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页: 255/301 第一页 上页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下页 最后页 [ 显示模式: 摘要 | 列表 ]
    在知识经济时代,以对称机制为核心机制,市场是完全的,供求是均衡的,知识产品、创新产品的竞争是充分的,市场是出清的。竞争的充分性和市场的有序性、和谐性、对称性不但不矛盾,而且是新时期的市场机制。以对称机制为核心的市场机制,是完全的市场机制、真正的市场机制、和谐的市场机制。从不对称向对称转化,从消极对称向积极对称转化,是旧体制向新体制转化的最深层本质。这种转化提供了无数的机会,也提供了巨大的动力,主体方面的巨大动力和客体方面的无数潜在机会的有机结合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生产力发展的根本原因。



     本文摘自陈世清著《对称经济学》,该书近日已由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出版。
    在对称经济学看来,不确定的环境中有着确定性的规律;科学的决策,不但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能的。世界是可知的,主体与客体、思维与存在是对称的,思辩与实证是统一的,主体活动和经济规律是统一的,经济学的主体性与科学性是统一的。人不但可以认识规律、把握机会,而且可以创造机会。对策论像一根红线,把微观经济过程和中观、宏观经济过程统一起来,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统一起来,并在此基础上对各种经济学从方法论的角度重新定位,使之功能化、本质化、简单化、可操作化,从而扬弃了各种经济学流派在方法论上的对立。只有以对策论为核心的对称经济学才是真正的发展经济学。




    本文摘自陈世清著《对称经济学》,该书近日已由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出版。
    知识经济时代经济增长方式有两种:外延扩张与内涵增长。前者是数量增长型,后者是质量增长型。数量增长型靠有限资源的有限扩张。质量增长型靠有限资源的无限裂变。裂变,在结构上作文章,而不是在数量上作文章。质量增长型就是结构优化型。新经济就是通过优化经济结构取得最佳功能。作为人类社会整体的经济活动来说,经济学应该是资源优化配置与再生的学说。资源优化配置是手段,资源优化再生是目的。再生经济学应该是经济学的本义。在知识经济时期,把再生引入经济学体系中,说明配量与再生不是人和自然、人和物的两种关系,而是一种关系的两种属性:配量本身有再生功能。




    本文摘自陈世清著《对称经济学》,该书近日已由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出版。
      幸福经济学与政治经济学是两个本质不同的范式,想用政治经济学范式来消化“幸福悖论”,在旧的范式框架内建立所谓的“幸福经济模型”,只能徒劳无功。 “幸福悖论”的根源在于政治经济学的核心是价格机制,是以金钱为代表的物质财富的增加;在这样的“经济学”的引导下,不是使财富成为人的手段,而是使人成为财富的手段;不是使经济发展成为人全面发展的手段,而是使人的发展成为经济发展的手段,从而使财富增长与经济发展越快,人越成为财富与经济的奴隶。所以,“幸福悖论”的根源在于政治经济学的范式;解决这个悖论的根本途径,是对经济学重新定义与定位,改变政治经济学范式,把主客体关系看成是基本的经济关系,把幸福和人的全面发展看成是经济发展的目标;是以价值机制取代价格机制,成为经济学的核心机制。


    本文摘自陈世清著《对称经济学》,该书近日已由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出版。
    企业形成和发展的根本原因,既不是提高效率、扩展市场,也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市场交易”的内化以降低成本,而是如果没有同不同历史时期相应的组织结构,就根本不能生产出与不同历史时期相应的产品。传统意义上的“市场交易”内化,仅是企业形成的第一层纽带。使企业存在和可持续发展的更深层次的纽带,是企业要素的整体结构及其功能。从企业的“系统质”来讲,企业内部如果存在着交易关系,那么这个交易关系的本质是合作。从企业和市场其他主体间的关系来讲,交易的本质是合作,竞争的本质是取得交易的机会。从这个意义上,市场主体间的关系,最根本的是合作关系。企业是要素、结构、功能相统一的完整系统,是一种凝固的合作关系,是对称的产物——与时代对称的产物。



     本文摘自陈世清著《对称经济学》,该书近日已由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出版。
分页: 255/301 第一页 上页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下页 最后页 [ 显示模式: 摘要 | 列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