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批判(二十一):唯科学主义
[
2011/01/12 23:26 | by admin ]

把经济学的实证性与规范性、科学性与主体性对立起来,使参照系与现代科学发展、人的主体性和主体地位发展的要求不对称,是西方经济学没有科学范式的根本原因。主体性与科学性的统一,是对称经济学同西方经济学区别开来的最本质特征。西方经济学出于不对称思维方式,一方面认为经济学不是科学,另一方面打着经济学科学化的旗号,运用牛顿力学的线性方法,通过对社会有机体破坏与肢解来建构他们的经济学体系,并陷于唯科学主义经济学。
本文摘自陈世清著《对称经济学》,该书近日已由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出版。
本文摘自陈世清著《对称经济学》,该书近日已由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出版。
西方经济学批判(二十):没有规律这个概念
[
2011/01/11 21:16 | by admin ]

西方经济学的经验主义传统使他们没有规律这个概念,只有“趋势”、“序列”这个概念。西方经济学中的时间序列,实际上就是经济规律的经验主义表述。在他们看来,经济的发展没有因果规律性,只有事件的先后顺序,经济学就是对此顺序进行描述,并据此进行予测。在这样的思维方式指导下建立起来的模型,不能形成科学的范式是必然的。
本文摘自陈世清著《对称经济学》,该书近日已由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出版。
本文摘自陈世清著《对称经济学》,该书近日已由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出版。
西方经济学批判(十九):没有科学的范式
[
2011/01/10 21:19 | by admin ]

西方经济学见物不见人,把经济活动中的主体与客体对立起来, 主体性与规律性对立起来,经济学的科学性与主体性对立起来,经济学的科学性与规范性对立起来,经济学的思辩性与实证性对立起来,否定经济学的思辩功能,否认人的理性的无限性、经济规律的可把握性、经济趋势的可预测性,因而否认了世界的可知性,人类经济活动整体上成了盲目的博弈活动,因而是不对称经济学,不对称经济学不能成为科学。由于西方经济学的不对称思维,造成人的“理性”与“非理性”的对立,市场与政府的对立,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对立,凯恩斯学派与自由主义学派的对立,主流学派与非主流学派的对立,这一学派与那一学派的对立。所有这些学派的对立与争吵,只是盲人摸象以经济学殿堂为舞台的展开。由于西方经济学非对称的思维方式,所以西方经济学没有科学的范式。
本文主要内容摘自陈世清著《对称经济学》,该书近日已由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出版。
本文主要内容摘自陈世清著《对称经济学》,该书近日已由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出版。
西方经济学批判(十八):没有创业活动的影子
[
2011/01/09 21:45 | by admin ]

严格意义上,创新是生产的前提,也是生产的环节。只有创业活动,才有自由自觉的创造性劳动,才有再生经济。而在西方经济学中,恰恰没有创业活动的影子,有的只是现成的企业的经济活动。因为他们否认经济活动、经济过程中人的主体性,也就否认经济活动、经济过程中人的自觉性,把生产仅仅理解成产品的制造。在西方经济学的视野中,没有创新的位置。因而也就没有再生经济,只有消极配置出来的“均衡”。
本文摘自陈世清著《对称经济学》,该书近日已由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出版。
本文摘自陈世清著《对称经济学》,该书近日已由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出版。
西方经济学批判(十七):不能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指导作用
[
2011/01/08 13:29 | by admin ]

西方经济学把社会经济发展同宇宙整体发展的过程脱节开来,思维的方式是线性的,分析的方法是抽象的,分析的过程是经验的,分析的对象是平面的,分析的结果是脱离实际的。西方经济学把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定为配置,是把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定为物质的社会关系。既忽视了形成生产力的系统中人与自然的关系方面,又忽视了人与人关系中的精神方面,由于不能总体把握与合理定位形成生产力的社会系统与“社会——自然”统一的系统及其内部各个要素的结构,因而不能对人类自觉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起到指导作用。
本文摘自陈世清著《对称经济学》,该书近日已由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出版。
本文摘自陈世清著《对称经济学》,该书近日已由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