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页: 1/1 第一页 [1] 最后页 [ 显示模式: 摘要 | 列表 ]
     和谐社会的经济有机体是对称的,社会有机体是对称的,社会经济活动是对称的。
    在社会有机体中,物质的社会关系形成社会的经济基础,思想的社会关系形成社会的上层建筑。物质的社会关系和思想的社会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是对称的。    
    主体和客体、相对主体和相对客体是相互创造、相互生成的过程。主体和客体是社会系统的两个基本层次,主体和客体的对称是社会系统的基本对称关系,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在社会有机体的各要素之问,虽然在社会发展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地位,生产力的发展都是它们共同起作用的结果。生产力是社会系统的整体功能,改革实质上是社会系统的自组织、有序化过程。整个社会系统是否对称,将决定整个社会系统是否和谐;整个社会系统是否和谐,将决定社会系统是否有利于生产力发展。建立和谐社会的根本途径就在于建立对称的社会经济系统,从而发挥出最佳的生产力功能。
    时间、空间、层次是对称的;社会空间、社会时间、社会层次,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主导;后者通过前者来展示,前者通过后者来提升,它们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对称哲学揭示了知识经济(层次)、全球化与多元化(空间)、超速发展(时间)、合作主导竞争与双赢发展(性质)的对称关系。既然层次、时间、空间可以相互转化,知识的重新洗牌将带动经济的重新洗牌,经济全球化与经济区域化是双向同步过程,经济上落后的国家有可能跨发展阶段并后来居上;既然层次、时间、空间可以相互转化,知识经济时代的产业结构、特别是像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的产业结构,就应该是以创新业为先导、知识业为主导、制造业为核心、农业为基础、服务业为配套的再生型→循环型→生态型→稳定型→对称型→和谐型结构,以取得可持续发展与超速发展。
    对称,是新的思维方式、新的经济模式、新的管理模式、新的发展模式
    在主体与客体、物质与精神的相互创造过程中,对称哲学一对称经济学—对称管理学瓜熟蒂落、水到渠成,有历史的必然性。智慧经济一知识经济一创业经济一再生经济一双赢经济一对称经济的经济架构,以创新经济学为先导、知识运营学为主导、创业经济学为基础、再生经济学为核心、和谐经济学为归宿、智慧经济学为整体框架的逻辑结构,是对称空间——五度空间的“全息元”。
       对称范畴同矛盾范畴的本质区别:
    在对称中,同一性、统一性是绝对的,斗争性、分离性是相对的。在矛盾中,斗争性、分离性是绝对的,同一性、统一性是相对的。只有“对称”才能合理解释五度空间及其相互转化,“矛盾”范畴不具解释能力。所以必须用对称辩证法代替矛盾辩证法。
    对称辩证法与矛盾辩证法的本质区别:前者以同一性为主导,和谐为核心,解悖为动力,消除矛盾为归宿;后者以斗争性为主导,冲突为核心,悖论为动力,制造矛盾为归宿。
    矛盾之所以是矛盾,矛盾存在的理由与依据,既在于斗争性。斗争性是矛盾的本质属性。而同一性是宇宙的本质属性,所以矛盾只是宇宙的局部现象。矛盾的普遍性是相对的,而以同一性为本质属性的对称则是绝对的。宇宙的本质是对称而不是矛盾。同一性是绝对的,斗争性是相对的。
    既然“矛盾同一性是绝对的,斗争性是相对的”这个命题不成立,那么以“矛盾”为核心范畴的矛盾辩证法就不能作为和谐社会的哲学基础。
    矛盾辩证法既不是世界观,也不是方法论。
    矛盾辩证法是对称辩证法的特例,对称辩证法是矛盾辩证法的扬弃。
    矛盾辩证法是“阶级斗争为纲”的哲学基础,不是和谐社会的哲学基础。
    走出“矛盾论”,既是和谐社会的时代要求,又是辩证法的发展逻辑。
    天与人、主体与客体、相对主体与相对客体的“合一”、统一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同样,从矛盾辩证法到对称辩证法也是自然历史过程。当人类处于生存创业阶段,以不可再生性的资源作为生产的主要要素时,人与人之间是狼;当人类以可再生可共享的信息、知识为生产的主要要素,人的追求不是求生存而是求生态、以自身的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时,人与人之间是羊。狼的哲学是斗争哲学,狼的辩证法是矛盾辩证法。羊的哲学是和谐哲学,羊的辩证法是对称辩证法。
    不同时期的辩证法同不同的历史时期是对称的。所以对称辩证法是绝对的,矛盾辩证法是相对的,矛盾辩证法只是对称辩证法的局部表现。
分页: 1/1 第一页 [1] 最后页 [ 显示模式: 摘要 | 列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