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页: 1/1 第一页 [1] 最后页 [ 显示模式: 摘要 | 列表 ]
    幸福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是两个本质不同的经济学范式。
    西方经济学范式,就是以价格经济学和一般均衡理论为基础理论、以理性人都是自私的“经济人”假设为理论出发点、以私有制为经济基础、以价格机制为市场的核心机制、以竞争为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以博弈为经济主体的行为方式、以利润最大化为微观经济的最终目标、以经济规模最大化为宏观经济的最终目标、以线性非对称思维方式和还原论思维方法为方法论特征、擅长数量分析、在“实证化”的名义下把经济学的实证性与规范性对立起来的西方经济学的基本模式、基本结构与基本功能。线性、抽象性、片面性,是西方经济学范式的基本特征,也是西方经济学范式的致命缺陷。西方经济学范式本质上就是价格经济学范式。西方经济学是主体性与客体性分裂的经济学。一方面,他们强调人本主义、个人主义,另一方面他们又强调金钱至上、货币主义。西方经济学的“财富悖论”:经济学教人怎样增加财富,但不能教人怎样幸福,财富和幸福之间没有建立应有的联结。“幸福悖论”的根源在于政治经济学的核心是价格机制,是以金钱为代表的物质财富的增加;在这样的“经济学”的引导下,不是使财富成为人的手段,而是使人成为财富的手段;不是使经济发展成为人全面发展的手段,而是使人的发展成为经济发展的手段;从而使财富增长与经济发展越快,人越成为财富与经济的奴隶。
    西方经济学以价格机制为核心机制,科学性与主体性相对立,不可能实现人的幸福与全面发展。解决“幸福悖论”的根本途径,是使经济学的科学性与主体性得以统一。因此必须对经济学重新定义与定位,把幸福经济学看成新的经济学范式,把主客体关系看成是基本的对称经济关系,把幸福和人的全面发展看成是经济学和经济发展的目标,以价值机制取代价格机制成为经济学的核心机制。
    对称经济学是财富增长和人的幸福与全面发展的对称。对称经济学是幸福经济学。作为主体经济学的对称经济学是幸福经济学。幸福经济学体现了经济学的主体性、规律性与科学性的统一,经济学的理想与现实的统一。只有这种统一才能使经济学实现真、善、美的统一。
    幸福经济学范式,就是以主客体对称的对称经济学和价值经济学为基础理论、以人的利益最大化原则为理论出发点、以共有制为经济基础、以价值机制为市场的核心机制、以合作为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以和谐经济为经济发展的根本途径、以人的幸福最大化为最终目标、以对称思维方式和整体论思维方法为方法论特征、擅长五度空间分析的经济学的基本模式、基本结构与基本功能。对称性、具体性、全面性,是幸福经济学范式的基本特征。幸福经济学范式本质上就是价值经济学范式。从所渗透的思维方式特征来看,幸福经济学范式本质上也就是中国经济学范式。
    幸福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特征,幸福经济学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前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基础。正好像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是不成熟、不完善的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成熟完善的市场经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必然要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代替一样,西方经济学范式被对称的、系统的、五度空间理论模式的幸福经济学范式或中国经济学范式所代替,具有历史的必然性。




    本文摘自陈世清著《对称经济学》,该书近日已由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出版。




分页: 1/1 第一页 [1] 最后页 [ 显示模式: 摘要 | 列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