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页: 21/301 第一页 上页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下页 最后页 [ 显示模式: 摘要 | 列表 ]

陈世清:科研的标的不明确无法真正取得科研成果
——为什么要停止中国大学一切官方授权的科研活动(二十六)@全国人大


科研的标的是什么?科研的标的是客观规律与客观本质。客观规律是客观本质的展开。只有以客观规律与客观本质为标的,用抽象方法提炼科学本质、展开科学规律的概念、范畴与范畴体系,才是真正的科研成果。所以,真正的科研成果都是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有没有理论、是不是体系,是科学成果和技术成果的本质区别。中国大学把用高价版面费发表在“世界顶刊”上的雕虫小技、一孔之见吹嘘成“世界顶尖科研成果”,把科研成果和技术成果混为一谈,证明对科研的标的不明确、科研成果的性质不明确,无法真正取得科研成果。科研标的不明确是我国大学SCI排名靠前、科学贡献为零的根本原因。

陈世清:什么是中国式现代化(三)

本辑要点:中国式现代化,关键是人才现代化、人才战略科学化、人才体系系统化。以学力为导向是人才现代化的关键。

人才  有比一般人更高的公民素质、科学素质,更强的学习能力,具备比一般人更丰富的知识并在现实生活中能把知识转变为比一般人更强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比一般人更高价值的人。

人才战略   把人才看成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对各类各级人才精准定义、定位,发现、培养、使用人才,使人才对社会发展价值最大化的战略。

杰出人才  理论家、思想家、哲学家、科学家、文学艺术家。

高级人才  政治家、战略家。

综合人才  企业家、军事家、谋略家、社会活动家。

专业人才  系统掌握现代社会发展和正常运行所需要的专业前沿知识和技能的人才。

大师  狭义指学术大师,为多个领域、多门学科建立科学范式、建构基础理论、奠定发展基础、指明发展方向。广义指有极为广博学识、极深学术造诣、在科学、文学、艺术等领域取得突出成就的人,包括哲学大师、逻辑学大师、文学大师、艺术大师、武术大师、象棋大师等。学术大家,与学术大师同义。学术泰斗,与学术大师同义。

理论家  拥有多门学科的原创基础理论的学人。

思想家  对世界本质、思维本质、思维方法有深层次思考并有著述存世、其思想对人类思想与社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学人。

哲学家  对世界本质有深层次思考并形成哲学体系,其哲学思想对人类历史产生重大影响的学人。

科学家  在科学上有重大发现、形成自己原创理论的学人,如牛顿、爱因斯坦。

文学艺术家  有经久不衰、可以传世的文学艺术作品的人才,包括作家、画家、演员、音乐家、书法家等。  

学人  拥有广博知识的人。

专家  具有特定领域全面系统知识的人。

学者  提出新的科学理论的学人。与科学家同义。

经济学家  建构新的经济学范式同时建构新的经济学基础理论的经济学人。

著名经济学家  高知名度、高资信度、高美誉度、有原创经济学范式与基础理论的真正的经济学家。  

世界一流经济学家  拥有自己的经济学范式与原创的经济学基础理论,其原创的经济学范式与经济学基础理论构成人类经济学发展史中的某个大圆圈、为人类经济学发展做出里程碑式贡献的经济学人。

经济学者  提出新的经济学基础理论的经济学人。

经济学科研工作者  提出新的经济学理论的经济学人。

经济学研究者  对经济现象有一些自己的看法,并形成论著,但这些看法和论著未形成新的体系,构不成原创理论。

经济学工作者 解析、宣传、传授、介绍、普及别人的经济学理论、经济学观点,并运用这些理论和观点指导经济工作;开展社会调查、着手案例分析、进行经济研究、撰写经济报告、建构经济模型,发表一些属于“心得”、“札记”、政策分析、宏微观经济分析、经济热点问题分析或通俗读物层面的“论著”,踊跃参政议政,有的建议还形成经济政策。

经济学人  从事经济学研究与工作的人,包括经济学家、经济学者、经济学科研工作者、经济学研究者、经济学工作者。

企业家  智慧经济时代,企业家是通过创新—创造—创业—创办企业活动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与优化再生,在给社会创造财富的同时给自身带来利益的经济活动的主体。企业家最本质的特征是企业家精神,企业家精神是企业家在创新—创造—创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主体性精神。企业家精神是企业的灵魂,也是现代市场经济的灵魂。企业家现象是现代市场经济的核心现象。企业家形成与发挥作用的最根本机制是公平竞争。企业家既不是能人也不是资本家或投资商,智慧经济是能人经济、资本家经济向企业家经济转变。

国家人才体系  国家自觉设计的创造、推动人才成长、发现、培养、使用、待遇的制度、体制、机制体系,包括国民学力体系、国家学术体系、国家学位体系、国家科举体系、国家学历体系、国家教育体系。国民学力体系就是学力为本,学历为末;学力为体,学历为用;学力为目的,学历为手段;以学力为核心、多元化的人才体制、学术体制与教育体制。国家学术体系是国家自觉设计的创造、推动杰出人才成长、发现、培养、使用、待遇的制度、体制、机制体系。国家学位体系是国家自觉设计的创造、推动高级人才成长、发现、培养、使用、待遇的制度、体制、机制体系。国家科举体系是国家自觉设计的创造、推动综合人才成长、发现、培养、使用、待遇的制度、体制、机制体系。国家学历体系是国家自觉设计的创造、推动专业人才成长、发现、培养、使用、待遇的制度、体制、机制体系。国家教育体系是国家自觉设计的创造、推动国民素质提高的制度、体制、机制体系。以学力为导向的国家人才体系是新质生产力的主体基础,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主体基础,是国家创新体系的核心内容。

国家创新体系  由国家有利于创新性人才成长、发现、培养、使用,提升国民创新素质和知识、科学、技术创新与创新成果转变为生产力的政策、制度、体制、机制、基础设施、价值观等人文环境组成的社会系统。国家创新体系是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新质生产力系统的核心。

国民学力体系  学力,即一个人独立思考能力、积极主动创造性学习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整体性综合性系统性掌握知识能力、随着知识与实践发展实时动态不断更新自己知识能力、终身学习能力、扬弃旧知识创造新知识能力、在实践中应用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自觉提高自身科学素质能力。学力最根本的,是创新能力;写出原创理论的论著,为人类科学发展作出贡献,是学力的最高表现形式。国民学力体系就是学力为本,学历为末;学力为体,学历为用;学力为目的,学历为手段;以学力为核心、多元化的人才体制、学术体制与教育体制。国民学力体系是国家创新体系与国民创业体系的灵魂,是国家创新体系与国家学历体系统一的桥梁与纽带,是创新驱动型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是发展中国家自主创新实现赶超战略的基础,是五位一体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教育体制改革、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就是确立国民学力体系是国家学历体系的本质,国民学力体系是国家教育体系的主导。

国家学术体系   由学术活动、学术人才发现培养、学术成果形成产生评价的路径体制机制,国家制定的学术活动标准、学术成果标准、学术人才标准、学术评价标准等构成的系统。杰出人才只能在学术体系中才能产生,推动人类进步的科学成果只能在学术体系中才能形成。学术创新是理论创新的前置条件,理论创新是新质生产力的首要因素。中国式现代化首先是理论现代化、科学现代化、学术现代化。学术体系在人类文明价值体系中占有至高无上的地位,科学的学术体系在中国式现代化中占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和作用。

国家学位体系  目的培养和选择具有高学力、高科研能力、高理论创新能力、能够推动科学发展和参与国家战略事务的高级人才。任何人,不管什么学历,只要提交合格的学位论文,通过答辩就应该授予同等级的学位证书。该体系的要点:突出学力的地位和作用,合格的学位论文是取得学位的唯一条件,严格学位论文的答辩程序,学位含金量高低和取得学位前的学历高低成反比。国家授权的学位论文审核、学位论文答辩、学位证书授予单位系独立的学位机构,直属全国人大,不属于国务院、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和教育部。该学位机构不得向学位申请者收取任何论文审核费、论文答辩费、学位证书成本费,不得要求学位申请者找所谓“专家”推荐,任何单位不得开办所谓学位论文写作、学位论文答辩培训班,杜绝一切学位授予中强加在穷人头上、把穷人当韭菜的潜规则。该体系发现、培养的人才作为合格的科研人才和战略管理人才,国家包分配。

国家功名体系  即国家科举制度。目的培养和选择具有高学力、高综合知识和实践能力的高级管理人才。国家功名体系的建立、实施机构直属全国人大,不属于国务院、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和教育部。任何人,不管什么学历,只要参与科举考试合格,就应该取得与考试成绩对应等级的功名,包括秀才、举人、进士、探花、榜眼、状元。功名授予单位不得开办所谓功名考试培训班,杜绝一切功名授予中强加在穷人头上、把穷人当韭菜的潜规则。该体系发现、培养的人才作为合格的高端管理人才,国家包分配。

国家学历体系  国家培养各个领域专业人才的制度、体制、机制、设施。学历,是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承认、由考试成绩通过和学分累积形成、以毕业证书为标志的学校学习的经历。国家学历体系,由形成学历的制度、体制、机制、基础设施组成的社会体系。由于学历只是形成学力的重要但非必要的工具、手段、过程,在国家创新体系的语系语境中,国家学历体系只是国民学力体系的附庸,是国家创新体系的组成部分,离开国民学力体系和国家创新体系没有意义和价值,所以严格来讲国家学历体系不是独立完整的社会价值体系。但在教育产业化的语系语境中,国家学历体系不但是“读读读,书中自有田螺姑娘;读读读,书中自有黄金万两;读读读,书中自有人生理想”的自我封闭独立完整的社会价值体系,而且由于可以给一国GDP增长作出巨大贡献,给教育产业既得利益集团带来巨大利益,因而成为凌驾于国民学力体系和国家创新体系之上的独立完整的社会价值体系。国家学历体系成为凌驾于国民学力体系和国家创新体系之上的独立完整的社会价值体系,将摧毁国民学力体系和国家创新体系,严重阻碍科学发展、经济高质量发展与人类文化的有效传承积累。

国家学历体系是国民学力体系的附庸、国家创新体系的组成部分,还是凌驾于国民学力体系和国家创新体系之上的、独立完整的社会价值体系,关键在于是否存在国家学历体系向国家创新体系转化的中介。是否存在国家学历体系向国家创新体系转化的中介的关键在于:博士仅仅是靠集中体现博士学力的合格的博士学位论文背书的“学位”,还是靠不能体现博士学力的专业课程考试-考核-学分累积背书的“学历”。“学历博士”是割裂国家学历体系和国民学力体系、国家学术体系、国家创新体系,使国家学历体系成为凌驾于国民学力体系、国家学术体系、国家创新体系之上的独立完整的社会价值体系的根源。

国家创新体系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以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国家创新体系的语系语境中,“学历博士”非法。彻底抛弃“学历博士”或学历化的博士培养模式,是建立国家创新体系的必然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要求。

国家学历体系的主管部门为现在的教育部。保留现有为有钱人子女开办设立的高学费学校和学历制度。任何学校,不管是985还是211,只有学历没有学位,最高学历就是本科,撤销“研究生学历”。任何学校不得以任何名义把学位和功名的事务纳入学校的业务范围,杜绝任何学校强加在穷人头上、把穷人当韭菜的潜规则。该体系培养的人才作为合格的专业人员,国家不包分配。

在社会人才评价、智商评估体系中,学术高于学位,学位高于功名,功名高于学历,低学历的学位高于高学历的学位,低学历的功名高于高学历的功名,以确保穷人家的孩子能够有机会通过自己非金钱、低成本的悬梁刺股的奋斗后来居上,以打破社会阶层的固化,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到实处,同时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国家教育体系  国家培养国民素质、提高国民学力、培养各级各类人才的制度、体制、机制、设施,包括学历教育体系与非学历教育体系、学校教育体系与非学校教育体系。提高国民整体素质是国家教育体系的核心,提高国民科学素质是提高国民整体素质的核心,提高国民学力素质是提高国民科学素质的核心。国家教育体系本质上属于国家公益部门即非GDP部门。教育产业化是把教育由非GDP部门转变为GDP部门的改革取向,经过教育产业化改革使教育部门由公益部门转变成盈利部门,否定了非学历教育、非学校教育的可能性与必要性,在把中国人民的智力资源最大限度通过学校产业这个平台纳入GDP增长统计数据源的同时,使中国人民的智力资源为学校带来利润最大化。社会主义国家的教育产业化是典型的、彻头彻尾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其垄断的不是一般的自然资源,而是智力资源、社会资源与中国人民的发展权。教育产业化及围绕教育产业化制定的制度、体制、机制设计与社会价值观导向严重扭曲颠倒了人类文明价值体系,颠倒了学历和学力之间手段和目的的关系,扭曲了学术评价标准和社会人才评价体系,破坏了国民创新体系,剥夺了贫穷家庭后代平等受高等教育的权利;在使GDP、人均GDP指数大大提高的同时,降低了中国人民的受教育程度与实际生活水平,使我国人类发展指数、社会发展指数、社会福利指数、人民幸福感指数大大降低,是改革的异化与社会的后退。教育产业化是教育行政化、学术行政化的根源,与人才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的要求背道而驰。中国式现代化要求重建国家完整科学、以学力为导向的教育体系。

陈世清:什么是中国式现代化(二)

本辑要点:中国式现代化,首先是学术、思想、理论、科学、思维方式、科学方法的现代化。

学术 理论创新活动,即创立新理论的著书立说。广义上,学术还包括对学术的评价活动。科学家是学术的主体,理论创新是科学家的科研工作及其成果的本质内容。学术、学术评价的标准仅和原创理论及实践检验有关,和职称、头衔、学历、所毕业院校、担任社会职务、同行评价、社会影响力无关。独立性、创新性、科学性、规范性、价值性是其本质特征。

学术论著  学术论著就是科学家的科研工作或理论创新活动的成果,包括论文、专著、科研报告等。创新性、规范性、自洽性、价值性,是学术论著的本质特征。学术论著是科研成果的主要形态。

学术评价  对学术成果(主要形式为论文、专著、科研被告)的学术水平与实际价值的评判。根据科学学原理,学术评价的唯一的科学标准是理论的原创性与实践价值。真正的符合科学学规范的原创理论肯定有实践价值;从学术评价的角度而言,实践价值只是对原创理论的科学性或原创理论是否成立的一种检验,所以严格意义上学术评价的唯一的科学标准是理论的原创性。一般情况下,理论的原创程度高低与学术水平高低、实践价值大小、学者的学术地位成正比。广义上学术评价也属于学术活动。

学术刊物  学术刊物就是发表理论创新活动的成果——学术成果的刊物。理论创新活动成果的主体是学术论文(科研报告),学术刊物就是发表学术论文(科研报告)的媒介。发表的文章是学术文章或理论创新成果的文章,不是仅仅经得起文字查重审查的“天下文章一大抄”抄出来的垃圾文章,是学术刊物的本质特征。

学术规范   学术规范是指学术研究必须运用一般科学方法,研究过程必须符合科学规律形成的一般规则,研究成果必须符合科学学基本原理,理论阐述必须符合形式逻辑与对称逻辑,文字表述必须符合学术论著格式要求。广义的学术规范,包括学术评价中的学术规范,即学术评价也必须遵循学术规范的基本原则。学术规范的核心与灵魂,是实事求是。

学风  学风既指体现学者个人学术品格的学术风格,也指包括大学、科研机构在内的整个学术界的学术风气。学者的学风好坏,体现了学者的人品高低和道德素质。学术界的学风好坏,体现了整个学术界的道德水准。学术界的学术风气由大多数学者的学术风格决定。学者的学术风格和学术界的学术风气主要包括以下这些内容:是治学严谨,还是抄袭成风;是独立思考,还是盲目跟风;是原创为荣,还是原创为耻;是面对质疑,还是文过饰非;是勇于更新,还是因循守旧;等等。学风和学术规范的区别在于:学术规范属于学术领域的认知范畴,学风属于学术领域的道德范畴。但二者不是截然分开的;学术规范往往是学风的体现,严重的学术规范问题本身就是学术不端——学风问题的表现。

原创思想  能够通过组织论证形成原创理论的、别人没有产生过的思想。原创思想是原创理论的必要前提。在组织论证之前,原创思想给人的印象就是奇思异想、胡思乱想、“科学妄
想”;但正是这些奇思异想、胡思乱想、“科学妄想”构成原创理论的精粹,奠定科学家的学术地位。爱因斯坦由于自己数学功底差,他发表的相对论论文是朋友帮助他建构的数学模型,但这丝毫不影响爱因斯坦作为相对论创始人的学术地位,也丝毫不影响爱因斯坦作为科学巨匠的历史地位。数学只是表达思想的形式与工具,和自然语言作为表达思想的形式与工具没有本质的区别。数学模型不是科学论文的必要环节,没有应用数学模型的原创思想和科妄、伪科学划等号没有科学方法论根据,以反科妄、反伪科学为名反原创思想原创理论是书呆子。

原创理论  科学学意义上的原创理论严格指别人没有说过、可以证实不可证伪的科学理论体系。原创理论首先有一个内涵明确外延清晰的原创核心概念,以这个概念为出发点,从抽象到具体,根据逻辑和历史相一致的原则,一环扣一环展开为逻辑严密条理清晰的理论体系,以学术论文或学术专著为表现形式。原创理论必须逻辑(形式逻辑与对称逻辑)上自圆其说,经得起实践检验。原创理论不是新观点、新解释、新政策、新方案、新模型、新模式,而是新理论。原创理论是创新性与科学性的统一、创新性与系统性的统一、创新性与规范性的统一、创新性与实证性的统一、创新性与操作性的统一、创新性与艺术性的统一、创新性与价值性的统一、创新性与主体性的统一的科学理论。原创理论的核心是创新性与科学性的统一。科学的原创理论往往是原有理论或前人思想的合乎逻辑的发展,任何科学的发展都是通过原创理论的产生来实现,没有原创理论就没有科学的发展。原创理论不包括那些虽然别人没有说过、但可证伪的不科学理论和不可以证实也不可证伪的非科学理论。

原创基础理论  科学学意义上的原创基础理论指别人没有说过的、可以证实不可证伪的科学的基础理论。原创基础理论包括三种类型:一是改变一门科学原有范式中的旧的基础理论,形成一门科学原有范式中的新的基础理论;一是改变一门科学原有范式,形成一门科学新的范式;三是开辟科学新领域,创立新学科,并形成该新学科的基础理论。如对称经济学就是新的经济学范式,对称平衡论就是新的、科学经济学的基础理论;纵深科学就是开辟科学新领域,创立新学科,并形成新学科的基础理论。在科学的基础理论上可以衍生出一门学科新的原创理论群。科学的基础理论往往是原有多种理论或前人多方面思想的合乎逻辑的发展,原创基础理论的产生标志一门学科的发展进入新的阶段。原创基础理论不包括那些虽然别人没有说过、但可证伪的不科学基础理论和不可以证实也不可证伪的非科学基础理论。

原创理论范式  在新的理论参照系基础上形成新的理论框架,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一门学科新的基础理论。原创理论范式的产生是一门学科发展的新的里程碑。

哲学  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理论体系。世界观是关于世界的本质、发展的根本规律、人的思维与存在的根本关系的认识,方法论是人类认识世界的根本方法。方法论是世界观的功能,世界观决定方法论。对称关系是宇宙的最深层本质,对称规律是社会的最根本规律,对称原理是科学的最基本原理,主体与客体(包括思维与存在)的对称关系是人与自然的最根本关系,所以哲学严格来讲就是对称哲学。

为什么哲学是科学之王?因为哲学反映的是世界的本质,不是某一领域、某一事物的本质,而通常讲的科学是指除了哲学以外的具体科学,具体科学是某一领域、某一事物的本质的反映。世界的本质是某一领域、某一事物的本质后面的更深层次的本质,是产生某一领域、某一事物的本质的根本原因。如果说,只有科学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那么,只有哲学,才能透过各门具体科学看具体科学后面更深层次的本质。世界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各门科学的分科,虽然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各个组成部分必要的途径和方法,但也造成了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对世界整体认识的破坏。如果人类对世界的认识不完整,那么对世界局部的认识也不完整,用不完整的认识指导实践会给实践造成消极的后果。为了打破这种分科认识的局限性,人类必须学哲学,理清各个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实现人类对世界认识的不断完善,提高自己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能力。所以哲学是科学之王。

科学  科学是正确反映世界本质与规律的理论,包括正确的概念、命题、原理与理论体系;其对象是客观本质与客观规律,内容是科学本质与科学规律,形式是语言,包括自然语言与数学等人工语言。科学和科学真理是同义语。科学或科学真理的本质属性是正确性-可证实性-不可证伪性。根据科学反映对象的领域,科学目前分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横断科学、纵深科学、哲学六个大类。在中华民族整体论的思维方式看来,科学是一个整体,科学不等于学科也不等于分科,不同类别的科学之间的区别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不同类别的科学之间的联系是绝对的,是跨学科、边缘学科、交叉学科、综合学科研究范式的理论依据。科学是一个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哲学既是科学的起点、科学的源头、科学之母,本身也是最深层次的科学。科学是正确反映世界本质与规律的理论;科学理论反映世界本质与规律的深度与层次的高低,决定科学理论层次的高低。哲学反映宇宙最深层次的本质与规律,因此哲学是最高层次的科学。

科学是正确反映世界本质与规律的理论,法律是人类根据对社会的本质与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所制定的、使人类能够自觉根据社会发展规律行事的行为规范,所以法律以科学为依据。法律以科学为依据的原理,是法律的理论基础,也是最根本的法理。为什么任何人、包括制定法律的人本身都必须在法律范围内活动?因为法律不是某些人的工具,而是规律的反映;依法办事,就是依规律办事;规律是必然的、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正好像发现宇宙三大定律的牛顿自己也必须在宇宙三大定律的范围内活动一样,规律之所以是规律就是因为没有例外。任何人都不能享受治外法权。同时,正因为法律以科学为依据,所以真正的懂法,就必须懂得法律后面的科学,使自己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不懂公司法、经济法、经济学、哲学,就不可能真正懂税法,执行好税法。

科学素质  科学素质是人作为主体尊重科学、学习科学、发展科学、运用科学的精神、态度、方法、知识和能力的素质,是人的主体性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素质不等于科学知识,科学知识不等于书本知识,书本知识不等于课本知识。通过批判性思维和积极的实践探索发展科学,包括修正不完善理论、推翻不科学理论、在实践中提炼出新的科学理论,是科学素质的核心。科学素质是人类发展指数之一,因而提高科学素质是国民素质的系统工程,训练批判性思维方式应该是大学生基础课程中的基础课程,“尽信书不如无书”应该是大学生的第一堂课,有原创为荣无原创为耻应该成为大学生的基本价值观。

科学方法论  科学方法论指由正确的世界观决定的人们正确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属于哲学方法论范畴。科学方法论,即人们正确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哲学方法论,是科学方法的理论基础。科学发展到今天,科学方法论就是建立在对称关系是宇宙的最深层本质,对称规律是社会的最根本规律,对称原理是科学的最基本原理的世界观基础上的科学研究、科学评价、科学发展的正确的一般的科学方法。一般的科学方法包括:直觉方法、对称逻辑思维方式、对称平衡方法、五维空间方法、复杂系统论方法、公理方法、分析综合方法、典型分析方法、还原论与整体论相统一方法、规范与实证相统一方法、抽象与具体相统一方法、逻辑与历史相一致方法、跨学科研究方法、原创理论与经世致用的学术评价标准。当今时代这些科学方法是正确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也是人们进行任何一门科学研究必须应用的方法。如果说,在以牛顿力学为代表的线性科学占主流的近现代人们仅仅靠三维空间范式框架中的还原论方法、归纳实证方法、抽象方法、数理统计方法就能取得科学成就,那么在量子时代很难想象一个缺乏五维空间范式框架中对称非线性复杂系统论方法、公理方法、分析综合方法、典型分析方法、还原论与整体论相统一方法、规范与实证相统一方法、抽象与具体相统一方法、逻辑与历史相一致方法等科学方法系统严格训练的研究人员能出世界一流水平的原创理论成果。没有掌握五维空间范式框架中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就无法理解为什么中国经济学—对称经济学代替西方经济学成为人类经济学的主流是通过空间交替体现时间之矢的人类经济学发展的自然历史过程,就会把对称经济学看成奇谈怪论,看成伪科学。

学习 学习是人类积极主动地在与外界物质、能量、信息交换的实践过程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形成知识的过程。学习有两种:继承性学习与创新性学习。继承性学习,是通过学习掌握已有的知识的过程。创新性学习,是通过学习已有知识和总结实践经验创造新知识的过程。学历性学习,属于继承性学习。学力性学习,属于创新性学习。两者的关系不是并列的,用创新性学习主导继承性学习将使学习更有成效。只有在实践中与时俱进进行创新性学习,才能形成对实践真正有用的实践系统性知识。

陈世清:没有经过跨学科学习训练知识结构单一无法进行跨学科研究
——为什么要停止中国大学一切官方授权的科研活动(二十五)@全国人大

跨学科研究,是用头脑里的跨学科知识进行研究,不是用头顶上的跨学科头衔进行研究。

当今时代,任何专业性课题都必须开展跨学科研究,任何专业性课题的研究成果都是跨学科知识的“全息元”,课题细分与学科跨度是相反相成的,以课题专业性为由否定跨学科研究不成立。跨学科研究以跨学科学习为基础。

这里讲的跨学科学习不是指的跨学科“学历”,现有教育体制的“双学士”、“双硕士”、“双博士”并不等同于跨学科学习。真正的跨学科学习是把不同学科的知识按照系统论方法进行融合,形成头脑中的知识系统,并能够综合运用到每一个“专业”课题的研究中。当今时代,任何一个“专业”课题的研究都是跨学科研究,任何一个“专业”课题的研究成果都是跨学科研究的成果。宇宙本身是一个系统,地球本身是一个系统,知识本身是一个系统,是人类人为地通过所谓的“分科”、“分科教育”把其搞得七零八落,如果没有经过真正的跨学科学习训练,即使跨学科学历、今天念这个专业明天念那个专业形成头顶上一百个学衔也无法真正实现把不同学科的知识按照系统论方法进行综合,形成头脑中的知识系统;在“双学士”、“双硕士”、“双博士”的头脑中,不同学科的知识仍然是分离的,在面对具体问题、具体课题时,知识结构仍然是单一的。对于真正的跨学科前沿研究成果,诸如陈世清的对称经济学、对称哲学、对称逻辑学、对称管理学、对称平衡论、信息控制论、五维空间理论,中国分科教育模式形成的“高学历学霸”有可能连看都看不懂,怎么评论、推进、发展、真正进入科研前沿?

陈世清:没有经过创新性学习的长期历练无法进行创新性研究
——为什么要停止中国大学一切官方授权的科研活动(二十四)@全国人大

创新性学习是创新性研究的前置条件,没有经过长期艰苦的创新性学习的系统训练,怎么有可能进行真正的创新性研究?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真正的科研-出创新性理论成果的能力只能是像姜萍那样,在扣好人生第一颗纽扣的前提下,长期带着问题创新性学习历练出来的,从创新性学习到创新性研究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自然历史过程。目前这种从托儿所小班到博士后大班按照标准答案进行非创新性刷题的“学习”模式,认为只要“学”到博士“毕业”就可以一下子直接跳入创新性研究阶段、出创新性科研成果,只是一厢情愿、不切实际的幻想。
分页: 21/301 第一页 上页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下页 最后页 [ 显示模式: 摘要 | 列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