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金融“二律背反”与“三元悖论”之七:资本运营的主体
[
2009/01/30 09:51 | by admin ]

在间接投融资为主体的国际经济秩序中,各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汇率的稳定性和资本自由流动三者得不到统一,被称为金融 “三元悖论”。当经济增长方式的发展客观上要求建立直接投融资为主体的国际经济新秩序,而社会金融体制仍然以间接投融资为主时,社会大量游资不能转变成投资和消费的有效需求而必然转变成投机和无序运动,并演变为周期性金融危机,从而产生投资和需求、生产和消费脱节的“二律背反”,这个“二律背反”就是金融悖境。走出金融悖境靠改变资本运营的主体 。
金融危机说明,凯恩斯主义和自由主义、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二者可以统一起来,问题是需要一系列中间环节。目前金融体制改革的双向运动是:共性化和个性化。共性化是经济全球化、银行国际化、货币一体化;个性化是投资银行的发展、企业直接投融资的发展、中小企业的发展。一般化、政府化越强,国有因素越大,以利于政府宏观调控。个性化、市场化越强,非国有因素越大,以利于增强活力。在增强企业活力的同时,加强金融监管,防止过度投机,回避金融风险,实现金融可持续发展。这是新型的金融体制,新型的“银企关系”。其优点:在把行政手段纳入市场化轨道的同时,市场调节和政府调节二者同时得到强化。
知识经济时代金融体制改革的方向,将从金融机构的所有制性质及其功能两方面体现出来。
银行作为资本运营的主体的性质,是以金融资本运营为中心同产业资本、商业资本运营的分离,投资银行作为资本运营的主体的性质,是以金融资本运营为中心同产业资本、商业资本运营的统一。
投资银行通过以金融资本运营为中心同产业资本、商业资本运营的统一,进一步实现以知识运营为中心同资本、资产、产品运营的统一,从而使自己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经济增长方式的核心方式。
所以知识经济时代将是投资银行逐步取代银行成为金融业的主体,且比重越来越大。
大型项目投融资中,财政投融资与民间投融资相辅相成、水乳交融、缺一不可。财政投融资应成为完整的资本运营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政府为直接投融资起财政担保作用,财政手段为发展直接投融资提供现实可能:①为投资银行作资信调查;②为投资银行担保;③作为财政投融资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投资银行提供启动资金。因此,市场经济政企分开并不意味着政府对企业撒手不管,更不等于政府对企业不起任何作用。特别是转轨时期,政府对企业的作用仍是巨大的。这是政策资源,也是权力资源。充分利用“权力资源”不等于“权力寻租”,而是在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同社会效益的统一的基础上,处理好市场行为为中心同政府行为的统一。(待续)
金融危机说明,凯恩斯主义和自由主义、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二者可以统一起来,问题是需要一系列中间环节。目前金融体制改革的双向运动是:共性化和个性化。共性化是经济全球化、银行国际化、货币一体化;个性化是投资银行的发展、企业直接投融资的发展、中小企业的发展。一般化、政府化越强,国有因素越大,以利于政府宏观调控。个性化、市场化越强,非国有因素越大,以利于增强活力。在增强企业活力的同时,加强金融监管,防止过度投机,回避金融风险,实现金融可持续发展。这是新型的金融体制,新型的“银企关系”。其优点:在把行政手段纳入市场化轨道的同时,市场调节和政府调节二者同时得到强化。
知识经济时代金融体制改革的方向,将从金融机构的所有制性质及其功能两方面体现出来。
银行作为资本运营的主体的性质,是以金融资本运营为中心同产业资本、商业资本运营的分离,投资银行作为资本运营的主体的性质,是以金融资本运营为中心同产业资本、商业资本运营的统一。
投资银行通过以金融资本运营为中心同产业资本、商业资本运营的统一,进一步实现以知识运营为中心同资本、资产、产品运营的统一,从而使自己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经济增长方式的核心方式。
所以知识经济时代将是投资银行逐步取代银行成为金融业的主体,且比重越来越大。
大型项目投融资中,财政投融资与民间投融资相辅相成、水乳交融、缺一不可。财政投融资应成为完整的资本运营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政府为直接投融资起财政担保作用,财政手段为发展直接投融资提供现实可能:①为投资银行作资信调查;②为投资银行担保;③作为财政投融资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投资银行提供启动资金。因此,市场经济政企分开并不意味着政府对企业撒手不管,更不等于政府对企业不起任何作用。特别是转轨时期,政府对企业的作用仍是巨大的。这是政策资源,也是权力资源。充分利用“权力资源”不等于“权力寻租”,而是在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同社会效益的统一的基础上,处理好市场行为为中心同政府行为的统一。(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