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称经济学的产生结束了人类经济学的史前史(八)
[
2010/11/18 10:19 | by admin ]

经济学第一次以人类整体的经济现象为自己的研究对象
能够成为帝国主义的经济学,是科学性和主体性的对称、有序与无序的对称、复杂与简单的对称、真善美的对称。
宇宙本身作为一个惯性系统,无所谓复杂与简单。所谓复杂系统与简单系统的区分,完全是以人类为参照系而产生出来。就惯性系来讲,宇宙空间无中心;就人类参照系来讲,社会空间、人类生存的空间是宇宙的中心。所谓复杂系统,是由有序与无序两个层面组成的系统;简单系统是由有序一个层面组成的系统。有序与无序、复杂与简单的区别是相对的,仅取决于主体的参照系。有序化是平衡的前提,也是平衡的结果。从无序向有序、低级有序向高级有序的发展过程,也即从低级平衡向高级平衡的发展过程。从对称空间观看来,宇宙是无序与有序、不确定与确定的统一。从微观来看是无序的、不确定的,从宏观来看是有序的、确定的;从短期来看是无序的、不确定的,从长期来看是有序的、确定的。微观与宏观的区分是相对的,有序与无序、确定与不确定的区分也是相对的。基本粒子的世界表面上看起来是无序的、不确定的,但从整体来看也是有序的、有规律可循的。对称经济学就是在有序与无序的碰撞中,用有序去整合无序,用无序去填补有序,建立起来的对称经济理论。
经济社会的发展,是从深层本质到浅层本质、从本质到现象、从简单到复杂;经济认识的发展,是从现象到本质、从浅层本质到深层本质、从复杂到简单。这是一个对称的过程。在对称的社会经济系统中,经济规律即是层次性的又是历时性的;创造规律、全息规律、系统规律、统计规律是社会经济系统发展从宇观到宏观到微观、从高层到低层的各个层次起主导作用的规律。随着社会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去的低层次的规律逐步转化为现在的高层次的规律。经济社会作为宇宙这一复杂系统的结构,是五度空间的具体化
不能混淆经济参照系与经济惯性系这两个不同概念。经济认识的参照系只能是相对于人而言,因而具有主观的特征,而经济社会的惯性系是客观存在的。参照系与参照系对称,惯性系与惯性系对称。同时性在不同的参照系之间只能是相对的,但是在不同的惯性系之间可以绝对存在。经济学参照系与经济社会惯性系之间是否对称,必须放在经济社会主客体相统一的更大范围、更高层面来考察。
复杂系统是有序与无序两个层面组成的系统。简单系统是由有序一个层面组成的系统。复杂系统与简单系统的区别是相对的,取决于考察主体的参照系。
经济社会、经济活动惯性系是复杂系统。
就经济系统内部对称关系来讲,经济规律是事物的内在的、必然的、确定的、稳定的、普遍的、有序化的联系;经济本质是经济事物的最深层次的对称结构,决定事物的发展规律、发展趋向及发展状态。本质决定规律,是比规律更深层次的范畴。经济规律是有序的,经济现象是无序的,序是现象向规律转化的中间环节。人们只有透过无序看有序,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只有化无序为有序,以有序整合无序,才能把握经济客观规律、创建经济科学规律,实现人类予期的经济目的。
量子力学证明,无论是人类社会,还是自然界,都是线性因果律、统计因果律、系统因果律的统一,后者包含前者。人类社会是系统因果律的宏观展开,量子力学定律是系统因果律的微观展开。只是由于人们的认识是从线性因果律到统计因果律到系统因果律,当人们对自然的认识停留在线性因果律而对社会的认识不自觉地进入系统因果律时,产生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在发展规律上的对立的错觉。实际上,量子力学已经揭示了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在发展规律上的同一性,都是按对称规律而发展的。
经典力学只能解释由线性因果律所产生的线性关系,统计论和系统论只能解释统计因果律和系统因果律所产生的有限的对称关系,对称空间理论则能揭示由辩证论和全息论所揭示的规律所产生的无限的对称关系。
经济认识、经济学参照系是复杂系统。
对称空间理论将能令人信服地说明,经济学体系逻辑的形式简单性与内容复杂性是对称的。经济活动规律的量子力学规律特征以及经济活动的整体性、经济学的跨学科性质,决定了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只能是对称方法。对称空间理论标志着我们正在进入一个多学科综合研究经济的新时代。多经济学科综合研究使我们在更广泛的程度上认识经济复杂组织系统的性质,我们把制约着其全部活动的科学规律看作不是不可相互替代的。对称空间理论可以使长期以来科学的简化倾向和复杂化倾向得以协调。对称空间理论说明,经济自组织的创造性过程代表了一种应得到充分科学研究的经济世界的基本性质。正确地认识经济进化的基本机制,能认识到产生于随时间演进的经济组织因素。对称空间理论将能令人信服地解释经济现象。
本文摘自陈世清著《对称经济学》,该书近日已由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出版。
能够成为帝国主义的经济学,是科学性和主体性的对称、有序与无序的对称、复杂与简单的对称、真善美的对称。
宇宙本身作为一个惯性系统,无所谓复杂与简单。所谓复杂系统与简单系统的区分,完全是以人类为参照系而产生出来。就惯性系来讲,宇宙空间无中心;就人类参照系来讲,社会空间、人类生存的空间是宇宙的中心。所谓复杂系统,是由有序与无序两个层面组成的系统;简单系统是由有序一个层面组成的系统。有序与无序、复杂与简单的区别是相对的,仅取决于主体的参照系。有序化是平衡的前提,也是平衡的结果。从无序向有序、低级有序向高级有序的发展过程,也即从低级平衡向高级平衡的发展过程。从对称空间观看来,宇宙是无序与有序、不确定与确定的统一。从微观来看是无序的、不确定的,从宏观来看是有序的、确定的;从短期来看是无序的、不确定的,从长期来看是有序的、确定的。微观与宏观的区分是相对的,有序与无序、确定与不确定的区分也是相对的。基本粒子的世界表面上看起来是无序的、不确定的,但从整体来看也是有序的、有规律可循的。对称经济学就是在有序与无序的碰撞中,用有序去整合无序,用无序去填补有序,建立起来的对称经济理论。
经济社会的发展,是从深层本质到浅层本质、从本质到现象、从简单到复杂;经济认识的发展,是从现象到本质、从浅层本质到深层本质、从复杂到简单。这是一个对称的过程。在对称的社会经济系统中,经济规律即是层次性的又是历时性的;创造规律、全息规律、系统规律、统计规律是社会经济系统发展从宇观到宏观到微观、从高层到低层的各个层次起主导作用的规律。随着社会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去的低层次的规律逐步转化为现在的高层次的规律。经济社会作为宇宙这一复杂系统的结构,是五度空间的具体化
不能混淆经济参照系与经济惯性系这两个不同概念。经济认识的参照系只能是相对于人而言,因而具有主观的特征,而经济社会的惯性系是客观存在的。参照系与参照系对称,惯性系与惯性系对称。同时性在不同的参照系之间只能是相对的,但是在不同的惯性系之间可以绝对存在。经济学参照系与经济社会惯性系之间是否对称,必须放在经济社会主客体相统一的更大范围、更高层面来考察。
复杂系统是有序与无序两个层面组成的系统。简单系统是由有序一个层面组成的系统。复杂系统与简单系统的区别是相对的,取决于考察主体的参照系。
经济社会、经济活动惯性系是复杂系统。
就经济系统内部对称关系来讲,经济规律是事物的内在的、必然的、确定的、稳定的、普遍的、有序化的联系;经济本质是经济事物的最深层次的对称结构,决定事物的发展规律、发展趋向及发展状态。本质决定规律,是比规律更深层次的范畴。经济规律是有序的,经济现象是无序的,序是现象向规律转化的中间环节。人们只有透过无序看有序,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只有化无序为有序,以有序整合无序,才能把握经济客观规律、创建经济科学规律,实现人类予期的经济目的。
量子力学证明,无论是人类社会,还是自然界,都是线性因果律、统计因果律、系统因果律的统一,后者包含前者。人类社会是系统因果律的宏观展开,量子力学定律是系统因果律的微观展开。只是由于人们的认识是从线性因果律到统计因果律到系统因果律,当人们对自然的认识停留在线性因果律而对社会的认识不自觉地进入系统因果律时,产生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在发展规律上的对立的错觉。实际上,量子力学已经揭示了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在发展规律上的同一性,都是按对称规律而发展的。
经典力学只能解释由线性因果律所产生的线性关系,统计论和系统论只能解释统计因果律和系统因果律所产生的有限的对称关系,对称空间理论则能揭示由辩证论和全息论所揭示的规律所产生的无限的对称关系。
经济认识、经济学参照系是复杂系统。
对称空间理论将能令人信服地说明,经济学体系逻辑的形式简单性与内容复杂性是对称的。经济活动规律的量子力学规律特征以及经济活动的整体性、经济学的跨学科性质,决定了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只能是对称方法。对称空间理论标志着我们正在进入一个多学科综合研究经济的新时代。多经济学科综合研究使我们在更广泛的程度上认识经济复杂组织系统的性质,我们把制约着其全部活动的科学规律看作不是不可相互替代的。对称空间理论可以使长期以来科学的简化倾向和复杂化倾向得以协调。对称空间理论说明,经济自组织的创造性过程代表了一种应得到充分科学研究的经济世界的基本性质。正确地认识经济进化的基本机制,能认识到产生于随时间演进的经济组织因素。对称空间理论将能令人信服地解释经济现象。
本文摘自陈世清著《对称经济学》,该书近日已由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出版。