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页: 267/301 第一页 上页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下页 最后页 [ 显示模式: 摘要 | 列表 ]
     “外部性”只是对于微观经济而言,对于宏观经济来讲“外部性”也成了“内部性”。政治不仅是经济的集中表现,而且是经济的一个环节和有机的组成部分,所谓“市场失灵”、“超经济力量”是对经济概念作了片面的、狭隘的理解。现实的经济生活中,不是有没有超经济的力量,要不要超经济的力量,而是要什么样的超经济的力量,为什么要这样的超经济的力量,怎样才能形成、发展这样的超经济的力量。消除负主体性,解决“市场失败”的根本途径,是把政府宏观调控定位于市场调节之中而不是之外。完善的市场是宏观调控和微观自由的对称结构,法律与社会保障制度构成市场的内在环节。发展就是解决所谓的人类外部性问题、市场外部性问题。经济发展的外部性问题越多,说明微观经济已经逐步宏观化了;必须改变新自由主义的思维方式,以适应新时期的需求。
    配置经济学整天只知道在货币贬值增值、出口顺差逆差上做文章;自以为很聪明,可以在币值的增贬、出口的逆顺中无中生有地生产出财富,似乎这就是经济学的功力所在。实际上这只是在做拆东墙补西墙的把戏,充其量只是小聪明。出口顺差最终要靠进口来弥补,否则出口产品等于白送人。货币贬值促进出口如果换回更多的美元却不能够买回更多的商品,无异于自欺欺人。在再生经济学看来,生产发展才是硬道理。只有货币生产率同经济增长率等比发展,进口出口持平,赚来的才是真金实银。在货币的账面价值上自我陶醉,只是一种零和博弈的快感。树立科学发展观,首先要确立科学的经济学范式。要用幸福经济学、再生经济学范式代替配置经济学、货币经济学范式, 用发展观代替增长现,用社会GDP代替货币GDP,用藏富于民代替藏富于美元数字,用幸福经济学代替主流经济学的货币经济学。
     所谓生产过剩,只不过是相对过剩,从未出现过绝对过剩。周期性经济危机、经济发展此起彼伏都是经济结构失衡而自发调节的结果,根本不是什么经济过热、生产过剩。通货膨胀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能是“经济过热”造成,经济本身在任何时候都不会过热。把通货膨胀和经济过热划等号,把通货紧缩和经济放缓划等号,会搞乱人们的思想,造成左右为难的局面。用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稳定物价的根本,提高货币效率是使经济发展与稳定物价二者相统一的关键。货币效率是对称经济发展观的内涵之一,也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题中应有之义。

双节祝福

[不指定 2009/10/01 20:33 | by admin ]
     
 各个网友访客:
              花好月圆年年圆,

              国节家节节节高!





                                                                       
     中国的改革开放发展,是对称的系统工程;这个系统工程,既是历史也是逻辑,既是过程也是结果,既是层次也是结构;是知识经济与经济全球化时代人类实践模式、经济发展模式、经济增长方式、人的思维方式与行为方式转变的“全息元”。中国改革开放发展的系统工程,将使中国率先建成完善的市场经济国家,是中国对人类作出的贡献。



    谨以此条献给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60周年!









分页: 267/301 第一页 上页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下页 最后页 [ 显示模式: 摘要 | 列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