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均衡理论批判(十二):靠增长而非发展来“均衡”
[
2010/10/01 11:11 | by admin ]

均衡增长方式:资源稀缺、不可再生、完全竞争、纯粹市场、边际效益递减;帕累托最优是均衡;对称发展模式:资源再生、资源共享、双赢竞争、立体化的市场、边际效益递增;帕累托最优是双赢。只有对称,才有真正意义上的发展。对称是企业管理模式、经营模式,也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对称,既是效益最大化的原因,又是效益最大化的结果
科学发展观是相对于均衡“发展”观而言。发展与均衡的区别: 均衡实现的是增长,对称实现的是发展。增长是通过均衡实现的“发展”,发展是通过对称实现的“增长”。增长只是客体与客体的均衡,发展则不但包括客体与客体的均衡,而且包括主体与客体的“均衡”和人的全面发展。如果说,一般均衡理论是传统经济学的核心,那么对称理论则是新经济学的核心,二者是新旧范式的关系。对称是本,均衡是末;对称是源,均衡是流。一切生产、交换(贸易)的根本原因与动力就是实现主体与主体、客体与客体之间从不对称向对称转化。对称管理,就是通过横向融合实现纵向突破,通过资源的优化配置,改变资源的结构,实现资源的优化再生,使结构产生生产力,实现经济的无投资增长、企业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摘自陈世清著《经济学的形而上学》,该书近日已由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出版。
科学发展观是相对于均衡“发展”观而言。发展与均衡的区别: 均衡实现的是增长,对称实现的是发展。增长是通过均衡实现的“发展”,发展是通过对称实现的“增长”。增长只是客体与客体的均衡,发展则不但包括客体与客体的均衡,而且包括主体与客体的“均衡”和人的全面发展。如果说,一般均衡理论是传统经济学的核心,那么对称理论则是新经济学的核心,二者是新旧范式的关系。对称是本,均衡是末;对称是源,均衡是流。一切生产、交换(贸易)的根本原因与动力就是实现主体与主体、客体与客体之间从不对称向对称转化。对称管理,就是通过横向融合实现纵向突破,通过资源的优化配置,改变资源的结构,实现资源的优化再生,使结构产生生产力,实现经济的无投资增长、企业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摘自陈世清著《经济学的形而上学》,该书近日已由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