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与诺贝尔奖获得者哪个更伟大
[
2009/10/12 08:25 | by admin ]

诺贝尔奖是目前科学的最高荣誉,不是科学的最高境界。最伟大的科学成果,必须能够经得起人类整体的历史的检验。以人类整体历史为参照系,诺奖有着不可超越的局限性。因此,大师级人物不一定能得诺贝尔奖,得诺贝尔奖的不一定够得上大师资格。总体上,诺贝尔奖获得者和大师级人物相比,还差一个档次。
大师级人物,建立了新的科学范式,并因此改变了人类世界的图景。如牛顿、马克思、作为相对论创立者的爱因斯坦、哥白尼、康德、达尔文。大师之所以是大师,是源于他们自己的人生和科学的坐标。所有头衔都是一定参照物的产物,而且要靠别人来授予。以别人为参照系创造出来的头衔对大师来讲是一种束缚和禁锢。他们要取得惊世骇俗的独创性成就,恐怕要以牺牲这些头衔为前提。我想,诺贝尔奖是绝对不会授给马克思的,马克思也不会为了获得诺贝尔奖而放弃剩余价值理论和唯物史观。而萨特之所以拒受诺贝尔奖,与其说是清高,不如说是为了强调自己思想的真正价值。
记住:能够在人类历史上刻下痕迹、并使一个人获得不朽声名的,是一个人的成就而不是诺贝尔奖。
大师级人物,建立了新的科学范式,并因此改变了人类世界的图景。如牛顿、马克思、作为相对论创立者的爱因斯坦、哥白尼、康德、达尔文。大师之所以是大师,是源于他们自己的人生和科学的坐标。所有头衔都是一定参照物的产物,而且要靠别人来授予。以别人为参照系创造出来的头衔对大师来讲是一种束缚和禁锢。他们要取得惊世骇俗的独创性成就,恐怕要以牺牲这些头衔为前提。我想,诺贝尔奖是绝对不会授给马克思的,马克思也不会为了获得诺贝尔奖而放弃剩余价值理论和唯物史观。而萨特之所以拒受诺贝尔奖,与其说是清高,不如说是为了强调自己思想的真正价值。
记住:能够在人类历史上刻下痕迹、并使一个人获得不朽声名的,是一个人的成就而不是诺贝尔奖。
旛动、风动与心动——从来不存在“经济过热”
[
2009/10/06 07:25 | by admin ]

旛动、风动与心动
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存在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或总供给大于总需求的情况。 “经济过热论”只是心动,而非风动,更非旛动。
根本不存在总量失衡问题
“总需求”与“总供给”是货币经济学范畴;只有抽象的货币经济学,才有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或者总供给大于总需求的说法;而在对称经济学看来,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存在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或总供给大于总需求的情况。只有结构失衡而造成的局部供求失衡。只有货币经济学才会把质上的失衡抽象化为量上的失衡。而在对称经济学看来,只要要素与结构对称了,就不存在总量失衡问题。“总供给”与“总需求”这个概念只有抽象的意义,而没有具体的意义。“总量失衡”是个虚幻的问题,建立在“总量失衡”这个虚幻问题基础上的“经济过热论”只是心动,而非风动,更非旛动。
本文摘自陈世清著《中国经济解释与重建》,该书近日已由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出版。
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存在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或总供给大于总需求的情况。 “经济过热论”只是心动,而非风动,更非旛动。
根本不存在总量失衡问题
“总需求”与“总供给”是货币经济学范畴;只有抽象的货币经济学,才有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或者总供给大于总需求的说法;而在对称经济学看来,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存在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或总供给大于总需求的情况。只有结构失衡而造成的局部供求失衡。只有货币经济学才会把质上的失衡抽象化为量上的失衡。而在对称经济学看来,只要要素与结构对称了,就不存在总量失衡问题。“总供给”与“总需求”这个概念只有抽象的意义,而没有具体的意义。“总量失衡”是个虚幻的问题,建立在“总量失衡”这个虚幻问题基础上的“经济过热论”只是心动,而非风动,更非旛动。
本文摘自陈世清著《中国经济解释与重建》,该书近日已由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出版。
人是什么?一半是野兽,一半是天使!
人按照利益最大化原则行事并不等于人是自私的。《资本论》和西方经济学的共同点,是把私有观念同个人主义、私有制混为一谈,前者通过否定后者来否定前者,后者通过肯定前者来肯定后者。
善的本能也是一种本能;在这种本能的冲动下,为了伸张正义,利人不利已,也是人的一种需要;满足这种需要也是一种利益。主流经济学家的“经济人”,认为理性的、正常的人的一切行为都有利已的目的,实际上是一种“性恶论”。
因此,“经济人”的一部分是性善者与性善论者,一部分是性恶者与性恶论者。一半以上的人、人的一半以上的行为,是利人(包括利人利已,利人不利已)的。这些人、这些行为都是符合人的本性的,因而都是正常的。主流经济学家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用“性恶论”来剖析人性和人的一切行为,认为“经济人”要么都有利已的目的,要么是不正常、非理性的人。如果把经济人理论建立在人的多层次本质的基础上,全面地把握人的行为后面的动机,那么这个理论就是科学的;也就是说,人的本质、本性、动因、动机、目的是对称的,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果把人的本质抽象化,势必以偏概全、脱离现实。
“经济人”的经济行为的规范性就在经济活动的规律性之中,经济活动的规律性就在经济行为的规范性之中。同样,经济学的规范性就在经济学的科学性之中,经济学的科学性就在经济学的规范性之中。主流经济学妄图离开经济行为的规范性寻找经济活动的规律性,离开经济学的规范性寻找经济学的科学性,本身既不规范也不科学。
本文摘自陈世清著《中国经济解释与重建》,该书近日已由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出版
人按照利益最大化原则行事并不等于人是自私的。《资本论》和西方经济学的共同点,是把私有观念同个人主义、私有制混为一谈,前者通过否定后者来否定前者,后者通过肯定前者来肯定后者。
善的本能也是一种本能;在这种本能的冲动下,为了伸张正义,利人不利已,也是人的一种需要;满足这种需要也是一种利益。主流经济学家的“经济人”,认为理性的、正常的人的一切行为都有利已的目的,实际上是一种“性恶论”。
因此,“经济人”的一部分是性善者与性善论者,一部分是性恶者与性恶论者。一半以上的人、人的一半以上的行为,是利人(包括利人利已,利人不利已)的。这些人、这些行为都是符合人的本性的,因而都是正常的。主流经济学家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用“性恶论”来剖析人性和人的一切行为,认为“经济人”要么都有利已的目的,要么是不正常、非理性的人。如果把经济人理论建立在人的多层次本质的基础上,全面地把握人的行为后面的动机,那么这个理论就是科学的;也就是说,人的本质、本性、动因、动机、目的是对称的,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果把人的本质抽象化,势必以偏概全、脱离现实。
“经济人”的经济行为的规范性就在经济活动的规律性之中,经济活动的规律性就在经济行为的规范性之中。同样,经济学的规范性就在经济学的科学性之中,经济学的科学性就在经济学的规范性之中。主流经济学妄图离开经济行为的规范性寻找经济活动的规律性,离开经济学的规范性寻找经济学的科学性,本身既不规范也不科学。
本文摘自陈世清著《中国经济解释与重建》,该书近日已由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出版
广大人民群众为什么拥护毛泽东思想?
[
2009/10/03 07:18 | by admin ]

广大人民群众拥护毛泽东思想说明改革不是走资本主义道路
广大人民群众之所以拥护毛泽东思想,之所以看到60周年国庆游行队伍中出现毛泽东思想方阵会激动得热泪盈眶,是对把改革定位于走资本主义道路政策取向的自发的反弹。把改革定位于走资本主义道路,既不得人心,也违背历史潮流和社会发展规律,因而行不通。
广大人民群众之所以拥护毛泽东思想,之所以看到60周年国庆游行队伍中出现毛泽东思想方阵会激动得热泪盈眶,是对把改革定位于走资本主义道路政策取向的自发的反弹。把改革定位于走资本主义道路,既不得人心,也违背历史潮流和社会发展规律,因而行不通。
《中国经济解释与重建》提示(十五):中国经济学代表了人类经济学的发展方向
[
2009/10/02 07:05 | by admin ]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立足中国本土、具备中国特色、同时又体现世界发展潮流的经济学与经济发展模式,就是通过民族性体现人类性、世界性的经济学,就是通过转型体现人类经济整体走向的经济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时空定位决定了它的层次定位,因而中国经济学代表了人类经济学的发展方向。中国转型经济的典型性,是中国经济学的经济基础与社会条件;中国的对称文化,是中国经济学的源头,也是中国经济学能后来居上的文化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