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均衡理论批判(十四):靠价格而非价值来“均衡”
[
2010/10/03 19:08 | by admin ]

对称经济,就是通过资源优化配置实现资源优化再生的经济增长方式,均衡,首先是主体与客体之间物质、能量、信息的均衡,然后才是供给与需求的均衡。以后一个均衡为出发点,价格机制是市场的核心机制;以前一个均衡为出发点,价值机制是市场的核心机制。价格机制是平面的机制;以价格机制为核心,产品和市场、供给和需求的均衡是偶然的,经营是无序的,管理学成了博弈管理学。价值机制是立体的机制;以价值机制为核心,产品和市场、供给和需求的均衡是有序的,管理学成了对称经济学。
通过完全竞争的价格机制实现自发的“均衡”是不可能的;完全自由的市场不可能有效分配资源,用价格均衡实现要素均衡与市场出清只是不切实际的想法。虽然商品供求与商品价格之间存在着互相影响,但决定商品供求与商品价格的,不仅仅是买方或卖方,而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以价格为计量单位的所谓生产函数、需求函数、供求函数,只是近似值;均衡状况下的价格决定根本不可能。即使整个经济体系处于“均衡”状态,所有生产要素、产品价格及其供给量相适应的均衡数值也根本不存在。西方经济学所谓“一般均衡解的存在性”严格证明,只能是无的放失,充其量只是数学家头脑中的数字游戏。
马克思建立在一般均衡理论基础上的社会再生产图式就是一个“悖论”——一方面,两大部类划分的依据是使用价值;另一方面,两大部类平衡的标准却是价格而不是使用价值。按照马克思的说法,在现实生活中,是价格围绕着价值上下波动,说明价格同价值是不一致的。那么怎么能靠价格来平衡呢?马克思的均衡理论与古典主义、新古典主义均衡理论的共同本质,是把价格看成市场实现均衡的根本机制。传统社会主义的计划经济也没有走出这个框架。走出悖论的唯一途径,是把价值看成就是使用价值,然后以使用价值作为平衡的依据与标准,以使用价值的再生作为平衡的源泉。
本文摘自陈世清著《对称经济学》,该书近日已由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出版。
通过完全竞争的价格机制实现自发的“均衡”是不可能的;完全自由的市场不可能有效分配资源,用价格均衡实现要素均衡与市场出清只是不切实际的想法。虽然商品供求与商品价格之间存在着互相影响,但决定商品供求与商品价格的,不仅仅是买方或卖方,而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以价格为计量单位的所谓生产函数、需求函数、供求函数,只是近似值;均衡状况下的价格决定根本不可能。即使整个经济体系处于“均衡”状态,所有生产要素、产品价格及其供给量相适应的均衡数值也根本不存在。西方经济学所谓“一般均衡解的存在性”严格证明,只能是无的放失,充其量只是数学家头脑中的数字游戏。
马克思建立在一般均衡理论基础上的社会再生产图式就是一个“悖论”——一方面,两大部类划分的依据是使用价值;另一方面,两大部类平衡的标准却是价格而不是使用价值。按照马克思的说法,在现实生活中,是价格围绕着价值上下波动,说明价格同价值是不一致的。那么怎么能靠价格来平衡呢?马克思的均衡理论与古典主义、新古典主义均衡理论的共同本质,是把价格看成市场实现均衡的根本机制。传统社会主义的计划经济也没有走出这个框架。走出悖论的唯一途径,是把价值看成就是使用价值,然后以使用价值作为平衡的依据与标准,以使用价值的再生作为平衡的源泉。
本文摘自陈世清著《对称经济学》,该书近日已由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