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页: 47/303 第一页 上页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下页 最后页 [ 显示模式: 摘要 | 列表 ]

陈世清   新质生产力是范式转换与模式转轨

建构新质生产力是科学招商的纲,纲举目张。

新质生产力是智慧经济-数字经济时代新的生产力发展模式。新质生产力是以全面创新为动力、理论创新为先导、智慧经济为主导、数字经济为核心、新型工业化为基础、综合社会各要素形成闭环经济系统的生产力,是系统生产力、综合生产力、社会全要素生产力。新质生产力不以GDP为宏观经济发展的指标和目标,而以提高人类发展指数、社会发展指数、社会福利指数、人民幸福感指数为宏观经济指标和目标;不以效率为微观经济企业发展的指标和目标,而以效益为微观经济企业发展的指标和目标。创新性、系统性、可控性、生态性、效益性,是新质生产力的本质特征。

新质生产力把理论创新作为第一生产力、生产力的首要要素,把制度创新、体制创新、模式创新纳入生产力要素并使之释放出巨大生产力;把创新驱动由原来狭隘的技术创新提升为全面创新,更充分发挥创新驱动在生产力发展中的关键作用。

通过建构新质生产力,充分发挥社会系统的整体经济功能,使政策、制度、体制、机制、社会各要素都形成生产力,使我国生产力得到超速发展,是我国数字经济算力的新赛道。

新质生产力不仅是生产力的模式转轨,而且是哲学、经济学、管理学理论的范式转换。正是理论的范式转换,为新质生产力提供了理论基础。

新质生产力的哲学基础是对称哲学、五维空间理论,经济学基础是对称经济学、对称平衡论,管理学基础是对称管理学和信息控制论。

新质生产力用对称平衡论代替一般均衡论,作为经济学的基础理论。一般均衡理论是用价格来衡量的使一切商品都处于供求相等状态的均衡即一般均衡状态的理论,是西方经济学的基础理论,也是西方经济学包括剩余价值理论与帕累托改进理论的理论基础。一般均衡理论必然要求以价格机制为市场的核心机制,因此价格经济学是以一般均衡理论为理论基础的西方经济学的核心。由于一般均衡理论只能解释静态的供求关系,无法解释动态的经济发展,所以以一般均衡理论为理论基础的西方经济学无法认识经济规律,不能成为一门科学。

一般均衡理论、需求供给定律忽略了一个最基本的事实:人的需求是可以无限开发的,而创新本身也是人的需求。手机不断更新换代不是因为市场出清而是因为技术创新,大多数人一年换几款手机不是因为价格机制自发调节市场而是因为人的需要不断被开发。所以人类经济活动是以主体为主导的创新与需求之间从不对称到对称的连续不断永无止境的价值创造活动,“需求供给定律”只是人类经济活动——价值创造活动中的一个抽象的环节,构不成一条经济规律,更不能成为人类经济活动、包括市场经济活动的基本经济规律。人类经济活动从来不是按照需求供给曲线所揭示的“一般均衡规律”展开。无论是亚当·斯密的一般均衡思想,还是瓦尔拉斯的一般均衡理论,都是小商品经济时代的产物。从诞生那一刻起,一般均衡思想和一般均衡理论就从来没有正确过,即使在小商品经济时期也不完全符合供求关系的实际情况,只是由于小商品经济时代供求结构简单,使之具有近似的真理性。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供求关系越来越复杂,一般均衡思想和一般均衡理论的真理性不断递减。把我国产能过剩看成“经济过热”所以必须减速降温说明,到了知识经济时代,一般均衡思想和一般均衡理论与社会供求关系完全脱节,一般均衡思想和一般均衡理论已经被时代发展蜕变为完全的谬误,用一般均衡思想和一般均衡理论根本无法解释经济现象,更无法解决经济问题;迄今仍然运用一般均衡理论指导经济只能误导经济发展。知识经济时代必须用对称平衡论代替一般均衡论作为经济学的基础理论。对称平衡论是把宇宙万物产生发展看成事物从不对称向对称转化的动态平衡过程的理论。在社会发展领域,对称平衡论把社会发展看成以主体为主导的、主客体从不对称向对称转化的动态平衡过程;以主体为主导的、主客体从不对称向对称转化,是社会发展的最根本动力。在社会经济领域,对称平衡论把社会经济发展看成以主体创造价值活动为主导的、主客体从不对称向对称转化的动态平衡过程;以主体创造价值活动为主导的、主客体从不对称向对称转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最根本动力。对称平衡论把对称看成动态的非线性过程,是对客观事物本质的具体反映。对称关系是宇宙的最深层次本质,对称规律是社会的最根本规律,对称原理是科学的最基本原理。对称平衡论是一切科学的最基础理论。以对称平衡论为经济学的基础理论实现了经济学学科范式与科学范式的接轨,使经济学真正成为一门科学。以对称平衡论为理论基础的对称经济学结束了人类经济学的史前史。

新质生产力用价值机制取代价格机制,作为经济发展的核心机制。价值机制:价值就是使用价值,使用价值是价格形成的基础和依据、使用价值大小决定价格高低、通过边际效益分析取得利益最大化和通过充分竞争实现对称平衡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市场运行机制。价格机制:  价格决定价值、通过边际效率分析取得利益最大化和市场完全竞争实现一般均衡的市场运行机制。

新质生产力用发展代替增长,作为经济发展的整体模式。发展,作为发展经济学核心概念的发展即包容性发展,是社会全面的进步,包括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与生态文明的进步、人的素质提高与德智体能全面提升,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发展相对于增长而言。增长狭义指的是按GDP来计算的国民收入提高、经济总量增加、经济规模扩大。增长是直线的,发展是系统的、对称的、全面的。发展是价值的发展不是金钱的增长,是效益的发展不是效率的增长,是全面的发展不是片面的增长,是辨证的发展不是线性的增长。发展是以人为中心的,人和自然、人和社会、这一代人和下一代人的对称、和谐、协调、融合与可持续进步。




陈世清:事实就是事实——姜萍事件的总结 @阿里达摩院扫地僧

姜萍既不是天才,也没有天才轨迹。姜萍中专生是事实,中考成绩是事实,数学符号不规范是事实,但姜萍全球数学竞赛进入12强也是事实。对此“矛盾”不理解,只能说明你自己思维方式有问题,人品有问题,素质有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问题。如果你是“高学历学霸”,只能说明你是高分低能的书呆子。所以,“姜萍定理”可以成立,“姜萍定理”掀起了人类数学、教育领域的“哥白尼革命”,开创了人类数学科学、教育科学发展的新纪元。姜萍和“姜萍定理”将一起载入科学史册。

陈世清:停止每年拨付给大学-科研院所科研经费@全国人大
——我们要怎样学习马斯克发起的“廉政风暴”(三)

中国的大学-科研院所以科研经费为标的、以套取国家科研经费为目的的所谓“科研活动”纯粹是骗国家、骗纳税人的庞氏骗局,毫无真正的科研价值。我国每年数万亿科研经费以科研投入的名义拨付给大学、科研院所,换来的是神龙见首不见尾、说不出原创成果名称和实际价值的“SCI”、“SCI排名”+自己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认定+“同行”互相炒作,说穿了就是拿钱不干事、少干事,甚至干坏事,忽悠欺骗国家和纳税人,并逐步形成科研学术界的巨大的庞氏骗局。事实上我国缺乏科研经费使用监管标准、监管机制的科研体制,使我国拨给大学、科研院所的天文数字的科研经费已经成为我国大学、科研院所权力寻租的租源,形成以套取国家科研经费为标的的灰色、黑色“产业链”。大学通行的所谓“科研成果标准”、“学术评价标准”实际上是教育产业既得利益集团自欺欺人、掩耳盗铃的学术骗局。虽然我国天文数字的“科研投入”使我国在西方国家制定的“国家创新指数”排名每年不断提升靠前,但实际价值指数不高,科研投入产出比极低,纯粹就是浪费纳税人的钱。所以应该停止我国现有大学-科研机构一切官方授权的科研活动,停止每年拨付给大学-科研院所的科研经费,通过法定程序严谨的学术成果终端评鉴认证的基础上采取政府赎买的方式代替前端投资,提高科研成果效益,杜绝学术腐败,大大提高科研投入产出比。


陈世清:为“宪政”正名:社会主义国家的“宪政”和资本主义国家的“宪政”有本质的不同
——为什么要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实施法》(二十三)@全国人大

所谓“宪政”,就是依宪行政。社会主义国家的“宪政”和资本主义国家的“宪政”有本质的不同,其中最根本的,社会主义国家依宪行政“依”的是社会主义国家宪法,资本主义国家依宪行政“依”的是资本主义国家宪法。数字经济是概念精准经济,望文生义,断章取义,认定“宪政”就是资本主义国家的宪政,理论上是荒谬的,实践上是有害的。

陈世清:违背宪法是深度腐败、滋生特权阶层和既得利益集团的根源
——为什么要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实施法》(二十二)@全国人大

违背宪法,是深度腐败、滋生特权阶层和既得利益集团的根源;凌驾宪法之上讲“政治”,是特权阶层和既得利益集团为了维护自己既得利益的伎俩。
分页: 47/303 第一页 上页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下页 最后页 [ 显示模式: 摘要 | 列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