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均衡理论批判(十六):经济周期与经济危机相伴随
[
2010/10/05 10:53 | by admin ]

均衡是从不均衡到均衡;对称是破坏均衡,创造新的均衡。
均衡机制以产品运营为基础。对称机制以知识运营为前提。对称是新经济的经济形态,
从均衡到对称是经济形态的转换。
在知识经济时代,以对称机制为核心机制,市场是完全的,供求是均衡的,知识产品、创新产品的竞争是充分的,市场是出清的。竞争的充分性和市场的有序性、和谐性、对称性不但不矛盾,而且是新时期的市场机制。以对称机制为核心的市场机制,是完全的市场机制、真正的市场机制、和谐的市场机制。
以均衡机制为基础,追求的是平衡,手段是博弈。以对称机制为基础,追求的是发展,手段是对策。
博弈,不均衡是绝对的,均衡是相对的。博弈经济学就是不对称经济学,不对称经济学就是不和谐经济学。
对策,不“均衡”是相对的,“均衡”是绝对的。对策经济学就是对称经济学,对称经济学就是和谐经济学。
均衡:物与物之间,属于客体范畴;对称: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属于主客体统一范畴。对称是自觉的,均衡是自发的;对称是高层次、可控涨落的,均衡是低层次、随机涨落的;对称是因势利导,均衡是经济周期。对称:经济周期可以利用、引导,危机可以控制可以避免,可持续发展是必然的;均衡:经济周期与经济危机相伴随,危机不可避免,可持续发展是偶然的。
以对称经济学为理论基础的政府宏观调控同以一般均衡理论为理论基础的国家干予主义有本质的不同。依据不同:国家干予主义依据的是价格机制,政府宏观调控依据的是价值机制。手段不同:国家干予主义热衷运用货币手段,政府宏观调控侧重运用财政手段。调节目标不同:国家干予主义的调节目标是均衡,具有反周期性质;政府宏观调控的调节目标是对称,具有可持续发展性质。调节过程不同:国家干予主义的调节是非常态,具有即时性;政府宏观调控的调节过程是常态,具有稳定性。以上不同决定了二者的概念不同:一个叫宏观调控,一个叫国家干予;结果不同:周期性经济危机与可持续发展。
本文摘自陈世清著《对称经济学》,该书近日已由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出版。
均衡机制以产品运营为基础。对称机制以知识运营为前提。对称是新经济的经济形态,
从均衡到对称是经济形态的转换。
在知识经济时代,以对称机制为核心机制,市场是完全的,供求是均衡的,知识产品、创新产品的竞争是充分的,市场是出清的。竞争的充分性和市场的有序性、和谐性、对称性不但不矛盾,而且是新时期的市场机制。以对称机制为核心的市场机制,是完全的市场机制、真正的市场机制、和谐的市场机制。
以均衡机制为基础,追求的是平衡,手段是博弈。以对称机制为基础,追求的是发展,手段是对策。
博弈,不均衡是绝对的,均衡是相对的。博弈经济学就是不对称经济学,不对称经济学就是不和谐经济学。
对策,不“均衡”是相对的,“均衡”是绝对的。对策经济学就是对称经济学,对称经济学就是和谐经济学。
均衡:物与物之间,属于客体范畴;对称: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属于主客体统一范畴。对称是自觉的,均衡是自发的;对称是高层次、可控涨落的,均衡是低层次、随机涨落的;对称是因势利导,均衡是经济周期。对称:经济周期可以利用、引导,危机可以控制可以避免,可持续发展是必然的;均衡:经济周期与经济危机相伴随,危机不可避免,可持续发展是偶然的。
以对称经济学为理论基础的政府宏观调控同以一般均衡理论为理论基础的国家干予主义有本质的不同。依据不同:国家干予主义依据的是价格机制,政府宏观调控依据的是价值机制。手段不同:国家干予主义热衷运用货币手段,政府宏观调控侧重运用财政手段。调节目标不同:国家干予主义的调节目标是均衡,具有反周期性质;政府宏观调控的调节目标是对称,具有可持续发展性质。调节过程不同:国家干予主义的调节是非常态,具有即时性;政府宏观调控的调节过程是常态,具有稳定性。以上不同决定了二者的概念不同:一个叫宏观调控,一个叫国家干予;结果不同:周期性经济危机与可持续发展。
本文摘自陈世清著《对称经济学》,该书近日已由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