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金融“二律背反”与“三元悖论”之一:二次创业
[
2009/01/23 11:50 | by admin ]

在间接投融资为主体的国际经济秩序中,各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汇率的稳定性和资本自由流动三者得不到统一,被称为金融 “三元悖论”。当经济增长方式的发展客观上要求建立直接投融资为主体的国际经济新秩序,而社会金融体制仍然以间接投融资为主时,社会大量游资不能转变成投资和消费的有效需求而必然转变成投机和无序运动,并演变为周期性金融危机,从而产生投资和需求、生产和消费脱节的“二律背反”,这个“二律背反”就是金融悖境。走出金融悖境靠二次创业。
如果说,第一次创业,解决的是人类当前的生存问题,必然要对自然资源作掠夺式的“经营”,这时自然科学就是第一生产力,那么第二次创业解决的是人类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必然要和自然和平共处,要求对自然资源作内涵的有效开发,这时人文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哲学等知识的其他方面也就同时成了第一生产力。只有信息社会,信息成为生产中的主导要素,人们才能逐步以最少的实物和能量的资源就能求生存。这时人们的生活方式不是求生存而是求生态——可持续发展。
在这里,生态创业、可持续发展,是二次创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第一次创业,是由低层的经营活动向高层的经营活动转移,第二次创业是用高层的经营活动统驭低层的经营活动。二次创业,就是以知识产业为龙头,以对人类第一次创业的成果——传统产业——按生态原则重塑改造为途径,以人与环境的协同为基础,以人类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归宿。
二次创业是知识经济发展的最高阶段。知识产业是龙头,知识运营是二次创业的核心。
知识运营是知识经济时代的经济增长方式,通过知识对其他生产要素的渗透和整合,使知识在生产系统中占主导,使知识产业成为其他产业的先导与主导,使人类由一次创业转变为二次创业,使人类发展成为可持续发展。作为项目的知识运营,是作为经济增长方式的知识运营的能动的先导部分。
在微观企业层次上,知识运营就是用知识运营带动资本运营,用资本运营带动资产运营,用资产运营带动产品运营,用产业结构升级带动产品更新换代。
在宏观产业层面上,知识运营就是使知识产业成为其他产业的龙头产业。因此,上述知识运营的微观方式是宏观方式的内涵,宏观方式是微观方式的外延展开。
知识经济并非通常所理解的,仅仅指知识的商品化、产业化。正好像工业化并没有也不可能代替和取消农业一样,知识产业化也不能代替和取消传统产业。知识经济的生命力,不仅在于知识的产业化,更重要的,在于知识产业的主导化和龙头化——用知识和知识产业来统驭和改造传统产业。
二次创业的实质,是使第五次产业革命形成的信息产业、第六次产业革命形成的知识产业同传统产业之间从分离走向以知识产业为中心的统一。这种统一是内在的而不是外在的,使传统产业中的知识、或知识在传统产业中在质和量两个方面由从属转为主导。
只有知识产业的龙头化,才不但使新的知识产业同传统产业走向统一,而且使传统产业走向统一。知识是传统产业统一的桥梁和纽带。而只有知识产业龙头化,才使这种桥梁和纽带现实地渗透到传统产业的各个领域中,使它们各自得以升华和超越。这是人类创业史的否定之否定:人类“产业”未分状态→各个产业的分离→各个产业的重新统一。
对于工业上落后的国家来讲,这种统一使它们可能不再重复那些污染工业、高耗能工业和剥削性经济,借助知识文明尽快直接达到工业文明的繁荣,使之后来居上——既保持回归自然的特色,又享受工业文明。这就是世界大同——人类重新走向统一,只不过是以人为中心同社会和自然的统一。(待续)
如果说,第一次创业,解决的是人类当前的生存问题,必然要对自然资源作掠夺式的“经营”,这时自然科学就是第一生产力,那么第二次创业解决的是人类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必然要和自然和平共处,要求对自然资源作内涵的有效开发,这时人文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哲学等知识的其他方面也就同时成了第一生产力。只有信息社会,信息成为生产中的主导要素,人们才能逐步以最少的实物和能量的资源就能求生存。这时人们的生活方式不是求生存而是求生态——可持续发展。
在这里,生态创业、可持续发展,是二次创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第一次创业,是由低层的经营活动向高层的经营活动转移,第二次创业是用高层的经营活动统驭低层的经营活动。二次创业,就是以知识产业为龙头,以对人类第一次创业的成果——传统产业——按生态原则重塑改造为途径,以人与环境的协同为基础,以人类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归宿。
二次创业是知识经济发展的最高阶段。知识产业是龙头,知识运营是二次创业的核心。
知识运营是知识经济时代的经济增长方式,通过知识对其他生产要素的渗透和整合,使知识在生产系统中占主导,使知识产业成为其他产业的先导与主导,使人类由一次创业转变为二次创业,使人类发展成为可持续发展。作为项目的知识运营,是作为经济增长方式的知识运营的能动的先导部分。
在微观企业层次上,知识运营就是用知识运营带动资本运营,用资本运营带动资产运营,用资产运营带动产品运营,用产业结构升级带动产品更新换代。
在宏观产业层面上,知识运营就是使知识产业成为其他产业的龙头产业。因此,上述知识运营的微观方式是宏观方式的内涵,宏观方式是微观方式的外延展开。
知识经济并非通常所理解的,仅仅指知识的商品化、产业化。正好像工业化并没有也不可能代替和取消农业一样,知识产业化也不能代替和取消传统产业。知识经济的生命力,不仅在于知识的产业化,更重要的,在于知识产业的主导化和龙头化——用知识和知识产业来统驭和改造传统产业。
二次创业的实质,是使第五次产业革命形成的信息产业、第六次产业革命形成的知识产业同传统产业之间从分离走向以知识产业为中心的统一。这种统一是内在的而不是外在的,使传统产业中的知识、或知识在传统产业中在质和量两个方面由从属转为主导。
只有知识产业的龙头化,才不但使新的知识产业同传统产业走向统一,而且使传统产业走向统一。知识是传统产业统一的桥梁和纽带。而只有知识产业龙头化,才使这种桥梁和纽带现实地渗透到传统产业的各个领域中,使它们各自得以升华和超越。这是人类创业史的否定之否定:人类“产业”未分状态→各个产业的分离→各个产业的重新统一。
对于工业上落后的国家来讲,这种统一使它们可能不再重复那些污染工业、高耗能工业和剥削性经济,借助知识文明尽快直接达到工业文明的繁荣,使之后来居上——既保持回归自然的特色,又享受工业文明。这就是世界大同——人类重新走向统一,只不过是以人为中心同社会和自然的统一。(待续)
真正意义上的转轨经济学
[
2009/01/23 09:40 | by admin ]

迄今为止,人类的经济增长方式依次经过了产品运营、资产运营、资本运营。知识运营,是知识经济时代的经济增长方式。随着人类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经济增长方式将由资本运营转为知识运营。因此,存在着两种转型:一是经济制度的转型(如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 一是经济增长方式与人的实践模式的转型。两种转型是局部与整体、个别与一般、微观与宏观的关系。处理好二者的关系,将使后者得到充实,前者得到升华。真正的转轨经济学应该包含二者。知识运营学,就是真正意义上的转轨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