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页: 1/5 第一页 [1] [2] [3] [4] [5] 下页 最后页 [ 显示模式: 摘要 | 列表 ]
企业为什么成功?对称!经济为什么发展?对称!
不是细节决定成败,不是战略决定成败,而是对称决定成败——战略与细节的对称决定成败。
对称的程度——定位的深度---决定发展的速度。
什么是对称?男人的一半是女人,女人的一半是男人,就是人类性别结构的对称。
什么是对称?一方水土一方人, 就是人类性格结构和环境结构的对称。
什么是对称?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就是人类付出与索取的对称!
此外,还有质子和中子的对称,物质与反物质的对称,能量与暗能量的对称,阴电和阳电的对称,聚变和裂变的对称,南极和北极的对称……当然,还有贾宝玉和林黛玉的对称。
客体的意义要靠主体来赋予。同样一部《红楼梦》,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主体的价值要靠客体来界定。对牛弹琴,再美妙的旋律也不会得到知音。这就是对称。
对称的反面是不对称。我们可以用不对称来理解对称。
什么是不对称?
“垃圾就是放错了位置的财宝”。财宝放错了位置成了垃圾,财宝和位置之间就是不对称。
“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入错行”、“嫁错郎”就是不对称。
“好花插在牛粪上”。好花和牛粪之间就是不对称。
我们还可以从不对称向对称转化来理解对称。
“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整个地球。”借助支点,人和地球从不对称向对称转化。
“只有更好,没有最好”。宇宙在不断演变,社会在不断发展,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树欲静而风不止”。只有与时俱进,才能使人的观念、人的素质、产品的质量同社会发展的要求之间从不对称转化为对称。
“人生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主体和客体之间不是积极的对称,就是消极的对称。不对称是二者转化的中间环节。消极的对称D不对称D积极的对称。
情侣之间应该积极创造条件,塑造自己、满足对方,使双方实现不对称向对称转化;只有举案齐眉、互敬互爱,双方都做到“只要你喜欢,有什么不可以”,才会珠联璧合,心心相印,比翼齐飞。
对称并不神秘。对称就在你身上,就在你身边——
人体结构是对称的。
宇宙空间的要素、结构、功能是对称的。
人和自然是对称的。
自然空间、社会空间、意识空间是对称的。
自然规律、社会规律、思维规律是对称的。
客观本质与科学本质、客观规律与科学规律是对称的。
主观和客观、思维和存在、理论与实践是对称的。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民主与法制是对称的。
经济的主体与客体是对称的。
社会的公平与效益是对称的。
市场的价值与价格是对称的。
企业的无形与有形是对称的。  
管理的战略与细节是对称的。
战略与细节的对称关系是对称管理的落脚点。
经济活动中的对称规律是必然存在的,但经济活动的规律必须通过人的活动来实现。自由自觉的劳动是对称经济的前提,就好像自由恋爱是对称婚姻、幸福婚姻的基础一样。有没有自觉地按照对称规律开展经济活动,将决定经济活动的成败以及成效的大小、社会经济发展的速度与规模。
人类行为模式与思维方式、哲学范式、科学范式、社会发展规律之间也是对称的。
对称意味着成功。让我们认清必然、整合偶然,使对称成为习惯、成为经济主体的行为模式。
2007.1.10      本文已收入《对称管理》, 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出版
    所谓主体的素质,就是主体的结构与功能。结构有序、平衡的层次高、功能强大,就是素质高,否则就是素质低。所以,一个人要提高自身素质,就要全面发展,而不仅仅是某个要素决定成败。心态、性格是素质的必要条件,也是成功的必要条件。所谓必要条件,就是无则必无,有则不一定有。从无则必无来讲,可以说某个要素决定成败,但从有则不一定有来讲,则不能说某个要素决定成败。不注意细节固然有可能功亏一篑,但仅着眼于细节并不就能成功。战略失误南辕北辙固然不能到达目的地,但仅仅战略正确也并不意味着就可以坐享其成。认为某个要素(细节或者战略,情商或者智商)可以决定成败,是一种模糊的说法,钻了中国话的空子。真正严密的说法,应该是人的综合素质决定成败。人的综合素质高低,不但取决于要素的质量,而且取决于要素的结构,取决于结构是否对称。综合素质的整体结构,制约各个要素的内部结构,结构决定要素。所以如果一定要说什么决定成败,应该说是对称决定成败。
2007.1.9      本文已收入《对称管理》, 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出版
    困局管理是比危机管理更深层次的管理。
    经济困局的本质:企业内外人和人、人和物的不协调、结构不合理。困局的根源:人类新的实践模式所要求的新的经济学范式、新的经济模式、新的管理模式同现有的经济学范式、经济模式、管理模式之间的不对称。
    经济活动的对称,归根到底是主体和客体、主观和客观的对称。其他一切具体的对称,如贡献与索取的对称、国际化与本土化的对称、产品定位与营销手段的对称、知名度与资信度的对称等等,无一不是这一根本对称的具体体现。什么时候对称了,主观与客观、主体与客体做到了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企业就发展,否则就陷入困局。而摆脱困局,靠的也就是变不对称为对称。
2007.1.8       本文已收入《对称管理》, 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出版
    和谐管理就是对称的管理,对称的管理就是有机的管理。只有系统把握社会、企业、个人、生产过程中的各种要素及其相互对称关系,才能使企业有序运作,生产有序发展。
    和谐管理模式:双赢合作、蛋糕做大,宽严相济、有张有弛,物尽其流、人尽其用,信息通畅、资源共享,企业诚信、团队精神,机会平等、良性竞争,有序扩张、稳定发展。
    天地人遵循着同一的规律,万事万物是一个对称的有机整体。重合轻分,要对称不要极端,源于中国哲学“天人合一”的对称思想。要合而为一,就必须求和,“和”是中国人的一种典型思维方式。西周的史伯提出了“和实生物,同则不济”。孔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周易•乾卦•彖传》曰:“乾道变化,各自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中国古代哲学最基本的对称模式是“气一阴阳一五行”。
    所谓矛盾,就是不对称;所谓不对称,就是时空层次的错位。所谓对称,就是矛盾的扬弃,就是矛盾各方面各就各位,找到合适的时空层次定位。不对称向对称转化,就是矛盾向和谐转化,就是宇宙的发展、哲学的发展、科学的发展、社会的发展、人类实践的发展,也就是企业的发展。

2007.1.7       本文已收入《对称管理》, 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出版
    中庸即对称,是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对称关系。对称关系是和谐社会的深层关系,中庸是人生观也是社会历史观。
    中庸管理通过建立人与自然、主体与客体、相对主体与相对客体的对称关系、企业与社会的和谐关系,取得个人的进步与社会可持续发展。
    中庸管理是无为有为的对称,无为是退,有为是进,表面是无为,实际是有为。无为无不为。
    中庸管理是退和进的对称,是以退为进,退一步进两步。退是手段,进是目的。退表面上是被动,实际上是主动。
    中庸管理是宽与柔的对称,宽与柔是放,刚与严是收。通过刚柔相济,宽严交替,达到既控制又使用的目的。领导不是统治,管理不是管制。恩威之道一张一弛。
2007.1.6       本文已收入《对称管理》, 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出版
分页: 1/5 第一页 [1] [2] [3] [4] [5] 下页 最后页 [ 显示模式: 摘要 | 列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