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页: 261/301 第一页 上页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下页 最后页 [ 显示模式: 摘要 | 列表 ]
    只有把人看成是主体,才能全面、正确地理解人本主义和科学主义、科学发展和道德发展、历史尺度和道德尺度、历史的必然规律和人的活动、人的权利和义务、目的和手段、人性的发展和社会发展、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真善美的统一和一致。西方经济学之所以没有经济科学的范式,是由于他们的最根本缺陷,是缺乏主体性。这也是西方经济学同西方经济发展现实、同西方管理学发展不对称的根本原因。幸福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是两个本质不同的范式。以价格机制为核心机制,科学性与主体性相对立,不可能实现人的幸福与全面发展。解决“幸福悖论”的根本途径,是使经济学的科学性与主体性得以统一。必须对经济学重新定义与定位,把主客体关系看成是基本的对称经济关系,把幸福和人的全面发展看成是经济学和经济发展的目标,以价值机制取代价格机制成为经济学的核心机制。



    本文摘自陈世清著《经济学的形而上学》,该书近日已由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出版。
    世界是可知的,思辩性与实证性是对称的;经济主体与经济客体、思维与存在是对称的,思维与存在、主体与客体、物质与意识、天与人之间的同一是绝对的,差异、对立与斗争是相对的。经济主体活动和经济规律是统一的,经济学的主体性与科学性是统一的。对称哲学既是出世的形而上学,也是入世的道德哲学、实践哲学,外部世界的实在问题同人的存在问题是同一个问题。从具体经济科学到对称哲学,从对称哲学到具体经济科学的发展,是人类的、个人的、空间的、时间的、历史的、逻辑的过程,而不仅仅是逻辑过程。对称哲学的建立具有必然性;它的建立使人对经济的认识过程更自觉,更有效。



    本文摘自陈世清著《经济学的形而上学》,该书近日已由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出版。
      经济学范式本身的变迁是和人类经济发展过程、人的主体性发展过程相一致的。经济学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是统一的,经济学中的主体性同科学性不是对立的;主体性、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本身就是历史规律的必然结果,也是历史规律的组成部分。把经济学的主体性与科学性对立起来,没有事实依据与逻辑根据。主体与客体的对称关系,是把经济学的对象是定位于“规律”而非“趋势”的出发点。经济学是五度空间方法框架制约下的复杂性科学,在这门复杂性科学中是有形与无形、软性与硬性的统一。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它们都是以人为中心的同一门科学体系——经济学从不同角度在不同领域的展开。



    本文摘自陈世清著《经济学的形而上学》,该书近日已由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出版。
    “天人合一”即对称,是思维与存在的对称关系。思维和存在是对称的,说明思维和存在是同一的,世界是可知的。中国天人合一与整体的思维方式,对于建立对称经济学有着先天的优势。对称经济学的范式,使社会经济化、经济社会化,社会成为经济有机体,经济学就是研究社会作为经济有机体的发展规律。在知识经济时代,经济发展规律就是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社会经济发展规律就是社会发展规律。经济学成为综合学科,各门社会科学、甚至自然科学都只不过是经济学的分支。人不但可以认识规律、把握机会,而且可以创造机会。人可以自觉地运用经济活动的对称规律,提出相应的对策,重新建构“自然——经济社会”统一系统的有序结构,使之符合人类社会经济和谐发展的要求,最大限度地取得经济活动的成功。对称经济学就是对策学。



    本文摘自陈世清著《经济学的形而上学》,该书近日已由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出版。

拜年

[不指定 2010/02/14 09:27 | by admin ]


各位访客:

        虎头虎脑
            招财进宝
                虎虎健康
                    保佑平安

                          陈世清   恭贺
                         
                              2010年  春节
分页: 261/301 第一页 上页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下页 最后页 [ 显示模式: 摘要 | 列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