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页: 1/2 第一页 [1] [2] 下页 最后页 [ 显示模式: 摘要 | 列表 ]
    最大的腐败是人的行为方式的腐败。所谓行为方式腐败,就是在对制度腐败、司法腐败和权力腐败司空见惯、麻木不仁、习以为常的基础上,自觉利用、迎合、制造腐败,使腐败成为一种社会心理,成为社会大多数人的一种稳定的行为模式,后果是社会风气极度败坏,以至善恶、智愚颠倒,人的素质和主体性的普遍降低,生产力的倒退。权力“寻租”给青少年的成长造成极大的消极影响,他们认为“学好数理化,不如有一个好爸爸”,认为学校里面所学的道德准则都是虚假的,这也是造成大量青少年犯罪的一个主要原因。
    不明资产之所以给社会带来的危害大大高于同等数额的贪污、盗窃,就是因为不明资产对社会的负面导向作用比明目张胆的贪污要大得多。50万的贪污给社会造成的损失就是50万;50万不明资产给社会造成的风气的败坏及对人的行为方式的消极导向,造成人的行为方式的腐败,给社会造成的危害可能达到5个亿。
    行为方式的腐败是其他方面腐败的社会基础,其他方面的腐败主导了行为方式的腐败。
    行为方式腐败对社会生产力的破坏:降低主体的素质;挫伤人的积极性;使人严重缺乏安全感;提高交易成本;破坏社会诚信体系,搞乱市场秩序;使市场交易无法正常进行;破坏社会有机体。
    行为方式的腐败违背了贡献与索取相统一、公平与效率相统一的原则。行为方式的腐败不是经济发展的润滑剂,而是经济发展的腐蚀剂。权贵阶级为了维护自己的既得利益,对广大人民群众的行为方式作出不利于生产力发展的导向,是最根本的腐败。

权力“寻租”的经济根源

[不指定 2009/01/13 10:53 | by admin ]
    ①双轨制:
    a.价格双轨制 价格双轨制为掌握特殊商品的批发权的权力掌握者权力“寻租”提供了温床。
    b.利率双轨制 利率双轨制为掌握贷款批发权的权力掌握者权力“寻租”提供了温床。
    c.汇率双轨制 汇率双轨制为掌握外汇批发权的权力掌握者权力“寻租”提供了温床。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由以上三种双轨制引起的寻租范围在缩小,由以下行政审批与行业或部门垄断引起的寻租范围在扩大。
    ②引资:引进外商直接投资大部分都是机器设备等实物资产引进,这为有可能高估外资实物资产价值的权力掌握者权力“寻租”提供了温床。中外合资为高估外资价值、低估国有资产价值的权力掌握者权力“寻租”提供了温床。
    ③企业改革:企业承包前后资产的价格差,形成了租金,也为承包和能够批准承包的权力掌握者权力“寻租”提供了温床。股份制改造为低估国有资产价值、高估其它股份价值的权力掌握者“寻租”提供了温床。寻租者将企业股份制改造演变为一场瓜分国有资产的丑剧,许多国有企业因之成为空壳。
    ④公共福利待遇:公共福利待遇为超额享受诸如公费医疗等的权力掌握者权力“寻租”提供了温床。
    ⑤进出口许可:进出口为掌握进出口权的权力掌握者权力“寻租”提供了温床。
    ⑥财政分成:财政分成不公为掌握财政分成权的权力掌握者权力“寻租”提供了温床。⑦房地产开发:房地产开发为掌握土地审批权的权力掌握者权力“寻租”提供了温床。
    ⑧行业利润:由于行业特点及定价不合理等多种因素决定了工业企业各行业权力“寻租”提供了温床。
    ⑨各种税收的税差:这几年中央权力下放,国家宏观管理减弱为地方各自为政、违反国家政策规定擅自制定各种优惠减免的权力“寻租”提供了温床,
    ⑩公款消费:诸如住房、奖金、公费旅游、公费吃喝等都为权力“寻租”提供了方便。由此可见,转轨时期所引致的寻租行为将会非常严重,且有向学术、教育、部队领域曼延的倾向,使学术、教育行政化,部队社会化。





权力“寻租”的社会根源

[不指定 2009/01/13 10:53 | by admin ]
    (1)宗法关系 中国是一个有几千年自给自足自然经济历史的国家,宗法关系盘根错节形成了“斩不断理还乱”的人身依附关系。这使人情关系压倒一切关系、渗透一切领域,为权力“寻租”提供了社会关系氛围,也为权力“寻租”提供了关系网、形成了保护伞
    (2)社会风气 市场经济建立和传统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时期,整个社会形成了物质利益高于一切其他利益的社会氛围,使权力掌握者不惜为更多更快获取物质利益而不惜靠权力“寻租”甚至铤而走险。
    (3)历史积淀 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形成的官本位思想、几十年计划体制形成的大政府小社会、多如牛毛的行政审批制和根深蒂固层层壁垒的行业垄断,以及由此形成的既得利益集团,是权力寻租的温床。

权力“寻租”的政治根源

[不指定 2009/01/13 10:52 | by admin ]
    (1)权力“寻租”的干部制度根源 我们国家目前实行的是干部任免制,这很容易形成对上负责、对下不负责的官僚体制和官僚主义作风,以致由此形成了错综复杂的关系网,致使官场腐败,使权力“寻租”有可靠的“背景”的“靠山”。
    (2)权力“寻租”的政策根源 市场经济使社会生活丰富复杂,体制转轨使人的新旧生活方式出现碰撞。这一方面客观要求有非常具体的政策来规范,另一方面我们目前又处在对于新体制的探索中,政策不具体且多变,这就形成了打“擦边球”、“利用政策资源”进行权力“寻租”的有利条件。
    (3)权力“寻租”的法律根源 市场经济同样需要非常具体的法律条文,而目前我们的法律条文太抽象,粗线条,罪与非罪的标准不够明确,量刑标准不够具体,不同部门的法规之间甚至相互冲突。这就为司法人员提供了权力“寻租”的“合法”的幅度。
    (4)权力“寻租”的行政管理体制根源 在目前运动员、裁判员、游戏规则制定者都溶为一体的行政管理体制下,下级的命运掌握在上级手里,使人正常的上进心不能通过公平竞争得以实现,老实人往往吃亏,竞争的压力使人不得不走歪门邪路。这使权力“寻租”有了雄厚的社会基础。




权力“寻租”的心理根源

[不指定 2009/01/13 10:51 | by admin ]
    (1)人的绝对需要
    根据马斯洛的需要程序论,人有从低级到高级、从生存到发展、从物质生活到精神生活的不同层次的需要,人只有在满足低级需要以后,才能追求高级需要。人的物质需要是低级的需要,人的名誉地位属于高级的精神需要。在我们目前经济发展水平,掌权者的工资收入基本上只能维持低级物质需要,在这种情况下,难以使他们放弃进一步追求物质需要的可能,而去追求更高级的精神需要,这就使他们感到权力“寻租”是生活的必要条件。同时,当权者为了获取权力,必须付出诸如文凭、时间、精力、公关甚至行贿等等代价,这使他们感到必须通过权力“寻租”得以补偿。如果再考虑到代价和收益的通行市场关系,必须通过权力“寻租”得以加倍补偿。
    (2)人的相对需要
    所谓人的相对需要就是人们相互比较时产生出来的需要。人们只有在自己所享受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高于别人时,才感到优越;跟别人不相上下时,才感到满足。在市场经济时期,肯定有一部分人先富甚至暴富起来,特别是转轨时期,更有一部分人靠不正当手段暴富起来,这必然使另一部分人(包括当权者)产生心理不平衡;如果这些暴富起来的人,又是当权者的同龄人,或者才能平庸,那么就会强化这种心理不平衡的程度。这就使当权者产生了通过权力“寻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取高额利益的迫切要求。
分页: 1/2 第一页 [1] [2] 下页 最后页 [ 显示模式: 摘要 | 列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