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批判(三十四):西方经济学模型中数学工具成了“数学陷阱”
[
2011/02/20 23:27 | by admin ]
2011/02/20 23:27 | by admin ]
经济学数学化使经济学脱离实际的根源:抽象化,而不是具体化;片面化,而不是立体化;线性化而不是非线性化;局部化而不是整体化;共性化而不是个性化。
现在数理逻辑的二维空间性质,根本不可能得出主观与客观、主体与客体、主体性与科学性、逻辑与历史以及时间、空间、层次五度空间相互转化的对称方程式,但用简单的图示却可以做到。因此,现有的数理逻辑做不到思辩性与证实性的统一,达不到辩证逻辑的高度,更达不到对称逻辑。
由于人对事物质的认识先于对事物量的认识,人类抽象思维的发展先于数学表述形式的发展,迄今为止人类抽象思维发展阶段远远高于数学思维发展阶段,如果把数学表述看成经济研究的必要条件,无异于削足适履,拖了经济学与原创成果的后腿,极大限制了经济学的发展。这也就是西方主流经济学数十年停滞不前,除了在建立数学模型上花样翻新,在基础理论建设方面毫无进展的根本原因之一。
在他们那里,数学工具成了“数学陷阱”,只能靠“五十步笑百步”,靠自诩“主流”来聊以自慰。
本文摘自陈世清著《对称经济学》,该书近日已由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再版。
现在数理逻辑的二维空间性质,根本不可能得出主观与客观、主体与客体、主体性与科学性、逻辑与历史以及时间、空间、层次五度空间相互转化的对称方程式,但用简单的图示却可以做到。因此,现有的数理逻辑做不到思辩性与证实性的统一,达不到辩证逻辑的高度,更达不到对称逻辑。
由于人对事物质的认识先于对事物量的认识,人类抽象思维的发展先于数学表述形式的发展,迄今为止人类抽象思维发展阶段远远高于数学思维发展阶段,如果把数学表述看成经济研究的必要条件,无异于削足适履,拖了经济学与原创成果的后腿,极大限制了经济学的发展。这也就是西方主流经济学数十年停滞不前,除了在建立数学模型上花样翻新,在基础理论建设方面毫无进展的根本原因之一。
在他们那里,数学工具成了“数学陷阱”,只能靠“五十步笑百步”,靠自诩“主流”来聊以自慰。
本文摘自陈世清著《对称经济学》,该书近日已由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再版。
西方经济学批判(三十三):西方经济学的模型是归纳的,而不是演绎的,更不是典型分析的
[
2011/02/17 23:50 | by admin ]
2011/02/17 23:50 | by admin ]
西方经济学的思维方式是工业经济时期典型的思维方式,所以他们的模型往往失效。虽然他们自己把可证伪看成科学的标准,但他们的经济学不能称为科学。仅仅建立在经验归纳基础上的模型,不管其数学方程如何精美,也不过是建立在沙滩上的王宫。
典型分析不等于孤立分析,把握时空背景不等于界定经济环境。一方面这种自我设限的方法不可能得出普遍必然性的结论,另一方面他们又津津乐道于这些结论的实证性,并把其作为经济学原理提出来,从而陷入一个又一个悖论。
逻辑与数据统计、分析与综合二者是必须同时并举,不可偏颇。只有这样,才能从无序中整出有序,从现象中找出本质,从趋势中理出规律,使经济学真正成为一门科学,由经验科学上升为理论科学。
本文摘自陈世清著《对称经济学》,该书近日已由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再版。
典型分析不等于孤立分析,把握时空背景不等于界定经济环境。一方面这种自我设限的方法不可能得出普遍必然性的结论,另一方面他们又津津乐道于这些结论的实证性,并把其作为经济学原理提出来,从而陷入一个又一个悖论。
逻辑与数据统计、分析与综合二者是必须同时并举,不可偏颇。只有这样,才能从无序中整出有序,从现象中找出本质,从趋势中理出规律,使经济学真正成为一门科学,由经验科学上升为理论科学。
本文摘自陈世清著《对称经济学》,该书近日已由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再版。
西方经济学批判(三十二):西方经济学的模型建立在统计规律基础上而非建立在因果分析基础上
[
2011/02/17 23:12 | by admin ]
2011/02/17 23:12 | by admin ]
统计规律是走向因果律的途径,而途径不等于目标。建立在因果分析基础上的科学结论,是不可证伪的。以可证伪作为科学的标准,说明他们的模型注定是不可靠的。
概率论的方法论本质,是线性思维方式在量子力学时代的延伸、牛顿力学在社会生活领域的延伸,是方法和对象、内容和形式的不对称。所以概率论不是现代经济学建构的数学工具。
本文摘自陈世清著《对称经济学》,该书近日已由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再版。
概率论的方法论本质,是线性思维方式在量子力学时代的延伸、牛顿力学在社会生活领域的延伸,是方法和对象、内容和形式的不对称。所以概率论不是现代经济学建构的数学工具。
本文摘自陈世清著《对称经济学》,该书近日已由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再版。
西方经济学批判(三十一):西方经济学的模型条件未经限定
[
2011/02/15 23:13 | by admin ]
2011/02/15 23:13 | by admin ]
时空本来是有序的。只是在自然界,这种有序性可以一目了然。在经济领域,这种有序性寓于无序性之中,只有通过人的理性抽象思维才能把握。所谓“界定经济环境”,如果仅仅停留在“信息”、“经验”、“实证”层面,是把经济研究混同于经济项目研究,那么经济领域对于经济学家来讲,只能是一个“黑洞”;从中得出的结论不可能具有普遍必然性,由它们建立的经济学模型被不断“证伪”是不足为奇的。
任何一门模型都有特定范围、特定层次的操作性。操作性是科学性的内在环节,是和科学的特定内容对称的要素。完全没有操作性的科学性是不存在的。如果一种模型没有操作性,那么这种模型就不是科学。
西方经济学的“囚徒困境”以及大量的此类模型,就是这种条件未经限定的“模型方法”的产物,不能反映生活的现实。线性思维方式与理论体系的不可操作性,是西方经济学的最本质特征。它们也只能自我设限于经济问题的“解释”,而不是经济问题的“解决”。
本文摘自陈世清著《对称经济学》,该书近日已由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再版。
任何一门模型都有特定范围、特定层次的操作性。操作性是科学性的内在环节,是和科学的特定内容对称的要素。完全没有操作性的科学性是不存在的。如果一种模型没有操作性,那么这种模型就不是科学。
西方经济学的“囚徒困境”以及大量的此类模型,就是这种条件未经限定的“模型方法”的产物,不能反映生活的现实。线性思维方式与理论体系的不可操作性,是西方经济学的最本质特征。它们也只能自我设限于经济问题的“解释”,而不是经济问题的“解决”。
本文摘自陈世清著《对称经济学》,该书近日已由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再版。
西方经济学批判(三十):西方经济学的模型前提未经证明
[
2011/02/14 21:41 | by admin ]
2011/02/14 21:41 | by admin ]
西方经济学之所以要以价格机制为核心机制,是为了迎合数学方法的需要,把不能量化的价值转换成可以量化的价格。这无异于削足适履。
只有价格经济学才有必要和可能把经济学数学化,价值经济学既无必要也不可能数学化。因为价值是实体、属性、关系的统一,而价格只体现关系。经济学数学化的前提是以价格为市场的核心机制。而这个前提不成立。从错误的前提出发,不管推导过程逻辑多么严密,数学体系多么完整,必然导致错误的结论。
经济学数学化的认识根源在于经济发展的规律性同人的主体性的对立。实际上社会经济的规律性同人的主体性是统一的,前者恰恰通过后者体现出来。正好像微观世界的自然规律通过基本粒子的无序运动体现出来一样。
承认经济发展的规律性,是经济学理论简单性、一贯性的前提。经济学必须研究经济运动规律,而不仅仅是研究经济运行中某个要素的运动规律。任何一个要素单独抽象出来,都不能揭示它的运动规律。西方经济学经济模型的复杂性、各种模型之间的冲突性,源于对经济认识的非规律性。经济规律本来就是人们不同方向作用力的总和,个人预期的不确定性不能否认经济发展的稳定性。所谓时间不一致,就是理性预期的悖论。理性预期的悖论是由于人的行为模式、企业经营模式、政府决策模式、社会发展模式相互之间不对称造成的,化解这个悖论不是靠博弈,或用数学模型来描述,而是对称;而政府政策在此过程中起纽带作用。
本文摘自陈世清著《对称经济学》,该书近日已由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再版。
只有价格经济学才有必要和可能把经济学数学化,价值经济学既无必要也不可能数学化。因为价值是实体、属性、关系的统一,而价格只体现关系。经济学数学化的前提是以价格为市场的核心机制。而这个前提不成立。从错误的前提出发,不管推导过程逻辑多么严密,数学体系多么完整,必然导致错误的结论。
经济学数学化的认识根源在于经济发展的规律性同人的主体性的对立。实际上社会经济的规律性同人的主体性是统一的,前者恰恰通过后者体现出来。正好像微观世界的自然规律通过基本粒子的无序运动体现出来一样。
承认经济发展的规律性,是经济学理论简单性、一贯性的前提。经济学必须研究经济运动规律,而不仅仅是研究经济运行中某个要素的运动规律。任何一个要素单独抽象出来,都不能揭示它的运动规律。西方经济学经济模型的复杂性、各种模型之间的冲突性,源于对经济认识的非规律性。经济规律本来就是人们不同方向作用力的总和,个人预期的不确定性不能否认经济发展的稳定性。所谓时间不一致,就是理性预期的悖论。理性预期的悖论是由于人的行为模式、企业经营模式、政府决策模式、社会发展模式相互之间不对称造成的,化解这个悖论不是靠博弈,或用数学模型来描述,而是对称;而政府政策在此过程中起纽带作用。
本文摘自陈世清著《对称经济学》,该书近日已由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再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