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页: 2/5 第一页 上页 [1] [2] [3] [4] [5] 下页 最后页 [ 显示模式: 摘要 | 列表 ]
    财产不等于资产,资本是二次创业的翅膀。不要以为风险与机会成正比,只有精打细算才能出财阀,该出手时才出手。效率不等于效益,运营也不等于经营。要不要合伙、要不要合资、要不要负债、要不要上市、负债的比例、银行贷款与债券的关系,都要权衡利弊、三思而行,才能使财产变资产。
    财产不等于资产,财产转为资产要靠增值;资产不等于财产,资产要转变成财产要靠发展。发展靠什么?靠对称,靠各种生产要素的均衡与互补。生产系统是一个有机整体,只有各种生产要素协调有序,才能发挥整体功能。在这里,要把“增长”与“发展”区别开来。增长是直线的,发展是系统的、对称的。只有生产各要素的协调、均衡,才有真正意义上的发展。所以,财产只有加法,资产只有乘法,财产的加法是资产乘法的结果。
    在知识经营时代,资产的动态平衡过程靠知识的主导、渗透、催化。
    任何一个时期,其经营结构都是对称的。工业经营时期,一般知识和资源优化配置相对称;智慧经营时期,创新性知识和资源优化再生相对称。资源优化再生,就是资源的裂变与聚变。
    只有提高资本的含金量,才能实现从人本到知本到资本的转换。而资本的含金量,就是知识的含金量,创新的含金量。
    资本的含金量提高了,财产与资产的功能的区别,就是“加法”与“乘法”的区别。

    2007.1.1     本文已收入《对称管理》, 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出版
    战略和细节到底哪个更重要?
    有人说,战略决定成败,有人说,细节决定成败。
    战略和细节都是企业管理中的必要环节,在特定的时空条件下,二者都可以决定成败。
    战略与细节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含、相互转化,缺一不可,是一对对称的范畴。
    只有战略与细节的对称,才是取得成功的充分条件;分开来看,战略与细节只是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
    没有正确的战略,企业只埋头拉车,不抬头看路,非摔跤不可;没有细节,也制订不出好的战略;就算有了好的战略,没有细节,也不能得到有效的执行。
    所谓魔鬼藏于细节之中,上帝与细节同在,说的就是战略寓于细节之中。
    战略与细节的对称关系,实际上就是程序关系。
    战略决定成败,细节决定成败,归根结底是程序决定成败。要把战略与细节结合起来,程序很重要。没有科学的程序,就没有好的战略和准确定位的细节。
    战略离不开细节。战略渗透到企业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品牌建设、产品定位、机构改造、人才选择、市场开发,知识运营、资本运营、资产运营、产品运营,以至我们说细节是战略的载体。
    战略和细节的关系,是整体和部分、本质和现象、系统和要素的关系。根据全息关系的原理,整体决定部分和细节决定成败之间不但不矛盾,而且相辅相成。细节决定成败,恰恰是整体决定部分的证明。
    战略和细节的相互渗透,就是全息管理。细节之所以能够决定成败,就是因为任何一个环节、任何一个部分,都是企业的“全息元”,牵一发而动全身。
2006.12.15    本文已收入《对称管理》, 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出版
    程序是细节与战略的纽带。
    细节有战略具体化的细节与执行操作中的细节,把它们有机结合起来的是程序,没有程序,无论是战略还是细节,都不能现实地发挥作用。以至我们说:离开了程序,我们难以区分什么是细节,什么是战略。
    麦肯锡的实达方案虽然在理论上提倡“重程序”而“轻权力”的理性企业管理文化,没有什么上下级的观念、所有的人不过是一些管理“程序”上的环节,但它恰恰忽视了企业战略转型中的程序。在中国这样一个以“权力”为中心已几千年的国家,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观念上转变起来实在是太不容易了,如果一步到位进行改革,只能造成企业休克。
    实达既可以说是败在细节上,也可以说是败在战略上。因为它的战略缺乏可操作的细节,在这里,细节本身 就是战略。
    战略整合细节,细节运载战略。战略与细节是对称的范畴,但不是并列的范畴。战略和细节,都是大事;战略和细节的关系,不是大事和小事的关系,也不是非此即彼、此消彼长,可以进行优劣比较、可以根据爱好不同、判断不同进行选择的东西。
    任何咨询结论与建议,它的效果如何不仅取决于它本身乃至咨询公司的质量、水平,更重要的是它的实践与应用。麦肯锡的咨询方案之所以失败,不是什么洋外脑在中国的“水土不服”,而在于战略决策中的细节、细节中的战略的不对称。
    理论和实践的对称、战略化管理和精细化管理的对称、决策和执行的对称,是企业科学管理的唯一出路。既不是战略决定成败,也不是细节决定成败,而是程序决定成败。既不是战略决定成败,也不是细节决定成败,而是程序决定成败。程序决定成败就是对称决定成败。
    2006.12.10    本文已收入《对称管理》, 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出版
    快鱼吃慢鱼体现了快和赢的对称。
    竞争的最高境界在于“不战而屈人之兵”。谁能制定行业标准,谁就能不战而胜。谁在技术和管理上抢先一步,谁就能制定行业标准。这就是为什么快鱼吃慢鱼。赢家通吃,快和赢是对称的,创新力和竞争力是对称的。
快和赢的对称实际上体现了创新与规范的对称。创新表面上是打破了规范,实际上却是在创造新的、更高层面的规范。创新与规范不是对立的,而是对称的。谁创新,谁就引领潮流,谁就取得了“规范”的话语权,谁就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谁就是赢家。
    快和赢的对称以创新与规范的对称为中介。快和赢的对称同创新与规范的对称相互之间也是对称的。
    2006.12.9   本文已收入《对称管理》, 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出版
    社会公正的程度与和谐的程度成正比。“杀尽不平方太平”,真正的和谐社会,必须以公平为前提。
    公平不是平均,而是权利和义务、贡献和索取的对称。不平等不在于收入差距,而在于腐败造成的不公平。通过腐败实现的所谓“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效率与效益是不对称的。如果对称,收入差距再大也是公平。对称经营就是公平经营。
    和谐不是掩盖矛盾、一团和气,安定团结、稳定压倒一切。和谐的本质是对称,是权利和义务的对称、贡献和索取的对称、民主与法制的对称、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对称、经营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对称。只要能对称,改革、革命也都会带来和谐。只要能实现对称,暴力革命也属于和谐的范畴,因为它是实现不和谐向和谐转化、虚假的和谐向真正的和谐转化的必经途径。也只有对称,才能做到长久的和谐。不对称的“和谐”,通过行政手段强制实现的“和谐”,是虚假的“和谐”,必定不能长久。是对称决定和谐,而不是和谐决定对称。
    没有主体身心平衡、内部素质结构的对称,就没有主客体的平衡、相对主体和相对客体的平衡,就没有和谐社会。但另一方面,没有主客体、相对主体和相对客体的平衡,也没有主体的身心平衡。“拿起筷子吃肉,放下筷子骂娘”,就是因为分配不公而造成的心态失衡。人的心态失衡,就会挫伤人的积极性,影响经营效益,影响经营发展。所谓公平出效益,就是对称出效益。
    经营的平衡有低层次高层次之分。消极的平衡固然都是低级的平衡,但积极的平衡并不都是高级的平衡。使平衡由消极向积极、低级向高级转化,唯一的机制是公平与效益的统一。所谓“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破坏了效率与公平的对称关系,其结果是既无公平又无真正的效率。真正的效率就是效益。
    对有特殊能力和特殊贡献的人才进行激励,不但不违背公平原则,而且恰恰是公平原则的具体表现。
人才机制中,激励是重要的方面。
    2006.12.8    本文已收入《对称管理》, 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出版
分页: 2/5 第一页 上页 [1] [2] [3] [4] [5] 下页 最后页 [ 显示模式: 摘要 | 列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