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页: 259/301 第一页 上页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下页 最后页 [ 显示模式: 摘要 | 列表 ]
    所谓规范与实证的统一,就是在是什么的基础上为什么,在为什么的基础上怎么样,在怎么样的指导下,去进一步认识是什么、解释为什么,从而指导实践的发展,达到真善美的统一。所以,规范与实证的统一有两层意义:一是合理的解释,一是正确的引导。合理的哲学,是真善美对称的哲学。合理的经济学,是真善美对称的经济学。经济学是审美的,就应该是规范的,就应该是理想与现实的统一。思维规律与经济客观规律的相互建构原理、相互建构的基础与纽带说明:经济学作为一门经济科学,它的实证性与主体性、怎么样与是什么是内在一致的。经济社会本来是由人的自觉活动组成的,事实、逻辑与价值不可分割,这是经济社会和自然的本质区别。经济学的实证性与规范性是统一的。经济学的规范性就在经济学的实证性之中,经济学的实证性就在经济学的规范性之中。同样,经济学的规范性就在经济学的科学性之中,经济学的科学性就在经济学的规范性之中。妄图离开经济学的规范性寻找经济学的实证性,离开经济学的规范性寻找经济学的科学性,本身既不规范也不科学;其结果,是既无经济学的规范性又无经济学的实证性。



    本文摘自陈世清著《经济学的形而上学》,该书近日已由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出版。
       五度空间理论,是整体论从本质到现象展开的方法论基础,也是还原论与整体论统一起来的方法论基础。在五度空间理论看来,认识过程(研究过程属于认识过程)和叙述过程,都是具体——抽象——具体。因为起点和终点都是具体,因此都是整体;具体——抽象——具体的认识方法和叙述方法是整体论方法。这就解决了整体论认识过程和叙述过程怎样同整体论中整体原则相吻合的问题。从具体到抽象,可以看成是还原论的认识过程;从抽象到具体,可以看成是还原论的叙述过程。还原论本来就是要把整体还原为部分,所以这两个过程同它的个体论的基本原则不矛盾。所以还原论就是整体论。这就把还原论与整体论统一了起来。在这里,要把本原同本质区别开来。本原虽然是整体的最小单位,然而却仍然是现象;本质则是比规律更深层次的范畴。以五度空间模式来观察,从整体上看,整体论是真正的理论基础,而还原论只是一种应用理论。由于政治经济学以还原论为理论基础,对称经济学以整体论为理论基础,而还原论从属于整体论,所以政治经济学从属于对称经济学。



    本文摘自陈世清著《经济学的形而上学》,该书近日已由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出版。
    人类迄今为止的“经济学”都是政治经济学,都只研究构成经济活动与经济发展本质与规律的某个层面、某种要素、某类结构,因而都不能从总体上揭示经济活动与经济发展的本质与规律。对称经济学不仅研究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生产关系,也不仅研究生产中人与自然的关系——所谓的生产力,而是研究经济活动、经济发展的本质和规律。经济活动与经济发展的本质与规律必然由经济活动中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组成,但不能归结于它们中的任何一个方面。对称经济学运用对称逻辑、对称辩证法、五度空间方法、系统论方法、主体性与科学性相统一的方法,研究经济活动、经济发展中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本质的关系及其时空展开,提高人们认识、运用经济规律的自觉性与水平,使经济得到更快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摘自陈世清著《经济学的形而上学》,该书近日已由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出版。
    时间、空间、层次是对称的;社会空间、社会时间、社会层次,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主导;后者通过前者来展示,前者通过后者来提升;它们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对称哲学揭示了知识经济(层次)、全球化与多元化(空间)、超速发展(时间)、合作主导竞争与双赢发展(性质)的对称关系。既然层次、时间、空间可以相互转化,知识的重新洗牌将带动经济的重新洗牌,经济全球化与经济区域化是双向同步过程,经济上落后的国家有可能跨发展阶段并后来居上;既然层次、时间、空间可以相互转化,知识经济时代的产业结构、特别是像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的产业结构,就应该是以创新业为先导、知识业为主导、制造业为核心、农业为基础、服务业为配套的再生型→循环型→生态型→稳定型→对称型→和谐型结构,以取得可持续发展与超速发展。五度空间理论的意义:知识与智慧转变为生产力。如果说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使人类根据质能关系式制造出原子弹,那么五度空间理论导致知识、信息向能量和质量的转化并裂变出生产力。五度空间理论使哲学和经济学实现了统一,从而实现真正的哲学革命和经济学革命。


       本文摘自陈世清著《经济学的形而上学》,该书近日已由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出版。
    把生产力看成是层次范畴,是特定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制约下的产物。虽然理论上承认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后决定力量,然而却是在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限制下来发展生产力,把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看成是“相对稳定”的生产力发展的框架。在有利于经济和政治制度的前提下发展生产力,把制度看成是绝对的、生产力的发展看成是相对的,在实践中往往是以牺牲生产力的发展、阻碍主体性的提高和社会的进步来维护社会制度,是削足适履。“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服务生产力”的理论在实践中的必然结果,是生产力服务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这是社会不和谐的根源。社会有机体就是经济有机体,生产力是社会有机体的功能,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展开。劳动者、劳动手段、劳动对象是物质因素和精神因素的统一,社会的思想关系和社会的物质关系对生产力有直接作用。竞争力是相对生产力,也是经济系统的整体功能。企业竞争力是企业系统的整体功能。



      本文主要内容摘自陈世清著《经济学的形而上学》,该书近日已由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出版。
分页: 259/301 第一页 上页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下页 最后页 [ 显示模式: 摘要 | 列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