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页: 50/301 第一页 上页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下页 最后页 [ 显示模式: 摘要 | 列表 ]

陈世清:数字经济算力新赛道(四十):数字经济的核心是什么
——深度解读数字经济的理论基础(133)

数字经济的核心要素是数据。
数字经济的核心技术与核心机制是区块链。
数字经济的核心功能是算力。算力的核心功能是资源的快速精准优化配置能力。
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是产业链数字化平台。产业链数字化平台的核心功能是推动形成经济规模的同时有效形成规模经济。



陈世清:数字经济算力新赛道(三十九):算力新赛道与数字经济的理论基础
——深度解读数字经济的理论基础(132)

算力  数据处理、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再生的能力。算力是数字化平台各个要素、环节、结构的整体功能,不是某个要素、环节、结构的功能。算力广义包括人脑处理信息能力。提高算力是一个系统工程,而不仅仅是芯片的功能。正因为算力是系统工程,所以为算力新赛道提供了可能。设计、实现算力新赛道,为算力新赛道开拓广阔的空间,需要深厚的经济学、管理学乃至哲学理论基础,而不仅仅是人工智能的知识和技术。对称经济学、智慧经济学、对称平衡论及其理论基础对称哲学、对称逻辑学、信息控制论、五维空间理论为开辟算力新赛道提供了切实可行的理论工具。

陈世清:用偏微分方程的本质证明“姜萍定理”——“姜萍定理”及其方法论意义(十二)
——从姜萍事件看什么是学力(三十九):案例说理(106)@阿里达摩院扫地僧

偏微分方程是将某些物理过程的变量的函数与其偏导数联系起来的方程。所以偏微分方程有两大本质特征:一是和物理现象的结合紧密;二是和人的目的性——重点了解物理某一特殊现象的需求结合紧密。偏微分方程完美体现了物理某一类现象的一般规律和人的特殊需求的统一,这种统一实际上就是主体和客体、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际的统一。这说明:学习偏微分方程绝不能仅靠刷题,而必须根据实践需要结合实际的物理对象。姜萍结合服装设计学习偏微分方程体现了偏微分方程的特殊本质和学习偏微分方程所要求的学习方法的统一。

学习的内容和学习的方法的统一,是科学的学习方法;科学的学习方法产生的极高的学习效率与极好的学习效果,与姜萍是不是“天才”、有没有“天才轨迹”、中考成绩高低无关。而把姜萍讥讽为“姜裁缝”、纠结姜萍有没有“天才轨迹”的反姜萍的刷题高手、奥数冠军、“高学历学霸”,当他们把姜萍讥讽为“姜裁缝”、认定没有“天才轨迹”的姜萍作弊造假时,恰恰暴露了他们仅靠刷题学习包括偏微分方程的数学在学习方法上的根本性缺陷,也暴露了我国应试教育模式及给大学生造成的思维方式、学习方法的根本性缺陷。所以他们考偏微分方程考不过姜萍很正常。偏微分方程学习方法和学习对象本质的统一及所带来的学习效率与学习效果,证明了“姜萍定理”。

陈世清:什么是新质生产力的标准化(五)
本辑要点: 新质生产力是智慧经济-数字经济时代新的社会发展模式与管理模式。

共产主义社会  生产力高度发展,生产资料公有制占主导,人民当家作主,人类发展指数、社会发展指数、社会福利指数、幸福指数极高,没有任何剥削压迫,共同生产平等分配共同富裕,每个人的生存权与发展权都能得到充分保障的社会。“当每个人的自我实现不是其他人自我实现的障碍而是其他人自我实现的前提时,就是共产主义社会”(马克思语)。共产主义社会就是完善的社会主义社会,完善的社会主义社会就是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形态。引入人类发展指数、社会发展指数、社会福利指数、幸福指数等可量化指标可操作模型的共产主义实现了从空想到科学的转化,共产主义社会成为可以实现的目标。

生产关系  生产资料所有制、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与相互关系、产品分配形式、社会政治法律制度、社会思想关系。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与相互关系主要由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产品分配形式主要由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与相互关系决定。决定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与相互关系及产品分配形式的,除了生产资料所有制外,社会政治法律制度与社会思想关系也起重要作用。所以从广义上,一切社会关系都属于生产关系的范畴。
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关系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与相互关系主要是奴隶主与奴隶之间、地主与农民之间、资本家和工人之间剥削与被剥削、压迫与被压迫的关系,产品分配是按权分配、按资分配的不平等分配。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是生产资料共有制——公有制主导下的多种所有制并存,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与相互关系本质上是平等的合作关系,在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制约下的私有民营企业中的老板与员工的关系也是平等的合作关系,产品分配是按劳分配、按要素分配的多种形式的平等分配。

人类发展指数  国民素质提高程度,或国民主体性提高程度,即国民总体上自我意识—自我设计—自我控制—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实现的能力指标。人类发展指数决定国民创意—创新—创造—创业能力,是社会发展的主体性基础。人类发展指数受制于社会发展指数。


社会发展指数  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程度,是社会生态的综合指标。社会发展指数制约人类发展指数,也决定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当每个人的自我实现不是其他人自我实现的障碍而是其他人自我实现的前提时,就是共产主义社会”(马克思语),所以共产主义实际上就是一种理想状态的社会发展指数,共产主义社会就是符合理想的社会发展指数的社会。

社会福利指数  即社会总的福利水平。在再生经济学看来,福利是在再生生产力发展基础上,人们生活效益包括收入效益与非收入效益的增长。人们不仅享受免费的基本医疗与教育、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等生存权保障,而且有发展权保障;把生存权与发展权统一起来的核心是公平与效率的一致、民主与法制的统一,是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社会福利指数是社会收入效益与非收入效益的综合指标。

人民幸福感指数  从宏观来看,幸福指数指社会总的幸福感程度。从微观来看,幸福指数指每个人的幸福指数即人们对自身生活质量的满意度,幸福指数(人们对自身生活质量的满意度)=生活效益(收入效益,非收入效益)。非收入效益=非收入生活效益(自由指数,平等指数,和谐指数,安全指数,环境指数,……)

                            有效收入
              收入效益
幸福指数                  有效支出
(生活效益)                 自由指数
                             平等指数
              非收入效益     和谐指数
                             安全指数
                             环境指数
                          ……

GDP部门  运作过程中产生的资金流动成为GDP统计数据源的部门,主要指企业等以盈利为目的的部门。GDP部门是国民收入效益的主要来源。


非GDP部门 运作过程中产生的资金流动不成为GDP统计数据源的部门,主要指为社会提供公共、公益服务的部门,包括国家机关、国防部门、科研院所、学术刊物、出版社、学校、医院、文化艺术新闻单位、社会保险救济部门、社会团体等,在国家部门分类中主要包括行政、国防、司法、事业、团体五大类。非GDP部门一般为非盈利部门。非GDP部门是国民非收入效益的主要来源,在人类发展指数、社会发展指数、社会福利指数、幸福指数中占有比GDP部门更高的权重。由于某些公共、公益部门作为非GDP部门体现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特征,所以社会主义国家的国民收入统计口径必然和资本主义国家不同。

对称型调控  对称型调控就是用对称手段而非均衡手段进行反周期调控,通过宏观调控实现经济结构对称发展。对称型调控着眼于经济结构的对称态。对称型调控用增量化解存量,不承认经济过热现象。

均衡型调控  均衡型调控就是用均衡手段而非对称手段进行周期性调控,通过政府干预实现经济周期性增长。均衡型调控着眼于总需求与总供给的总量平衡。均衡型调控靠去产能去库存化解存量给“经济过热”降温。

对称管理  通过资源的对称配置,建立资源的优化结构,实现资源的优化再生,使结构产生生产力,实现经济无投资增长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管理模式。

对称管理学  研究对称管理的规律和模式使企业和社会结构最优效益最大化的管理学。对称管理模式是以对称管理为核心的完整的中国管理模式,是中国式管理的科学化、系统化、模式化。

创业管理学 以机会管理为核心的管理学。传统管理以物为中心,机会管理以主客体的统一为中心。创业型管理模式  以机会管理为核心,创新型、学习型、合作型、和谐型企业实现超速发展的管理模式。

中国管理模式  主体与客体相对称、主体性与科学性相统一的管理模式。中国管理模式作为对称管理模式,既是中国“天人合一”、“内圣外王”、“义利统一”、“无为无不为”传统管理模式的现代发展,又是人类管理模式发展链条中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相互关系发展的必然结果。

精准竞争  数字化平台在精准厘清生产要素各方竞争与合作关系的基础上,精准界定竞争与合作关系,实现合作最大化、竞争最小化,实现合作共赢的蓝海战略,最大限度实现经济规模向规模经济转化。精准竞争是数字经济算力新赛道之一。

充分竞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政府宏观调控主导下以价值机制为核心机制,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法治为保障,公开、公平、公正,充分自由的有序竞争。与资本主义国家市场经济体制以价格机制为核心机制弱肉强食的完全自由的竞争相对而言。

完全竞争 资本主义国家市场经济体制以价格机制为核心机制、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弱肉强食的完全自由的无序竞争。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政府宏观调控主导下以价值机制为核心机制的充分自由的竞争相对而言。

价值机制  价值就是使用价值,使用价值是价格形成的基础和依据、使用价值大小决定价格高低、通过边际效益分析取得利益最大化和通过充分竞争实现对称平衡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市场运行机制。

价格机制  价格决定价值、通过边际效率分析取得利益最大化和市场完全竞争实现一般均衡的市场运行机制。

智慧经济形态  创新性知识在知识中占主导、创意产业成为龙头产业、创新驱动是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的经济形态,是知识经济发展到高级阶段的经济形态,本质上仍然属于知识经济形态。智慧经济形态由国民创新体系与国民创业体系组成,国民创新体系与国民创业体系使创新驱动由增长方式上升为经济形态。数字经济作为智慧的载体、智慧经济的工具和手段,本身不是独立的经济形态,而是智慧经济形态的组成部分。

智慧经济模式  即智慧经济形态的经济发展模式与经济增长方式,通过知识创新、制度创新、技术创新、模式创新促进资源整合与资源再生提高产品附加值实现产业结构升级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经济运行模式。数字经济,通过数据精确结构精准,实现资源精准优化整合优化再生提高产品附加值实现产业结构升级经济可持续发展,是智慧经济模式的技术基础。

相对质量与绝对质量  绝对质量:坚固耐用、安全可靠、生态环保。特点是共性化、标准化、可塑化、稳定化。相对质量:技术领先、内秀外美、适销对路。特点是个性化、特色化、审美化、可变化。绝对质量和相对质量的区分是相对的,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转化。传统工业经济时代绝对质量占主导。到了数字经济时代,相对质量引导绝对质量,人的需求越来越个性化、特色化、审美化、可变化。绝对质量和相对质量二者协调发展,缺一不可,其结果就是知名度、资信度、美誉度的提高和市场占有率的扩大。

数字能源  能源是基本的资源,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数字能源是数字经济的基础。数字能源,不是以能源数值作为经济发展的指标,而是用数字化的理论、模式与技术建构能源智能平台,使能源的开发、技术和使用精准对接,最大限度提高能值比,最大限度提高能源的使用价值,减少碳排放,实现碳中和,以碳达峰为标准倒逼新旧动能转换,运用数字化技术在碳达峰的框架中最大限度提高能源边际效益,实现经济高速发展、高质量发展与可持续发展。

生态  1、人类的生存状态, 包括自然生态、社会生态与文化生态。人类的生存状态通过财富指数、人类发展指数、社会发展指数、社会福利指数与人民的幸福感指数体现出来。2、生态平衡,指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平等。人与人的平等包括人类的代际平等,即不能为了这一代人的利益而对自然资源过度使用,使子孙后代处于自然资源枯竭的状态。生态平衡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3、生态模式,通过自觉处理生产各要素、产业链各环节、不同产业之间的有机性-全息性-循环性-再生性关系,实现经济高效益发展。4、生态效益,通过自觉处理生产和环境之间的有机性-全息性-循环性-再生性关系,实现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生态化,就是以生态为人类一切活动的最高原则、指导思想、根本方法、出发点和核心架构,实现人类生存状态、生产状态、发展状态的优化。

软刚需  软刚需就是没有意识到的刚需。刚需一般都是明显意识到的生产、生活的必须品;软刚需就是虽然是生产、生活的必须品,但人们一般没有自觉意识到是刚需。企业数字化就是这样的软刚需,没有数字化的企业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被逐步淘汰,但目前大多数企业并没有意识到数字化必要的。

企业数字化、产业数字化、产业园数字化的关系 企业数字化必须通过产业数字化才能完成闭环,才有真正的企业数字化,否则只是企业内部信息管理和信息端口,充其量属于云计算,不属于真正的数字化。产业园数字化必须以产业数字化为抓手;没有产业数字化,产业园数字化(所谓遍地开花的“数字经济产业园”)只是有名无实的空中楼阁。数字经济时代的产业园实际上是产业网,是成规模的、通过数字化平台能够在特定时空实现闭环的产业链。所以产业数字化是企业数字化和产业园数字化之间承上启下的环节,是产业园形成产业网的枢纽。

县域经济  县域经济,是以县行政区划为单元的区域经济。县治则国治,县强则国强,县域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在数字经济时代,区域经济不仅仅是行政区划的空间概念;县域,作为城乡结合部,通过数字化平台,可以建成跨行业的产业链-产业网-产业园-全息产业园,成为我国生态农业与生态工业相互衔接、相互促进、相互转化的典型基地,成为我国全域数字化转型的切入点和枢纽。数字经济时代,县域经济作为国民经济基本经济单元,具有全息性、综合性、系统性、特色性、辐射性,是全域数字经济的落脚点。

招商引资  招商引资是地方政府利用当地资源吸引投资者的经济活动,包括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制定和提供各种投资优惠政策、构筑各种类型开发区等招商引资平台、到各地开展当地资源特点的宣传推介及相关公关活动、委托投融资专家代理招商等。招商引资是地方政府主导、企业主体、通过资源优化配置实现资源优化再生发展地方经济的常态化的经济活动,在整个社会经济活动中属于中观经济层面,在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产业链招商,是招商引资的有效模式。通过数字化平台进行产业链招商,是数字经济时代产业链招商的有效模式,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县域经济,是招商引资的基本单元。以县域经济为招商引资的基本单元,进行跨领域、跨区域、跨行业的产业链整合,是招商引资的基本模式。科学设计的招商引资模式可以减少交易成本,提高招商引资效率,是经济规模向规模经济转化的端口和途径。




陈世清简介:男,中慧健(厦门)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理论家、思想家,哲学家、经济学家、管理学家、逻辑学家、教育学家、理论物理学家、作家、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学者、企业家,对称哲学、对称经济学、对称逻辑学、对称管理学创始人,中国第一个拥有自己的哲学范式、经济学范式和原创的经济学基础理论、原创的经济学理论体系的真正的经济学家,被称为“中国的爱因斯坦”。其创立的对称经济学是第一个由中国人自己创立的经济学理论体系,被权威媒体认定为中国最有希望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建立在新的范式基础上的经济学原创基础理论。陈世清学贯中西、博古通今、擅长跨学科研究,因拥有自己的范式而在学术上独树一帜、自成一家,通过理论与理论、实践与实践、理论与实践的大跨度碰撞跨学科出成果、出跨学科成果,在国家核心期刊上发表(从未交版面费)数十篇管理学、经济学、哲学论文,论文多次转载并多次获奖。在中央级、国家一级出版社出版(多次再版,从未交出版补贴或自销包销)《中国经济解释与重建》、《经济学的形而上学》、《对称经济学》、《经济领域的哥白尼革命》、《和谐经济》、《幸福经济》、《稳定型经济》、《再生型经济》等五十多种著作。意欲创立新学科——知识运营学,推动形成新产业——知识运营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理论和实践两方面作出创新性成果,已被编入美国《世界名人录》等20多种名人辞典。信仰:科学社会主义。






陈世清:什么是新质生产力的标准化(四)

本辑要点: 新质生产力是智慧经济-数字经济时代新的生产力发展模式。

经济领域的哥白尼革命  人类经济活动与经济学从以客体为中心向以主体为中心转化、经济领域与经济学主体性原则的确立,就是经济领域的哥白尼革命。

经济  价值的创造、转化与实现。
  
经济活动  创造、转化、实现价值,满足人类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的活动。

新常态经济  与GDP导向的旧经济形态与经济发展模式不同的新的经济形态与经济发展模式。新常态经济用发展促进增长、用社会全面发展扬弃GDP增长,用价值机制取代价格机制作为市场的核心机制,把改革开放的目标定位于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而不是不可持续增长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因此新常态经济可以说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经济新常态  经济结构的对称态,在经济结构对称态基础上的经济可持续发展,包括经济可持续稳增长。经济新常态是调结构稳增长的经济,而不是总量经济;着眼于经济结构的对称态及在对称态基础上的可持续发展,而不仅仅是GDP、人均GDP增长与经济规模最大化。经济新常态就是用增长促发展,用发展促增长。经济新常态不是不需要GDP,而是不需要GDP增长方式;不是不需要增长,而是把GDP增长放在发展模式中定位,使GDP增长成为再生型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模式的组成部分。属于发展范畴、能够促进发展的可持续的增长速度越高越好,属于发展范畴、能够促进发展的可持续的高速增长是经济新常态的追求目标。把减速和高效划等号、高速和低效划等号、GDP高速增长和经济过热划等号,把经济新常态定义为减速增效、增长速度降温是错误的;人为降低增长速度将导致“滞涨”的严重后果。经济新常态就是在找准经济增长点、实现经济结构对称态的基础上实现经济高速可持续发展,其中包括高质量无水分的GDP高速可持续增长,即我们讲的“调结构稳增长”。为了实现调结构稳增长的目标,政府实行常态化的积极的财政政策是必要的,不能把我国政府积极的财政政策混同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政府周期性的“刺激经济”。根据再生经济学原理,无直接经济效益的长期基本建设投资永远优先于有直接经济效益的中短期基本建设投资,基本建设投资永远优先于生产资料生产投资,生产资料生产投资永远优先于消费资料生产投资。由于无直接经济效益的长期基本建设投资只能由政府实施,所以政府投资永远优先于民间投资。根据再生经济学原理,只有增量改革才有存量调整,只有新经济增长点才能优化旧产业结构化解产能过剩实现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增长方式转变经济质量保证。根据再生经济学原理,投资永远主导消费,只有投资主导下的消费才有可持续消费,只有投资主导消费才有经济结构优化经济可持续增长与发展。由于节约有利于积累,积累有利于投资,投资有利于生产和经济发展,所以节约、居民高储蓄率有利于经济发展,而铺张浪费、寅吃卯粮不利于经济发展,所谓“消费拉动经济”是个伪命题。根据再生经济学原理,投资驱动和创新驱动是统一的,投资驱动和创新、创业、企业技术提升产业结构升级生产效率提高增长方式转变经济质量保证不但不矛盾而且内在一致。只有投资驱动,创新、创业、企业技术提升产业结构升级生产效率提高增长方式转变经济质量保证才有基础;只有创新、创业、企业技术提升产业结构升级生产效率提高增长方式转变经济质量保证为主导,投资驱动才有明确的目标与方向,使投资有效。

新常态经济学  新常态经济是对称态经济,新常态经济学就是对称经济学。新常态经济与GDP经济是不同的经济形态,以对称平衡论为理论基础的对称经济学或新常态经济学与以一般均衡论为理论基础的西方经济学、政治经济学、GDP经济学是不同的经济学范式。

发展经济学  研究经济发展规律、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相互关系规律、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的社会发展规律的经济学。严格意义上,经济学就是发展经济学。发展经济学要求用主客体的对称分析代替纯客体的线性分析,用五维空间分析代替平面二维分析,用复杂系统论分析代替还原论分析,用规范分析代替实证分析,用规模分析代替边际分析,用“边际效益分析”提升“边际效率分析”,用价值经济学代替价格经济学,用价值机制取代价格机制成为市场的核心机制,用国民福利体系代替GDP增长体系,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代替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用科学发展代替增长。秉持线性思维方式不可能建构真正的发展经济学。

转型经济学  以转型经济为研究对象的经济学,是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经济发展模式转轨基础上的经济学范式转换的经济学。转型经济学与传统经济学属于不同的经济学范式,在旧范式框架中不可能有真正的转型经济学,只有在对称经济学范式框架中才有真正的转型经济学。
转型经济发展模式  增长经济向发展经济转变、配置经济向再生经济转变、均衡经济向对称经济转变、物质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变、价格经济向价值经济转变、要素经济向结构经济转变的经济发展模式。

增长  即经济增长,狭义指GDP增长,中义指能够用货币来计算的经济总量增加、国民收入提高(GDP增长)与经济规模扩大;广义包括能够用货币来计算的与不能用货币来计算的社会财富的增加,既包括社会财富量的增加,也包括社会财富质的提高。增长属于宏观经济范畴。广义的增长是狭义的增长向发展转化的中间环节。

增长方式  即经济增长方式,狭义指GDP增长方式,即把GDP增长作为经济增长的目标与指标的增长方式;广义指社会财富的增加(包括量的增加与质的提高)方式,即价值(包括能够用货币来计算的与不能用货币来计算的社会财富,既包括社会财富的量,也包括社会财富的质)的增长方式。根据经济要素在经济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迄今为止人类的经济增长方式从低级到高级依次经过了资源运营—产品运营—资产运营—资本运营—知识运营增长方式、要素驱动型—投资驱动型—创新驱动型增长方式;根据经济主体和经济客体的关系,迄今为止人类的经济增长方式从低级到高级依次经过了资源配置型—资源再生型增长方式、外延扩张型—内涵开发型增长方式。知识运营增长方式、创新驱动型增长方式、资源再生型增长方式、内涵开发型增长方式是知识经济时代的经济增长方式,也是新常态经济的经济增长方式。人类经济增长方式由低级向高级转化提升,既是社会发展的自然历史过程,也是经济主体性提高、经济主体自觉能动性发挥的结果,其中创新驱动是经济增长方式由低级向高级转变的根本动力。在知识经济时代,政府宏观调控是一国经济增长方式由低级向高级转化的必要一环。低级增长方式和高级增长方式不是对立;低级增长方式是高级增长方式的基础,高级增长方式包容提升主导低级增长方式。增长方式属于宏观经济范畴。广义的增长方式是GDP增长方式向发展模式转化的中间环节。

要素驱动  狭义指靠自然资源、低廉劳动力生产低附加值产品实现经济增长。广义指靠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本、有形资产、知识技术等无形资产生产高附加值产品实现经济增长。广义的要素驱动也称“全要素驱动”。

投资驱动  靠有形资产与资本的投入实现经济增长。

要素驱动型增长方式  狭义指靠自然资源、低廉劳动力生产低附加值产品实现经济增长的增长方式。广义指靠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本、有形资产、知识技术等无形资产生产高附加值产品实现经济增长的增长方式。广义的要素驱动型增长方式也称“全要素驱动型增长方式”。

投资驱动型增长方式  有形资产与资本的投入在经济增长中占主导地位的经济增长方式。

创新驱动  通过知识创新—制度创新—机制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实现企业技术提升、产业结构升级、经济增长方式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社会文明形态从低级向高级发展。

GDP增长方式  以GDP增长为经济增长的指标与目标的增长方式。GDP增长方式容易产生经济泡沫,使一国经济表面上欣欣向荣实际上危机重重,以致陷入增长方式陷阱即所谓“中等收入陷阱”,使一国经济增长停留在资源运营、资源配置型与外延扩张型增长方式等低级增长方式,难以实现从低级增长方式向高级增长方式转变,人民生活水平难以真正提高。如我国30多年来推行的GDP增长方式,使我国长期依靠房地产与低附加值产品出口来拉动经济增长,以致造成环境污染、人民生活水平未能随着GDP与人均GDP增长而同步提高。改变这一局面的根本途径,是转变GDP增长方式。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狭义指转变GDP增长方式,广义指经济增长方式从低级向高级转变,如从资源配置型向资源再生型增长方式转变、外延扩张型向内涵开发型增长方式转变、资源运营—产品运营—资产运营—资本运营增长方式向知识运营增长方式转变。

经济总量 经济总量狭义指社会财富总量即社会价值总量,包括能够用货币来计算的与不能用货币来计算的社会真正财富总量,既包括社会财富的量,也包括社会财富的质。狭义的经济总量是有效经济总量,不包括无效经济总量。经济总量广义指所有能够用货币来计算的国民经济总量,既包括有效经济总量,也包括无效经济总量。经济总量增加、经济规模扩大有两种途径:资源配置与资源再生。狭义的经济总量增加更多通过创新与资源再生来完成,广义的经济总量增加往往通过资源配置与外延扩张来实现。新常态经济增长是狭义的即有效经济总量的增长,不包括无效经济总量的增加;经济新常态是不断扩大有效经济总量范围、缩小无效经济总量范围的过程。
有效经济总量  社会有效投入总量与社会有效产出总量之和,社会有效产出总量即社会有效供给总量。有效经济总量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而不单纯是GDP增长的结果。

供给侧改革  确立供给优先的增长方式与发展模式,以投资拉动为基础、创新驱动为主导、经济效益为归宿的增长方式;优化产权结构,国进民进、政府宏观调控与民间活力相互促进;优化投融资结构,促进资源整合,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与优化再生;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业质量,优化产品结构、提升产品质量;优化分配结构,实现公平分配,使消费成为生产力;优化流通结构,节省交易成本,提高有效经济总量;优化消费结构,实现消费品不断升级,不断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用内需导向型经济代替出口导向型经济,用知识密集型经济代替劳动密集型经济,用幸福经济代替GDP经济,实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

需求侧改革  需求侧改革,就是通过正确定位社会生产目的、正确定位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关系、建立高标准市场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优化国内需求结构,充分开发国内市场,从数量和质量两方面不断满足中国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使国内市场成为国内完整产业链的组成部分。通过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称的需求侧结构性改革使我国经济的两大基本要素供给与需求整体上处于相互促进良性循环之中,从而建立起我国以内循环为主导的双循环发展格局,使我国经济得以可持续发展。

二次创业  狭义的二次创业指人类第二次创业即生态产业,广义的二次创业指人类两次创业过程,包括人类第一次创业生存创业与第二次创业生态创业。二次创业理论  用人类两次创业过程来解释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过程的理论。

生态创业  是与生存创业相对而言、比生存创业更高级的人类经济形态。在生态创业时期人类不仅是为了解决温饱问题而且是解决生态问题展开创业型经济活动。从宏观来看,生态创业是实现包容性发展,即人类发展指数、社会发展指数、社会福利指数与人民幸福感指数同步发展的创业型经济活动。从微观来看,生态创业是企业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创业型经济活动。从生存创业到生态创业是人类经济发展的自然历史过程。
分页: 50/301 第一页 上页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下页 最后页 [ 显示模式: 摘要 | 列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