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页: 1/1 第一页 [1] 最后页 [ 显示模式: 摘要 | 列表 ]
    必须用对称逻辑重新定位中国哲学在人类哲学中的地位。
    中国哲学是对称哲学。只有中国哲学才是严格意义上的“辩证”哲学——思辨与实证统一的哲学。
    中国哲学之所以是对称的哲学,是因为中国哲学是
天与人的对称;
阴与阳的对称;
无与有的对称;
理与气的对称;
动与静的对称;
道与德的对称;
道与物的对称;
义与利的对称;
一与多的对称;
名与实的对称;
心与物的对称;
体和用的对称;
忠与恕的对称;
诚与明的对称;
显与微的对称;
内与外的对称;
人治与法治的对称;
德治与法治的对称;
出世与入世的对称;
天道与人道的对称;
共相与殊相的对称;
问学与德性的对称;
成己与成物的对称;
内圣与外王的对称;
形式与内容的对称;
过程与结果的对称;
理想与现实的对称;
目的与手段的对称;
理论与实际的对称;
事实与价值的对称;
科学与技术的对称;
意识与物质的对称;
主观与客观的对称;
形上与形下的对称。
    哲学发展的逻辑:
    中国哲学一西方哲学一中国哲学。
    对称一知性一理性一对称。
    中国哲学在头尾两个阶段较发达,西方哲学在中间两个阶段较发达。
    西方人的思维方式是线性的。
    东方人的思维方式是对称的。
    线性的思维方式产生线性的逻辑:知性逻辑一传统逻辑;理性逻辑一辩证逻辑。
    对称的思维方式产生对称的逻辑。
    线性逻辑决定抽象的哲学范式;
    对称逻辑决定对称的哲学范式。
    西方抽象哲学,渗透的是线性逻辑。
    东方对称哲学,贯穿的是对称逻辑。
    对称的哲学要靠抽象的哲学来深化,抽象的哲学要靠对称的哲学来整合。
    缺乏抽象的对称是独断的,缺乏对称的思辨是空洞的。只有对称与抽象的融合,才是思辨与实证的统一。
    对称的哲学范式一抽象的哲学范式一对称的哲学范式,是通过空间排列展现出来的历史发展的否定之否定。
    对称逻辑,把逻辑与非逻辑、理性与非理性统一起来,是逻辑的逻辑化。
    对称逻辑,把形上与形下统一起来,是形而上学的逻辑化。
    对称逻辑使对称哲学成为实证的形而上学。
    只有对称逻辑,才能使正的方法和负的方法、逻辑方法与“非”逻辑方法统一起来,相得益彰、相辅相成,构成完整的内容和形式、观点和方法相统一的逻辑体系、哲学体系。
    只有对称逻辑,才能使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获得统一的叙述框架,而不会出现孰优孰劣、孰高孰低,以谁为主、以谁为辅的问题。
    只有对称逻辑,才能确立中国哲学在人类哲学史中的独特地位,也才能指出中国哲学世界化与现代化的方向。


    此文已收入《反思与境界——纪念冯友兰先生诞辰110周年暨冯友兰学术国际研讨会文集》 北京大学出版社





分页: 1/1 第一页 [1] 最后页 [ 显示模式: 摘要 | 列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