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页: 250/301 第一页 上页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下页 最后页 [ 显示模式: 摘要 | 列表 ]
     经济结构中,人的要素是首要的要素。改革开放意味着以往建立在经济、超经济强制基础上的人身依附关系得到摆脱。人的主体性,是生产力发展的根本标准与动力。改革开放以前生产力发展不快的根本原因是经济、超经济强制对人的主体性的压制,改革开放以后生产力快速发展的根本原因是人的主体性的解放。团队主体性、企业主体性、区域主体性、政府主体性、国家主体性,是逐步放大了的人的主体性。总体上国民整体摆脱人身依附关系的起点平等,大大提高人的主体性,对人的行为从质和量两方面作出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导向。制度高于技术,结构对要素的提升作用,主要是通过制度(经济制度与政治制度。产权制度只是经济制度的组成部分。私有制是产权制度的必要环节,而非必要条件)对人的主体性的导向、催化和提高来实现的。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快速发展的根本原因之二:转型对人的主体性的解放。




    本文摘自陈世清著《中国经济解释与重建》,该书近日已由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出版。
    中国改革开放存在着两种转型:一是经济制度的转型, 一是经济增长方式与实践模式的转型。两种转型是局部与整体、个别与一般、微观与宏观的关系。处理好两者的关系,将使后者得到充实,前者得到升华。中国改革开放,是两种转型的历史契合。转型经济最重要的是结构,是生产中人和人、人和物的结构从不对称向对称、消极对称向积极对称转化。对称结构,是转型经济的最深层机制。知识经济使经济全球化、生产社会化程度得以按几何级数增长,这种按几何级数扩大的生产社会化本身就可以使价值得以扩大、提升、再生。因此,知识经济以放大的形式,使资源的再生优于资源的配置、资源的配置从属资源的再生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得以展示和充分发挥。转型经济不但表现为经济活动中知识运营、生产社会化所带来的资源再生,而且表现为思维结构、社会结构、企业结构、生产结构的对称、有序、优化组合所带来的资源的裂变、再生与生产力的几何级数增长。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快速发展的根本原因之一:转型过程中的结构调整产生再生生产力。



      本文摘自陈世清著《中国经济解释与重建》,该书近日已由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出版。
    思想家:发散思维与收敛思维的对称。思想家: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的对称。思想家:科学家思维与艺术家思维的对称。思想家:灵感、顿悟,联想、想像,直观、直觉……的对称。思想家:真的思维-善的思维-美的思维的对称。
    作为思想家的“经济学家”不但不是金融学家,而且也不是庸俗经济学家。作为思想家的经济学家和庸俗经济学家的区别:前者是大海,后者是沧海一粟。从经济学家身上,可以看出思想的力量、思想家的力量。而在庸俗经济学家身上,则只能看到钱的力量、价格的力量、GDP的力量。很难想象只会线性思维的人会是思想家。很难想象只会崇拜名人、权威的人会是思想家。很难想象只会照搬照套别人理论的人会是思想家。很难想象只会用别人的理论为别人的利益服务的人会是思想家。很难想象不是思想家的人会是经济学家。
    用思想家定位经济学家,就不能用数学家定位经济学家。用思想家定位经济学家,就不能用货币、金钱、价格、经济工匠定位经济学家。经济学家应该为经济体制转型、经济发展模式转轨提供理论依据、理论指导、理论预见;如果原有的经济学范式不能解释这种转型与转轨,那么这种转型与转轨则意味着提出经济学范式转换的历史要求,作为经济学家就应该因势利导,义不容辞、责无旁贷地建立与这种转型与转轨相对称的新的经济学范式,并建构相应的哲学范式。用西方经济学范式生搬硬套、牵强附会、削足适履地解析中国经济,在“左派”“右派”的中间地带寻找生存空间、“中左”“中右”“偏左”“偏右”乃至“先左后右”“左右摇摆”的游离中确立自身定位,是难以支撑“经济学家”、特别是转型与转轨时期“经济学家”这个头衔的。



      本文摘自陈世清著《对称经济学》,该书近日已由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出版。
    对全球性金融危机的不同层面的思考说明,经济学家和金融学家有本质区别。经济学家和金融学家的本质区别在于:经济学家能通过思考把握金融现象后面的经济规律与经济本质,而金融学家做不到这一点。只看到全球性金融危机后面的投机因素,只看到投机的主观因素(阴谋论)和投机的客观因素(制度论),仅仅把金融危机归咎于金融衍生品过度投机使用、看不到金融危机背后全球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经济发展模式转轨的历史必然性,只能是金融学家而不能是经济学家。经济学家与金融学家的本质区别说明:能成为哲学家不一定能成为经济学家,不能成为哲学家则肯定不能成为经济学家。经济学家首先是思想家。



      本文摘自陈世清著《对称经济学》,该书近日已由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出版。
      人民币内部贬值外部升值根本上是投机者逼出来的。外部升值是美国人的政治压力与金融投机家兴风作浪造成的;而美国政府本身就是最大的投机家。他们在贸易逆差中得到了物美价廉的商品,剥削了中国人的廉价劳力,又想方设法把中国人民辛辛苦苦换来的美元一夜之间缩水,让你在接下来的进口中只能换回不到一半的美国商品,无异于使本来就便宜得可怜的中国商品,再被打折一半。这就是美国政府操纵的损人利己的投机,也就是人民币先贬后升中的真实的厉害关系。而在国内,人民币贬值则是地产商用土地不可再生的神话和房地产价格只升不降的鬼话炒成的。
      日元增值造成日本经济崩溃,这样的教训不适合中国。日本的对外依赖度要大大高于中国。如果出口受阻,经济必然崩溃;而中国资源丰富,国内市场巨大,对外依赖性本来大大小于日本。人民币升值可以作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变出口依赖型为内部开发型的契机。所谓汇率,完全由市场来调节、政府无能为力说法也不符合实际。只要政府下决心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把国内市场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放在首位,而不是把数字GDP增长放在首位,改变扶持出口换汇的政策,那么人民币升值就有坚实的基础。



    本文摘自陈世清著《中国经济解释与重建》,该书近日已由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出版。
分页: 250/301 第一页 上页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下页 最后页 [ 显示模式: 摘要 | 列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