系的学术体系。纵深学科的研究对象,不只是某一领域,也不是横向贯穿于一切领域,而是纵向贯穿于一切领域。横断科学在层次上介于哲学与具体科学之间,在内容与功能上相对独立。数学以及所谓的新旧“三论”就是所谓的横断科学。但横断科学本身也不是并列的,而是相互之间有着纵深关系的学科群。纵深学科则把包括哲学、横断科学和具体科学的纵向关系在内的一切学科的纵向关系为自己的研究对象,揭示不同层次学科之间自上而下提升、整合、催化作用的规律性的关系,使高层学科与低层学科、基础学科和应用学科在结构上更好地衔接、功能上更好地发挥,使知识更好地运营化、功能化、增值化。
知识运营学是这一新学科类别的开端,也是典型的纵深学科。
对称经济学也是一种纵深学科。传统经济学是横向经济学,对称经济学是纵深经济学。
纵深科学是通过建构科学规律来建构客观规律的方法,是使知识运营和人的主体性原则统一起来的桥梁,是使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经营模式、发展模式的转变统一起来的纽带,是通过对策实现对称、实现以主体为中心同客体的“均衡”的途径。
纵深科学的基本原则是主体性原则,基本方法是从上到下、从本质到现象、从主观到客观、从主体到客体。
纵深科学是新经济学确立的关键,正像知识运营是使新增长方式得以确立、新增长方式是使新经济形态得以确立的关键一样。
人类社会中的任何一个环节,都可以通过纵深科学确定的过程和程序来合理定位,并发挥它们的对策-对称的功能。纵深科学是科学方法论的前沿成果,纵深学科的建立填补了学科分类上的一项空白。
超越中国主流经济学家(10):超越是碰撞
[
2013/02/19 19:25 | by admin ]

http://mm.10086.cn/1007/300002771578.html?p=&fw=000552&o=a
超越是碰撞。超越是智慧的碰撞、思想的对接。只有碰撞,才能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只有对接,才能对接出思想的灵感。谁说文人相轻?真理越辩越明!这里的“超越”是学术意义上的,不是你高我低意义上的。超越只超越理论本身,就事论事,就理论谈理论。既不搞人身攻击,也不搞阿谀奉承。英雄不问出处,切磋不管来路,过招不打招呼。直截了当,开门见山,去掉光环,坦坦荡荡。不管头衔,不摆脸谱,不考虑对方话语权、权威度,到底几斤几两,大家都用真功夫来较量。这里没有刀光剑影,也没有你死我活、你输我赢。输的是谬误,赢的是真理。这里只有文人相亲,通过头脑碰撞使智慧裂变思想再生得到双赢。
本文摘自陈世清著《超越中国“主流经济学家”》一书,该书已先由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数字出版。纸质版稍后。
http://mm.10086.cn/1007/300002771578.html?p=&fw=000552&o=a
超越中国主流经济学家(9):超越是溯源
[
2013/02/09 11:39 | by admin ]

http://mm.10086.cn/1007/300002771578.html?p=&fw=000552&o=a
超越是溯源。所谓溯源,就是用逻辑挖掘历史,用历史展现逻辑。用逻辑挖掘历史,说明逻辑的历史源头;用历史展现逻辑,证明逻辑的历史依据。中国主流经济学的源头是西方主流经济学,中国主流经济学家的线性思维方式来源于西方主流经济学家的线性思维方式,中国主流经济学的范式缺陷必须到西方主流经济学的范式缺陷中去寻找原因。这叫擒贼先擒王,打蛇打七寸。而对称逻辑又是怎么产生的?对称逻辑就是西方经济学渗透的形式逻辑线性思维方式与经济复杂现象之间的不对称而经常出现悖论,为了解决这些悖论而应运而生的。擅长用统一的数学框架建构逻辑严谨的经济学体系的西方经济学家,在屡屡出现、必然出现的悖论面前束手无策,他们的预见和理论又经常被证伪,所以他们只好哀叹世界不可知、科学可证伪、经济学不是科学,而对自己思维方式的缺陷缺乏认识。你如果直白地告诉他,形式逻辑的思维方式是有缺陷的,对于分析与解释复杂的经济现象是不够的,他是无论如何也不会相信的。难道还有比形式逻辑更高级的逻辑么?我怎么从来没听说过?但你通过具体案例分析,找出西方经济学产生悖论的具体原因和走出悖论的具体路径,他就不得不相信:哦,原来这就是对称逻辑!原来对称逻辑是被悖论逼出来的!通过溯源就可以找出对称逻辑产生的原因,令人信服地理解对称逻辑产生的必然性和对称逻辑体系的科学性;充分认识到由于经济现象的复杂性,不懂对称逻辑不可能进行任何真正有科学价值的经济学研究。山外有山楼外楼,强中更有强中手,要研究经济、研究经济学,固守形式逻辑(数理逻辑也属于形式逻辑的范畴)的一亩三分地是不行的;除了形式逻辑还必须学好对称逻辑。“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对称逻辑是学习当代经济学的必经门槛,也是经济学少林弟子打出山门的必经关卡。
本文摘自陈世清著《超越中国“主流经济学家”》一书,该书已先由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数字出版。纸质版稍后。
http://mm.10086.cn/1007/300002771578.html?p=&fw=000552&o=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